《祈 求》阅读分析及参考答案
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祈祷闻一多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石霤(liù):滴下的水。
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
”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答案】2024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1、A项“迁”是“迁移”的意思;B项“负”是“背负”的意思;C 项“殆”是“危险”的意思;D项“走”是“跑”的意思。
2、C A项第一个“以”后面应是“其”;B项第一个“之”应该是“于”;D项第一个“其”应该是“之”。
3、①示例:我看到了它,它非常美丽,就像一条彩虹,从地平线的一端跨到另一端。
②示例:当你感到困惑或无法解决问题时,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尝试,因为成功往往就在于你坚持的最后一下。
4、略2024中考语文试题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关键词解读与备考策略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语文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帮助学生在2024年中考语文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二、命题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语文科目主要围绕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考查,涉及语文常识、文学知识、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
2、强化阅读能力的考查:阅读理解题目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关注写作能力的考查:中考语文科目中的写作题目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或情境进行创作,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备考策略1、梳理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梳理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文学常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积累。
2、提升阅读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应关注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如记叙文的情节把握、说明文的要点提取、议论文的论点归纳等。
3、强化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运用,如审题、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等。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试卷真题(全解全析答案)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全解全析)第一部分(1-4题20分)1.(6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
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2)从今若许闲乘月(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2.(4分)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春风吹拂..____________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____________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____(zhèn jìng)。
(4)我们要____________(qiān 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答案】(1)chuīfú(2)chéng yíng(3)镇静(4)谦虚3.(6分)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誓”改为“视”“检”改为“俭”(2)示例:赏析传统文化(3)去掉“望”【解析】(1)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投掷.(zhì) 憎.恶(zèng) 糟.糕(zāo)B.震悚.(sǒng) 取缔.(dì) 肿胀.(zhàng)C.侮.辱(wǔ) 晌.午(xiàng) 镶嵌.(qiàn)D.门框.(kuāng) 愧怍.(zuò) 惶.恐(huáng)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缭亮霹雳翻来复去B.烘托葱茏询职人迹罕至C.优雅伶仃劫掠沉墨寡言D.宽敞点缀倜傥妄下断语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B.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C.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天津市供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6、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讲解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柜板 绸子 敌人
尸首 慌忙
(2)近义词
商量~协商 温和~温柔 凶恶~凶狠
防备~戒备 光溜溜~光秃秃
飘飘悠悠~飘飘荡荡 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暖和和~暖乎乎 亮堂堂~明晃晃
笑眯眯~笑嘻嘻 毛绒绒~毛茸茸
(3)反义词
柔软➝坚硬 喜欢➝讨厌 黝黑➝洁白
停止➝开始 温和➝严厉 可怕➝可爱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恍惚➝清晰 嘹亮➝沙哑
紧张➝放松 潦草➝整齐 沉着➝慌张
沮丧➝振奋 接受➝拒绝 坦然➝忐忑
拘束➝自然 熟悉➝陌生 神秘➝公开
一声不吭➝滔滔不绝 遗憾➝无憾 清新➝浑浊
3.要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了。
4.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要停下来,思考一下____________,想一想______________,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还可以再__________看一看。
这句话把“雨来”比作“小鸭子”,写出了雨来的可爱与调皮。
(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句话把“敌人的手”比作“鹰的爪子”,写出了敌人的可恨。
3.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仿写: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用功,还要改进学习方法。
黑乎乎 黄灿灿 白花花 绿油油 红彤彤
古代诗歌阅读——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全网最详细最权威解析答案版)

古代诗歌阅读——2020-2022全国高考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I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解析有误。
本词前两句“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释意为:“孟春之时,人日之节,杨柳始发,碧草初生,无边无尽的春色,确实令人陶醉。
然而我却执著地约您一起登高南山,去寻觅,去感受人日之节的人情风俗盛景。
”下阕首句“翁前子后孙扶掖”,中的“翁”指“父亲”,引申为祖父,泛指老年人,“翁”并非指作者自己;“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曲解文意。
故选A。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
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
“结合内容”1 分,分析道理 2 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1.“翁前子后孙扶掖”,指“贤孙搀扶老翁行于前,孝子敦厚礼敬走于后”。
本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副尊老、敬老、爱老的“礼孝”图。
朗读是现代诗的歌教学的重中之重_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_学生能够自然

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诗歌的重音、押韵、节奏等感知,学生能够自然篇一:现代诗歌阅读与练习(1)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一、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它们是那么渺小,我爱听渺小得没有名字人家把星它们用自己的光圈,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B.高亢C.舒缓D.低沉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叫做星星告诉自己的存在。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仰起脸来谁也不排挤谁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彼此密密地挨近。
一,二,三,你数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句写得最好?为什么?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
(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有多少欣慰,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有多少鼓励,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去吧——带着多少叮嘱,勇敢的孩子,带着多少期望,向着明天,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谱写新生活的赞歌!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三、阅读《祈》(傅天虹)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1、怎样理解“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2、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一点花纹”你从中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再提高一、赏析《日子是什么》(梅绍静)完成后面的题目:日子是散落着泥土的小蒜和野葱儿日子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一根蘸着水搓好的麻绳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日子是那密密的像把伞似的树荫是驴驮上木桶中撞击的水声正从我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日子是雨天吱吱响着的杨木门轴日子是储存着清甜思绪的水罐儿忽明忽暗地转动我疲惫的梦境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我的喉咙1、作者把日子比做什么?2、为什么说“日子是储存??喉咙”?13、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4、日子是四千个沉寂的黑夜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经历和感情?5、作者将日子描绘成什么样子?三、阅读下面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完成题目打开你们的窗子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板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我带着金黄的花束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我带着亮光和温暖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我带着满身的露水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祈求
(林敬钧)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
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
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
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
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的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
它的声音在颤抖。
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
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
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
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
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
上。
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
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
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
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
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
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
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有改动)
17、阅读分析:
1、第三段说作者“不是第一次见到鹰”,为什么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4分)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祈求答案: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天空、阳光、长城、长风、泼墨挥毫的老人——开阔而充满动感的场面,传达着一种振奋、豪迈的气势,与鹰的奋飞精神共震,让人热血沸腾。
(4分)
2、天上落下的泪,是鹰的泪。
鹰高傲、凶猛,却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当尊严受到冒犯却无法还击时,心中当然充满强烈的悲怆。
作者用梦到鹰泪的描写,暗示了鹰的悲剧,表达了对奋飞者厄运的深深的同情及怨愤。
(4分)
3、人工孵化的;目光迟滞,茫然冷漠;有着祖先的血脉,却从未曾飞翔。
作者希望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让离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4分)
4、C 、E (A.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
D.“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