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中药秘方

合集下载

[转]骨髓炎方【13个】

[转]骨髓炎方【13个】

[转]骨髓炎方【13个】骨髓炎处方1:去壳巴豆包煎60克,猪脚1对(小儿体弱者减半)。

将二味加水6斤共炖至烂,浓缩至800克时去巴豆及脚骨,不加盐,1日分2次空腹服下。

如不愈,每隔1周再服1剂。

可连服10至20剂。

对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多发性脓疮瘍都有效。

处方2:三七45克,红花60克,蜈蚣100条。

共研粉,分成60包。

每服1包,日服2次。

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3:蟾酥。

研粉。

每次5毫克,日3次。

饭后服用。

直至慢性骨髓炎瘘孔闭锁后,巩固1至2个月。

也可以0.1%的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

3个月1疗程。

治骨髓炎。

处方4:鲜独角莲(八角盘)2份,樟丹1份,香油2份。

独角莲切片在香油中炸黄取出弃之。

炼药香油滴水成珠,倒入樟丹,搅拌呈黑色,入冷水中。

成膏药,外贴敷。

治急慢性骨髓炎。

处方5: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

将上药用升华方法制成。

色黄者为黄升丹,色红者为红升丹。

药存久者为佳。

用时将75%酒精浸泡过的细棉绳沾药适量后,插入窦道至顶端。

初次用要多,以后要减少。

毒肉腐脓去净即停药。

对药过敏者禁用。

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处方6:去壳巴豆,黄蜡。

把黄蜡在铜勺中溶化,稍凉入巴豆,不粘连拨出置瓷盘中,粒粒分开,冷凝后入瓶备用。

用时,每日2次,每次5至7粒,早晚空腹囫囵温开水送下。

防泻肚。

以愈为度。

可抗痨杀虫,对各种骨结核很效。

处方7:芫花3克,鸡蛋3个。

共煎煮蛋,蛋熟去壳服之。

治骨髓炎。

处方8:全蝎30克,蜈蚣4条,地鳖虫27克。

共焙干研末。

每服9克,小儿减量。

用时,将药粉混入鸡蛋内,蒸熟,饭前服。

1日3次。

主治骨结核。

处方9:全蝎30克,蜈蚣30克,甘草3克。

研细加工成丸。

每服0.9-1.2克,日3次。

主治骨结核。

处方10:活蟾蜍1只,捣烂敷患处。

隔日换药1次。

3次见效。

治骨结核。

处方11:蒜苗30克,生姜20克,葱白15克,花椒6克。

共捣如泥,贴敷患处。

日换1次。

治骨结核。

处方12:煅牡蛎30克,蜈蚣3条,五枝水(杨、柳、桃、槐、艾)适量。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加鲜生地、羚羊角粉;脓已成,加炮甲珠、皂角刺、天花粉;气血亏损、脓水清稀加鹿角胶、熟地、白芥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头煎
60分钟,二煎4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午晚3次温服。【主治】:气虚血瘀,热毒雍带型骨髓炎患者。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骨髓炎中药治பைடு நூலகம்验方配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配方】:黄芪20~30克? 土茯苓30克? 丹参30克? ?金银花25克? ?山药25克
蒲公英45克? ?牛膝20克? ?地丁20克? ?当归12克? ?骨碎补12克? ?黄柏10克。【加减】:伴寒战高热、神志不清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12.1复骨汤【来源】胡胜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扶正和营。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络。

合用则具有清热解毒、扶正和营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知柏地黄丸、生地;血虚,加大熟地,当归用量;脾虚,加白术,炒怀山药;湿重,加苍术、苡仁、藿香。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12.2骨痨汤【来源】徐学春,《江苏中医》(9)1990年【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

依法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

【方解】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较长,既有邪毒未清,痰瘀互结,又有气血亏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治宜攻补兼施之法,方中虎杖、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徐长卿活络安神、祛风湿;赤芍、牛膝、锦鸡儿、当归活血化瘀;瓜子金、皂刺、甘草化痰散结;配入骨痨片,以增化瘀、散结、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之功。

再辅以外治,颇见功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如症见寒象,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可加肉桂、白芥子、炮姜等温通之品;若体弱消瘦,舌质淡胖,合八珍汤加减。

再辅以外治:若形成窦道,先用加味一号丹(即一号丹内加20%~40%拔瘰丹:水银、明矾、火硝,食盐,皂矾等量,用降法炼制而成)祛腐拔管,使窦道创面组织新生,再以一号丹(黄升、红升、尿浸熟石膏各12克,轻粉、血竭、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提脓;二号丹(黄升12克,九一丹15克,血竭3克,东丹6克,共研细末)生肌。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发表者:赵东奇本病是一种毒气深沉,余毒血行感染或外伤骨骼、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即化脓性骨髓炎。

多因病后感染邪毒所成。

临床以局部肿疡、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敛口,可成窦道为特点,多发于10岁以下男孩。

1 .萍鳅膏治疗骨髓炎[方剂] 鲜萍全草30克、活泥鳅2条。

[制用法] 泥鳅用水养24 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

将鲜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2 周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骨髓炎56例,痊愈51例(症状消失,疮口愈合),无效5例。

痊愈病例,疮口愈合最早12天,最长43天,一般23-32天。

多数患者经5-9天治疗,创口很快缩小,肿胀疼痛消失。

其中有死骨11例,2 例手术取出死骨,9例换药时取出死骨。

[验证] 骆xx ,男,29岁1983年9月6日诊。

左拇指脓疡切开排脓后一直不愈,已27 天。

X线摄片示左拇指末节急性骨髓炎。

用青、链霉素治疗l周无效,遂来求诊。

用上方治疗2 个疗程,疮口愈合。

随访3 个月, X线摄片复查正常,6 个月后能参加工作。

2 .麝香散[方剂] 麝香、牛黄各6克,僵蚕30克,蜈蚣3条,血竭、冰片、朱砂各6克。

[制用法] 上药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少许外敷伤口及死骨上。

[功效] 腐蚀死骨。

[验证] 屡用有效。

[备注] 引自《奇难杂症》。

3 .红蓝药捻治骨髓炎[方剂] 白砒、明矾各30克,雄黄10克,乳香、朱砂、冰片各6克。

[制用法] 将砒矾二药研成细末,人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时,停火放地一宿,取出研末加朱砂、雄黄、乳香、冰片共研细末,米糊为条。

用时取药条塞人窦道,瘘管。

[功效] 活血化瘀,解毒止痛,腐蚀瘘管。

[验证]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备注] 引自《奇难杂症》。

来自:《全国名老中医秘方》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41篇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41篇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41篇
中医方剂(一)
【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

【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

【方名】健骨解毒汤。

【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罗禹田方<骨髓炎>
免责声明:本站偏方均根据民间及网络流传整理而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关偏方
跟骨骨质增生中药方剂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中药方剂
骨结核的症状和秘方
醋泡透骨草治足足跟骨刺
颈椎病偏方
骨髓炎、骨结核病
骨髓炎中药方剂
颈椎病中药方剂
骨刺增生中药方剂
骨刺中药方剂
骨质增生症中药方剂
髌骨软骨炎中药方剂
陈旧性骨折中药方剂
治疗足跟痛方集锦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骨质疏松症的偏方
颈椎病的偏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偏方针灸治疗颈椎病
治脊椎病方
韭菜治关节痛
米醋浸泡红花治骨刺腰椎骨质增生中药方剂肋软骨炎中药方剂
颈椎增生中药方剂
关节炎、肩周炎
劳伤腰痛
腰椎盘突出
肾亏腰痛
坐骨神经痛
颈椎痛
骨刺
四肢酸麻、腿抽筋
扭伤、四肢无力
跟骨痛的秘方
脱肛
内、外痔疮
痔疮15
无花果叶治痔疮
提脚跟走路治痔疮。

骨髓炎偏方5则

骨髓炎偏方5则

骨髓炎偏方5则
方 1
〔组成〕鲜石上莲全株。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或用干品,用淡米酒浸软磨汁,调开水外搽患处。

方 2
〔组成〕泽漆、秋牡丹根、铁钱莲、蒲公英、紫堇、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 3
〔组成〕白藤、五香藤、木贼草、虎杖、独定子各等量。

〔用法〕各药共研成细末,取适量加热水拌凡士林,用纱布裹药包敷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方 4
〔组成〕独叶白及粉3g。

〔用法〕以酒送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骨髓炎(骨折所致者)。

方 5
〔组成〕白毛桃(未嫁接)根白皮适量,红糖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局部。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药秘验方】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药秘验方】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药秘验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骨组织(骨髓、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肱骨、桡骨也有发生。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而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甚至造成严重残废。

病因病机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成痈;或饮食劳伤,七情郁乱,火毒内生,流注入骨壅结化热,腐骨化脓,遂成本病。

损伤感染:开放性损伤,邪毒从创口侵入,深达于骨,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痈。

局部闭合性损伤,如跌打闪挫等,气血凝滞,壅塞经络,积瘀成痈,借伤成毒。

正气虚弱:全身正气虚弱,外邪入侵,邪毒蕴结于内,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筋骨局部抵抗力不足,则邪毒留聚,繁衍为害。

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总之,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初期: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全身高热,食欲减退,发冷寒战,体温高达39~40℃,烦躁,脉洪数,舌质红,苔黄腻。

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昏迷。

患肢剧痛,1~2日内即不能活动,压痛,肿胀局限在骨端。

成脓期:约在起病3~4天后,患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敢活动,继而肢体有环形脓肿形成,皮温增高发红。

约持续一周左右,剧痛可骤然减轻(此乃骨膜下脓肿破裂之征)。

但局部压痛加剧,穿刺可抽出脓液。

窦道形成期:由骨膜下脓肿溃破至软组织,形成深部脓肿;约为3~4周后,由深部脓肿至皮肤破溃形成窦道。

身热及肢痛逐渐缓解,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象细数等。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地正确的治疗,可以危及生命,或者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感染和开窗减压引流,防止骨质广泛破坏和死骨形成。

『骨科集』骨髓炎(秘方数:10)

『骨科集』骨髓炎(秘方数:10)

『骨科集』骨髓炎(秘方数:10)骨髓炎(秘方数:10)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胃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

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l)机体抵抗力。

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

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

(2)局部抵抗力。

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髓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髓炎的病例。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

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炎中药秘方
1 复骨汤【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扶正和营。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络。

合用则具有清热解毒、扶正和营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知柏地黄丸、生地;血虚,加大熟地,当归用量;脾虚,加白术,炒怀山药;湿重,加苍术、苡仁、藿香。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2 骨痨汤【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

依法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

【方解】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较长,既有邪毒未清,痰瘀互结,又有气血亏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治宜攻补兼施之法,方中虎杖、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徐长卿活络安神、祛风湿;赤芍、牛膝、锦鸡儿、当归活血化瘀;瓜子金、皂刺、甘草化痰散结;配入骨痨片,以增化瘀、散结、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之功。

再辅以外治,颇见功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如症见寒象,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可加肉桂、白芥子、炮姜等温通之品;若体弱消瘦,舌质淡胖,合八珍汤加减。

再辅以外治:若形成窦道,先用加味一号丹(即一号丹内加20%~40%拔瘰丹:水银、明矾、火硝,食盐,皂矾等量,用降法炼制而成)祛腐拔管,使窦道创面组织新生,再以一号丹(黄升、红升、尿浸熟石膏各12克,轻粉、血竭、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提脓;二号丹(黄升12克,九一丹15克,血竭3克,东丹6克,共研细末)生肌。

若有大的死骨,可配用手术疗法,开创取骨。

【疗效】章士美报道临床治疗165例,结果痊愈142例(占86%),好转18例(占11%),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7%。

临床治愈出院,2年内复发13例(占7.8%)。

疗程最长者为172天,最短者为12天,一般在45~90天左右。

3 壁虎散【组成】壁虎40份,丹参、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份,人工牛黄1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

每次服4~6克,日服2~3次。

【功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散结祛腐,生肌敛疮。

【方解】方中壁虎咸寒,以消肿散结,祛腐生肌见长,伍以丹参、丹皮,活血化瘀;蒲公英、紫花地丁、人工牛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治一切痈疡肿毒,均有良好疗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用中药煎汤送服:如伴四肢倦怠,气少懒言,动辄加重,脉细无力,选用黄芪、人参煎汤送服;虚羸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无华,脉细弱者,选用归身、白芍煎汤送服;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以生地、百合煎汤送服;患处发凉,不红不肿,流脓清稀而腥,脉沉或缓者,用肉桂、干姜煎汤送服;患处红肿热疼,脓多黏稠,白细胞增高,脉洪数者,用金银花、元参煎汤送服。

同时辅以外治:方用壁虎30份,冰片1份。

先将壁虎烘干,研极细末,过筛,高压消毒半小时后,入冰片同研细和匀,储无菌瓶内备用。

引流时可用纱布条入生理盐水中浸泡,蘸上药粉插入窦道内,每日更换1次。

【疗效】治疗49例,疗程最长233天,最短40天,平均97.5天。

结果痊愈41例(占83.7%),显效5例(占10.2%),好转2例(占4.1%),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

4 骨髓炎方【来源】赵永昌,《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2克,补骨脂10克,黄芪、茯
苓各15克,骨碎补12克,太子参、川芎各15克,威灵仙10克,牛膝12克,防风、木瓜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脾益肾,强筋健骨。

【方解】骨髓炎相当于附骨疽,附骨流注等范畴。

可发生于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长管状骨为多。

方中以熟地、补骨脂、川芎补肾养血;参、芪、茯苓健脾益气,并辅之以防风、牛膝、威灵仙、木瓜、骨碎补等祛风湿、通经络、坚骨强筋。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邪毒、促其愈合之功。

【主治】骨髓炎。

【加减】本病有急、慢性之分,中医论治,当分其阴阳寒热,邪正虚实。

本方一般适宜于慢性者,常有瘘管形成,或中有死骨致伤口经久不愈,并兼体倦乏力,面白虚羸,纳食减少,舌质偏淡,脉细无力。

因脾主肉,肾主骨,骨烂肉腐,是脾肾两虚,气血大衰,其证纯属阴寒入骨之证。

当以扶正为主,滋养脾肾,大补气血以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长肉。

若疼痛明显,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没药各10克;脓液较多则合清热解毒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疮口破溃,则应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显时,清创可用四黄膏换药,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时,则以红粉纱条换药,以促其生肌长肉收口。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一般服10剂左右(并配合外治)可愈。

【附
记】为适应临床选择,特再介绍数首名医秘方如下:
(1)《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所载秘方选介:方一:骨碎补17克,生黄芪、党参、枸杞子各20克,当归、赤芍各10克,菟丝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川续断各17克,芡实、茯苓各12克,猪苓、泽泻、红花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

本方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除湿,考虑周到,用药平和,用于慢性骨髓炎,日久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之多效。

方二:生地12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续断、黄芪、全当归各12克,丹皮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每易导致肾虚,正气不足,无力托毒外出,故本方以补肾壮骨、益气和营以治本,兼以清热凉血,达到托毒生肌。

用于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

用之效佳。

方三:黄芪12克,皂刺、当归、白芍、连翘各9克,生地12克,木鳖子、川黄连各3克,全蝎4.5克,天花粉、金银花各12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本方具托里解毒、消肿止痛排脓。

用于慢性骨髓炎,死骨不得排出,流脓久不收口者为宜。

方四: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紫草8克,紫河车15克,当归、红花、丹参、赤芍、陈皮各9克,鸡血藤30克,土贝母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
次。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内托为主,用于急性骨髓炎,表现起病急,高热,患肢剧痛,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穿破流脓者。

屡用效佳。

方五:蜈蚣10条,研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等份,每日服1份;外用凡士林纱布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方妙用蜈蚣,取其辛温走窜之性以通经活络。

此外,尚能攻毒散结,以疗疮毒。

内服外用,功效颇佳。

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满意。

(2)《郭氏中医骨伤临证验录》名医郭金铭经验方方一(固本泄毒汤):党参50克,地鳖虫15克,牛膝、黄芪各45克,石斛30克,当归40克,金银花120克,紫花地丁50克,天花粉2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能扶正固本,托里排毒。

用于化脓性骨髓炎,日久溃烂,流脓不止者,用之效佳。

方二(阴疮生肌膏):阿胶50克,蜂房1~2个(约35克),血余乱发1团(约30克),穿山甲粉20克,白胡椒粉15克。

先将乱发(投药前用碱水泡洗干净),蜂房加入白酒中浸泡24小时,小火加热5分钟,捞药渣。

再将阿胶加入药酒中浸软,以小火熬至滴水成珠后,再加穿山甲粉和白胡椒粉,搅匀,摊布上外用。

功能拔毒生肌。

用于慢性骨髓炎,伤口已破溃,而肉芽生长不良,其色阴暗之阴疮。

方三:整块石灰500克,开水4000毫升。

将石灰块放在盆内,再将4千克开水倾入搅匀,放过一夜,于次日取净的
水(石灰不要)。

洁净的布放入石灰水中,浸一刻钟,取出贴患处,干后再换湿的,初贴时会流出很多黄水,如果没有黄水流出,表明已逐渐痊愈,效佳。

石灰外用,有收敛生肌、保护疮面作用,用治疮病多脓,故本方用治慢性骨髓炎疮面脓水淋漓者,每有良效。

方四:独活、白芷、当归、生甘草各15克,艾叶25克,生葱头7个。

另备猪前蹄与上药同煎,趁热洗涤创面。

用于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