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 师生交往 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师生交往的意义和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存在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认识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师生关系的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景模拟法:模拟师生交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案例、图片、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视频、文章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师生关系的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学生与老师发生矛盾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这种矛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6.2师生交往 导学案

正确的做法:
活动三、知识归纳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训练
1、与析原因 ②教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③相信善意,多些理解和宽容④与老师坦诚相待,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与老师沟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与老师交往中,我们可以(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案(第12课时)
备课:审核:使用日期:班级学生姓名学案评价
课题:6.2师生交往
备注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道师生交往的两个境界;
2、掌握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的策略;
3、理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原则;
4、知道如何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学习重难点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预习课文:快速阅读“师生交往”(P65-69),完成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中标注出来(5分钟)。
1、教学相长:教与学是师生、、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主动参与、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和,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4、亦师亦友: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
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
6、老师的不同,可以然我们走近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师。
导学释疑:
活动一、经验交流:
1、请你说说老师在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2、请你描述一下你期待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活动二、心理门诊
数学课上,小伍在认真听课,邻桌传来一张小纸条,约他课后打篮球,小伍将纸条还给同学,并小声说:“上课不要这样。”此时,恰好被数学老师发现,老师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小伍,小伍感觉很委屈。从此开始和数学老师处处对着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 师生交往教案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知道师生交往的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重点:教学相长难点:亦师亦友导入:首先,请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精彩片段,并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怎么建立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正课讲授:环节一:1、教学相长的内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教学相长的内涵。
2、亦师亦友的内涵。
3、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过渡:什么是教学相长呢?跟大家分享一段我的上课经历:去年,讲依法治国的时候,会讲到法制和法治的区别。
我告诉学生这个制是制度的制,即法律制度。
这个治是治理的治,即依法治国。
孩子们一下子就清楚了,很有收获。
这个时候有个学生告诉我写错了,我仔细观察回忆一遍,没有任何问题啊。
原来,这个法制的制,我在写的时候,是先写上面,再写巾。
大家告诉我正确的写法是什么?小学的老师就给我教错了,于是这个错误我犯了二十几年,直到去年才被纠正,那节课我也很有收获。
那么,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呢?教学相长总结: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老师)环节二:2、亦师亦友的内涵过渡:教学相长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亦师亦友呢?跟大家分享另一段我的上课经历:两年前了,也是冬天,爆发了流行性感冒发烧,我不幸中招儿了,特别难受,也没有请假,上课的时候,咳嗽不停。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师生交往导学案

七年级上政治讲学稿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课时师生交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能力目标:能够对学习生活中的师生关系的各种现象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恰当处理。
3.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4.教学重点:理解教学相长对师生发展的意义;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5.教学难点:理解教学相长对师生发展的意义自主学习:1.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有哪些?2. 教与学的关系?(怎样理解教学相长?)3.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做有何意义?4.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5.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6. 为什么尊重老师?7.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抄在课本68页)①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③互相关心、帮助、理解;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8、与老师发生矛盾(误解)怎么办?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有人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芝加哥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最多,是否因为芝大的教授更有实力?”他回答说:“因为芝大的学生更有实力,面对这些有实力的学生,芝大教授不得不更努力。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比教授做得更好B.学生要善于同老师沟通C.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D.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2.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在这种氛围中①养成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③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④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初中生王刚的父母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吃店,王刚经常到父母店里去帮忙,因此影响了休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2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老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存在片面或误解的地方。
此外,随着网络和信息的发展,学生可能对师生关系有不同的看法和期待。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关系,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意义,掌握与老师沟通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师生关系的意义和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和理解老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案例、PPT等。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环境,如教室、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师生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觉得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意义,以及如何与老师沟通。
同时,展示一些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如主动请教、积极参与课堂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
七年级政治上册6_2师生交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第12案•师生交往一.自主探究要求:阅读课本66-67页,完成下题:(将问题和找到的答案在课本中标注)1.怎样理解“教学相长”?(师生交往的意义是什么?)要求:阅读课68-69页完成下题:(将问题和找到的答案在课本中标注)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4.在师生交往中,怎样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巩固训练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言听计从,因为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B.主动参与、勤学好问C.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 D.与老师分享学习感受、学习成果2.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3.“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 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4.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状态的是 ( )A.甲同学敬畏老师,路上遇到老师故意绕道走B.乙同学性格开朗,经常与老师开玩笑、给老师取绰号C.丙同学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共同探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D.丁同学向班主任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不同意见,班主任很生气5.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下列属于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有( )①小强向王老师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②小刚不服刘老师的批评,顶撞老师③晚会上,王老师和小丽表演的哑剧让同学们好开心④放学后,小敏和张老师交流自己与同学交往中的烦心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材料题6.材料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遂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1)分析材料一,师生之间为什么要彼此尊重?(2)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7.材料二: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师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的意识,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建立起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重师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
2.难点:如何建立起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亲身体验和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师生关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重师长、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法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与老师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尊重和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实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改善与老师的交往关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技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理解老师的教导,尊重和理解老师的工作和压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流。
2.难点: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老师,解决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师生交往的问题。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师生交往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师生交往》的教材。
2.多媒体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帽子、眼镜等,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b.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师生关系对学习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a.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师生交往【学习目标】
1. 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2. 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矛盾。
3.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学习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学习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矛盾。
一、自主学习
1.教学相长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面对老师的,、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
师。
(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
(4)老师的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老师的意味着关心、,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5)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上,理解老师的。
2.亦师亦友
(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
师生,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个性差异和等。
,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中。
(3)在、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
(4)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和情感上的,我们也应该主动老师、老师。
二、合作学习
1.如何与老师相互交流?
2. 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复习巩固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当你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应该()
①虚心接受,有错即改②默默忍受,记恨在心
③深刻反思,鞭策自己④理解老师,聆听教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言听计从,因为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B.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C.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
D.与老师分享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3.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
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②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③互相学习、教学相长④老师和学生是真诚的朋友
⑤老师和学生不可能成为朋友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4.肖华因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太严厉,小题大做
B.老师的批评没有错,这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5.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误以为王勇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
王勇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生了冲突。
你认为王勇下列的做法正确的是()
A.有意疏远老师,避免发生冲突
B.上思想品德课时不再认真听课,也不完成作业
C.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以后课堂上故意与老师作对
D.选择一个恰当时机,主动找老师解释清楚,请老师原谅
6.梁豆豆上体育课练习篮球时不能忍受吃苦,还不停哇哇直叫,被老师当众狠狠批评。
此时她应该()
A.以后不再上体育课,坚决不再学习篮球
B.承认错误,按老师要求全心投入练习
C.放声痛哭,发泄自己不良情绪
D.与老师论理,指出老师当众批评学生方法不当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课铃已经响了5分钟了,数学老师周老师终于宣布了“下课”。
周老师走后,小亮对小刚说:“刚刚明明是他讲错了,我给他指出来,他还说我是故意捣乱!以后我再也不愿意上他的课了,没他的指导,我照样能学好!”小刚说:“这个周老师整天板着脸,每节课都拖堂,作业留了一大堆,简直就是‘老古董’!”
(1)你赞成小刚和小亮的说法吗?为什么?
(2)请你为小刚和小亮提供几条与周老师沟通的好建议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