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2013 年 6 月

摘要

摘要

该论文是一种基于AT89C51控制的医疗点滴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操作简洁、上手快、方便、集中控制并且具有报警功能,在医院医疗卫生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从而加速了医疗器械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进程, 有助于提高现代医护质量。本设计主要成果有:⑴实现了相应的电路采集液滴速度,与设置的液滴速度比较,显示液滴滴速、剩余输液时间;对输液速度可以自动控制;具备与上位机通讯的能力,将输液过程的信息输入护士值班室;当输液剩余时间达到一定的时间,自动报警,或者输液中出现情况可通过相应装置报警。填补了医院输液系统在细节部分研究的空白,对整体结构的完整分析和其电子设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⑵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输液系统各个部分的原理及具体设计,很好地解释了所有关于医院输液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3)该系统可让医护人员在控制室( 主站) 改变不同受液者( 从站) 的输液状况, 也可以直接到输液室直接改变输液状态( 直接控制从站) , 了解病人的输液进程, 及时通知处理将快完成的输液。以上研究成果为该系统设计和控制液滴装置设计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51单片机,医院输液系统,输液监控, 步进电机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control system for liquid- dropping based on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For using conveniently,displaying directly, controlling intensively, alarming by sending out sound .This system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hospitals.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or half- automatic realizing for the medicine- appliance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1) It realizes the measurement circuit collection liquid corresponding droplet velocity,which compared with the droplet velocity settings,display the drop rate, residual infusion time;Can control the transfusion speed automatically;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host computer;Put the transfusion process information into nurse's duty room; When the infusion time remaining to a certain time, automatic alarming, or if something is happened,it is also can alarm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this is fill the gaps in the hospital transfusion system in detail research,and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2)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principle of each part of the transfusion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design, a good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all design hospital infusion system.(3) The system can let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 control room (station) to change under different fluid infusion (slave), can also go directly to the transfusion room directly change the infusion state (from the station directly contro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usion patients, promptly notify the processing will be done soon infusion.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 rich information for design and control of droplet device process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The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ospital infusion system, infusion monitoring ,stepper motor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 II 第一章引言 . (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的背景 (1)

1.1.2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的意义 (1)

1.1.3 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3)

2.1 系统硬件结构总体设计方案 (3)

2.2 点滴速度测量电路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3)

2.3 液面检测电路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4)

2.4 通过电机控制滴速电路的方案论证 (5)

2.4.1电机控制滴速的方案设计 (5)

2.4.2 控制用电动机及驱动的选择与比较 (6)

2.5 显示器接口电路方案选择论证 (7)

2.6 键盘接口电路方案选择论证 (7)

2.6.1独立式按键电路 (7)

2.6.2矩阵式键盘电路 (7)

2.7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与论证 (8)

2.7.1 现有主流单片机的概述 (8)

2.7.2 单片机的选用 (8)

2.7.3 单片机I/O口管脚分配 (12)

第三章输液系统各模块的硬件设计 (13)

3.1 控制电机模块设计 (14)

3.1.1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4)

3.1.2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14)

3.2 数据采集模块及工作原理 (16)

3.3.1 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17)

3.3.2 红外发光二极管主要参数 (17)

3.3.3 光敏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8)

3.4 电源模块 (19)

3.5 声报警模块 (19)

3.6 复位电路 (19)

3.7 显示模块 (20)

3.7.1 LED显示器的结构 (20)

3.7.2 LED显示器的显示方法 (22)

3.7.3 7段译码器CD4511 (22)

3.7.4 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24)

3.8 键控模块 (24)

第四章系统软件及框图设计 (27)

4.1滴速检测子程序 (29)

4.2 电机控制子程序 (29)

4.3 显示子程序 (31)

4.4 键盘程序 (32)

第五章系统设计结果分析 (34)

5.1 设计实现过程 (34)

5.2系统测试及结果误差分析 (35)

第六章结论 (37)

参考文献 (39)

致谢及声明 (1)

第一章引言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用到对液体的流量或者滴速进行控制,如人工肾机的透析液储液罐中透析液储量、自动洗胃机中冲洗液的液量、中药使用的药浴机中煎药锅中的水位等,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输液量与输液速度需要精确的控制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根据我国各地卫生厅的标准不同输液系统的滴速设定也不尽相同,湖北省卫生厅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成人静脉输液滴速40—60滴/min,儿童及老年人20—40滴/min;高于此标准10滴/min 为过快;低于此标准10滴/min为过慢。而辽宁省卫生厅规定以滴速40-60滴/min 为标准,高于70滴/min为过快,低于30滴/min为过慢,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向静脉输入药液起到治疗的作用,滴速控制尤为重要,并且新药品越来越多,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静点输液治疗方法已越来越普遍。然而,在输液过程中,不同药液,不同年龄患者均有其不同的最佳滴速要求。滴速过快、过慢均会影响疗效甚至给患者带来不适;此外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液完成需要换药液时,需要医务人员发现不及就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凝血堵塞针头等情况,轻则延误治疗,重则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发生事故,还有当病人单独输液时,有可能睡着或者忘记观察剩余药液量引起血液外流等事故。综上可以看出输液监护控制系统在未来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1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的背景

点滴输液监控装置在国外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研制的较早且产品种类较多,临床输液监控在这些国家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输液监控在医院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然而这些医疗产品在国内却只有一些大型医院引进。国内对输液装置的研制起步相对较晚,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装置,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装置产品。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医疗设备系统技术落后、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我国的点滴输液自动化程度得到普及,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1.1.2医疗输液监控系统设计的意义

现在医院或者家庭中所使用的输液器是悬挂在支架上的,输液速度是人工调

节靠速度调节器来控制的,很难准确控制,这对特护病人和对输液速度有较严格要求的病人是不方便的。本课题所设计的输液监控系统可以准确控制药液的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报警,在输液快结束的时候发出声光提示,防止输液事故的发生。液体点滴速度监控器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精确性和工作效率。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各种科室和手术室,适用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输液治疗,也可以适用于家庭输液。设备结构简单,费用低,所以对液体点滴速度监控器的研究设计十分有意义。

该课题设计内容接近生活,实用性强。是单片机技术的一个很综合的应用,因此可以通过该设计课题进一步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个更好的结合,达到本科阶段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工科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进一步向工程等更高的地方发展,同时此课题也具有广泛的民用开发前景。

1.1.3 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正确的监测药物剩余量。

2)使用何种方式提示护士应该换药。

3)如何实现滴速的控制。

4)用哪种方式传送信号更加稳定,更加可靠。

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2.1 系统硬件结构总体设计方案

本设计的输液监测控制系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滴速测量部分,储液液面检测及剩余时间计算部分,键盘显示部分,电机系统控制(点滴速度控制)部分。总体结构图如下。

图2.1总体结构框图

2.2 点滴速度测量电路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点滴速度测量在整体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本系统的基础,也是系统反馈所要控制的最终回归点,根据现在市场上采取的设计方法及电子控制测量方面的原理可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电感式传感器测量输液点滴速度。在输液器的漏斗外围绕线圈作为敏感元件。当液滴滴下时电感量发生变化,通过LC振荡电路后输出变化的频率值,经过F/V变换电路及电压比较后输出TTL电平信号来检测点滴速度。此方案测量精度比较高,但是外围电路比较复杂。

方案二: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在输液器的漏斗一端放置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当液滴下落时,利用其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收端检测到信号。但是由于水滴的表面不规则且较小,反射信号强弱,且不稳定反射式要求液滴下落时要和传感器保持精确的夹角,当输液器上下移动时会产生晃动,从而产生较强的

干扰。

方案三:红外对管发射接收测量输液点滴速度。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在点滴落下时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产生高电平的脉冲信号。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可以采用两对红外传感器一发一收,而不是像方案二只用一只传感器以反射式状态工作。红外传感器尺寸小,质量轻的优点,也使得其方便安装在滴斗上;同时也不需要复杂的辅助电路,电路十分简单,性能也较稳定。红外传感器已经在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随着探测设备和其他部分的技术的提高,红外传感器能够拥有更多的性能和更好的灵敏度。此方案较容易实现。所以利用第三种方案来测滴液速度更为合适。

因为利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很难进行对水的判断,而利用对射式红外传感器,虽然水对红外的遮挡比较弱,但相对反射来说又会强一点。相比较对射式红外传感器能比较灵敏的测出水滴。

2.3 液面检测电路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题目要求是在储液瓶中的液滴剩余时间在5分钟时发出报警信号,但由具体不同时间的低速不同,所以剩余时间的测量需要结合滴速和剩余液滴的体积来计算出来。在此是关键如何检测到液位的高度,从而得到体积,进而结合当时的滴速大约计算出剩余时间,并且显示并报警。假设20滴药液一毫升,假设滴速是40滴/min,十毫升处就要报警。检测液位有多种方法。

方案一:跟滴速测量模块一样,也采用红外对管发射接收。根据该接收管收到的光强的大小来判断液位是否达到警戒水位,若达到则及时反馈到单片机,然后中断报警。

方案二:采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总质量,并与实际测量中当液体液面达到设定位置时的总质量相比较,根据液体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当测量总质量与设定值相等时发出报警。

综合比较上述二种方案,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成本低,安装方便,只需将传感器固定在输液瓶外瓶壁上即可,不需要精确计算输液瓶液面高度值。因此,选择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既实用、简便,同时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2.4 通过电机控制滴速电路的方案论证

2.4.1电机控制滴速的方案设计

本设计采用自适应修正控制规律,经典控制理论及构造的控制系统是面对可知的控制对象,其控制系统是相对稳定的反馈控制系统,但大量的被控对象和控制系统本身参数都是不稳定的。如该系统的滴速,结合电机和单片机构造出一个自适应控制电路可以根据设定值来调整输液滴速。

具体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通过调整滴瓶的高度H。根据滴瓶的高度与滴速成正比的关系,由电动机带动储液瓶使储液瓶上升或下降改变高度H,从而调节点滴速度。这种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被大多数设计者所采纳。

设计是基于步进电动机和压强的原理来控制水滴的速度的,由公式:

=ρ知,由于药液瓶高度的不同从而压强也不同,以此来改变液滴的速*

p*

g

h

度。人工输液是采用控制输液软管的松紧来控制滴速的,而这样的系统比控制输液软管的松紧在控制实现上更为容易,180cm的高度便可以实现速度20-150(滴/分)的调节。为此我们需要运用实验来大体测出对应的高度所对应的水滴速度,并记下来存在单片机内,到时候就直接调出来。在滴斗处用红外系统来测量水滴的速度。当在键盘上按入某个点滴速度时,从单片机调出相对应的某一个高度,然后控制步进电动机转动进行调节。模拟示意图如图2.2。

如图2.2 输液模拟示意图

方案二:像人工输液一样,控制滴管夹子的松紧来控制滴速。为普遍人所接受,但是滴速夹的特性决定了只适用于滴速的大范围粗略的调节,当涉及到细调节时难以控制,不易实现。

2.4.2 控制用电动机及驱动的选择与比较

方案一:采用直流电机

由于直流电机上电即转动,掉电后惯性较大,停机时还会转动一定角度后才可停下来。转矩小、无抱死功能,如果要求准确停在一个位置,其闭环算法较复杂。

方案二:采用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是一种用电脉冲进行控制,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动机。步进电机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转子就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其输出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不再需要数/模转换,具有快速启/

停能力,可在一刹那间实现启动或停止,且步距角降低小,延时短,定位准确,精度高,可操作性强。

综合考虑,选用步进电机作为电机驱动控制电路。

2.5 显示器接口电路方案选择论证

设计任务书中提到,滴速的大小要由人工来设定。显示内容包括预先设定值与调整值。针对本设计的显示具体有以下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LCD)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具有功耗小、轻薄短小无辐射等优点,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设计滴速在20—150之间,故只需显示三位温度值,信息量比较少,而液晶屏是以点阵的模式显示各种符号,需要利用控制芯片创建字符库,这就意味着编程工作量大,控制器资源占用较多,其成本也偏高。

方案二:采用三位LED七段数码管显示点滴数目。数码管具有低能耗、低损耗、低压、寿命长、耐老化,对外界环境要求较低等特性。同时数码管采用BCD 编码显示数字,程序编译容易,资源占用较少。

综合比较以上两种方案,结合本设计的要求可知采用方案二较为合适。2.6 键盘接口电路方案选择论证

键盘是人向机器输入数据核对系统进行干预的基本设备,而单片机系统本身价格低,一般采用非编码键盘,非编码键盘可分为独立式按键电路、矩阵式键盘电路,中断式键盘电路等。

2.6.1独立式按键电路

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往往只需要几个功能键。对于少量键盘一般采用独立式结构,独立式按键特点是每个键单独占用1根I/O接口线,每个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他接口的状态这种电路结构简单,配置灵活。

2.6.2矩阵式键盘电路

矩阵式键盘结构的特点是在按键设置在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上,键两端分别接于行线和列线上。常用的键盘大小有4*4、8*8、4*8等

该系统使用的按键数较少,故采用独立式键盘最为合适.

2.7 单片机型号的选择与论证

2.7.1 现有主流单片机的概述

MCS—51系列单片机是INTEL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的,很快就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MCS—51无论是在教学,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信息通信,还是在交通,航运,家用电器领域,都取得大量的应用成果。INTEL公司虽然已经把精力集中在计算机的CPU生产上,但是,以MCS—51技术核心为主导的微控制器技术以被ATMEL,PHILIPS等公司继承,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开发,从而产生了和MCS—51兼容而功能更加强劲的控制器系列。ATMEL公司所生产的89系列单片机就是基于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而研制的并与MCS —51兼容的微控制器系列。

ATMEL公司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并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公司,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在于FLASH存储器技术和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生产技术。随着业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ATMEL成为全球最大的EEPROM供应商,1994年为了介入单片机市场,ATMEL公司以EEPROM技术与INTEL的80C31单片机核心技术进行交换,从而取得80C31核的使用权。ATMEL把自身先进的FLASH存储技术和80C31核相结合,从而生产出了FLASH单片机AT89C51系列。这是一种内部含有FLASH存储器的特殊单片机。由于它内部含有大量的FLASH存储器,所以,在产品开发及生产便携式产品,手提式仪器等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也是目前取代传统的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主流单片机之一。

2.7.2 单片机的选用

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单元,它控制所有的输入输出。监控系统是一个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系统中有一些功能无法集成到芯片内部,如晶振,复位电路等,需在片外加相应的辅助电路。对于片内无ROM的单片机,还应该配置片外程序存储器。这里选用的是ATMEL公司的AT89C2051和AT89C51,都带内置ROM,只需加电源,震荡电路,复位电路等。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

图3.2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单片机,其指令集和传统的51单片机指令集是一样的。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1 AT89C51主要性能:

(1)与MCS-51 兼容

(2) 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

(3)全静态工作:0Hz-24KHz

(4)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

(5) 128*8位内部RAM

(6) 32条可编程I/O线

(7)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8) 6个中断源

(9) 可编程串行通道

(10)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11)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 AT89C51管脚图:

AT89C51管脚图如图3.3

12897654310111218191716151413203029232224252627282140393332343536373831P1.0

P1.1

P1.7

RST P1.6

P1.5

P1.4

P1.3

P1.2

P3.0P3.1P3.7

XTAL2

P3.6P3.5P3.4P3.3P3.2P2.7P2.6P2.0

P2.1P2.2P2.3P2.4P2.5P0.0P0.1P0.7EA/VPP P0.6P0.5P0.4P0.3P0.2XTAL1

GND ALE/PROG PSEN TXD

RXD

INT0

INT1

WR

T1

T0RD AT89C51

3 AT89C51引脚功能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 口,每脚可吸收8TTL 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 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图3.3 AT89C51管脚图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

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4 芯片擦除

整个PEROM阵列和三个锁定位的电擦除可通过正确的控制信号组合,并保持ALE管脚处于低电平10ms 来完成。在芯片擦操作中,代码阵列全被写“1”且在任何非空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以前,该操作必须被执行。此外,AT89C51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在

闲置模式下,CPU停止工作。但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在掉电模式下,保存RAM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2.7.3 单片机I/O口管脚分配

由单片机外部接线可知,I/O口管脚分配情况如下:

P1.0与报警装置相连,当输液出现异常或报警键被按下时,P1.0口会有一个高电平,驱动报警装置。

P1.1是加键按钮的输入,当检测到加键被按下,P1.1输入一个低电平,设定值加一。

P1.2是减键按钮的输入,当检测到减键被按下,P1.2输入一个低电平,设定值加一。

P1.3是加键按钮的输入,当检测报警键被按下,P1.3输入一个低电平,给P1.0一个高电平,触发报警装置。

P1.4—P1.6为步进电动机的脉冲输入端,通过轮流置一来控制电动机的旋转和转向。

P1.7为数据采集端口,当有脉冲经过时,就会给P1.7一个高电平信号,从而进行脉冲计数,计算流速。

P3口是与上位机的通信端口。

P0.0—P0.5是显示器的位控制端口。

P2.0—P2.3是显示数据的输出口。

第三章输液系统各模块的硬件设计

基于第二章的方案论证,第三章主要设计了输液系统整体的硬件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硬件的具体设计。

图3.1 主从站结构框图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3.2所示

图3.2系统的结构框图

3.1 控制电机模块设计

本设计的操作部分采用的是步进电动机。利用单片机来控制步进电动机,按相序输入脉冲以实现电机转动方向控制。每输入一个脉冲电机沿选择方向前进一步,每前进一步电机转动一个固定角度。从而带动滴瓶来调节高低,进而达到控制滴速的目的。

3.1.1 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输入的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角位移或线位移的执行元件,是一种多相同步电动机,由专用的脉冲电源供电,每输入一个脉冲,就转过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故称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和输入脉冲的个数严格成正比,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此只要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通电的相序,便可获得所需的转角、转速及转动方向。在没有脉冲输入时,在绕组电源的激励下气隙磁场能使转子保持原有位置处于定位状态。

在电动机定子上有A、B、C三对磁极,磁极上绕有线圈,分别称之为A 相、B相和C相,而转子则是一个带齿的铁心,这种步进电动机称之为三相步进电动机。如果在线圈中通以直流电,就会产生磁场,当A、B、C三个磁极的线圈依次轮流通电,则A、B、C三对磁极就依次轮流产生磁场吸引转子转动。定子各相轮流通电一次转子转过一个齿。这样按A→B→C→A→B→C→A→…次序轮流通电,步进电动机就一步一步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把步进电动机通电线圈转换的次序倒过来换成A→C→B→A→C→B→…的顺序,则步进电动机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要改变步进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可以在任何一相通电时进行。

3.1.2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步进电机是数字控制电机,它将脉冲信号转变成角位移,即给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就转动一个角度,因此非常适合于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简称VR)、永磁式步进电机(简称PM)和混合式步进电机(简称HB)。

步进电机区别于其他控制电机的最大特点是,它是通过输入脉冲信号来进行控制的,即电机的总转动角度由输入脉冲数决定,而电机的转速由脉冲信号频率决定。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根据控制信号工作,控制信号由单片机产生。其基

本原理作用如下:

(1)控制换相顺序

通电换相这一过程称为脉冲分配。例如:三相步进电机的三拍工作方式,其各相通电顺序为A-B-C-A,通电控制脉冲必须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分别控制

A,B,C,A相的通断。

(2)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向

如果给定工作方式正序换相通电,步进电机正转,如果按反序通电换相,则电机就反转。

(3)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

如果给步进电机发一个控制脉冲,它就转一步,再发一个脉冲,它会再转一步。两个脉冲的间隔越短,步进电机就转得越快。调整单片机发出的脉冲频率,就可以对步进电机进行调速。

表3.1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方式步序控制位通电绕组控制字

单三拍式

1步

2 步

3 步

P1.6 P1.5 P1.4

C相B相A相

0 0 1

0 1 0

1 0 0

A相

B相

C相

01H

02H

03H

根据上表,单三拍相序为 A—>B—>C—>A时电机正转,反之A<—B<—C<

—A则电机反转。本题设计的关键是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和步数,把调节的最小绝对误差控制在预置数M×10%±1滴。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外文文献翻译 A System for Remote Video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The thrust of CMU research under the DARPA Video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VSAM) project is cooperative multi-sensor surveillance to support battlefield awareness. Under our VSAM Integrated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IFD) contract, we have developed automated video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a single human operator to monitor activities over a complex area using a distributed network of active video sensors. The goal is to automatically collect and disseminate real-time information from the battlefield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commanders and staff. Other military and federal law enforcement applications include providing perimeter security for troops, monitoring peace treaties or refugee movements from unmanned air vehicles, providing security for embassies or airports, and staking out suspected drug or terrorist hide-outs by collecting time-stamped pictures of everyone entering and exiting the building. Automated video surveillanc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 as well.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 stage where mounting cameras to capture video imagery is cheap, but finding available human resources to sit and watch that imagery is expensive. Surveillance cameras are already prevalent in commercial establishments, with camera output being recorded to tapes that are either rewritten

视频监控毕业设计

视频监控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0 1.1 选题背景 0 1.2 研究意义 (1)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 (3) 2.1功能性分析 (3) 2.2可行性分析 (3) 2.3设计的主要目标任务 (3) 第三章模块特性介绍 (4) 3.1 S3C2440嵌入式系统开发板简介 (4) 3.2 芯片特性简介 (5) 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6) 4.1 系统的硬件框图 (6) 4.2电源部分 (7) 4.3 JTAG接口 (8) 4.4 复位系统 (9) 4.5 CSI摄像头接口 (10) 4.6 10/100M网卡接口 (11) 4.7 RS232接口 (11) 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3) 5.1开发板Bootloder的烧写 (13)

5.2开发板系统内核的烧写 (14) 5.3开发板根文件系统的烧写 (15) 5.4 Cmos摄像头的驱动程序 (16) 5.5平台的移植 (16) 5.6视频信息显示页面(包括远程登录的登陆界面) (16) 结论(结语)部分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0)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对自身安全方面的需求有了巨大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很多企业也在这方面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人们需求有一种高性能的安防技术来为自己提供保障。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信息传输技术五花八门,通过对一些传统上的技术进行升级实现了很多高性能的安防技术,采用视频监控是其中一种。视频监控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上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是协助公共安全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宽带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视频监控正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政府、娱乐、医疗、酒店、运动等其他各种领域。视频监控作为一种传统视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视频监控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视频技术不断的发展情况下,视频监控目前可分为两大类: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网络监控(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 )。 1、视频监控的数字化首先应该是系统中信息流(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从模拟状态转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为数字状态,这将彻底打破“经典闭路电视系统是以摄像机成像技术为中心”的结构,根本上改变视频监控系统从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传输、系统控制等的方式和结构形式。信息流的数字化、编码压缩、开放式的协议,使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与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间实现无缝连接,并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管理和控制,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含义。 2、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将以这系统的结构将由集成式向集散式系统过渡,集散式系统采用多层分级的结构形式,具有微内核技术的事时多任务、多用户、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实现抢先任务调度算法的快速响应,组成集散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统化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的配置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设计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 设计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对信息服务和安全防范的要求尤为突出.如何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智能化小区家庭智能管理系统中,对住户家庭火灾、入室盗窃等警情的实时监控,住宅内出入权限的控制以及建筑物内实时的图像监控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热点技术。 安全防范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系统综合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构成一个先进、可靠、经济、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安全防范系统中的安全性、灵活性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是系统关键所在。其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正是安全防范系统技术关键所在。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当前国际流行的现场总线技术以及BACnet数据通讯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维护经济型智能建筑家庭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实现防盗、防灾、自动报警和远程监控等功能。利用单片机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串行口传给PC机,PC 机完成数据的运算、存储、和打印。 关键词: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BACnet通讯协议c#语言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 课题背景 (3) 1.2 研究目标 (4)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比较 (5) 1.3.1国外的发展动态及其趋势 (5) 1.3.2国内的发展动态及其趋势 (5)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6) 第二章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7) 2.1 基本概念和定义 (7) 2.1.1 智能化建筑概述 (7) 2.1.2 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 (8) 2.1.3 安全防范系统概述 (8) 2.2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相关技术与协议 (8) 2.2. 1 BACnet数据通信协议 (9) 2.2. 2 智能建筑中现场总线技术 (11) 2.2. 3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 (11) 第三章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3) 3.1 安全防范系统的体系结构 (13) 3.1.1 安全防范系统的构成 (13) 3.1.2 安全防范系统按功能分类 (14) 3.2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15) 3.2. 1 安全防范系统架构设计 (15) 3.2. 2 防盗报警系统 (16) 3.2. 3 门禁系统 (17) 3.2. 4 监控系统 (19) 第四章安全防范系统系统实现 (21) 4.1系统开发环境 (21)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方案

医院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医院是往来人员成分非常复杂的公共场所,如何综合考虑医院本身的特点,将人防和技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安防系统选型和配置的主要依据,随着电脑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又对医院安防系统设备的网络化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医院希望通过对各重要场所的监控,提高医院内的技防现代化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并能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先进的手段。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保安服务项目的不断扩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已成为各企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技术防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企业管理和安全防范的角度出发,我公司将为该医院设计一套布点全面,器材配制灵活的监控系统。根据我们公司的实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监控系统设计经验,我们保证本系统在当前时期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相当时间内不落后。 二、系统设计依据 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GB50198/94《民用建筑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或要求》 GBJ232-90,92《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ELA/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GBJ232-90-92《中国电器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安保监控系统的特点 安保系统是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建立完善的区域安全保卫体系,通过在区域的重要部位、场所安置摄像机,对这些重要部位进行监视、控制和记录。 我方对该医院的性质、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认真研究,本着充分体现系统先进性的精神,同时考虑到系统的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整个系统设计力求做到布局合理、安装美观、控制周密、配置完善、操作简便、宜于维修;考虑到建设和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设计做到有扩充能力、有发展余地,在体现系统设计上先进、综合、合理的特点的同时,确保系统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整个系统的特点如下:

智能输液系统开题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智能医用输液系统的设计 二级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 112070302 姓名石海峰学号 11207030219 指导教师陈鸿雁系主任王先全 时间 2016年1月15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智能化控制研究的不断发展,自动化临床设备的研究日益成为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重点,因而设计一种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实现对输液过程的全程监控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远程监控实现输液实时监测为目标,通过下位机采集各床位患者的输液信息,再以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达至上位机,实现输液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存储,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报警等功能。单片机输液点滴速度控制的发展在今和未来将成为医疗设施发展的趋势,毕竟,单片机凭着优越的性价比,与以往的点滴滴速控制系统相比,其单片机价格便宜,操作易于实现,而且对滴速的控制要求精度也较高。再者,单片机操作多机控制系统,还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人为控制下有时候如不小心将会为安全设施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人工控制滴速精度也很难掌握,而使用单片机设计只要在设计时考虑周到,运行起来就不会带来这种问题了,因此,单片机滴速控制系统将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顺应科学技术而发展的,医疗的安全问题更离不开科学,把高科技应用到医疗事业中来是对医疗事业的一大促进与补充 2、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要求:用单片机系统和传感器设计医用智能输液系统,该系统具有液滴检测电路,液速控制电路,报警电路、数据存贮、历史数据记录等功能。 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掌握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红外收发二极管来监测液速。 (2)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步进电机来控制输液速度。 (3)掌握串口通信方式,实现一个上位机与多个下位机通信来控制整个输液系统。 (4)掌握单片机开发原理及程序编写,完成系统软件部分设计以实现各个要求。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智能视频监控专家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 设计论文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支持说明 (1) 3.设计依据 (3) 4.基本功能 (3) 5.综合功能 (3) 6.工程设计原则 (5) 6.1. 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监督监管工作 (6) 6.2. “高起点、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规划制定原则 (5) 6.3. 良好的扩充性 (6) 6.4. 系统安全可靠性 (6) 6.5. 系统超前性 (6) 6.6. 系统的可操作性 (7) 6.6. 系统的安全性 (7) 7.缩略语 (7) 8.系统总体设计 (7) 8.1. 系统架构 (8) 8.1.1. 总体架构 (8) 8.1.1.1.用户界面层 (9) 8.1.1.2.系统应用层 (9) 8.1.1.3.设备接入层 (10) 8.1.2. 平台特点 (10) 8.1.2.1.集成功能 (10) 8.1.2.2.调度功能 (11) 8.1.2.3.电子预案功能 (11) 8.1.2.4.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2) 8.2. 视频监控系统 (12) 8.2.1. 网络架构 (12) 8.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13) 8.2.2.1.地理信息图形化管理 (13) 8.2.2.2.监控中心管理 (14) 8.2.2.3.本地/远程实时监视 (14) 8.2.2.4.本地/远程录像回放 (15) 8.2.2.5.语音对讲与广播 (16) 8.3. 电站仪器仪表状态监控(采用全景图像) (17) 8.4. 移动视频 (18) 8.5. 智能分析系统 (19) 8.5.1. 系统构成 (19) 8.5.2. 应用于变电站的分析分类 (21) 8.5.2.1 监控盲区的弥补 (21) 8.5.2.2高清晰无线手持式摄像机 (22) 8.5.2.3可实现昼夜监控-热红外技术 (23) 8.5.2.3优越的智能检测技术 (23)

医院监控系统

医院监控系统、医疗监控系统方案 适用范围:医院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方案、医疗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方案 一、医院监控的必要性能 网络监控系统在医院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门诊、住院大楼的安防监控,病房、监护室的患者24小时监护,手术室的手术观摩学习,医生的共同会诊,都是其用武之地,但最直接的应用点还要数危重急救病房和手术室等场所。 正是基于如上原因,医院迫切需要以手术室、危重病房等为首要监控场所,对各台手术和各病房患者尽可能的实施实时全程监控,有利于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改进对患者的诊治、护理水平,同时,将手术过程录像保存,有助于解决医疗纠纷,分清责任。 二、方案设计思想 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根本前提是用户的需求,而先进、成熟的技术,可*、灵活的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设计方案的最基本依据。应该在不失先进性、成熟性、可*性、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照顾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 网络监控系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应用,其产品的种类和档次也越来越多。根据医院的要求,本着高水准、高质量,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在设计上充分体现当前数字化趋势,同时考虑到今后用户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方便性。 在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网络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各项管理和业务活动,所以,对于视频监护方案的设计,首先必须选择能无缝接入现有计算机网络的监控设备。基于TCP/IP 协议的先进的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是首选产品。 其次,由于监控系统的搭建,往往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分期投入,要随着医疗环境的改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而不断扩大。因此,要选择可扩展性高的监控设备。将来需要扩容时,原有的设备继续使用,只需增加新设备。而不是原有设备废弃,重新购置设备。 第三,设备升级换代时,不破坏原有的结构。 第四,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不过多耗费人力、物力。 第五,基于现有网络基础,节省费用,即插即看,便于升级扩容。 三、方案描述 本系统根据医院监控特点,分为两级监控体系:监控点和监控中心。 本监控系统在医院现有的局域网环境建设,不需另行铺设网络布线,省去模拟监控和工控机监控方案下常用的同轴缆线,只需用视频线联接摄像机和网络视频服务器,并用网线将网络视频服务器联接到局域网。 监控系统分为三部分: 1.监控中心 在信息中心或机房,设置监控中心,选择配置较高的PC作为监控主机,安装GloVIEW 监控软件系统,管理人员通过GloVIEW监控软件,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 院、科室领导在监控中心,或在各自的办公室,通过计算机网络,用计算机监控各场景,便于监督管理。 2.监控站点 包括各手术室、处置室和病房等需要设置监控的场所。 手术室、处置室和病房内摄像机的数量与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每一个病房顶部中央位置安装一台球型一体化摄像机(将镜头、摄像机、云台、防护罩、解码器集成在一体,外观如半球状)即可,采用吸顶式安装。通过监控中心的中央监控软件系统,控制与摄像机相连的云台左右旋转、上下俯仰,可使摄像机可做水平350度,垂直90度旋转,六倍三可变镜头可将画面任意放大缩小,病房内病人活动情况的图象都可清晰地传到监控子网中。 相邻的4台摄像机的视频信号,接入一台网络视频服务器,网络视频服务器可根据病房、手术室的格局,放置在附近合适的设备间内,或走廊的吊顶内,不必放置在机房中,节约了场地空间。网络视频服务器通过RJ45接口,接入医院现有的局域网,与监控中心的监控主机组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主干。 3.显示终端 视频监控系统主干以外,可在局域网中的若干PC计算机,安装客户端软件或IE,

智能输液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输液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是一套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输液管理平台。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输液方式的基础上,应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了输液管理模式,实现了输液的集中监控、量化管理和规范服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解决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焦虑和烦恼,是输液管理及临床护理模式上的一次变革,提升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录 1.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2.智能输液系统方案架构划分 3.智能输液系统方案应用案例 1.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概述 1.智能输液监控管理系统是针对医疗机构和患者而设计的。由智能输液监控站、智能输液监控无线网络终端、智能输液监控器、智能移动终端等几部分组成。 2.系统终端通过无线射频技术逐次扫描各床

位的输液监控器,输液监控器能智能判断输液的开始值、输液余量、流速、剩余时间并记录,并在主机软件界面、移动护理终端、护士PDA及智能护士腕表上警报显示(提示并警报)。3.显示界面带有自动语音提醒功能和错误警报功能,护士只要看界面显示屏右侧刻度区内的病床号即可判断输液即将结束的病床有哪些;并且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流速过快、过慢、滴停、结束、病人离开状态等均能在主站及各终端警报提示。4.在主站显示的输液信息,还可以通过医院WIFI网络实时同步到护士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上,便捷方便,可视化高。更可让医院管理者在任何医院网络终端查看任意科室的实时输液治疗状态及历史记录。英唐众创技术公司开发的这整套系统通过输液监控器(床边机)收集病人的输液信息,通过无线射频网络传输到主站、护士站电脑、PDA以及护士腕表等显示终端上。可以帮助护士实时监控病人输液状况,使病人输液可以高枕无忧。

毕业设计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设计 摘要 随着人们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安全防范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且随着信息、网络、通信及多媒体等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同时,视频监控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对视频监控的研究由此成为热点。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且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流媒体技术,己成为监控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嵌入式网络数字视频监控软件的研究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客户端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对客户端软件系统进行了模块的划分和细化,依次介绍了各子系统的设计和主要功能函数的设计,其中包括以下重要内容:网络客户端登陆;网络客户端视频预览;网络客户端视频下载;网络客户端视频播放。 文章中的视频监控系统客户端的编程实现使用VC++语言开发,结合视频标准的相关知识,并且采用海康威视的采集卡和开发包。 本文涉及的工作是对监控中心的实现进行研究和实践,它提出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式有一定代表性,对相关领域的设计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视频监控,客户端,视频预览,视频下载

Abstract As people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for security, 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permeate all areas of human life, video surveillance has also begun into people's lives。Video Surveillanc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Based on embedded digital and network , video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combine the Internet and th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Video surveillance has been becoming a trend in the monitoring field. Therefore, digital video surveillance software embedded network research will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enormou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client softwar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design and modular software design software on the client system and refining division of the module, in turn, introduced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the design and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sign func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key elements: Network Client Login; Network Client main interface design; main interface of the system settings; video file playback; video file retrieval. Th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client programming use VC++ means.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f video standards, skilled use of DirectX, and using Hikvision capture card and Development Kit. This work involved monitoring center is the realiz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rai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have some representation on the design of related fields i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Video Surveillance, Client ,Video Preview,Video Download

智能小区安防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引言 中国安居工程需要大力发展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需要建立并完善安全文明小区防盗报警网络系统体系。如何解决在当前每个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设满足防范功能及可靠性需求的安全文明小区防范防盗报警网络系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方案是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可行实施方案。 小区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统,主要包括防盗报警、煤气泄漏报警、消防报警等。小区管理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确保住宅,住户安全,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求助情况,现代居住的格局,邻里常年不来往已是常事,家庭生活稳密性、封闭,性越来越强。因此,小区安全防范及报警系统是具有先进的设计和设备,并为小区住户的安全提供保障的必要系统。 我国的安防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小区内的每个住户单元安装一台报警主机,住户可选择安装在住户门口、窗户处安装声检、紧急求助,烟雾/煤气探头、瓦斯探头,等报警感知设备,报警主机通过总线与管理中心的电脑想连接,进行安防信息管理。如果发生盗贼闯入、抢劫、烟雾、燃汽泄露,声音过高等紧急事故,传感器就会立即获知并由报警系统即刻触发声光警报以有效恫吓企图行窃的盗贼;系统还会迅速向报警中心传送报警信息;报警中心接到警情后立即自动进行分辨处理,迅速识别判定警报类型、地点、用户,中心据此派出机动力量采取相应解救措施;系统具备24小时防破坏等并自我监视,一旦有任何被破坏的迹象也会即刻报警。总之,无论白天黑夜,你离家在外还是在家休息,电子保安时时刻刻保护的安全,这正是能为家人、家庭、财产所做的最有效的安全防盗保护措施。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高清数字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说明 随着我国逐年加大对医疗体制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安防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也广受关注。 伴随着医疗信息化应用而生的医疗安全防范体系在国内医院的建设与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一直以来,医疗安防的设计与应用重点是门诊大厅、病患人员聚集处、贵重医疗设备存放处、药品库、停车场等部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近几年医患关系的恶化,当前的医疗安防体系从设计到应用上,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医疗现代化对其的要求,新医疗安防体系建设的呼声也随之提到了一些重大医院的安全议事日程。 在医疗行业中,视频监控的主要应用涉及领域包括防火、防盗以及防止人员纠纷以及暴力事件,其目的是保护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医院管理需求,医院的安防监控重点防护部位主要以人员流动性大的区域为主。 不同的监控区域部位,其防范的目的也有所差异。比如,候诊大厅监控主要用来防范医患纠纷及盗窃,挂号收费处监控主要防范服务及钱款纠纷,外围监控主要防范外部人员非法入侵。各楼层监控主要防范盗窃及医患纠纷,等等。 特别是大型医院以及专业型医院的特点是医疗设备贵重、流动人员杂、科室分工细、协同性工作多,设备、人员、药品和资料信息的管理繁琐重杂,一但管理不善出现疏漏,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后果。高清网络数字监控系统,为保障医院的安全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医务管理水平。

网络高清摄像机目前在医院的应用规模较多,主要是因为成像清晰度要比传统的模拟摄像机高出数倍。采用网络化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以基于医院局域网,快速构建一个便于集中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访问、部署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医院安防系统,实现对上述所有防范区域以及防范部位的全景式实时监控与管理。 1.建设目标 在医院范围内建立一个稳定可靠、高清流畅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业务的监督与查看。通过在指定位置安装一定数量的网络摄像机进行监视,可清楚、准确地记录这些场所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方便有效地了解事件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全数字化压缩技术,充分考虑用户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的情况,具有与传统模拟摄像机无法比拟的优点。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大大减少用户的维护工作量;可扩展性、伸缩性亦较强,使用方便。 2.建设方案 监控中心位于西侧值班室,配备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存储和电视墙。监控点位于医院内外各防范区域,配备高清网络摄像机以及相关外围设备。各监控点图像信号经监控专属网络集中上传至监控中心,由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分发和存储。 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勘察,共设计监控点位32处,详情如下 一层:

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医院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2013 年 6 月

摘要 摘要 该论文是一种基于AT89C51控制的医疗点滴输液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操作简洁、上手快、方便、集中控制并且具有报警功能,在医院医疗卫生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从而加速了医疗器械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进程, 有助于提高现代医护质量。本设计主要成果有:⑴实现了相应的电路采集液滴速度,与设置的液滴速度比较,显示液滴滴速、剩余输液时间;对输液速度可以自动控制;具备与上位机通讯的能力,将输液过程的信息输入护士值班室;当输液剩余时间达到一定的时间,自动报警,或者输液中出现情况可通过相应装置报警。填补了医院输液系统在细节部分研究的空白,对整体结构的完整分析和其电子设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⑵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输液系统各个部分的原理及具体设计,很好地解释了所有关于医院输液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3)该系统可让医护人员在控制室( 主站) 改变不同受液者( 从站) 的输液状况, 也可以直接到输液室直接改变输液状态( 直接控制从站) , 了解病人的输液进程, 及时通知处理将快完成的输液。以上研究成果为该系统设计和控制液滴装置设计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51单片机,医院输液系统,输液监控, 步进电机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control system for liquid- dropping based on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For using conveniently,displaying directly, controlling intensively, alarming by sending out sound .This system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hospitals.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or half- automatic realizing for the medicine- appliance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1) It realizes the measurement circuit collection liquid corresponding droplet velocity,which compared with the droplet velocity settings,display the drop rate, residual infusion time;Can control the transfusion speed automatically;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host computer;Put the transfusion process information into nurse's duty room; When the infusion time remaining to a certain time, automatic alarming, or if something is happened,it is also can alarm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this is fill the gaps in the hospital transfusion system in detail research,and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2)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principle of each part of the transfusion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design, a good explanation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all design hospital infusion system.(3) The system can let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 control room (station) to change under different fluid infusion (slave), can also go directly to the transfusion room directly change the infusion state (from the station directly control),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usion patients, promptly notify the processing will be done soon infusion.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 rich information for design and control of droplet device process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The 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ospital infusion system, infusion monitoring ,stepper motor

基于光电技术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光电技术智能输液监 控系统设计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29 卷第5 期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Vol. 29 No. 5 2009 年9 月Nuclear Electronics & Detection T echnology Sep. 2009 基于光电技术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陈宇1, 王玺2 ( 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 河南郑州450015; 2. 遵义医学院基建处, 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 目前, 中小型医院在进行输液治疗时, 都是采用人工调整滴速, 这种方式不够准确和方便, 并且输液异常、结束时也不易被及时发现,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而通过布设线缆实现滴液监控耗费人力物力。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光电技术、单片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研究设计了一套分布式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采用光电调制解调技术实现液滴速度及滴液高度的测量, 单片机实现输液速度计数和显示, 通过键盘实时设定点滴速度, 并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控制点滴速度, 输液结束时自动报警提示。系统网络通信较好, 可有效消除了环境光干扰, 具有检测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详细介绍了智能输液现场监控子站软硬件设计。 关键词: 光电检测; 单片机; 步进电机; 输液监控 中图分类号: T 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 0934( 2009) 05 1149 06

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辅助医疗手段。[ 1] 医院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 需要根据输液的药物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滴流速度。目前, 对静脉输液的监控普遍采用人工方式, 由护士调节点滴流速, 输液结束, 如无陪护或医护人员及时换药或拔针头, 将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空气栓塞、凝血堵针头等情况。轻则延误治疗, 重则发生严重医疗事故。 目前, 临床上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自动输液器大多是蠕动泵式单立输液器, 一般只有堵液报警和总量完成报警等功能, 不具有集中监控单位输液量的功能; 部分医院采用以病人求救线作为CAN 总线[ 2] 实现分布式输液监控系统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绝大多数中小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缺少此类设备。因此, 本文收稿日期: 2008 07 09 作者简介: 陈宇( 1978- ) , 男( 汉族) , 河南郑州人, 郑 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 硕士研究生, 主 要从事电子通信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 基于光电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单片机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 研究设计了一套分布式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系统能够实现现场键盘或上位PC 机对点滴输液速度的自动检测控制, 利用单片机实时调整液滴速度和LED 数码显示屏实时显示, 实时监测储液瓶药液高度, 当液位超过警戒值时, 本地和医护办公室同时报警并显示床位号。 1 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由上位PC 主机、监控接收总站节点、现场监控子站节点等模块组成。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各监控子站节点连接成一个分布式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本系统通过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完成点滴瓶内液位高低及滴斗滴速的采集, 由单片机AT 89C51 为核心组成的现场监控子站完成对采集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按照设定值要求实时控制步进电机以保证滴液速度, 若瓶内液位低于设定值时, 自动启动报警音乐, 提示医护人员换药或拔针。各监控现场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 图 1 系统结构框图芯片nRF401 实现与控制总站的数据通信, 控制总站核心控制器AT 89C51 与上位机通过USB 接口连接。上位机采用普通PC 机, 使用USB 适配器PDIUSBD12, 使上位PC 机具有USB 接口通信功能。通过USB 通信适配器与工作总站相连, 进行信息交换, 负责进行整个系统的监视管理。工作总站控制器接收上位PC 机的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和设定参数; 各现场控制器实时采集各模拟量输入通道值, 控制信号。上位PC 机实时监视各点滴吊瓶内药液高度及滴斗点滴速度, 并可进行现场滴速的实时控制。系统以A T89C52 单片机为监控节点控制器, 将其与现场滴液检测、液位检测、报警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等相连, 构成监控网络中的一个智能节点; 并控制由nRF401 无线收发芯片及外围电路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将控制总站与各现场监控节点相联, 实时监控各设备状态, 并可实现监控方案下载更新, 无需另外布线, 整个系统结构简单, 大大节省了传统网络控制系统建设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消耗。由于文章篇幅有限, 文章仅对现场监控子站控制部分进行分析介绍。

视频监控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资料

北京市西城区经济科技大学 毕业论文 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和设计 姓名:刘旭 指导老师:张京 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班级: 2015大专 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六日

摘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也逐步由模拟走向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安全系统中最关键的子系统。系统通过遥控摄像机,直接观察被监视场所的情况,同时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进行同步录像。另外,视频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系统等其它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视频监控系统能在人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适时、清晰、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在现代化管理中监控的最为有效的观察工具。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全数字化、全网络化的系统,可以同现有的多媒体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集成,方便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在控制中心,只要有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就能够观察多个被控区域,以及远距离区域的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由实时控制系统、监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实时控制系统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反馈的功能;监视系统完成对各个监控点的全天候的监视,能在多操作控制点上切换多路图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各类所需信息的采集、接收、传输、加工、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关键词:视频监控;采集;传输

目录 一绪论 (5) 1.1 引言 (5)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5) 二视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和分析 (7) 2.1 视频监控系统概论 (7) 2.2 设计原则 (8) 2.3 系统功能构成 (9) 2.4 视频监控系统内容结构 (10) 三系统开发工具 (13) 3.1 Visual Basic 的特点 (13) 3.2 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13) 3.3 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14) 3.4 VB的控件 (14) 3.5 代码模块 (16) 四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 (18) 4.1 窗体的属性 (18) 4.2 系统程序的结构 (18) 4.3 图像的处理 (20) 4.4 图像的显示 (25) 4.5 图像的记录和回放 (27) 4.6 用户权限设置 (31) 五系统的实现评价及期望 (33) 5.1 系统测试过程 (33) 5.2 实现结果 (35) 5.3 系统评价 (35) 5.4 系统的不足和期望 (35)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