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风速表
风速风压风级对照表

风压与风速的关系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设速度为v 的一定截面的气流冲击面积较大的结构物时,由于受到阻碍,气流改成向四周外围扩散,形成压力气幕,如下图所示。
如果气流原先的压力强度为b w ,气流冲击结构物后速度逐渐减小,其截面中心一点的速度减小至零时,在该点处产生的最大气流压强,设为m w 。
则结构物受气流冲击的最大压力强度为m b w w -,此即工程上所定义的风压,记为w 。
为求得风压w 与风速v 的关系,设气流每点的物理量不变,略去微小的位势差影响,取流线中任一小段dl,如图所示。
设1w 为作用于小段左端的压力,则作用于小段右端近压力气幕的压力为11w dw +。
以顺流向的压力为正,作用于小段上的合力为1111()w dA w dw dA dw dA -+=-,该合力应等于小段的气流质量M 与顺流向加速度a 的乘积,即1dvdw dA Ma dAdl dtρ-==。
由此式可得1dvdw dldtρ-=,注意到dl vdt =,代入前式得1dw vdv ρ=-,而方程的解为2112w v c ρ=-+。
此式称为伯努利方程,其中c 为常数。
从该方程可以看出,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其本身压力随流速变化而变化,流速快,则压力小;而流速慢,则压力大。
当v=0时,1m w w =,代入方程的m c w =;而当风速为v 时,1b w w =,则212b m w w v ρ==-,因此,221122m b w w w v v gγρ=-==,此式即为风速与风压的关系公式,其中γ为空气单位体积的重力,g 为重力加速度。
在气压为101.325kPa 、常温15C 和绝对干燥的情况下,γ=0.0120183kN m ,在纬度45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9.82m s ,代入前式得此条件下的风压公式为22220.012018229.81630v w v v kN m g γ===⨯。
风管风速表

风口风速(m/s)(已考虑折减系数)
金属风管
土建风井
排烟口
7-8
排烟
17-20
13-15
补风口
7~8
正压送风
17-20
13-15
平时送排风口
3-4
补风
17-20
13-15
正压送风口
4.5-5.6
平时送排风出口
≤10
>8(设止回阀管段)
8-10
室外百叶排烟口
补风口
5-6
平时送排风入口
≤10(控制9-10)
8-10
室外百叶送排风口
3.5-4.5
室外百叶正压送风口
3.5-4.2
风管风速表
风口计算举例:
正压送风口尺寸选取:风速控制在4-6m/s,计算方法:(风口风量/3600)/风口尺寸=4~6即可。
注:1、地下排烟、通风按照双速风机设计
2、排烟(排风)双速风机优先选用HTFC-Ⅳ型柜式离心风机;补风(送风)机选用HTFC-III型柜式风机;正压送风机优先选用SWF-I型混流风机。
3、电梯机房进风百叶安装在机房下部距地0.25米处、风速不大于1.8m/s(折减后的)。
风管风速表

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室风管风速选择表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注:民用住宅≤35dB(A),商务办公≤45dB(A)。
四、室风口风速选择表1、送风口风速m/s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5、回风口风速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10、侧送风口送风量五、通风系统设计1、送风口布置间距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 (2)房间的边和角; (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之间,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型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围(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
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在4.2米左右。
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送风高度H小于等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0度;送风高度H大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5度。
为防止出风口结露,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空气的露点温度2-3度。
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注:生活区或工作区处于下送气流的扩散区时,送风温差应通过计算确定。
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空调通风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征求意见稿):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新风量宜满足下表的规定值,或者满足空气调节房间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
民用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m3/(h·P)〕《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报批稿)第3.1.9条:(强制性条文)建筑物室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①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②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少于30 m3/h的新风量。
汽车空调在不同模式下各出风口风速

内循环/吹脚和玻璃模式(单位:m/s) : 吹脚风口/左 1.8 3.1 4.5 5.7 吹玻璃风口(左) 1.0 1.4 2.0 3.7 吹玻璃风口(右) 0.9 1.5 2.1 3.1 吹脚风口/右 1.4 1.8 2.7 4.0
外循环/吹脚吹面模式(单位:m/s) :
顶蒸出风口(单位:m/s) : 左1 1.6 2.6 3.4 左2 1.6 2.5 3.1 右2 1.3 2.1 2.9 右1 1.8 2.7 3.5 进风口 0.8 1.3 2.2
二、各档位下噪声:
HVAC 总成(单位:db) :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4档 测量值 1 49.3 53 58.8 65 测量值 2 45 52 59 65.3
外循环/吹脚模式(单位:m/s) : 出风口位置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4档 内循环/吹脚模式(单位:m/s) : 出风口位置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4档 内循环/吹脚吹面模式(单位:m/s) : 出风口位置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4档 出风口位置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4档 出风口位置 风机档位 1档 2档 3档 吹脚璃风口 (左) 2.3 3.5 5.1 6.5 吹脚璃风口 (左) 2.1 3.4 5.1 6.2 吹脚风口 (右) 1.4 2.7 3.5 5.7 吹脚风口 (右) 1.7 2.8 3.8 5.1 吹面 前左 0 0 0.4 0.7 吹面 前左 0 0 0.4 0.7 吹面 前中(左) 0.6 1.1 1.5 2.2 吹面 前中(左) 0.3 1.0 1.5 2.1 吹面 前中(右) 0.4 1.0 1.4 2.0 吹面 前中(右) 0.4 1.0 1.5 2.1 吹面 前右 0.4 0.8 1.2 2.1 吹面 前右 0.3 0.9 1.2 1.8 吹脚璃风口(左) 2.9 4.3 6.5 7.8 吹脚风口(右) 2.5 3.5 5.1 6.1 吹脚璃风口(左) 2.4 4.7 5.9 7.2 吹脚风口(右) 1.5 2.9 4.6 6.8
风管风速表

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104/0.611152/0.142722/0.22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室外空气入口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注:民用住宅≤35dB (A ),商务办公≤45dB (A )。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1、送风口风速4m/s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5、回风口风速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门下部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0.380.38--1.52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1.52.010、侧送风口送风量2.5501000*75五、通风系统设计1、送风口布置间距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 (2)房间的边和角; (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之间,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3、散流器布置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型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
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在4.2米左右。
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8.3 10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送风高度H小于等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0度;送风高度H大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5度。
为防止出风口结露,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2-3度。
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空调通风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新风量宜满足下表的规定值,或者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
空调风口送风风量表

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
0.38~1.52
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送风方式
下列房间高度m
2
3
4
5
6
侧送,大风量
6.5
8.3
10
12
14
侧送,小风量
9
11
13
15
17
顶棚散流器
9.5
16
17
18
18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送风方式
单位地板面积的
工作区平均
1.75~2.5
住宅,公寓,私人办公室,医院房间
2.5~4.0
银行,戏院,教室,一般办公室,商店,餐厅
4.0~5.0
工厂,百货公司,厨房
5.0~7.5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
位置
近座位
逗留区以上
门下部
门上部
工业用
流速m/s
2~3
3~4
4
3
>=4
通风系统之流速m/s
系统
商业
工业
低速
送风、最大流速
13
13
人体状态
长时间坐
短时间坐
轻工作
重工作
应用
办公室
餐厅
商店轻工业
工厂、舞厅
冷却m/s
0.1
0.15
0.2
0.3
加热m/s
0.2
0.3
0.35
0.45
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应用场所
盘形送风口
顶棚送风口
侧送风口
广播室
3.0~4.5
4.0~4.5
风速表

车库送风(机械)(平时用)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送风口风速 送风竖井风速 竖井百叶进风口风速 7 5 2~4 8~10 4 正常值6~ 12 正常值4~ 7 MAX 5 MAX 15 正常值4~ 5
补风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补风口风速 送风竖井风速 竖井百叶进风口风速 自然补风口MAX 3
车库补风(机械)( 消防
车库补风(机械)( 消防用) 15 15 MAX 20 MAX 20
10(公共聚集场所取4,MAX 5) MAX 10 8~10 7 MAX 15
口 不应小于5m
与疏散方向相反,与附近安全出口不应小于1.5m
设备房 主管取5~7m/S
百叶遮挡系数一般按0.5
楼道加压送风(机械) 加压送风口风速 送风竖井风速 5 8~10 MAX 7 MAX 15
单位风量功率Ws=P/(p风机效率*3600) Ws:单位风量功率 W/(m³/h) P:风机全压 Pa 输出功率 p风机效率= ──── 输入功率 输出功率=风量*全压/3600*1000
车库排风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排风口风速 排风竖井风速 竖井百叶出风口风速 8 6 3~5 6~8 5 正常值6~ 12 正常值4~ 7 MAX 6 MAX 15 正常值5~ 6.5 风机出口8~14
车库排烟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排烟口风速 排风竖井风速 竖井百叶出风口风速 20 20 10 13 7 MAX 20 MAX 20 MAX 10 MAX 15 MAX 10
一般办公、居住机械通风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风机出口风速 送风口风速 排风口风速 进风口风速 出风口风速 5~6 3~5 5~8 2~3 3~5 3 4 正常值5~8 正常值3~5 正常值5~10.5 MAX 4 MAX 6 正常值2~4.5 正常值3~ 5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60次/h
1、风管宜采用1.5mm厚钢板焊接制作,水平管段尽可能短,风管应设≥2%坡度坡向排风罩或排水点。2、风管风速8~10m/s,排风罩风管喉部风速4~5m/s。3、燃气灶具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上密闭厨房,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6次/h,事故≥12次/h,不工作时≥3次/h
西餐厨房
30~40次/h
空调系统低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卫生间
部位
频率为1000HZ时室内允许声压级(dB)
<40
40~60
>60
新风入口
3.5~4.0
4.0~4.5
5.0~6.0
总管和总干管
6.0~8.0
6.0~8.0
7.0~12.0
无送、回风口的支管
3.0~4.0
5.0~7.0
6.0~8.0
有送、回风口的支管
2.0~3.0
住宅
公共建筑
工厂
住宅
公共建筑
工厂
风机吸入口
3.5
4.0
5.0
4.5
5.0
7.0
风机出口
5~8
6.5~10
8~12
8.5
7.5~11
8.5~14
干管
3.5~4.5
5~6.5
6~9
4~6
5.5~8
6.5~11
支管
3
3~4.5
4~5
3.5~5
4~6.5
5~9
接出风管
2.5
3~3.5
4
3.5~4
4~6
5~8
5次/h
每辆400m^3/h
专排烟管
12~15m/s
排烟口
≤10取8
出入频率较低的住宅类建筑
4次/h
每辆300m^3/h
送风管
8m/s
送风口
5m/s
柴油发电机房通风量,宜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风冷
L=Q/0.337*△T
1、送风量=排风量+机组燃烧空气量(≥7m^3/(KW/h)机组额定功率计算);2、机房内储油间应设机械通风,风量≥5次/h;3、发电机房12次/h
水冷
≥20m^3/(KW/h)
首层燃油锅炉间、燃油直燃机房
正常≥3次/h事故≥6次/h
地下室锅炉房、直燃机房
≥12次/h
首层燃气锅炉间、燃气直燃机房
正常≥6次/h事故≥12次/h
油库
≥6次/h
半地下室锅炉房、直燃机房
正常≥6次/h事故≥12次/h
油泵间
≥12次/h
燃气调压和计量间
正常≥3次/h事故≥12次/h
地下日用油箱间
≥3次/h
变配电房
5~8次/h
制冷机房单独设置通风
4~6次/h
水泵房
≥6次/h
洗衣房
6次/h
洗衣房通风量
生产用房
20~30次/h
有局部通风设施,全面排风取5次/h,补风2~3次/h
辅助用房
15次/h
3.0~5.0
3.0~6.0
公共卫生间
10~15次/h
住宅卫生间、开水间
5~10次/h
吸烟室
10~15次/h
电梯机房
10~15次/h
有空调的酒店卫生间排风量取所在房间新风量的80~90%
根据资料[Ⅱ]表7-4,风管内的风速如下,风管长宽比不宜大于4,最大不超过10。
位置
推荐值(m/s)
最大值(m/s)
职工餐厅厨房
25~35次/h
汽车库换气次数加压送风系统:
新风口4.5-5m/s(5m/s)
排风口5-6.5m/s(6m/s)
送排风竖井
≤15取12
加压风口
≤7取6
车库风井5-8m/s(6m/s)
单层停车
双层停车
出入较频繁的商业类建筑
6次/h
每辆500m^3/h
排风(烟)管
7m/s
排风口
4-5m/s
汽车出入一般的普通建筑
回风口风速如下:机械排风,进排风风口风速
位置
最大吸风速度(m/s)
房间上部
≤4.0
房间下部
不靠近人常停留地点
≤3.0
靠近人经常停留地点
≤1.5
建筑类别
新风进风口
排风口
一般性居住、公共建筑
2.0~4.5
3.0~5.0
站房、库房、机房
4.0~5.0
5.0~6.5
厨房排风,排风罩最小排风量:L=1000*P*H(P罩子轴变长,墙侧不计;H罩口距灶面距离;灶口断面吸风速度≥0.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