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经常打骂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经常打骂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教育专家认为,殴打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而且有些孩子由于天生敏感或自身原因,一旦殴打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很多家庭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做的不对,或者令家长不满意,就会引来家长的无端打骂,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对的,经常打骂孩子不仅会对孩子身体造成创伤,心理也会留下阴影,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
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1、生理上的创伤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
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
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
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
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
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2、心理上的创伤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容易自卑家长打骂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听从了家长的“教导”,实际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2)容易脾气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
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
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
(3)容易恐惧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
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
打骂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

打骂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危害1. 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他从小被父亲打到大以至于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沟通。
严重到有了抑郁症,最后还有自杀倾向。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能光靠打。
2. 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当时和她的感情很微妙,几乎有什么事都不会主动和她交流,甚至很害怕她。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暴打谩骂孩子都属于极端的做法,伤害孩子还让彼此之间有距离感。
3. 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现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爱交流,封闭自己。
很有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所以他不敢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看到别人靠近会有不适感。
家长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
4. 会造成孩子恐惧感三岁内的孩子神经发育都为完善,家长过度恐吓和粗暴会让孩子过度紧张,产生恐惧感。
看到家长离开会抱着不放,会突然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精神紧张。
希望家长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孩子有害无利。
5. 会让孩子有仇恨心理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打骂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
长期施暴不仅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孩子会带着仇恨的心理成长,以至于报复别人,祸害社会。
建议父母不要用权威压制孩子服从,采用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
6. 会让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家长总希望靠打骂的手段能让孩子服软,认错,可其实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很可能会违心的认错,长期以往会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
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其他人在场,谁都有自尊,不希望被当众责备。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自己的孩子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是这样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尊严,有权利说不。
打骂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甚至会导致孩子敏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
对待孩子犯错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压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真正信服。
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

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文章目录*一、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二、如何教育孩子有礼貌*三、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经常打骂孩子的后果1、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脾气暴躁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
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
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
2、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撒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开始说谎欺骗家长,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皮肉之苦。
可是孩子说的谎话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性格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长了,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4、经常被打的孩子容易产生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5、经常被打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
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
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
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6、经常被打的孩子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
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的影响

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的影响打骂孩子是现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尤其是幼儿园老师,这样对孩子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你都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的影响1、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打他们所爱的人是对的。
这种认知会对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造成潜在影响,并且会增大孩子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或施暴者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从小遭受殴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击他们的父母,在长大以后,有这样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2、打孩子是一种具攻击性和反社会性的行为。
3、打孩子会让孩子更容易焦虑和恐惧。
4、打孩子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更容易进行无保护及危险性行为。
打骂孩子的原因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
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
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打骂孩子的危害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
打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对孩子粗暴教育的后果

对孩子粗暴教育的后果:1、感觉目己不是好孩子孩子如果一犯错就挨打的话,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
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极度自卑,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2、不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当孩子犯错误时,爸爸妈妈就用打骂来解决,这会使父母形成习惯,并乐于去用简单的暴力行为来解决。
但是正常的孩子往往是通过讲道理、劝说的方式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避免下次再犯。
而挨打的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此循环下去,只会妨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
3、孤僻有些孩子被家长打骂后会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能力不够好才会被打骂,表现出沉默不主动沟通,不合群甚至容易被欺负。
而有些家长在打骂孩子后会陷入后悔情绪,试图用物质来弥补孩子,此时孩子会因为前一秒被打后一秒却收到礼物而不知所措,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惶恐不安。
4、影响家庭和谐父母经常打骂孩子,全家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人的情绪变化都有一个时间过程,打完孩子后,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情绪,这就耽误了生活中许多宝贵的时间,从而影响正常生活。
在一次次暴力中,孩子和家长渐行渐远,暴力破坏了亲子关系,影响家庭和谐。
家长应该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1、家长要以身作则其实,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家长一定要做到不能让孩子养成拖泥带水的习惯,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2、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这样孩子才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
只有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引导,孩子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想要改变的现状。
并且还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
3、家长在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多动脑,多学习,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且还要学会主动和孩子沟通问题,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孩子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经常打骂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一切,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些无意的调皮或者是叛逆行为,招来父母的打骂,如果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对于父母的会越来越有戒备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
性格的懦弱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打骂,时间一长,孩子见到父母就会立刻产生恐惧心理,继而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对人对事往往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更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有时候父母过分强势,目的就是想在行动和思想上控制孩子,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爱。
过度的打骂会让孩子内心缺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但因为无法反抗父母的暴力教育,所以长大之后内心会更加叛逆,不愿意亲近甚至仇视父母。
内心比较孤独没有安全感打骂教育中成长的孩子,相比普通孩子会更加成熟独立,但这些都是靠着内心的伤痛换来的。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但是错误的教育方法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被迫坚强、被迫独立,就是为了快点长大,远离父母。
更自卑、敏感最深的伤害往往都是最亲近的人带来的,所以父母的打骂教育,带来的伤害或许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
过多负面的评价会让孩子丧失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
从内心深处认为不被需要,从而更加自卑、敏感,不愿意表现自己,不会主动去交朋友,对他们未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性格以及社交方面带来一定的危害和影响。
作为父母,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不是出气筒,不是弱小的被征服者,而是独立的,需要你去尊重的人。
常打孩子会给造成什么后果

常打孩子会给造成什么后果中国自古对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类似的老说法还有“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老子打儿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树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即所谓“棍棒教育”。
虽然现代父母打孩子的现象已远远不如以前那么频繁和严重,但气急了或者认为孩子犯错了会打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
的确,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
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
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2.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
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父母的尊重更是孩子前进的重要动力。
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
3.经常打孩子,孩子会有恐惧心理,如果他犯了错误父母不给他说明白就打一顿,会造成孩子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
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
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
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4.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
5.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在成长,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孩子学习成绩差;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等。
家长不可以随便体罚小孩

家长不可以随便体罚小孩体罚打屁屁等行为都司空见惯了,但也有手轻手重之分。
过重的家法体罚,对儿童的智商、心理和价值观有“三重危害”,所以暴力家长们千万要“手下留情”,能起到教育作用足矣。
体罚的伤害1:体罚损害儿童智商根据专家最新研究,掌掴孩子可能会造成长期发育损害,甚至可能会降低孩子的智商,该项研究寻求将围绕体罚的争议从道德层面转向医疗领域。
该研究报告经过对20年来有关该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一结论,并被人们对于父母应该有权利决定如何惩戒孩子的种种担忧所遮掩。
尽管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体罚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杜兰特与东安大略省儿童医院的罗恩·恩瑟姆指出,体罚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而且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和发育困难。
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体罚可能会导致与智力测试相关区域的大脑灰质减少。
杜兰特认为:“人们已经认识到,体罚不仅始终预示着攻击性,而且还预示着心理方面的障碍,如抑郁。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体罚具有任何长期的有益效果。
”尽管在32个国家都被禁止,但体罚孩子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至少部分存在。
通过这项研究成果,杜兰特希望家长能够开始从医学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她指出:“我们希望,大家将接受这个信息,并尽更大的努力就这个问题向家长们提供建议,以帮助他们了解体罚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体罚的伤害2:滥用体罚危害孩子心理健康体罚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很多家长滥用了,并由此而引发了诸多问题。
心理专家表示,滥用体罚危害孩子心理健康,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体罚的伤害3:滥用体罚就是在孩子面前宣扬暴力专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需要:首先是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第二是被他人接受,并被他人尊重;第三是要得到别人的赞赏;第四要在家里有地位。
而滥用体罚会破坏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如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骂孩子造成的不良后果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打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理解到打骂孩子的危害:
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
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
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
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
现实中,因为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
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
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
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
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增强硬。
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
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
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水平,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能够解决问题。
而且,因为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
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
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
不过,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
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