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技术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规范n

MRI检查规范MRI检查总则磁共振成像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
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大大超过了CT扫描。
它能够显示X线平片及CT扫描所不能发现的病变。
磁共振成像不但能够进行解剖成像显示,还能够进行功能成像及电影成像。
适应症:1、磁共振成像适应症包含CT适应症。
2、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先天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3、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白质病,周围神经损伤。
4、无创、无需造影剂的血管成像、心脏电影、胆道成像及尿路成像。
5、骨关节软骨、关节板、韧带、关节盘等变性、外伤。
6、骨髓病变。
MRI检查总则禁忌症:1.心脏起搏器携带者.2.手术留有磁性动脉夹,术后3周内。
注意事项:*进入扫描室内的患者及任何医务工作者不能携带任何磁性金属物品、磁卡、电子用品等。
*任何小件磁性物品进入扫描室内,均有可能造成对机器及人员的伤害。
*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会听到梯度切换的噪音。
操作注意事项•紧张病人可采用俯卧或脚先进,让病人可看到扫描孔外情况。
•婴幼儿检查时要有父母或护士陪同,注意观察病人,检查时病人不要盖太多毛毯。
•腹部检查时用腹带减少腹部运动,正确使用呼吸门控,检查前训练患者均匀呼吸及屏气。
•放置心电极之前,用酒精小心清洁皮肤,禁用已用过的心电极,心电导线不能与体线圈接触。
•切记将线圈的连接线插入插座内。
保持电缆与连接器直顺,放置于检查床上而不选用的线圈亦必须将连接器插进插座内,使用表面线圈,切勿接错线。
•扫描期间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电、脉搏、并注意病人与控制台之间的声音传送。
•每天上午登记液氦面,留意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转,必须把当天图像传到PACS,每周一上午进行质量控制扫描。
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二、胸部(胸部、心脏、乳腺)三、腹部四、四肢骨关节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颅脑检查规范常用的扫描序列•2D FSE(TSE) T2WI :对病灶显示好•SE T1WI (T1 FLAR): 伪影少,解剖结构显示好•FLAIR: 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替代PDW序列•PWI:能够检测分子水平的质子移动.它反映的是自由扩散组织与扩散受限组织问的对比。
磁共振的操作方法

磁共振的操作方法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通过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或物体内部图像的医学检查技术。
下面是一般的MRI操作方法:
1. 做好准备:将患者放置在一个特制的MR机(磁共振机)的托盘上,并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舒适和静止。
2. 移除金属物品:患者需要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发夹、牙套等。
这是因为MRI使用强磁场,会导致金属物品产生吸引力,可能对患者和机器造成损害。
3. 定位:将患者定位到正确的扫描区域。
通常会有一个患者定位装置,如一个头架,以确保扫描的部位准确。
4. 注射对比剂(可选):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注射一种叫作对比剂的药物,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异常区域的可见性。
5. 进行扫描:MRI技术会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内部图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尽可能静止。
在这个过程中,MR机会发出一些响声,可能会给患者戴上耳塞或耳机以减少噪音对患者的影响。
6. 完成扫描:扫描过程一般会持续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取决于所需图像的部位和种类。
7. 结果解读:一旦完成扫描,医生会解读图像并进行诊断。
MRI图像非常详细,可以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的不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治疗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
然而,因为MRI使用强磁场,所以具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的患者,可能需要避免进行MRI检查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殊处理。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影像技术。
MRI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内部的信号进行扫描和分析,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一、MRI查的原理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MRI检查的原理主要包括核磁共振现象的解释、MRI扫描的基本步骤以及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和影像构成。
1.核磁共振现象的简要解释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在强磁场中,原子核的自旋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
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核,而氢原子核又是唯一具有自旋的核素。
当人体置于强磁场中时,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的自旋会与磁场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两种能量状态,即低能级和高能级。
这两种能级之间的转变,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核磁共振信号。
2.MRI扫描的基本步骤MRI扫描的基本步骤包括磁场建立、激发和信号检测三个主要过程。
首先,通过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使得人体内的氢原子核自旋在磁场中定向。
然后,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一定频率和方向的无线电波,激发患者体内氢原子核的自旋状态发生共振。
最后,通过接收和处理患者体内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图像。
3.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和影像构成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磁场强度、脉冲序列和图像对比等。
磁场强度是指MRI设备所产生的静态磁场的强度,通常以特斯拉(Tesla,T)为单位。
不同磁场强度的MRI设备对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不同的影响。
脉冲序列是指用于激发和检测核磁共振信号的无线电波脉冲的时间序列。
常见的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和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等。
第八章磁共振检查技术第四节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优点:安全、无创、速度快、适应症广、成功率高; 胆管扩张、 狭窄、梗阻定位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80%以上。局限: 无法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活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CP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U MR Urography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盆腔MR检查
线圈选择: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将双侧髂前上脊连线置于线圈横向中线。 扫描方法:嘱咐患者于扫描前1~2小时储尿, 使膀胱处于半充盈状态,膀胱、子宫常规采用 6~8mm层厚矢面和横断面的T1WI、T2WI,必要时 使用冠状面扫描,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相位编码 均取前后方向。观察前列腺应采用脂肪抑制 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fMRI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膝 关 节 动 态 成 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MR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MRA(MR Angiography)利用血液的流动性对血管 进行成像。 1、TOF ——Time of Flight 时间飞跃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扫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颈椎椎间盘横断面扫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八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2、胸椎及胸髓 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 并垂直于床面, 将全部胸椎置于线圈内。 扫描方法:同颈椎和颈髓的MR检查。
MRI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四、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
➢铁磁性投射物 ➢体内植入物 ➢梯度场噪声 ➢孕妇的MRI检查 ➢不良心理反应及
其预防
1.常见铁磁性投射物
➢典型的铁磁性投射物含有铁的成分,但镍和钴等元素也
具有较强的铁磁性。非铁磁性物品虽然不产生投射效应, 却能形成金属伪影而干扰图像。
三、MRI优点
• MRI无损伤性,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 • 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 MRI有鲜明的软组织对比,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
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
• 无骨骼伪影干扰,在脑、骨骼系统成像优于CT; • 常规扫描以轴位为主,MRI可选用矢状和冠状位可进行扩散与灌注成
而获得的。磁共振一问世,很快就成为在对许多疾病诊断方面 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最适于做 磁共振成像,因为它的组织密度对比范围大。
• 磁共振成像通过它பைடு நூலகம்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的毒面线
圈可明显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使神经、肌腱、韧带、 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
的噪声就会越大。
➢1.0~2.0T时,梯度场达到25mT/m时,噪
声可高达110dB。心理伤害是可诱发癫痫 和幽闭恐惧症。
➢生理伤害是暂时性听力下降或永久性听力损害。
5.孕妇的MRI检查
➢MRI是否有致畸作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建议“在妊娠的头3个月谨慎应用”MRI检查。 ➢孕期的工作人员对MRI电磁场的接触也应受到限制。一般来说,
3.金属异物的预检查
➢眼内的金属异物被拉出时容易造成伤害,已经有眼内金属异物致盲的报告。 ➢体内可能存留诸如弹片、金属屑、铁砂等金属碎片患者的危险性决定于它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行MRU 检查需憋尿。
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交叉抱头(注双手不要交叉为环路)。
(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及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及呼吸频率说明: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及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
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 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肾脏扫描技术定位位置:定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及改善EPI序列图像的对比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则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BH AX LAV 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 V 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一般采用纯的横轴位。
磁共振MRI操作规程

磁共振MRI操作规程设备简介:Magphan 模体是为磁共振成像(M R I )扫描设备进行大量精确性能评估而设计的。
基于试验组和生产商对圆柱形模体的性能参数,SMR170具有--个常规的圆柱形外壳。
它有一个用于内部访问的可移动端板。
SMR170的圆柱形外壳是丙烯酸材质,外部直径为20cm内部直径为19cm一、目的:为了规范磁共振MRI(性能检测)操作程序,保证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磁共振MRI(性能检测)的使用操作。
三、检测方法操作规程:1. 共振频率在所有梯度场关闭的情况下,将检验模体置于磁体的等中心; 调节射频(RF)合成器的中心频率,使磁共振(MR)信号达到最大。
MF信号达到最大时的射频(RF)合成器的中心频率即为MRI设备的共振频率。
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程序化调节和测量其共振频率,并应每天记录,以便分析其变化趋势。
2. 信噪比SNR将检验模体水平置于头线圈内置于选体的等中心位置,模体的中心同RF线圈的中心近似重合。
选择扫描参数,对模体的溢流层扫描成像3. 几何畸变率在用规则模体(如方形或圆柱形)获得的自旋回波影像上,应用计算机软件测距功能. 测量方形影像的对角线和长与宽, 或测量圆形影像的若干直径, 对于由棒或孔排列组成的线性模体影像,可以测定这些物体间的距离计算几何畸变率。
4. 高对比空间分辨力采用检验物目视评价法。
在检验模体分辨力插件上有规则分布的4 排(或6 排)方形或圆形小孔,边长(或直径)可分别为: 0.5mm、0.75mm、1.0mm 1.25mm 1.5mm、2.0mm或刻制有高分辨力的图案。
在分辨力插件影像上,通过调节窗宽(WW和窗位(WL),直至将每-扫描平面影像上孔的行距、间隔清晰地分辨并区分开来, 此时的孔径或能分辨清楚的最大线对数,即为MRI设备影像扫描平面上的高对比空间分辨率。
5. 影像均匀性在溢流层影像上75佢域(通常距影像边缘1cm)内,利用计算机软件影像分析功能分别测量若干个感兴趣区(ROI)内的像素强度平均值,一般测定10个ROI 的数值。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医学课件

检查中断
如受检者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中 断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05
磁共振检查未来发展趋势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发展
磁场强度提升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丰富的诊断 信息,同时缩短成像时间。
技术创新
高场强磁共振设备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提高图像 质量、降低伪影、减少噪声等。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医学课 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磁共振检查技术概述 • 磁共振设备构成与使用 • 磁共振检查临床应用 •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与并发症处理 • 磁共振检查未来发展趋势
01
磁共振检查技术概述
磁共振检查定义
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 种基于电磁波原理,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人体内部结 构高分辨率图像的非侵入性医学检查技术。
循环系统疾病磁共振检查
冠心病
MRI可检测出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有助于评估患者心
功能及预后。
心包疾病
MRI可清晰显示心包病变部位、 范围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
有指导作用。
主动脉疾病
MRI可检测出主动脉瘤、主动脉 夹层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
要依据。
肌肉骨骼疾病磁共振检查
01
02
03
关节病变
MRI可清晰显示关节炎症 、积液、软骨损伤等,对 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磁共振检查以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为探针,利用氢原子在强磁 场中的磁化性质,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激发和采集 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
磁共振检查发展历程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Bloch和Fourier提出磁共 振现象,揭示了原子核磁性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空间
傅立叶变换的频率空间
T2*驰豫
梯度回波序列 翻转梯度可使信号读取方向磁场均匀性 被破坏,导致横向弛豫加快,信号的衰 减是由于磁场不均匀和质子T2共同作用 的结果 组织的T2*仅为10ms左右,明显短于T2 (100~200ms)
饱和现象
在RF作用下低能态的核吸收能量后向高 能态跃迁,如果高能态的核不及时回到 低能态,低能态的核减少,系统对RF能 量的吸收减少或完全不吸收,从而导致 磁共振信号减小或消失的现象。
第二节 MRI检查方法
MR成像参数
TR、TE
TE:回波时间 90 脉冲开始至回波产生的时间 TR:重复时间 两次相邻的90脉冲中点的时间 回波信号只能采集横向磁矩大小
180°
90°
回波
Ti TE
TR
180° 90°
回波
翻转角
在RF脉冲的激励下,宏观磁化强度矢量 将偏离静磁场的方向,其偏离的角度称 为翻转角(flip angle)。 用小翻转角激励时,系统的恢复较快, 因而能够有效提高成像速度。
一、自旋回波序列(SE)
MR最常用、最基本的脉冲序列
一、自旋回波序列(SE)
双回波序列可以同时得到T2WI和PDWI
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三、反转恢复序列(IR) 在1800脉冲的激励下,使磁化矢量M反转到主磁场 的反方向,在驰豫的过程中施加900重聚脉冲,检 测信号
180°
90°
180°
梯度回波序列(GE)
①具有SE及FSE序列的特点; ②较SE及FSE有更高的磁敏感性; ③采集速度快; ④可用于高分辨成像; ⑤易产生伪影。
回波平面技术(EPI)
① EPI只是一种数据采集模式,可与任何脉冲 序列结合产生不同对比的图像; ②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磁共振检查技术; ③由于该技术可大大缩短扫描时间,有效减少 各种运动伪影的产生; ④ EPI技术的梯度频率一般限制在1KHZ,降低 了噪声; ⑤ EPI技术对主磁场均匀性要求较高。
翻转角
Y
Y
Y
X
X
X
30 脉冲
90 脉冲
180 脉冲
反转时间 TI
IR序列中的参数 180脉冲关闭后某时刻,各组织磁化矢量不断 恢复 施加90脉冲,产生不同的横向磁矩
反转时间 TI (IR序列中)
Y
Y
Y
X
甲组织 恢复最慢
X
乙组织 恢复一般
X
丙组织 恢复快
激励次数
激励次数NEX 又叫采集次数NA NEX越大,扫描时间就越长,同时图像信 噪比提高
脉冲序列特点
自旋回波序列(SE)
①可消除由于磁场不均匀所致的去相位,产生 T2弛豫信号,磁敏感伪影少;
②短TR、短TE产生T1对比,TE越短,T2影响 越小,信号幅度越大,TR越短,T1对比越强, 但信号降低;
③长TR、长TE产生T2对比,TR越长,T1影响 越小,TE越长,T2对比越强,但信号降低;
常用脉冲序列
脉冲序列名称对照表
序列
通用电 飞利浦 西门子 皮克 日立 岛津 器
自旋回波序列 SE 快速自旋回波 FSE
Spin echo TSE
Spin echo TSE
Spin SE Spin
echo
echo
FSE FSE TSE
反转恢复序列 IR
IR
IR
IR IR IR
梯度回波序列 GRE
GRE FE GE GE
回波链长ETL
是指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每个TR时间内用 不同的相位编码来采样的回波数,即在1 个TR时间内180脉冲的个数,也称为快 速系数。 即回波链越长,所需扫描时间越短。
回波间隔时间 ETS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回波链中相邻两个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
有效回波时间 ET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最终图像上反映出来的回波时间 当相位编码梯度的幅度为零或者在零附 近时,所采集信号的回波时间就是ETE
FSE序列
1.临床应用 FSE图像与SE图像非常接近,扫 描速度快。
2.扫描参数 ①T1WI:短TE,<20ms;短TR, 300~600ms;回波链长2~6;②T2WI:长TE, 100ms;长TR,4000ms;回波链长8~20;③ PDWI:短TE,20ms;长TR,2500ms;回波 链长8~12。
3.优缺点 主要优点是扫描时间显著缩短。主 要缺点是流动和运动伪影增加;在T2WI上脂肪 信号高而难与水肿等鉴别。
IR序列 短TI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STIR
临床应用:脂肪抑制。 扫描参数:短TI,150~175ms;短TE, 10~30ms;长TR,2000ms以上。 TI的选择使脂肪的信号近于0
脉冲序列的临床应用
SE序列
1.临床应用 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标准成像序列。 也T1W是I增易强于检显查示的解常剖规结序构列。。T2WI易于显示病变, 262.0000扫0m~s描,4参0短0数0TmE1①s0,mT长1sW~TIE:2,0短m80sT;-R1,2②03Tm020sW;mI:s③~长PDTWR,I: 长TR,4000~8000ms,短TE,60-80ms。 3.优缺点 SE脉冲序列对常见的伪影不敏感。 主要优点是图像质量高,用途广、可获得对显 示较病 长变 。敏感的T2WI。主要缺点是扫描时间相对
180°
回波
TI TE
TR
四、梯度回波序列(GE,GRE) 使用一个小于900的RF激励质子后,使用两个大小相同 而方向相反的梯度磁场使其产生相位重聚
五、回波平面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 在一个TR期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从而大大 提高扫描速度,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磁共振 检查技术。 EPI几乎可与所有常用成像序列进行组合,如 SE-EPI、GE-EPI 除用于需要快速成像的检查外,还可进行功能 成像,如脑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 像PWI④长TR、短TFra bibliotek产生质子密度对比;
⑤扫描时间较长,尤其T2加权。重T2加权时信 噪比降低。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
①图像对比特性与SE相似,磁敏感性更 低; ②成像速度更快; ③回波链长增加,扫描时间缩短,采集 层数减少。
反转恢复序列(IR)
①具有较强T1对比特性,短TI反转恢复 序列同时具有较强的T2对比特性; ②可根据需要设定TI,饱和特定组织产 生特征性对比的图像(STIR、FLAIR); ③短TI对比常用于新生儿脑部成像; ④采集时间较长,扫描层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