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15篇

《桂花雨》教案15篇《桂花雨》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
(2)揣摩文本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2)想象课文情景,体验摇花“乐”。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的话,感悟思乡“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呢?2、你在完成学案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呢?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1.组内交流对于学案三个问题的探究结果。
(1)桂花真香呀,你闻到了它的香味了吗?从文中的哪些语句“闻”到的呢?(2)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让作者难忘,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4自然段,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3)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①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逐一落实学案的完成情况,对组内同学在完成学案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使问题在组内解决。
②由组长按“全员参与”原则和个人自学情况确定本组展示代表。
2.集体交流。
(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
(1)出示展示的要求:①交流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尽可能精炼表达。
②其他同学可以主动质疑和补充。
(2)发言内容参考:①通过小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②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讨论的?(组长是怎么组织大家交流的)三、精讲点拨1.筛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2.重、难点突破的方案(1)感受桂花“香”①自由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②认真地读一读这四句话,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请说出理由。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1一、设计理念: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二、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五、过程预设(1课时)(一)入文,启动情感1、读课题,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你一定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第一次朗读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次朗读,读出一点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2)快速看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到哪几件事?(3)选择一件事,读给大家听,注意读出自己初步的感觉来。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初次朗读文章,除了读正确通顺之外,对文章的语言、情感已有所感受,尽管粗浅。
桂花雨教案6篇

桂花雨教案6篇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出示目标三、听写生字词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婆婆浸入尤其缠着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出示课件13)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
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随机指导)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对比阅读,反复体会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
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8篇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1,投影出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交给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要在下节课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经历的趣事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依据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倡默读),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标注。
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课题用"桂花雨"是因为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2)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3)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语。
1,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长句子。
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重在正音。
1,练习描红。
自由提问,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桂花雨》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设计篇一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8作者:孙萍一、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运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击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对话者。
所谓文本,它是教学的凭借,是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用语言文字组成了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世界。
我们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走近它,与角色交谈,与作者交流。
因此,研读文本,在文本中寻找有效的资源,并在课堂上有效解读和利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错误的解读提起走进文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本解读,或者说是教材理解。
我记得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说过这样的教育感言: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自己备好了,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独立思考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自认为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我,曾经是这样理解和实践的:把课文内容熟悉;然后翻阅参考书、教案;查阅这篇课文内容的相关内容,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之类的;最后,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出计划。
这样解读文本时,没有考虑到学生解读障碍,甚至连自己解读时遇到的问题,都是照搬参考书解决的;教学时怀疑学生的能力,搬用专家的意见方便。
正因为课前对文本解读态度上的不够注视,方法不得当,所以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止步不前。
再看看身边一些课堂上,很多老师也存在以下问题:把文本精品肢解,大多只讲一下背景,分析一下词句,理一下段落,归纳一下主旨,品品写作特点,把语文课上成写作课;或者上成了有关领域的学术课、知识课、信息课:或者仅把文本当作思维的触发点,大搞创新、发散思维;或者片面强调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
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性质。
以上做法,无论偏向工具性,或者偏向人文性,听说读写能力难免都会落空,创新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
只有我们超越文本,开放文本,缩短文本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距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逼近文本的真义。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篇一课型:自主阅读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俺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4 分同桌轮读,评议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
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俺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俺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四拓展延伸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板书设计:桂花雨抱树使劲摇怀念家乡满头满身好香怀念童年生活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模板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分享。
《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行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连接语的提示来自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开火车、小组、齐读)2、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香摇花乐)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一>学习最后一段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
2023最新-《桂花雨》教学教案【优秀9篇】

《桂花雨》教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9篇《《桂花雨》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桂花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学会“箩、杭”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读提示明要求★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
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板书课题:桂花雨)★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教案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
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 )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