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6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1 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 版

1、怎么求证植物有遗传现象吗?
师:所以呢,种植之前我们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的特征来研究。
2、小组讨论选一种植物尝试着研究研究。
(PPT出示)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生:我会看豌豆花的颜色,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师:(PPT出示)请大家把你们的想法填写在教材71页上,分小组讨论并填写。
二、新授
(一)、人类的遗传
1、找具体相像的地方,谁能来说一说?
【 板书 特征】【 板书 相似】 【 板书 子女和父母】
(1)那具体可以相似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是在眼睛方面非常相似的例子,大家看到老师把眼睛的特征细化为眼睛的大小、单双,眼的形状、眼球的颜色,眉毛的形状甚至是睫毛的长短。接下来鼻子这个特征老师也把它细化为鼻子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和鼻孔的宽窄,
因为,在孟德尔之前,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从生物的具体特征来研究。孟德尔是第一人。后来,才有了遗传学的诞生。所以啊,人们都尊称他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们要像他学习这种对待科学研究的精神。
(四)生物的遗传【板书 生物】
1、师:凡生物都有遗传现象,其实这个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注意到了:他们总结出了很多关于遗传方面的谚语,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4、介绍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 (PPT出示孟德尔图片)
对于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孟德尔会从哪些方面研究呢?想不想知道?(PPT出示孟德尔的研究表格)
师:不过呢——这些仅仅是我们的设想,如何验证呢?
师:孟德尔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种植了上千株豌豆做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植物有遗传现象。 【板书 植物】其实,在孟德尔之前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现象,可是都没有取得突破,为什么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的观察,他们可以发现遗传和变异的存在。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原因,他们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
2.让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材料。
3.小组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详细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遗传现象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作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平板电脑、与家人的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启情导入1. 同学们,刚才脑筋急转弯游戏,你们很聪明,接下来再来完一个游戏,老师来提供线索,大家在平板电脑上拼一拼,看看能不能快速找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这位男同学乌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鼻子略短两边略宽,嘴唇厚厚的,特别是他有一双乌黑锃亮的小眼睛。
你拼完了吗?(平板电脑上提前存储素材,软件,学生利用平板拼制出头像)2. 拿着这画像,能找到他吗?(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出来的画像)3. 看来这些线索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相貌,借此机会我们也来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学生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4. 这些相貌特征是谁带给我们的?你长的比较像谁?哪里像呢?[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平板电脑画像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遗传因素。
]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活动激趣,深化主题1. 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你能猜猜下面三个小朋友哪一个属于上面这个大家庭吗?(出示课件,学生纷纷猜测,指名回答)真有眼力,为什么大家猜的这么准呢?通过刚才比较寻找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2.再来看一组图片,仔细观察,他们当中谁像谁?能把他们连起来吗?(在白板上出示两组照片,让学生连线,其他学生在平板上操作。
)3. 学生汇报:1号像8号,2号像7号,3号像6号,4号像5号。
4. 我们再把他们放在一起看看他们像吗?再来猜猜他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1号和8号是祖孙关系;2号和7号是父子关系;3号和母女关系;4号和5号是姐弟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二、教材分析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就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
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照片。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1、同学们,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上科学课,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请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照片)他(她)是谁?认得吗?不错,第三张是赵本山,第四张是李咏夫妇。
那第一张和第二张又是谁呢?仔细观察这四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小女孩各是谁的女儿?你的依据是什么?2、说说你和父母之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学生介绍,具体到哪里像。
通过子女与父母之间特征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子女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特征,或者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板书:子女和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你知道为什么子女与父母之间会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吗?(遗传。
)对,是遗传。
在生物学界遗传学家把“子女与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板书: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遗传现象)3、首先我们来学习人类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生物有许多特征,如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我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的普遍存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内容包括遗传和变异的实例、遗传和变异的原因等。
2.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让学生观察生物的遗传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如父母与子女长得像、植物的变异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5.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
6.学生分组交流。
7.活动:利用教材中的三组照片,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分组活动。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猎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一些动物的家庭图片,光盘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请一些同学带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马上我们把这些照片混合在一起,然后请其他组同学为他们找找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活动。
3.利用多媒体展示特征明显的组合,有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
3.小组交流。
4.总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活动二:认识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1.提问:动物存在遗传现象,植物存在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讨论:如果让你来研究豌豆,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5.学生分组讨论。
6.谈话:大家这样研究有没有道理?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学生看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
教学内容
生物的遗传现象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优质教案

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与家人的照片、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交流展示,情景导入)1. 教师通过谚语俗语引入新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学生知道的也可以发言。
学生思考这些谚语俗语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是通过什么来总结出这些谚语俗语的呢?——引出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
2. 做游戏,找出三对家长的孩子或根据孩子找家长。
(利用ppt打出来)通过观察三个孩子和家长的外貌寻找相似点,从而确定三个孩子的家长,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不给孩子以标准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点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
(目标驱动,互动探究)3. 让学生根据刚刚找家长的规律来找自己同学的家长。
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位同学都从家里带来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组的照片装在一个信封里,教师把小组的信封打乱再发下去,让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找家长。
汇报: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交流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同学找错,这个没有关系,可以充分让学生去互动,最终确定结果,充分体现了开放的课堂。
)[设计意图:本课是知识型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追求的目标,本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遗传积极性,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讨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性发现。
]二、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同学们根据孩子和家长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们是一家人,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对父子。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生物的遗传现象|苏教版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
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重点和难点: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有的人和父母长得不大一样呢?变异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板书课题: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新知:1.揭示什么是变异。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孪生姐妹学生仔细观察她们差异的地方并交流。
初步了解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PPT出示图片关于:有无耳垂、发际线、单双眼皮、直卷发等比较同学之间外形特征的差异。
揭示什么是变异。
2.观察比较动物植物等个体见的差异。
仔细观察金鱼、康乃馨、玉米的不同之处。
学生观察图片探究动物植物的变异的特征,可以从颜色、外形特征去观察。
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
3.交流有关遗传的谚语和俗语。
学生交流收集的遗传的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对变异现象的兴趣。
4、讲述关于四叶草的传说,三、总结延伸1、讨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让学生设计一个四叶草的纪念品,并交流设计理念。
3.巩固:遗传和变异都是生命体繁殖的重要规律,学生试着整理遗传和变异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学生:
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
学生讨论后回答
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花纹.手指形状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四、教学后记(反思)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
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学生思考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