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学分:4+1 学时范围: 72学时+色彩写生3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系本科各专业执笔人:杨昌彦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及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色彩、造型、材料是艺术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
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从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色彩知识(12学时)教学要求:讲述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体系,掌握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1、光与色:波长在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光源色:①自然光②人造物体的发光5、环境色:周围环境的色彩作用于物体,称为环境色。
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
色环。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第三节:色彩的体系1、色立体:借助于三维空间表示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XXX的《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和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该课程共计132学时,8学分。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
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在课程设计中,本课程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
课程以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研究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的研究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方法、实践应用的模块结构开展课程研究任务。
通过本课程研究,学生将掌握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画面表达处理能力和艺术审美感,能够胜任相应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
课程目标包括熟悉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运用色彩原理表现形体的规律;掌握水粉画的特性和基本绘画技法,能够恰当表现出各类静物色彩;掌握正确观察方法表现物体间整体色彩关系,达到一定画面视觉效果;理解运用色彩造型规律归纳色彩,为将来设计图稿的色彩搭配打下基础。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文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属性、构成要素、搭配规律,并掌握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彩的属性、构成要素、搭配规律等;2、学会运用色彩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3、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提高设计作品的情感表达;4、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基本理论1、色彩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2、色彩的构成要素:色相环、色调图;3、色彩的搭配规律:近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补色搭配。
第二章色彩的表现手法1、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2、色彩的调和:明度调和、色相调和、纯度调和;3、色彩的情感表达:温暖、寒冷、兴奋、沉静等。
第三章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2、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3、工业设计中的色彩运用;4、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表现手法;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4、项目实践: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色彩构成》专业教材,涵盖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2、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视频,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3、案例分析:收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4、练习素材:提供练习素材,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5、学习网站: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和资源,方便学生拓展知识和提高技能。
教学大纲模板美术色彩分析

一、课程名称:美术色彩分析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学分:2学分四、课程学时:32学时五、授课对象:美术专业学生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属性和色彩现象;(2)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3)熟悉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色彩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色性2. 色彩属性:色彩的种类、色轮、色彩和谐3. 色彩现象: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色彩渐变第二部分: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力1. 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色彩构图、色彩情绪、色彩氛围2. 色彩在雕塑中的表现力:色彩与造型、色彩与材质3. 色彩在摄影中的表现力:色彩构图、色彩情感、色彩氛围第三部分:色彩搭配原则与方法1.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与调和、重复与变化、统一与和谐2. 色彩搭配方法:色彩分析、色彩筛选、色彩组合3. 色彩搭配实例:美术作品色彩搭配分析第四部分:色彩分析、评价与鉴赏1. 色彩分析:色彩分析的方法、色彩分析的内容2. 色彩评价:色彩评价的标准、色彩评价的方法3. 色彩鉴赏:色彩鉴赏的要素、色彩鉴赏的方法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色彩概念;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分析、评价与鉴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九、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占70%,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3. 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 实践操作考试:考察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专业色彩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专业色彩2. 学分:3学分3. 学时:48学时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5.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6.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搭配技巧以及色彩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色彩三要素。
(2)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熟悉色彩心理学、色彩教育学等相关知识。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分析和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及色彩三要素。
(2)色彩与视觉的关系。
(3)色彩在艺术、设计、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2. 第二部分:色彩心理学与色彩教育学(1)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色彩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3)色彩心理学与色彩教育学的应用。
3. 第三部分:色彩搭配技巧(1)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2)色彩搭配的技巧与方法。
(3)色彩搭配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4. 第四部分:色彩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1)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3)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色彩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设计色彩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构成原理及色彩心理效应。
- 了解不同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表现手法和运用规律。
- 熟悉色彩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应用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用色彩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提高学生在设计实践中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第一篇基础篇1. 色彩基本概念2. 色彩产生原理3. 色彩的基本性质4. 色彩的心理效应5. 色彩的构成方法第二篇实践篇1. 色彩搭配原则2. 色彩表现技法3.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4. 色彩在立体设计中的应用5.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篇应用篇1.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2. 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3.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4.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 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第四篇欣赏篇1. 国内外优秀设计色彩作品欣赏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3. 色彩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运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七、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60%):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设计色彩》2. 参考书目:-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设计》- 《色彩构成教程》九、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色彩素材库3. 设计案例库十、教学评估:1. 教师自评: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色彩静物》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静物》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色彩静物》课程教学大纲《色彩静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静物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总学时:42学时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色彩及色彩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与表现、提高画面效果。
正确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1、在回忆素描静物写生步骤的同时,学习并掌握色彩静物写生步骤。
2、研究认识对象,在各种物体上获得美的感受;表现对象,把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表现于画面上。
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认识问题的能力,理解绘画中一系列辨证关系,掌握艺术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各种表现手法等知识技能;能够进行色彩静物写生与表现。
三、教学难点:1、懂得素描写生步骤与色彩写生步骤是有相关联的。
2、根据所学知识用同学自己的理解去诉说色彩静物写生步骤及各步骤的要点。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重点(一)理论第一章对色彩的认识及意义了解色与光的原理、色彩学的名称、概念,掌握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色彩绘画与素描的关系及工艺色彩应用与绘画色彩应用的差别。
第二章色彩造型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色彩冷暖色变化规律,色彩强、弱的变化,色彩学的四要素。
第三章水粉画的工具及其性能掌握水粉色的特性及其水的运用;干画法及湿画法;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第四章作画步骤和基本要求学习并掌握构图、起轮廓的方法、整体布置与深入。
第五章关于静物写生规律掌握色彩、光线的变化和分析原理,物体质感和表现方法的选择;掌握背景和主体的关系;画面整体效果与第一感觉。
理论重点:着重研究色彩及色彩规律,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掌握基(二)实践实践目的:色彩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的技能性教学,是头脑、眼睛、手互相配合,协调统一的全面训练的过程。
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主要通过课堂作业的实践过程逐步解决的。
因此,色彩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与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技巧水平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4+1 学时范围: 72学时+色彩写生3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系本科各专业执笔人:杨昌彦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及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色彩、造型、材料是艺术设计的三要素,其中色彩占据了最直接的地位,对色彩的研究和分析是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对色彩规律及其运用的研究是每一个设计者必备的条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构成原理等,掌握基本配色方法和色彩设计原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
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写生技法及色彩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从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色彩知识(12学时)
教学要求:讲述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体系,掌握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产生的原理
1、光与色:波长在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能被人们所感觉,引起色感,称为可见光。
2、光谱:太阳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
3、物体色:一般物体的固有色是由该物体吸收与反射光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吸收与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4、光源色:①自然光②人造物体的发光
5、环境色:周围环境的色彩作用于物体,称为环境色。
第二节: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
色环。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第三节:色彩的体系
1、色立体:借助于三维空间表示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
2、孟赛尔色立体:以色彩的三要素为基础,色相称为Hve(简写H),明度称为Valve(简写V),纯度称为Chrome(简写C)。
垂直轴对应明度,偏角对应色相,动经对应纯度。
3、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认为纯白有11%的含黑量,纯黑有3.5%的含白量。
组成形式是以明度系列为三角形垂直边轴。
4、日本色研的色立体:以24色相组成色相环,垂直中心轴为明度色阶。
5、色立体的作用:配色词典
第四节:色彩的混合
1、三原色:①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②颜色三原色:红、黄、蓝。
2、色彩的混合:①加色混合:色光混合。
②减色混合:色料的混合。
③中型混合:视觉混合。
教学重点:色立体
教学难点:色彩的混合
第二章:水粉写生(20课时)
教学要求:讲述水粉写生的工具与材料、水粉写生基本技法,掌握配色知识,熟悉水粉写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具与材料
第二节:基本技法:
1、用笔技法:摆、刷、擦、点、勾。
2、表现技法:薄涂法、厚涂法、湿画法、干画法。
第三节:写生:
1、静物写生
2、以建筑物为主的风景写生
3、以人物为主的写生
教学重点:写生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人物的写生。
第三章:水彩写生(20课时)
教学要求:讲述水彩写生的工具与材料、水彩写生基本技法,掌握配色知识,熟悉水彩写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具与材料
第二节:基本技法
1、干画法、湿画法
2、其它技法:撒盐法、刷浆法、刀刮法、掺胶法、油色水色混用法。
第三节:写生步骤
1、静物写生
2、以建筑物为主的风景写生
3、以人物为主的写生
教学重点:写生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人物的写生。
第四章:色彩设计(20课时)
教学要求:讲述水粉写生的工具与材料、水粉写生基本技法,掌握配色知识,熟悉水粉写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对比
1、色相对比:①同种色对比②类似色对比③对比色对比④补色对比。
2、明度对比:①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②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③低长调、低中调、低低调
3、纯度对比:①纯度基调:低纯度基调、中纯度基调、高纯度基调②纯度对比:纯度弱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强对比
4、面积对比
第二节:色彩的调和
1、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①类似调和:同一调和、近似调和②对比调和
2、孟赛尔色彩调和论:①垂直调和②内面调和③圆周上的调和④斜内面调和⑤斜横内面调和⑥螺旋形的调和⑦椭圆形的调和
3、奥斯特瓦尔德色彩调和论:①无彩色系列的调和②同色三角形内的调和③等值色环上的调和④互补色菱形上的调和⑤非补色菱形调和⑥环星调和
第三节:色彩的心理效应
1、色彩的表情
2、色彩的感觉:①色彩的兴奋与沉静②色彩的轻、重③色彩的软、硬④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3、色彩的联想与象征:①色彩的联想②色彩的象征
4、色彩嗜好:①色彩喜好与年龄的差异②色彩喜好与民族地区的差异
第四节:色彩设计
1、色调
2、色彩归纳
3、室内色彩设计:①公共空间色彩设计②居室空间色彩设计
教学重点:1、色彩的对比
2、色彩的调和
3、色彩的归纳
教学难点:室内空间色彩设计
第五章:色彩集中写生一周(30课时)
教学要求:讲述室外写生的基本技法,掌握配色知识,熟悉室外写生的基本技能技巧等。
教学内容:风景、花卉、建筑、场景等。
第一节:风景
1、风景的构图。
2、风景的色彩。
3、风景的写生技巧。
第二节:花卉
1、花卉的构图。
2、花卉的色彩。
3、花卉的写生技巧
第三节:建筑
1、建筑的构图。
2、建筑的色彩。
3、建筑的写生技巧
第四节:场景
1、场景的构图。
2、场景的色彩。
3、场景的写生技巧
教学重点:风景的写生技巧
教学难点:色彩表现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说明
(一)教学建议:
1、采用模型教具讲解孟氏色立体、奥氏色立体、日色研色立体;采用配色练习熟悉色彩混合效果。
临摹练习、写生练习、教师示范教学相结合。
通过幻灯、多媒体等手段展示典型范例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分解色彩设计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多建立野外写生基地,便于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基地进行集中写生训练。
2、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特色的各类色彩图片,分析其色彩特点与方法,多带学生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使学生对色彩有感性的认识。
以此加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3、考核形式:评价与评分以作业完成度和作品表现效果为主,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二)参考教材
1、《水粉》山东美术出版社水粉画教材组编写
2、《色彩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白鸽编
《色彩》实践大纲
一、实践的目的、要求:
本实践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色彩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灵活的加以运用。
本次训练要求学生完成色彩归纳和色彩设计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色彩的掌握和理解。
二、设计内容:
1、色彩归纳:
选取一组静物或一组有建筑的景物,首先进行一幅写生练习,在写生作品的基础上,完成四幅色彩归纳作品。
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归纳有序,色彩效果突出。
2、色彩设计:
课题一:平面色彩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选取一个平面色彩设计课题(例广告、装祯等),要求学生发挥色彩创造能力,在符合色彩共性的基础上,突出色彩个性,表达作品内涵。
课题二:室内空间色彩设计
指定一个公共空间或居室空间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组合创造不同空间色彩氛围,做到色彩主调明显,符合功能对色彩的认定,并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染力。
三、完成形式、时间:
1、作品图幅:
(1)色彩归纳:
①色彩写生 A2图幅
②色彩归纳 A3图幅×4幅
(2)色彩设计:
①平面色彩设计A2或A3图幅
②室内空间色彩设计A2图幅
2、完成时间(总学时:75):
(1)色彩归纳:
①色彩写生 6课时
②色彩归纳 25课时
(2)色彩设计:
①平面色彩设计 12课时
②室内空间色彩设计 22课时
四、实验项目表
五、有关说明:
1、学时分配表中“实验”一栏为本课程的课堂与课外练习(写生)的内容。
2、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素描》。
3、本课程使用的参考书为:《色彩》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4、本课程的学习将以学生实际动手训练为主(其中以日用品、水果等静物写生、花卉写生和风景写生为主),结合每个单元、每次作业进行分析与讲评,同时穿插课堂讨论和参观学习。
5、本课程在每周六个课时中,定期安排一节课训练色彩速写。
6、色彩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考试作业由美术教学部教师集体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