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刘占德
305编号超星网课《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完整版答案

国际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我的答案:√好的研究结果必然带来优秀的论文。
我的答案:×5【判断题】研究生阶段建议不要发表很多综述文章。
我的答案:√4【判断题】每一位作者都应该对论文相关研究工作有贡献,无需负责结果。
我的答案:×1.8测验1【单选题】【判断题】撰写材料和方法,可以用夸大手法去实现。
我的答案:×1.10测验【判断题】英文论文的时态中,Introduction-现在时、过去时,M&M-过去时,Results-现在时,Discussion-现在时、过去时。
我的答案:×【判断题】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
我的答案:√5【判断题】英语的表达水平间接影响到论文是否能被录用。
我的答案:×6【判断题】在同一句子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复合句表述中可使用同一个连词。
我的答案:×【判断题】董老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体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关注中国发展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我的答案:√4【判断题】董老师认为,研究的技术与国外并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是存在研究经验上的差别。
我的答案:√4.1测验1【单选题】学术论文是通过研究来把握事物的根本,而事物根本最好的表现形式是:∙A、概念∙B、框架∙C、文字∙D、图表我的答案:A2【单选题】在论文选题和论文编排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评价一篇学术论文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A、图表丰富与否∙B、论证理由充分与否∙C、论文语言精彩与否∙D、论文结论是否让人信服我的答案:B3【多选题】编辑工作者看一篇学术论文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选题是否有意义∙B、论文内容是否精彩∙C、对研究内容的见解是否深入∙D、学术论文编排格式是否合乎规范我的答案:AD4【多选题】学术论文中能够用到的论证方法有:∙A、举例论证∙B、引用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我的答案:ABCD5【判断题】学术论文撰写者也可以参考《学术史》和《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这两本资料来规范论文的写作编排。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课程指引论文

研 究 生课 程 论 文(20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超滤膜化学清洗药剂清洗效果试验研究研究生:魏爱书提交日期: 2011年12月18日 研究生签名:魏爱书 学号 201120117252学 院 环境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编号 S0004034 课程名称 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引 学位类别硕士任课教师刘淑华 教授教师评语:成绩评定: 分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超滤膜化学清洗药剂清洗效果试验研究魏爱书摘要:针对超滤膜应用于地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使用小试设备研究比较了不同化学清洗药剂的清洗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以化学清洗后跨膜压差(TMP)恢复率作为指标进行比较时,NaClO和乙醇的清洗效果好于NaOH、HCl和柠檬酸。
同时发现化学清洗对超滤膜的运行有持续的作用,使用NaClO和NaOH进行化学清洗后,超滤膜运行的跨膜压差(TMP)增加速率有所加快;而使用乙醇、HCl和柠檬酸进行化学清洗后,超滤膜运行的跨膜压差(TMP)增加速率有所减缓。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化学清洗1引言由于超滤技术具有优良的除浊除致病菌性能,且超滤膜价格的不断降低,使得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超滤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饮用水处理技术[1-2]。
然而膜污染仍然是超滤技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关于膜污染机理,已经提出了3种主流的膜污染模型:膜孔紧锁、膜孔堵塞和滤饼层累计[3-4]。
尽管根据不同的膜污染机理的解释,现在已经开发出不少的抑制和防止膜污染的手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运行,超滤膜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可逆污染的情况。
因此为了除去膜表面和膜孔内部的污染物质恢复膜的通透性,对污染严重的超滤膜化学清洗是有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对超滤膜的化学清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田家宇等研究了使用氢氧化钠和乙醇作为化学清洗剂时化学清洗的效果,发现化学清洗除了有效的去处的污染物质外,还可能会影响到膜的表面性质[5]。
科技论文中结果与讨论的写法分析

科技论文中结果与讨论的写法分析摘要:科技写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直接反映,而IMRAD结构中的结果与讨论部分是许多科技论文作者的薄弱环节。
根据科技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从写作内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写好结果与讨论,总结出一些符合国际学术界惯例的行之有效的科技论文写作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和发表价值,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技论文科技写作IMRAD结构结果讨论1 引言美国生物学编辑委员会(CBE),现扩大为美国科学编辑委员会(CSE),给出了科技论文的定义。
一篇能被接受的原始科学出版物必须是首次披露,并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同行能够:1)评定所观察到的资料的价值;2)重复实验结果;3)评价整个研究过程的学术。
研究论文是科技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强调首创性和有效性。
首创性要求文章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有效性是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有效的,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
科技写作是以科学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写作。
研究论文的写作范式广泛使用IMRAD结构,它以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组织全文:首先界定研究所关心的问题(Introduction部分,即引言部分),再介绍研究问题的方法(Methods部分,即方法部分),然后陈述研究的发现(Results部分,即结果部分)以及发现的意义(Discussion部分,即讨论部分)[2]。
科技写作以理工科知识为内容,但表现形式却是文科研究的范畴,这就要求科技论文作者文理兼长,知识面宽,既精通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又具有写作学、逻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要想提高科技写作能力,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写作规律是一条捷径,但是,目前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还缺少具体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有些科技论文作者,掌握了很好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却对于如何清楚地阐述结果一筹莫展,对于如何讨论独到见解不得要领。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第1章

第1章 绪论
“最近一段时间,大学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竟成了 媒体的热门话题,应当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如果 我们的大学生具备了论文写作的能力,写一篇毕业论文 算什么呢?而如果一个人连论文都写不了,还能算大学 毕业生吗?早有许多文章介绍说,美国小学生都可以写 论文了,难道中国的大学生竟然可以不如美国的小学生 吗?而据一位评论者介绍,确实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 不会写论文,看来问题的严重性确实不在于大学生毕业 前夕过于紧张、找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而在于他 们是不是具备起码的写作能力。”
第1章 绪论
3、学术性 “素无学术,每当朝谈议,涉及于浅近。” ——《旧唐书 · 杜逻传》
4、规范性和可读性 遵循格式,研究内容扎实、论文表达逻辑性强。 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 严谨。技术表达方面符合规范化要求。
第1章 绪论
六、科技论文种类
1、学术论文
提交给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论文。主要报道学术研究成果, 反映学科领域前沿、最新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应该具有新观点、 新方法或新数据新结论,且具有科学性。
本刊重视学术论文的创 新性。钱校长在本刊发刊词中把科 研成果分为三类:第一类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第二类 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或用已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新问题; 第三类用已有理论和方法解决老问题。本刊将优先刊登第一类 学术论文,也发表一些第二类学术论文,而不采用第三类论文。 本刊只刊出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研究论文。 ——《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
第1章 绪论
三、文献的类型
3、按文献的出版类型划分
名称 图书 特 点 备 注
阅读类图书(教材、科普、技术类 系统、全面、成熟、可靠。 书);工具书(辞典、手册、百科 出版周期长,报道速度慢。 全书);原始文献(含独创内容) 公开出版书都有ISBN号 学术类、通讯类、消息类、综述与 述评类、资料类、检索类 周期短、内容新、信息广、 学科广、数量大、种类多 公开发行期刊都有ISSN号
《科技论文写作》哈大物理系_刘树田.第4讲_科学研究论文的结构 - 【P.31】

作者与单位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 作者单位.
1、作者署名涉及科学道德问题,注意!一定不要出现利益冲突和违反规 则的问题。要求必须是对本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者。 2、作者单位署名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仍需注意!SCI 和 EI 一般按照 通信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单位检索论文,文章中所留通信地址应该与单位名 称相符。 3、作者可属多个单位,但第一单位被检索。如
作者与单位 Authors and affiliations
4、校外兼职博导所指导学生发表的文章,作者署名往往出现问题:a. 学 生不属哈工大;b. 指导老师不属哈工大。这样文章出现在学生的博士论 文中会出现知识产权归属分歧。因此,最好学生署名哈工大,导师署名 哈工大和自己所在单位(两个单位)。如:
PACS number(s): 03.67.Mn, 03.65.Yz, 03.67.Pp
美国物理联合会 (AIP)主页上 PACS 码连接: /publishing/pacs/pacs-2010-regular-edition
标题 Title
• 文章标题是体现文章主题跟成果的核心关键字,常用的文
章标题有:
XXX theory of YYY XXX based on YYY Design of XXX for YYY using ZZZ XXX with YYY 例如: 1. Optical super-resolution by subtraction of time-gated images 2. Autocorrelation properties of fully coherent beam with and withou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3. Entanglement dynamics of two independent Jaynes-Cummings atoms without the rotating-wave approximation
如何撰写SCI科研论文的引言部分

如何撰写SCI科研论文的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SCI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论文的主题和研究目的,并为读者提供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的综述。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SCI科研论文的引言部分。
一、引言部分的作用和特点引言部分是SCI科研论文的开篇之作,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引起读者的兴趣: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现象或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使其对研究内容产生兴趣。
2.确定研究的重要性:简要概述研究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本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3.介绍研究背景和现状: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展示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本研究的意义。
4.阐明研究目的和内容: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并概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二、引言部分的撰写步骤1.引入:引言部分的开篇需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典型案例或研究现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2.问题陈述:在引入部分后,需要明确指出研究领域的问题,并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价值,使读者了解为何要进行这项研究。
3.研究背景:概述相关文献,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引用近年来的相关SCI论文,说明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4.研究现状:针对研究领域的问题,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
可以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或实践案例等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5.研究目的和内容: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概述。
可以简要介绍研究设计、实验设备或理论模型等。
6.结尾总结:在引言部分的结尾进行总结概述,强调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并为读者预告后续的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三、引言部分的注意事项1.简明扼要:引言部分不宜过长,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地阐述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2.语句通顺:引言部分的语句要通顺、流畅,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措辞。
3.文献引用:引言部分需要引用相关文献,要注意引用格式和文献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来整理和引用。
4.避免遗漏:引言部分要综合考虑研究领域的全貌,避免遗漏关键的背景、问题或研究。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题名及作者与作者单位的写法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题名及作者与作者单位的写法沈阳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第26卷[31]刘国平,徐政府,虞以新,等.黑龙江省虎饶林区主要库蠓种群动态的研究[J].吸血双翅目昆虫调查研究集刊,1989,1(1):110—118.AdvancesinStudiesonBloodsuckingMidgesinHeilongjiangPr0Vince(Diptera:Cerat0p0g0nidae)GUOWen一.LJUGuo-ping(1.InstituteofEntomology,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2.CentreforDisea~ControlandPreventionofShenyangCommand,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Thispaperreported2genera,45speciesofbloodsuckingmidgesandtheirdistributi oninHeilongjiangProvince.Thewetmeadowwasthepropagatingplacefor6speciesofCulicoides,egC.obsoletus,etc.Th efeatureofspatialdistributionWasalsoreported.C.obsolet"sWasthepredominantspeciesinconifer—broadleafforests.birchforest.riverbankandwoodssides.C.punctatusWasthepredominantspeciesinriverisland,forestedges,grassresidencea ndlivestockstable.Thispaper summarizedtheseasonalfluctuationanddynamicsofdayandnight.Theharmness,controlm easuresandprospectsinfutureweredescribed.Keywords:Ceratopogonidae;bloodsuckingmidge;advancesinstudies;HeilongjiangProvi nce科技论文英文摘要题名及作者与作者单位的写法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中文论文所附的英文摘要.为了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为英文)摘要.原则上讲,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和编辑加工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英文题名应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况且陈述句不够精良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近年来题名趋向简洁,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不用.目前国内大多强调只在必要时使用副题名,但国外使用副题名的比比皆是.主题名与副题名之间一般用冒号(:)分隔.另外,英文题名的大小写可以采用以下3种形式:(1)全部大写;(2)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3)第1个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全小写.目前第2种形式较为普遍,第3种的使用似乎有增多趋势,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整本期刊或文集应统一.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写;其他非英语国家人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罗马字母拼法拼写.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大到小),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单位英译一定采用本单位统一的译法,切不可另起炉灶.。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实验流程和步骤

如何撰写SCI论文的实验流程和步骤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是指能够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通常是在科学领域中拥有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撰写SCI论文时,实验流程和步骤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SCI论文的实验流程和步骤。
一、引言在撰写SCI论文中,引言的作用是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在实验流程和步骤的撰写中,可以简要提及实验的目的并解释该实验如何能够回答研究问题。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在材料与方法部分的撰写中,首先需要明确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
例如,如果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是特殊的,需要给出具体的品牌型号或供应商信息。
此外,还要详细列出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培养基、样本来源等材料信息。
2.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确保实验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关键部分。
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介绍实验的组织结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以及实验重复次数等信息。
同时,还要说明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依据,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2.3 实验步骤在撰写SCI论文的实验流程和步骤时,需要清晰地叙述每个实验步骤。
具体的步骤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注意使用清晰的语句和逻辑的连接词,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
此外,还应注意提供足够的细节和条件,以便读者能够成功地重复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在SCI论文中,实验结果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展示。
在结果部分的撰写中,应该根据实验结果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例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同时,需要提供详细的实验结果数据,并给出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以支持研究的结论。
3.2 结果讨论结果讨论是SCI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在撰写结果讨论时,应该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实验结果是否与现有的理论相符合,并试图解释实验结果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此外,还应指出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4):212~216Acta A 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刘占德,刘光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在对SCI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与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对广大科教人员在确定投稿方向、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SCI;科技论文;写作;投稿中图分类号:G255.2;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389(2006)04-0212-05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CI-oriented S cientific PapersLIU Zhan-de and LIU Guang-zhe(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Yangling,S haanxi 712100)A bstract:Based o n the systema tic analy sis of SCI,interview s with o r surv ey of the autho 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 hose scientific paper hav e been collected into SCI,some critical issues with the source journals for SCI collectio n such as criteria,to pic selection,fo rmat o f w riting and co ntribution of paper fo r publication are fully addressed,providing a guideline o r reference fo r teache rs and re-searche rs to w rite regulated scientific pape rs that can be collected by SCI.Key words:SCI;Scientific paper;Writing;Paper contributio n 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同行专家评估制度,从而使SCI收录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通过它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lndex),使科教人员既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科学研究前沿,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引文链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态。
SCI这一突出的特点,决定了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1]。
大学、科研机构、个人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及被引用的次数,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能力与学术水平。
为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211”和“985”高校,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竞相与世界最新科学R&D前沿同步,学科建设和发展力争与国际接轨。
这就要求借助SCI 这一世界级高水平学术平台,发表和展示最新学术观点与科研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因此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很多高校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学位、甚至授予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
然而,不少科教人员并不了解掌握SCI,缺乏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投稿、写作、提高SCI论文命中率等方面深感困惑和迷茫,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
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对SCI收录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收稿日期:2005-11-01 修回日期:2005-12-28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占德(1965-),男,陕西横山人,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科技情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工作。
式对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试图为广大科教人员在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1 SC I源期刊标准SCI选刊的理论依据是“80/20”的Pareto定律,即一个学科80%的信息密度大、引用率高的论文集中在20%的期刊上,在20%的重要期刊上刊载了80%以上的重要研究成果。
为了充分体现“80/20”规则,SCI源期刊的选择十分严格,它规定编辑的使命就是识别和评价新的重要期刊并从数据库中删除已经不重要的期刊。
SCI源期刊的评价每两周进行一次,每年对2000种新期刊进行评价和选择,入选率为10%~12%[2]。
已选上的期刊也在不断接受评价,以确保其高水平和高相关度。
SCI有一套保密的选刊技术体系、统一的过程和严格的选刊条件,主要依据下面三方面的技术指标综合决定。
1.1 SCI源期刊规范化程度 刊物出版是否及时准期?是否遵循国际编辑惯例(是否有最优的期刊名称、最优的文章的名称和文摘、详细的参考文献著录信息、规范的作者的联系方式)?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英文信息(提供英文的文献名称、文摘和关键词)?是否有英文的引文(参考文献)?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刊物作者及其引文作者源于多个国家)?是否为Pee r Review ed(同行评审期刊)等。
1.2 引文数据分析 使用引文数据来评价和选择期刊是SCI独特的方法。
SCI主要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价并选择期刊。
当然所评价的期刊必须是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或者是尚未收录但出版多年且被ISI收录期刊所引用的出版物。
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说明期刊的影响越大,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就越高。
影响因子的表述如下:影响因子=“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5]可以看出,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无疑是重要的期刊。
目前,SCI源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 r,以下为IF)一般取值范围为1~51。
1.3 专家评判 SCI编委会21名成员中两名是诺贝尔奖金得主,编委每年根据订户、期刊编辑、出版者等各方面对期刊的取舍意见,对期刊进行综合评判。
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CI的来源期刊。
也就是说只有发表的论文属SCI来源期刊上,才有可能被SCI收录。
但SCI 有严格的选用期刊标准和选择论文的标准,每年都要对所选用的来源期刊进行调整。
因此,即使是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是每篇都被收录,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国际规范、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才是SCI选择的真正目标对象。
了解SCI源期刊标准,目的在于指明投稿方向,但为了提高稿件的SCI命中率,还得从科研选题入手,把好论文写作质量关,熟悉掌握SCI 论文投稿发表的基本步骤和具体要求。
2 选题命题SCI学术论文,选题命题一定要新颖。
“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SCI接收”,“论文命题新颖,研究内容创新,提出的想法新,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墨守陈规的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最大”,几乎所有SCI高产作者都是这样认为的。
他们发表SCI论文共同的体会是论文写作将近2/3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文献调研和选题命题上。
事实上,SCI对论文原创性、新颖性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同行专家评审首要关注的是论文是否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是否是切合时代要求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或具有特殊意义领域的研究。
对于科研成果,则需要从科研项目的立项、试验设计及实施开始着手,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于SCI收录的学术刊物,并尽量发表于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刊物。
我们在评价一个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时往往用四个层次来表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
相对应地,承载这四个学术水平层次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可发表于四种层次的国际学术刊物:第一类是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大突破性研究及其相应论文,这些论文可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级的学术期刊,IF一般大于10;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关于PCR及RNAi的论文就分别率先发表于Science和N ature。
第二类是在某个具体的学科领域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的研究及其相应论·213·4期 刘占德等: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文,这些论文可发表到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权威国际学术期刊,亦可发表于在本学科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IF 大于5。
例如我国SA RS 及禽流感的学者分别将论文发表于The New Eng 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及Proceeding 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 tes of A meri -ca [1]。
第三类是处于某个学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及其相应论文,可发表在本学科有一定影响的期刊,IF 大于2。
第四类即是应用某一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来解决特定国家、地区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及相应论文,如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方面的论文,它具有区域独特性,比较容易被SCI 源期刊接受发表,此类期刊IF 小于2。
因此,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试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要着重考虑项目的高起点、创新性、先进性。
另外,课题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注意。
课题持续性既包括内容的持续性,也包括技术方法的持续性。
课题的可持续性可形成系列研究,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有极大的作用。
可通过合作研究,突破一点之后向纵深发展,从而使课题研究工作自成系列,研究成果成片成面地产生。
3 论文写作有资料显示,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在Na -ture 、Science 上发表论文115篇,而我国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8所国内一流大学总共才发表6篇,差距之大可见一斑[1]。
可以把这归因于科研经费不足、项目创新性不够、科技人员科研素质不是很高等等,但用不是母语的英语来写作以及不太熟悉SCI 科技论文规范等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