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的故事
罗伯特清崎:我要教会穷人像资本家一样思考

罗伯特·清崎:我要教会穷人像资本家一样思考要上一堂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财商课,你至少要支付人民币2.2万元一张的门票。
大概是这个原因,作为唯一一家被安排专访的平面媒体,记者被告知“一秒都不能迟到”。
我几乎掐着秒表,被领进他的酒店房门。
采访晚了11分钟。
他刚刚做完一档电视节目,一支庞大的团队尾随着他:助理、翻译,还有来自他各个生意合作伙伴公司派出的人员。
他看上去很疲惫,脸色很糟糕,和畅销书上那个神采奕奕、自信满满的“金钱教练”形象相去甚远。
然而,一旦采访开始,他立刻向记者施展起作为“明星教练”的魅力,风趣、幽默,总能不断地引爆在场者的笑点。
这个百分之百的商人一点都不想浪费他的时间,意志坚定地要把60分钟的采访时间,变成他的“现金流”。
无论记者提什么问题,清崎都迅速把话题扯到他公司的新业务——即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上线的财商教育网络学校——success resource。
“我再强调一遍我之前说的……”,“我想让你向你们读者转达的信息是……”,“你看,我们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我对这个话题感到厌倦,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吧。
”上世纪70年代,他在施乐公司当推销员。
那时,他曾是施乐公司最佳营业额第一位的“明星推销员”。
“富爸爸”的财富天堂从前,有一个叫罗伯特·清崎的日裔小男孩。
他有两个爸爸,一个穷,一个富。
一个是教师,有博士学位,总是教导他好好读书、上大学,获得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勤勉努力。
另一个爸爸是个商人,告诉他不用去上学,教他学习如何成为富人,用钱来生钱。
“富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钱而工作,不要受雇于人;你拥有的房产很可能是负债;你要尽可能地把手中钱变成资产,让资产为你实现现金流;人生的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尽早退休。
1997年,清崎撰写了第一本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
2009年,47岁的他和妻子双双退休,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实现了自己定义的最高理想——财务自由。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写到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
清崎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
直到1977年,清崎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失了业,“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清崎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读完本书后我的感受是富人与穷人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与行为价值投资的不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在建立管道,而穷人则被教育去找一份好的工作。
穷人的收入来源通常只有工资,而他们却要承担严重的税负,税是穷人最大的支出。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债务的泥潭中挣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
学校的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
人出于恐惧心理而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害怕付不起账单,害怕被解雇,害怕没有足够的钱,害怕重新开始,为了寻求保障,他们会学习某种专业,或是做生意,拼命为钱而工作。
大多数人成了钱的奴隶,然后就把怒气发泄在他们老板身上。
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资收入,因为他们都有恐惧和贪婪之心。
一开始,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钱能买到的好东西。
作为一个自己有房子的雇员,努力工作的结果如下:1.为别人工作。
就像为工资而工作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的工作只会使雇主或股东更加富有,他的努力和成功将使雇主更加成功并得以提早退休。
2.为政府工作。
政府在你还未看到自己的工资时就已经拿走了一部分,你努力工作,其结果是使政府的税收增加。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30字左右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30字左右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穷人和富人的思维差别可太大啦。
穷爸爸总是说要好好读书,找个安稳的工作,然后就等着领工资。
可富爸爸就不一样啦,他觉得钱是要为自己工作的。
就像书里说的,穷爸爸总是害怕风险,只想着把钱存起来,觉得这样就很安全。
但富爸爸呢,他会去寻找投资的机会,哪怕有风险,他也愿意去尝试。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做事情一样,穷人的思维就是求稳,不敢迈出舒适区。
而富人的思维就是要去冒险,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于资产和负债的理解。
以前我觉得房子是资产,但是书里告诉我,如果房子只是用来住,每个月还要还房贷,那它其实是负债。
真正的资产是能给你带来钱的东西,像投资的房产,出租出去能有租金收入,那才是资产。
这就好像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我突然意识到,我以前对财富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呀。
而且呀,书里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不断学习财务知识。
富爸爸就是因为懂得财务知识,所以他才能在投资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我就想啊,我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可关于财务方面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我现在就想多去了解一些关于理财、投资的知识,说不定以后我也能像富爸爸一样,让钱生钱呢。
还有哦,这本书里的故事都特别的生动。
感觉就像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去理解那些深刻的财富道理。
我读的时候就经常会想,要是我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不过现在也不晚呀,我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我的思维方式。
“富爸爸”系列 富爸爸穷爸爸(实践篇)

和富爸爸一起采取行动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我们介绍了神奇的现金流象限,把人们按照财务状况分成了4类。
自由职业者或者小企业主。
其典型特征是,雇员追求的是工作的稳定和保障;而自由职业者或者小企业主则最终自己做老板。
他们的事业越成功就越忙碌,也就在自己的工作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传统的学校教育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左侧象限的人。
这类人的生活就像在“老鼠赛跑。
另一类是企业主和投资人。
企业主雇用别人为自己工作,并制定维持企业运转的各种制度。
因此,他们的企业可以独立运作。
而投资人则想方设法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总的来说,在现金流象限中,处于右侧的这两种人拥有财务自由右侧也通常被人们称为实现财务自由的“快车道。
本书收录了一些成功实践了“富爸爸”理论的人的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得财务自由。
他们都竭尽全力进入右侧象限。
在我们与他们的交谈中,所有人都表示希望从左侧进入右侧。
没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
(金融市场分析师学会提供完整版阅读)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从左侧进入右侧,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正确途径。
富爸爸告诉我们,在现金流象限的右侧,你的金钱在为你工作。
许多“富爸爸”理论的成功实践者都告诉我们,他们一边受雇于人或者做小本买卖,一边又是某企业的企业主或者正在投资房地产,这样来努力从左侧进入右侧。
他们的目标是赚到足够的然后才能辞掉目前的工作或者放弃小本生意,成为完完全全的企业主或者投资人。
他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两个象限的人之间的区别:一些人完全靠别人给发工资,另外一些人则把“钱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不但会与大家分享自己面对种种困难时的恐惧,还将分享自己究竟如何克服那些困难。
正如富爸爸所说的,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为了获得财务自由,这些勇敢的实践者要么购买企业自己经营,要么进行房地产投资,还有人双管齐下。
(金融市场分析师学会提供完整版阅读)那些本来就是企业主的人,则借鉴富爸爸的经验与智慧,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得更加红火、兴旺。
富爸爸穷爸爸

富爸爸穷爸爸《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读起来就不想放手。
里面很多观点和方法的确很好,特别是富爸爸对金钱的看法,让我的金钱观大大改变,但这些方法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每一点一滴做起。
书的故事主要是讲两个爸爸——穷爸爸与富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受过全面的高等教育,拥有体面的工作(美国某州的教育厅厅长),收入颇丰,却终身面临财务困境。
而富爸爸是他朋友的父亲,中学就缀学了,却因为有正确的金钱观念和超人的理财技能、商业才干,最后,成为了一个乐观的亿万富翁。
这位富爸爸仿佛现实生活中的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
他们虽然没有接受或未完成高等教育,却是现实社会的成功者。
尽管两个爸爸的事业都非常的成功,但他们对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最终决定了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另一个身后留下了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
也许在某一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富人的观念与穷人的观念的差别吧。
虽然两个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是当遇到钱的问题时,富爸爸总会去想办法解决,而穷爸爸总是习惯于顺其自然。
这与我们中国许多收入中低阶层的人都有相似之处,每每遇到金钱困扰时,只会一味的想在自己岗位上再努力一点,加薪,在努力一点,再加薪,殊不知加薪的道路是如此的漫长与艰难,又怎能解决当前财务问题呢,尽管如此,还是不会跳出牢笼寻找其他解决之道,只是一味地顺其自然吧。
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穷爸爸与富爸爸在观念上有很多差异:第一,穷爸爸认为在经济上政府会关心你,满足你的要求,所以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这类事情。
而富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独立,他反对人们“理所当然”的心理,并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一批虚弱的,经济上依赖他人的人。
另一方面,比如:一,穷爸爸要么很重视教育,要么很忽视教育。
重视教育的,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一切。
教育子女“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别人给什么书,就念什么书。
学校毕业了,以为教育就结束了;忽视教育的,一根筋认为,“教育有个屁用,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呢,人家没念书的还当老板呢”。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心得(7篇)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心得(7篇)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心得篇1大学毕业后忙于工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没有阅读的习惯了,常常在读完一本网络小说后感到人生乏味与空虚,于是又急于寻找下一个故事,一个虚幻的,能够引起自己内心共鸣的故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了一年,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未来,想着现在的生活,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用现在的安逸葬送了未来的苦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过所谓的穷爸爸,富爸爸,让我很好奇,上网找了半天发现原来是一本书而已。
由于好奇心驱使我下了一本电子书翻了翻,然后我就不淡定了。
你会发现他的观念是如此的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与众不同。
他教育我们要掌握自己的财务,他说储蓄是最笨的一项投资,在富爸爸理念里,最重要的两个观念是:财务自由和持续收入。
或许你没有听过这两个观念,或许你听过但是你认为他与你就想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叉的一天,那么我要告诉你,你错了。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想法,就是这样一直打工,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有时候会觉得如果工资高点或许就可以了。
从来没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富爸爸告诉我们,上班族永远无法跳出老鼠赛跑,唯有创业才能解决你的财务自由,解决你一辈子有关钱的问题,所谓财务自由,就是说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工作赚钱的状态,富爸爸说不要为钱工作,但是想想我们周围的人80%都是为钱工作,为老板工作,不管是普通的上班族,还是高新族,还是说专业人士,医生,律师,会计师等等,你都会发现,我们努力的赚钱,想让自己的未来生活过得舒服宽裕点,但是往往会发现,一个月的.工资只能解决一个月的财务问题,甚至我们有时候还会透支下个月的工资,日本人有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穷忙族”,就是说你每天很忙很忙,忙得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你一个月,一年下来你的收入减去各项开支,所剩无几。
有人会说只要我努力工作,就会有机会涨工资,那我想问的是,这样的机会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你永远只能在无望中等待,还有人性总是这样,当你的收入增加时,你会发现你的支出也在增加,因为欲望让你想要更多,如果哪天赶上公司的政治斗争,不知道你会不会成为那个被牺牲的可怜虫。
富爸爸系列图书简介及经典笔记

富爸爸系列图书《富爸爸,穷爸爸》《富爸爸,穷爸爸》罗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 莎伦·L·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富爸爸,穷爸爸》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罗伯特·T·清崎的亲生父亲和朋友的父亲对金钱的看法截然不同,这使他对认识金钱产生了兴趣,最终他接受了朋友的父亲的建议,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富爸爸”的观念,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由此成为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资家。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罗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 莎伦·L·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是《富爸爸,穷爸爸》的续篇。
本书将所有的人分为四类:1 雇员;2 自由职业者;3 公司所有者;4 投资人。
本书分析了这四类人各自的价值,并为人们指明了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
《富爸爸,投资指南》《富爸爸,投资指南》罗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 莎伦·L·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富爸爸投资指南》是《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丛书之一,由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北京读书人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出版,读者可到各新华书店购买。
《富爸爸,富孩子,聪明孩子》《富爸爸,富孩子,聪明孩子》罗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 莎伦·L·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为什么要在孩子的时候教给他们有关钱的知识答案非常的简单……因为小孩子对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包括金钱。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5-14岁的小孩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已经作出了许多重要决定,14岁以后,家长和老师将很难再让他们去接受新的观念。
《富爸爸穷爸爸》简介

作者 罗伯特·清崎 简介
罗伯特生在夏威夷,长在夏威夷,是第四代日裔美国人。 他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夏威夷州教育部任职。高中毕 业以后,罗伯特在纽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加入了美国海军 陆战队,作为军官和舰载武装直升机驾驶员,被派往越南战场。
从战场上归来后,罗伯特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1977年 他创立了一家公司,首次将用尼龙和“维可牢”搭链制成的 “冲浪者”钱包投放市场,后来这一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成长为 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他和他的产品在《赛马世界》、《绅 士季刊》、《成功杂志》、《新闻周刊》上被广泛介绍。
世界著名的演讲家和作家安东尼·罗宾斯这样评价罗伯 特的工作:“罗伯特·T·清崎所做的教育是有巨 对他的努力极为敬佩和推崇。”
作者 莎伦·L·莱希特 简介
作为一位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位注册会计师,玩具和 出版业的一位资深经理和咨询专家,莎伦·L·莱希特把她的专业 知识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她毕业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萨马卡姆劳德学院,获会计学学 位。随后,她进入了当时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成为脐身这 一行业的首批妇女。后来,她陆续做过电脑行业的一家增长迅速 的公司的财务总监,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的税务指导,威斯康辛 州第一家地区性妇女杂志的创刊者和联合出版者,同时她还一直 保持着一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声誉。 她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十分关注,为此,她将自己的努力重点 转向了教育领域。让孩子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更爱看电视, 而电视上的少儿节目降低了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她意识到一学 校根本没有采取有效行动来面对这一挑战。 因此,她加入了创造第一本电子书籍——“会说话的书”的 努力,这一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国际市场 产业。在通过借助新技术将书籍带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的努力中, 她一直站在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爸爸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没有任何水源,除此之外,这里可是人们生活的好地方。
为了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里。
结果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
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因为他们知道,一定的竞争有益于保持低价,同时又能确保水的供应。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
他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买了两只镀锌的大号钢桶,每日奔波于几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
用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
每天早晨,他必须起的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
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赚到钱。
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
因为他能不断地赚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定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
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
这更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有竞争,他赚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呢?原来他没有像艾德那样买桶自己干。
相反,他作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找到了四位投资者,和他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并雇佣了一位职业经理。
6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
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建了一条由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在隆重的竣工典礼上,比尔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干净!因为他知道,有许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尘。
比尔还宣称,他能够每天24小时,一星期7天不间断供水,而艾德却只能在工作日送水。
因为他在周末同样休息。
同时,比尔还宣布:对这种品质更高、供应更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价格比艾德的低75%!于是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立刻要求从比尔的管道上接水龙头。
为了与比尔竞争,艾德也立即将水价降了75%,并又买了两个桶。
为了减少灰尘,每个桶都加了盖子。
为了更好的服务,他雇佣两个儿子帮忙以便通过倒休在夜间和周末也能工作。
当他的儿子们要离开村庄去上学时,他深情地对他们说:“快回来吧,因为有一天这份工作将属于你们。
”
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儿子们上完学后没有回来。
艾德不得已雇了帮工,可又遇到了令他头疼的工会问题。
工会要求他付更高的工资,提供更好的福利,并要求减轻劳动强度,允许工会成员每次只送一桶水。
此时,比尔却在思考:如果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
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
虽然每送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自己是否工作,几十万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水。
而所有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帐户中。
显然,比
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那么,此时的艾德又在想些什么呢?他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