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1

合集下载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介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而北方地区则以旱作为主。此外,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因素也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而农业是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的定义、分类、地理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以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动物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生产方式。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方面。

种植业是指通过耕作和种植农作物来获取粮食、棉纺原料和植物油等农产品;畜牧业是指通过饲养和培育家畜家禽来获取肉、蛋、奶等畜产品。

农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还提供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

二、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种植方式分,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园艺业。

种植业主要种植粮食、油料、棉花等大田作物;园艺业则主要种植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

按目的分,农业可以分为粮食农业、经济作物农业和牧业。

粮食农业主要种植大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油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牧业则以饲养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

三、地理分布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性的地理分布。

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形态。

1. 热带农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水丰富。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稻米、糖蔗、咖啡等。

热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部、东南亚等地区。

2. 温带农业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

温带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温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东部、东亚等地区。

3. 寒带农业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暂,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寒带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寒带农业主要依靠畜牧业,如北欧、俄罗斯等地区以牛、羊的饲养为主。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整理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整理

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和熟制水分决定农作物的品种,也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光照(2)地形:垦殖指数(耕地比重),平原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区适宜发展林或畜牧业(3)土壤:黑土和冲积土较肥沃,酸性红壤适合种茶树,紫色土适合种水稻(4)水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2)消费市场(3)交通运输(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国家政策3.我国五个温度带(在图上标出)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暖温带两年三熟冬小麦亚热带一年两熟水稻热带一年三熟水稻青藏高寒区一年一熟青稞4.我国四个干湿区(在图上标出)干湿区年降水量自然植被农业生产湿润区>800mm森林水田半湿润区400mm-800mm森林草原旱作农业半干旱区200mm-400mm草原畜牧业干旱区<200mm荒漠灌溉农业(二)、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气候:气候冷湿(温带大陆性气候);(2)地形:地形破碎;(3)土壤:土壤贫瘠;(4)水源:河湖众多。

——不宜种粮,适合牧草生长2.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2)消费市场:城市人口集中,牛奶和奶制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主导因素)(3)交通运输:交通便捷确保了运输;(4)劳动力:从欧洲来的移民有丰富的畜牧业经验。

——发展乳畜业(三)、农业区位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减弱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布局。

(温室技术促进寒冷地区农业的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冷藏技术促使生鲜农产品的市场扩大;通过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市场大大扩展,其市场的指向性越来越强。

)(四)、丹麦农业区位变化时期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早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土地不肥沃,排水能力差牧羊(自然)19世纪中叶排干沼泽,施用化肥,使土壤肥沃起来小麦(科技)不久以后在与北美麦农的竞争中,种植业失去优势;欧洲市场需要牛奶、奶酪和肉类乳牛畜牧业(市场)(五)、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生产特点水田农业①世界:东亚、南亚、东南亚;②中国集中产区: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

《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稻田耕种是一种主要的粮食 生产方式,提供大米和其他 稻类产品。
牧场饲养
牧场饲养提供牛奶、肉类和 皮革等畜产品。
现代农业生产的趋势和技术
1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借助科技创新,如精准农业和遥感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智慧农业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农业生产活动》PPT课 件
农业生产是指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产业,为粮食、纤维和能源等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背景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种植和饲养活动,为人类提供食品和其他农产品。
农业的背景
农业是人类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
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1
耕种和播种
通过耕地和播种,种植农作物。
养殖和饲养
2
养殖家畜和家禽,提供肉类和其他
畜产品。
3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施肥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保 证作物产量。
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介绍
果园种植
果园种植适用于温暖气候地 区,提供水果和果汁。
稻田耕种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
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增长
科学调整种植和养殖策略,选择适应气候 变化的作物和品种。
发展高效的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 口需求。
结论和展望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将进 一步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一、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指从事耕种、养殖、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产业,包括粮食生产、畜牧业、水产业等。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产业。

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方式和方式也不同。

比如在热带地区,水稻是主要农作物,在北方地区,小麦和玉米居多。

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受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干旱地区适宜种植旱地作物,而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除了地理条件,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

比如土地资源的分配、矿产资源的开采等。

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对农业产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

二、工业产业工业产业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的产业。

根据生产的规模、性质、技术水平等不同,可以将工业产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力投入较多,与农业、农村联系较为密切。

而重工业主要包括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等行业,以资本投入、技术密集型为主。

工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地理条件对其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比如钢铁厂需要大量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这就需要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因素。

工业产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工业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比如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环保工作。

三、服务业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

服务业是20世纪后期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

地理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服务业发达的地区通常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旅游景点等设施齐全,同时还需要充足的人才资源。

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引导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2、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华南的双季水稻种植。()
(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Βιβλιοθήκη (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
(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
3、根据书本第58页活动题的材料,分析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E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
B.水热条件的变化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生活习惯的改变
5、读下图,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
区位选择?为什么?
A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省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热量充足B.降水丰沛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2、在北京的近郊区建立一些乳牛场,主要是因为( )
A.牛肉出口方便B.靠近副食品工厂C.冷藏条件好D.城市居民消费量大
3、“春耕秋收”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双选)( )
A.季节性B.地域性C.周期性D.计划性
4、农产品销售范围大为扩展的原因是(双选)( )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姓名:
1、“明前龙井”茶曾被带到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
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大的西北风啊……” “好大的西北风啊,一二三四呼呼呼……” 这是小时候唱过的一首歌,歌名就叫《好大的西北风》。冬天早晨要上学,不敢“赖被窝”,但听到窗外北风呼号,正如母亲调侃的,“懒汉听风,越听越凶”,不免有畏怯之念。 但学总归要上的,背起书包跨出门,对着迎面而来的老北风,一抖擞,真就抖擞精神,唱起“好大的西北风啊,一二三四呼呼呼……”冲上前去,西北风也就不在话下了。
他们被铭记是因为爱民如子、造福一方,虽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还因为刚正不阿,浩然正气,清正廉明;还因为精神气节,道德操守和高尚品质;还 因为志存高远,忧国忧民,保家卫国,把国家民族兴衰责任扛在肩上。也因为他们开眼看世界,留下科技文明或思想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积极贡献。博狗体育下载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闽东历史文化名人的史迹精神在当前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无 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远行,生命消逝,但他们留下的思想精魂和智慧启迪,熠熠闪烁在历史深处并流淌至今,在闽东山海之间,在辽阔的大地上,在灿烂的星空下,在后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