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喹啉酸对玉米苗后稗草的实验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稗草效果研究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稗草效果研究摘要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大龄稗草效果显著,根治率高,对水稻生育安全。
采用苗期茎叶喷雾施药0.75 kg/hm2,除治3~5叶大龄稗草,防效>98%,且不伤秧苗。
AbstractThe effect of 50% quinclorac WP on controlling high leaf-age barnyard grass in rice seedling was eminent,the cure rate was high and it was safe for rice growth. By spraying stems and leaves with 0.75 kg/hm2 50% quinclorac WP in seedling stage,the controlling rate against 3~5 high leaf-age barnyard grass was up to 98%,and the rice seeding wasn′t hurt.Key words50% quinclorac WP;rice seedling;high leaf-age barnyard grass;control effect;safety河北省水稻育秧田主要危害杂草为稗草,发生密度大,生长势旺,形成必须除治的杂草。
传统的除草方法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施药,虽然除草效果优良,但对水稻秧苗的安全性影响很大,特别是出苗率低、生长势差,往往形成病弱苗[1-2]。
二氯喹磷酸可湿性粉剂(Quinclorac WP)是防治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该药剂具有激素性除草剂的特点,稗草受药后上部新叶出现失绿纵向条纹并弯曲,直至死亡[3-4]。
尤其对4~7叶大龄稗草效果突出[5-6],选择性强,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水稻水稻秧田期的大小叶龄稗草,用药成本低,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等优点。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稗属是一类常见的杂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控制稗属杂草的生长,农民通常会使用除稗剂进行喷洒,常用除稗剂包括二氯喹啉酸等化学药剂。
随着时间的推移,稗属杂草对这些常用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农民难以控制这些杂草的生长。
本文将探讨四种常见的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情况。
1.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狗尾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杂草,对小麦、大米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竞争压力。
研究表明,狗尾草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实验中,对狗尾草进行了不同浓度的二氯喹啉酸处理,结果显示,部分狗尾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意味着这些杂草无法被二氯喹啉酸有效地控制。
2. 马唐(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是一种常见的水稻杂草,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发现,马唐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田间试验中,发现了一些马唐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使得农民在控制马唐生长时面临了更大的难题。
3.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狗牙根是一种常见的地被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研究表明,狗牙根对二氯喹啉酸等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狗牙根种群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了抗性,这意味着农民在控制狗牙根生长时需要采取其他方法,以避免抗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4. 玉米花草(Digitaria sanguinalis)狗尾草、马唐、狗牙根和玉米花草这四种常见的稗属杂草都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产生了抗药性。
这意味着农民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控制这些杂草的生长,以避免抗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农民也需要重视对除稗剂的合理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形成。
希望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更有效的控制稗属杂草的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稗属植物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草,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控制稗属杂草的生长与繁殖,农户们经常使用各种除草剂。
然而,久而久之,稗属杂草对于这些除草剂的抗药性逐渐增加。
本文主要探讨了4种稗属杂草对于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研究。
一、二氯喹啉酸简介二氯喹啉酸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止许多不同类型的杂草。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光合作用和生长激素的合成来杀死杂草。
二氯喹啉酸在稗属杂草的防护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被广泛使用。
本研究选择4种常见的稗属杂草进行了对比研究。
这4种杂草分别是假稗草、狗尾草、野生稗和马唐(Aegilops tauschii)。
研究人员对每种杂草进行了6种不同剂量的二氯喹啉酸处理(0、0.05、0.1、0.2、0.4和0.8 kg a.i./ ha)。
研究人员通过对实验室和野外样品进行的所有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假稗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
在最高剂量(0.8 kg a.i./ ha)的二氯喹啉酸处理下,假稗草的死亡率仅为20%左右。
这表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二氯喹啉酸是不适合防治假稗草的。
野生稗和狗尾草两种稗属杂草在较低的剂量下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较高。
在0.4 kg a.i./ ha以下的二氯喹啉酸剂量下,野生稗和狗尾草的死亡率均高于80%。
但是,在最高剂量下,野生稗和狗尾草的死亡率仍不足50%,表明这两种杂草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与其他3种稗属杂草相比,马唐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最强。
在最高剂量下,马唐的死亡率仅为不到10%。
因此,在控制其生长和繁殖方面,二氯喹啉酸对马唐的效果较差。
四、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4种常见的稗属杂草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假稗草和马唐比野生稗和狗尾草更具抗药性。
在最高剂量下,这四种杂草中只有狗尾草的死亡率能够达到期望值80%以上。
因此,针对这些杂草的控制和管理需要使用不同剂量和种类的除草剂。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4种稗属杂草对二氯喹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稗属杂草是农田里常见的草莓,常常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抵御这些杂草
的侵害,农民通常会使用除草剂进行灭草作业。
其中,二氯喹啉酸等化学除草剂是最常用
的一种。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草地的过度使用,这些杂草已经逐渐产生了
抗药性,导致化学除草剂的效果大大降低。
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稗属杂草对二氯喹
啉酸等常用除稗剂的抗药性。
一、硫氨酯草的抗药性
硫氨酯草是一种常见的稗属杂草,也是一种可以抗药性的杂草。
通过实验发现,硫氨
酯草在短时间内经受了大量二氯喹啉酸的化学灭草作用,但是长时间的重复使用会产生抗
药性,会导致这种草莓之后无法被二氯喹啉酸彻底清除,而且产生了多种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这使得农民在治理这种杂草时更加费力。
稗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长范围广泛的稗属杂草,也是一种可以抗药性的杂草。
作
为宿根草莓,它在长期的生态环境中累积了抗药性,而且在高剂量的二氯喹啉酸下仍然存活,这种草莓是很难被化学草剂全面清除的。
稗丛草是稗属杂草中比较难以控制的一种。
这种草莓生长范围广泛,常常牵扯到草甸
和沼泽,不仅仅是农田的问题。
在化学灭草剂的处理下,稗丛草在一定时间内会死亡,但
是它会通过自身的基因变异和适应,逐渐产生较高程度的抗药性,导致后续的治理非常困难。
总之,稗属杂草在长期的生态和环境压力下,适应和适应了化学草剂治理的方法,逐
渐产生了抗药性,对于农民的治理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治理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策略,从而更好的控制杂草。
五氟·二氯喹啉酸稻田除草试验总结

五氟·二氯喹啉酸稻田除草试验总结作者:张怀凤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期1.试验目的验证五氟·二氯喹啉酸在我县稻田防治稗草、野慈姑、等阔水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便为全县稻田化学除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供试药剂见表1。
3.试验对象试验水稻品种垦稻12。
4.防治目标对象稗草、野慈姑等水田主要杂草。
5.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见表2。
采用小区对比法,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00m2。
空白对照10m2,于水稻移栽出草后茎叶喷雾,对水量30L/亩。
6.项目记载从水稻育苗开始对水稻整个生育期间的栽培情况、施药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
试验地点设在汤旺乡金星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试验站,试验地为老稻田土,PH值中性,有机质含量3.5。
4月18日播种,4月26日出苗,本田5月10日施底肥每公顷720斤复合肥,5月14日插前封闭除草每公顷施稲好适750毫升+扑.西草净150克,5月21日插秧,6月2日追施尿素每公顷200斤加除草剂快封欢每公顷1500克进行二次除草,6月3日施高效氯氰菊酯每公顷1000毫升防治潜叶蝇。
始穗期7月24日,齐穗期8月2日,成熟期9月21日。
试验地主要杂草为稗草、野慈姑。
7月2日进行除草施药试验,施药时稗草、野慈姑和水稻的生育期分别是1-3叶期、出苗-开花期和分蘖盛期。
施药后7天田间保水正常,温度和降雨量正常。
7.试验结果与分析7.1安全性调查于施药后3天即7月5日进行安全性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五氟·二氯喹啉酸在移栽稻田使用,株高较对照增加.01-07cm,稻杰较对照减少0.1cm,各处理没有矮化苗、死苗、蹲苗和药害症状发生,说明五氟·二氯喹啉酸对移栽稻田水稻生长发育非常安全。
7.2防效调查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点,每点0.25m2,分别于施药后7天、15天和30天调查杂草株数,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移栽稻田使用五氟·二氯喹啉酸对稗草、野慈姑的防治效果随着药量的加大相应提高,以五氟·二氯喹啉酸150ml/亩,施药后30天防治稗草、野慈姑的效果最高,分别为95%、92%。
正确使用除草剂 有效防除稻田稗草

五、出现 二氯喹啉酸药害的挽救措施
水 稻 前 期 要 是 出现 药 害,应 对 已 经
=、水稻产生药害的症状
水 稻 生长 前期 的二 氯 喹 啉酸 药害, 其症状一般在 施药后 l 0~l 5天 出现 ,
主要表 现为 : 受害严重 的秧苗心 叶卷 曲 成葱管状 直 立 ,手感 硬、叶色偏 暗,无 法 抽生新 的心 叶,大 田中表 现分蘖迟缓 , 逐渐萎缩。受害较轻的秧苗茎基部膨大 ,
喹啉酸 防除水 稻杂草 的技术十分必 要。
其症状 在 当时一 般不 易发现,因其影响
幼穗 分化 ,特 别是花粉 的发育,其 症状
一
、
二氯喹啉酸除草的作用特点
二 氯 喹啉酸 主要 通过 稗草 根 吸收 ,
只有 在水 稻抽穗 灌浆结 实阶段才表现 出 来,表 现为灌浆结实差 。
3 、正确掌握好施用方法 施用二氯喹 啉 酸前应将 田水放 干,确保 杂草 整株 受
二 氯喹啉酸 的正确使用技术 : 1 、正确掌握好用药时期 使 用二 氯
喹 啉 酸 既要 防止偏 早 ,又要 防止偏 晚。
一
般在水 稻 2叶 l 心以后至水 稻幼穗 分
化 之前施用二氯喹 啉酸。这段 时间使用
变硬 、变 脆,心 叶变 窄 并 扭 曲成 畸形 ,
但移 栽到大 田后 长 出的分 蘖苗仍正常生 长。水 稻 后期 产生 的二 氯 喹 啉酸 药 害,
主 要 用 于 水 稻 秧 田、 直 播 田 和 移 栽 田杀
三、二氯喹啉酸产生药害的原因
使用二氯 喹啉 酸产生药 害的主要原
因 :
1 、超量施用 有 的农户不按 说明规
定用药,在 使用二 氯 喹啉酸 除草 时,任 意加大 药量 ,结果就容易出现药害。 2 、使用时间上存在 问题 一 是使 用
50%二氯喹啉酸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效果试验

2 结 果 与 分 析
收 稿 日期 :0 1 0 — 6 2 1 - 8 2 作 者 简 介 : 平 (9 9 )女 , 艺 师 。 王 17 一 , 农
一
性 粉 剂 防 治 水 稻 田杂 草 效 果 试 验 o
近 年来 , 水稻 杂草逐 年加 重 , 为水 稻生产 的 成
一
1 . 试验 设计 与方 法 3
大 障碍 。筛 选 出更 加 高效 的防治 药剂成 为农 业
试验设 6个 处理 ( 1 。采用 随机 区组排列 , 表 ) 4次重 复 , 每小 区面积 2 l 0 n 。于 5月 2 9日施 药 1 次, 即水 稻 插秧 后 7 d 稗草 2 3叶 时 喷雾 施 药 。 , - 药 液量 1 g 6 7 m 。施 药前 1d将水 排 除 , 5k/6 施 药 后 2 - 8 h复 水 。 44
■
介
球
V.N6 o1O 1 . 4
5 %二氯喹啉酸可溶性粉剂 O 防治水稻 田杂草效 果试验
王 平
( 山县 农 业 技 术 推广 中心 , 宁 盘 锦 14 0 ) 盘 辽 20 0
摘 要 : 过 田 间试 验 , 究 了 5 %二 氯 喹啉 酸 可 溶 性 粉 剂 的 应 用 效 果 。结 果 表 明 ,0 -氯 喹 啉 酸 可 溶 性 粉 剂 可 有 效 防 通 研 O 5 % ̄
供试 水稻 品种 : 盐丰 4 。 7 供 试 药 剂 :① 5 %二 氯 喹 啉酸 可溶 性 粉 剂 0 ( 阳 市和 田化工 有 限公 司生产 )② 5 %新 二 氯 沈 ; 0 喹啉 酸可溶 性粉剂 ( 阳市 和 田化工有 限公 司生 沈
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的影响

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的影响摘要:试验研究了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使用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有效成分150~270 g对水稻直播田的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异型莎草等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40 d综合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4%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二氯喹啉酸WP和10%吡嘧磺隆WP。施用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能有效降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吸收,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关键词: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Effects of Wettable Powder Mixed with Quinclorac and Pyrazosulfuron for Control of Weeds in Direct Sowing Rice FieldsAbstract: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wettable powder mixed with quinclorac and pyrazosulfuron for control of weed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he ab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crop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quinclorac and pyrazosulfuron WP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 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 Rotala indica, Cyperus difformis L. in broacasted rice fields. The overall fresh control effects and density control effects were over 94% at 150~270 g/hm2, and siginificantly higer than 50% quinclorac WP and 10% pyrazosulfuron WP. The application of 20% quinclorac and pyrazosulfuron WP siginificantly reduced the weeds absorption of nurition and water, resulting in prominent yield enhancing.Key words: quinclorac + pyrazosulfuron; broadcasted rice fields; weed control二氯喹啉酸属激素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施药后能被萌发的种子、根及叶吸收,以根吸收为主,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类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适用期很长,1~7叶期均有效。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江苏南通丰田化工有限公司用以上两种单剂复配成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取得了互补增效的作用,我们研究了该混剂对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杂草防除后水稻的产量以及杂草的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为安全、科学、合理使用该混剂提供技术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试验站进行,试验地为典型的稻油轮作田,田地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土壤属于侧渗型水稻土,pH值为 6.5~7.3、有机质含量18 g/kg左右。稻种经过浸种催芽处理,于2010年7月15日直播,每公顷大田播种量75 kg,底施复合肥225 kg,追施尿素150 kg,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田间杂草群落主要由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节节菜(Rotala indica (Willd.) Koehne)、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等组成,分布较均匀。1.2 供试材料水稻品种为鄂晚5号;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由江苏南通丰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0%二氯喹啉酸WP由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吡嘧磺隆WP 由江苏瑞禾农药厂生产。2300型自动定氮仪,由Foss Tercator生产。1.3 试验设计与测定方法1.3.1 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药效测定试验共设6个处理: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有效成分150、210和270 g/hm2,50%二氯喹啉酸WP 300 g/hm2,10%吡嘧磺隆WP 22.5 g/hm2,空白对照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随机排列,每小区之间筑埂隔离,以防串灌、漫灌。于水稻播后12 d(7月27日)施药,施药时水稻3叶期、稗草1.5叶期,每公顷对水450 L均匀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24 h灌水回田,水深2~3 cm,并保水5~7 d,只灌不排,任其自然落干。本试验共调查3次,分别于药后20、40 d调查杂草密度防效,40 d加测杂草鲜重防效。每小区取有代表性4个点,每点0.25 m2。并于收获期测定各小区产量。1.3.2 杂草防除对水肥的影响在水稻成熟收获期取稗草、鸭舌草的鲜样,送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测量单位面积各种杂草的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和含水量,每个处理重复测定4次。全氮量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量和全钾量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处理等离子光谱法(ICP法),含水量的测定参考GB/T5009.3-2003。2 结果与分析2.1 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主要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施用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有效成分150~270 g/hm2,药后20~40 d,对稗草的密度防效为91.67%~100.00%,对鸭舌草的密度防效为94.59%~100.00%,对节节菜的密度防效为95.45%~100.00%,对异型莎草的密度防效为92.98%~99.12%,综合防效为94.69~99.52%(表1)。药后40 d(表2)对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异型莎草的鲜重防效均在94%以上,综合鲜重防效达到99%以上(表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防除稗草的效果显著优于10%吡嘧磺隆WP,防除鸭舌草和节节菜的效果显著优于50%二氯喹啉酸WP,对杂草的综合防效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的鲜重防效与密度防效一致,且随着供试药剂用量的增加,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增加。2.2 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的保水保肥效果田间稗草和鸭舌草的水肥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未施药的处理中,每公顷稗草的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和含水量分别达到39.17、3.50、32.90和12 187.00 kg,每公顷鸭舌草的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和含水量分别达到6.56、0.02、9.70和3 908.23 kg,两种杂草对氮和钾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试验结果表明,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株数和鲜重,显著降低稗草和鸭舌草对田间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各个处理区杂草对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和含水量的消耗量极显著低于未施药小区(表3)。2.3 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的增产效果根据田间观察,对照小区水稻在杂草的竞争压力下长势弱、植株纤细、稻壳空瘪现象严重。测产结果表明,使用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处理的直播稻田产量达到6 487.65~6 642.30 kg/hm2,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5 207.40 kg/hm2)增产1 280.25~1 434.90 kg/hm2,每公顷增加效益3 200.63~3 587.25元(表4)。3 讨论直播稻田特殊的种植环境条件特别适宜于杂草的生长,其草害远比移栽稻田严重。因此,杂草防除是直播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试验结果表明,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WP对水稻直播田的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和异型莎草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单双子叶杂草的综合防效可达94%以上,具有除草谱广、安全、高效等特点,通过复配扩大杀草谱,解决了两种单剂对照对多种杂草混生田块使用效果差的缺点,综合防效优于两种单剂对照。分析田间两种主要杂草的水肥含量,结果表明20%二氯喹啉酸·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密度和生长量,并降低单株杂草的矿质含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杂草对田间水肥的竞争,增产效果显著,比未施药处理增产24.59%~27.56%。推荐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50~270 g, 于水稻直播后水稻3叶期、稗草1叶1心期施药,每公顷对水450 L均匀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药后24 h灌水回田,水深2~3 cm,并保水5~7 d,只灌不排,任其自然落干。参考文献:[1]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 李胜.水稻田草害的科学防治[J].农技服务,2009,26(6):66-68.[3] 朱屏,杨世明,马均,等. 遮光对杂交水稻组合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8,34(11):2003-2009.[4] 凌小明,刘国明.直播水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6):16[5] 张卓,牛艳凯,张岩,等. 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北方水稻, 2009,39(2):25-27.[6] 强胜,马波. 综观以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田杂草防治技术体系[J]. 杂草科学,2004,22(2):1-4,15.[7] 张朝贤,农田杂草防除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 朱文达,何燕红,杨峻,等. 杂草防除对油菜田间透光率、养分和水分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08,35(6):557-5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二氯喹啉酸WP防除玉米田稗草效果评价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4%悬浮剂(有效成分:烟嘧磺隆)
1.2 供试作物供试玉米品种为东农9702。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土壤为质地中等的黑土,有机质含量4.17%,pH值6.75。
施药时,试验区中只留稗草,阔叶科和其它杂草在施药前由人工拔除。
1 .4试验处理及施药方法
试验设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450、600、900、1200 ga . i ./ hm,对照药剂4%玉农乐悬浮剂60 ga . i ./ hm,另设不施药对照区。
小区面积18 m ,4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在玉米4〜5叶期施药,施药时稗草株高8cm以下。
施药用小区专用背负压缩式喷雾器,4个扁平扇形喷嘴,喷幅2.25m,喷液量300L / h m。
2
222
1 .5调查方法
施药后定期观察玉米是否有药害症状和稗草的中毒死亡情况。
并在药后45 天调查防效。
每小区随机调查3点,每点面积1m,调查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玉米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测量株高、穗长、穗周和玉米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稗草对药剂的反应
二氯喹啉酸处理区,稗草在施药后 3 天就表现出明明的药害症状。
稗草的叶片中基部褪绿,变红褐。
最后,整株稗草枯黄死亡。
玉农乐处理区,药效较慢。
施药后7天才出现药害症状,稗草出现叶片褪绿,生长受抑,以后陆续死亡。
2.2 对稗草的防除效果
50%二氯喹啉酸450、600、900、1200ga . i ./ hm各处理区,对稗草的株数防效分别为78%、80%、89%、96%。
总的鲜重防效分别为65%、68%、89%、94%。
对照药剂4%玉农乐60 ga . i ./ hm对稗草株数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和91%。
50%二氯喹啉酸450、600 ga . i ./ hm处理区因药量较低、天气干旱,所以除草效果较低,不及对照药剂玉农乐处理区。
对玉米的安全性二氯喹啉酸施药区的玉米底叶略微出现红褐色。
其它叶片均表现正常,没有药害症状。
二氯喹啉酸处理区的玉米株高、穗长和穗周都不比对照区低。
因此,并不影响玉米后期的
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
玉222
2
米产量和除草效果成正相关。
产量最高的是二氯喹啉酸1200ga .i ./hm 处理区,其次是二氯喹啉酸900 ga . i ./ hm处理区。
二氯喹啉酸450、600 ga .
i ./ hm处理区因除草效果差,所以产量比对照药剂玉农乐处理区低一些。
3 小结二氯喹啉酸茎叶处理只对玉米的两片底叶造成轻微的药害症状。
其它叶片没有药害产生,不影响玉米后期生长和产量。
二氯喹啉酸对玉米田的稗草有优良的防效。
但剂量较低时防效较差。
从经济角度考虑,成本相对玉农乐要低得多。
使用二氯喹啉酸防除玉米田稗草合适的施药时期是玉米4〜5叶期;适合的用药量为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900〜1200ga . i ./ hm 2,在这个施药时期和剂量范围内除草效果较好,对玉米安全,产量高。
值得注意的是,二氯喹啉酸毕竟是一种水稻田除草剂,在玉米田是否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对其它玉米品种是否安全还有待今后作进一步的试验。
222
11 年二氯喹啉酸玉米试验不安全,但较多资料显示是安全的,请12 年夏玉米田从头试验结论再从头验证一下。
试验药选用例外厂家的单剂。
丁草胺、二氯喹啉酸对比试验:一、单剂试验:禾本科主要是稗草马唐、玉米品种、用量、使用条件、技术等药效和安全试验;
二、混配试验:1、甲基磺草酮2、速效峰极3、烟嘧磺隆4、苯达松;
三、剂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