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眉县首善镇东关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第一单元教案教材分析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比较及小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元、角、分及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7课时眉县首善镇东关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课题买文具(小数的意义)第一课时课型导学案三年级教师杨岚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学习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景,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转换。

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学会如何用小数表示一些钱数。

课前准备钱币模型相关知识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我们对于小数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所以结合购物情境来学习小数,才能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关系。

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独立尝试在超市中,每件商品的价钱是怎样表示的?观察商品的标签上的数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布置课前预习点拨自学我们常常到文化用品商店去买文具,下面我们观察课本中情境,回答问题。

1、用小数表示的商品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2、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小数由三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 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课题小熊购物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尽管是首次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学生都遇到或经历过这种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不清晰什么缘故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使学生明白得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把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运算,本节教学做如下设计:1.加强运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猎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而不替。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刻进行摸索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题意和算式意义的明白得,从而为把握正确的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6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24+37-1881-36+25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

2.指名口答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混合运算。

1.观看两个算式,摸索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独立完成运算;评判板演的两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

2.回忆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脱式运算。

50-13-1775-68+936+24-3033+25+11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小熊胖胖买了哪些食品?2.引导学生依照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探究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1)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温故知新: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乘法的知识,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

2. 激发兴趣: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小棒或其他工具,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演示: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解释每一步的含义。

3.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提升练习:设计一些需要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应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场景,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录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小熊购物(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2)第二课时试一试(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4)第三课时买文具(除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6)第四课时试一试(除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 (8)第五课时过河(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10)第六课时试一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1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或同一物体) (14)第二课时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16)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18)第二课时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 (20)第三课时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22)第四课时试一试(连续加与连续减) (24)第五课时里程表(一)(解决起点是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6)第六课时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8)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0)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32)第三课时丰收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4)第四课时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6)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结合实例认识周长) (38)第二课时试一试(求多边形的周长) (40)第三课时长方形周长 (42)第六单元乘法第一课时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44)第二课时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 (46)第三课时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 (48)第四课时去奶奶家(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0)第五课时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2)第六课时买矿泉水(连乘) (54)第七单元年、月、日第一课时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56)第二课时试一试(认识平年和闰年) (58)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认识24时计时法) (60)第四课时时间表(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2)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校园中的测量 (64)第二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66)第三课时时间与数学 (68)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 (70)第二课时货比三家(小数大小的比较) (72)第三课时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74)第四课时寄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76)第五课时能通过吗(小数的初步认识) (78)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页共77页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小熊购物(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图案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运算合理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 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3. 简便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简便运算:讲解简便运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 解决实际问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北师大版一、课程概述《三年级数学上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二年级数学知识,同时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册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包括:时、分、秒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图形的运动(一);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测量;认识小数;数据的初步整理;加减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数学概念展开,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熟练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掌握乘法口诀,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学会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面积、体积测量;认识小数,能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学会数据的初步整理,如分类、排序;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1.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四、课程安排1. 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时、分、秒的换算。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让学生熟练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图形的运动(一):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运动,如平移和旋转。

小树有多少棵 (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小树有多少棵 (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小树有多少棵(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3.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图。

二、学习内容小学生们都喜欢在校园里玩耍,大家是否留意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呢?小树有多少棵?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请我们使用学过的统计方法来分析一下。

1. 调查问卷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调查问卷。

例如:•你学校里面有多少棵小树?•小树分布在哪些地方?是在校园里还是在校外?•最喜欢哪一种小树?2. 数据收集接下来,我们可以对调查问卷进行下发和收集。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问卷应该是匿名的,不能泄漏个人隐私;•调查的范围应该具有代表性,不能只调查一个班级或一个区域;•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使用问卷、口头调查、拍照等方式。

3. 数据整理在完成数据收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使用表格来汇总数据,例如:校区小树数量A20B15C254. 数据分析在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小树数量的总体分布;•不同校区小树数量的差异;•小树分布的类型。

5. 绘制图表最后,我们可以将数据用图表来展示。

常见的图表类型包括条形图、饼状图、折线图等。

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使用条形图来展示不同校区的小树数量。

三、学习收获通过本次统计分析,我们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还能够绘制简单的条形图。

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编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编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1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乘除法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乘除法,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

本单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小树有多少棵”和“需要多少钱”两个情境活动之中;第二部分是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参观科技馆”和“植树”两个情境活动之中。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小树有多少棵”,启发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通过“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题目小树有多少棵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卡片、课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
导学
1.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3×2 30×2
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链接】
熟记表内乘法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活动一、看书第2页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思考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活动二、
讨论算法。
学习
难点
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预习
导学
3×12 14×3 23×4
100×7 24×3 16×5
12×4 50×6 18×4
【知识链接】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活动一
1、教科书第五页第二题
每包饼干20块有5包饼干。
(1)一共有多少块?
(2)每个小朋友15块,六个小朋友够吗?
2、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课本第6页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知识链接】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1、组织交流第2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第6页第4题。寻找本题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四个问题
【温馨提示】
小组交流
【学法指导】
学习
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学习
难点
进一步巩固对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预习
导学
1、课本第6页第1题:全班订正时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0+20+20=60 2×3=6,20×3=60··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
组内检查
全体交流
测评
反馈
1、3×2 5×4 6×7
30×2 50×4 6×70
30×2 500×4 6×700
你发现了什么?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审批人:
课题
小树有多少棵(1)
课时
1
课型
导学+展示
学习
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
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
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用“﹦”“﹤”“﹥”比大小
23×4○12×4 53×4○4×53
21×4○12×4 72×10○72﹢10
盘点
收获
教后
反思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审批人: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1
课型
练习+展示
学习
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学习
重点
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盘点
收获
教后
反思
活动二
1、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2、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温馨提示】
小组交流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
组内检查
全体交流
测评
反馈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独立交流第2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组织学生对前三个问题进行汇报,说一说是根据什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第四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解决。
3.教材第7页第6、7、8题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盘点
收获
教后
反思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审批人:
课题
需要多少钱
课时
2
课型
导学+展示
学习
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学习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学习
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预习
导学
1、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
2、你会算12×3吗?
【知识链接】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活动一
1、看课本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并试着解决问题。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4、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活动二
教科书第五页第三题第四题
【温馨提示】
小组交流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
组内检查
全体交流
测评
反馈
1.教科书第6页第一题
2.教科书第7页第5题
3.配套练习
盘点
收获
教后
反思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审批人: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1
课型
练习+展示
学习
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