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2021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_)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 ,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二章《长方体(一)》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解析版)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二章《长方体(一)》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解析版)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二章《长方体(一)》第二课时:展开与折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北京模拟)将下面的平面图形沿虚线折叠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是()A.B.C.D.【解答】解:B、C、D,都符合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所以都可以折叠成长方体;A因为左右两个面不相等,所以不能折成长方体.故选:A.2.(2020•北京模拟)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外表面,后面4个选项中哪个是它的立体图形()A.B.C.D.【解答】解:根据立体图形的外表面图可知,上、下底面和左、右侧面是有阴影的,前、后面是没有阴影的,从而可以排除A、B、C答案,只有D答案是正确的.故选:D.3.(2020•北京模拟)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A.B.C.D.【解答】解:图中的展开图,能沿着虚线刚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图形是B;故选:B.4.(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业考)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如果①是长方体的下面,那么()是和它相对的上面A.5B.④C.3D.2【解答】解:如果①是长方体的下面,那么④是和它相对的上面.故选:B.5.(2020秋•麻城市期末)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A.90︒B.60︒C.45︒D.30︒【解答】解:1 360458︒⨯=︒即将一张圆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这样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45度;故选:C.6.(2020秋•兴国县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两条折痕()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折痕的关系是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故选:C.7.(2020秋•肥城市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每份占整个长方形的()A.13B.18C.14【解答】解: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每份占整个长方形的18.故选:B .8.(2020秋•吉水县期中)将一张圆形的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角的度数是()A .45︒B .180︒C .90︒【解答】解:3602290÷÷=(度)答:得到的角是90度.故选:C .二.填空题9.(2020秋•麻城市期末)在图2中:3∠=360︒=个2∠=个1∠.【解答】解:因为: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所以: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即:33602∠=︒=个24∠=个1∠.故答案为:360,2,4.10.(2020秋•常州期末)一张长方形纸如图折叠,120∠=︒,2∠=50︒.【解答】解:290202∠=-⨯9040=-50=(度)答:250∠=︒.故答案为:50.11.(2020•湘潭模拟)一位魔术师把一根1米长的带子,按20厘米折一折的方法全部折好,折成一捆,再在它的中间剪开,猜猜,这时带子是6段.【解答】解:1米100=厘米100205÷=(折)如图:这时带子是6段;故答案为:6.12.(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业考)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cm,高是cm.【解答】解: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60252)2 -⨯÷(6050)2=-÷102=÷5()cm=高是40cm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5cm,宽是5cm,高是40cm.故答案为:25,5,40.13.(2020秋•福田区校级期中)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纸盒,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纸盒的3个面.【解答】解:由题意知,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最少能看到1个面,故答案为:3.14.(2017•新罗区)如图,把这个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1)如果A面在底部,那么F面在上面.(2)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那么面在上面.【解答】解:由图可知,“C”与面“E”相对.则(1)因为面“A”与面“F”相对,所以A面是长方体的底部时,F面在上面;(2)由图可知,如果F面在前面,B面在左面,那么“C”面在下面,因为面“E”与面“C”相对,当AF向上折,E会在上面,当AF向下折,C面会在上面;故答案为:F,E或C.15.(2013秋•南京期末)下面是一个长方形的表面展开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解答】解:通过图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3厘米,底面积:428⨯=(平方厘米),表面积:(424323)2⨯+⨯+⨯⨯262=⨯=(平方厘米);52体积:42324⨯⨯=(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平方厘米,表面积是52平方厘米,体积是24立方厘米;故答案为:8,52,24.三.判断题16.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判断对错)【解答】解:如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与⑥相对的面是③.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7.一个长方体展开后,只能得到一种展开图.⨯.(判断对错)【解答】解:沿着长方体的长、宽、高把长方体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8.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判断对错)【解答】解: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一定就能围成长方体;故答案为:⨯.19.(2020秋•隆昌市月考)拿一张圆形的纸,把它对折再对折,得到的角是直角.√.(判断对错)【解答】解:拿一张圆形的纸,把它对折再对折,得到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20.(2017•云阳县)正方形对折一次可以折成长方形,也可以折成三角形.√.(判断对错)【解答】解: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如图),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图中虚线为折痕);故答案为:√.21.(2015秋•成都期末)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6厘米,对折后一定能变成正方形.⨯.(判断对错)【解答】解: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6厘米,对折有两种情况:若沿长边对折则变成正方形,若沿宽边对折则变成长方形,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四.应用题22.小明做折纸的游戏,一张纸第一次对折,得纸2层,第二次对折,得纸4层,如此下去,第五次对折得纸多少层?=(层)【解答】解:5232答:第五次对折得纸32层.五.操作题23.(2020秋•徐州期末)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正面、左面和下面的展开图,画出展开图的另外三个面,并标出每个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解答】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24.(2020秋•登封市月考)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解答】解:25.(2015春•宝安区校级月考)这个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1.5厘米,画出它的展开图.【解答】解:如图:26.折一折.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和135︒的角吗?把你的作品贴在下面,并标出45︒和135︒的角.【解答】解:如图所示:.27.折正三角形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正三角形,你有几种不同的折法?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种?要求:①说明折法,配以图示;②说明每种折法的依据.【解答】解:方法一(如图)先把正方形纸ABCD对折,展开后折痕为EF,再把A折到折痕EF上的G点,D也折到G点,由于AG AB BC CD GC====,所以三角形GBC为正三角形方法二(如图)︒-︒-︒=︒,沿这两条拆线的另个两个点折,在正方形纸一个角分别折出两个15︒的角,剩下的角是90151560中间的大三角形为顶角60︒的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第一种方法所折出的正三角形的边是长方形边长,第二种折法的折出的三角形的边长大于正方形边长.第二种折法折出的正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六.解答题28.(2020秋•长阳县期末)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出现一条折痕,将两个角折到刚刚的折痕上,如图,如果形成的角中160∠是多少度?∠=︒,那么2【解答】解:如图因为1234360∠+∠+∠+∠=︒,160∠=︒,3490∠=∠=︒所以2360609090120∠=︒-︒-︒-︒=︒答:2∠是120度.29.(2020秋•高邑县期末)把一张纸折起来,如图,其中1302∠=︒∠=75︒【解答】解:由对折的性质可知32∠=∠,因为,123180∠+∠+∠=︒,130∠=︒,所以23150∠+∠=︒,2150275∠=︒÷=︒.故答案为:75.30.(2020秋•市中区期末)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正面、左面和下面的展开图.画出展开图的另外三个面,并标出每个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解答】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31.(2020•郴州模拟)在展开图上找出相对的面,并用上、下、左、右标出,再用a、b、h标出三条边.【解答】解:在展开图上找出相对的面,并用上、下、左、右标出,再用a,b,c标出每条棱(下图)。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教学课件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教学课件

棱长:
7厘米
棱长总和: 12×7=84(厘米)
一个面的面积: 7×7=49(平方厘米)
3.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长方体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
(2)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 方形。 ( × )
(3)长方体(非正方体)中相邻两个面的面积相 等。 ( × )
(1)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 cm,宽是28 cm,下面与它形 状、大小都相同;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 cm,宽 是10 cm,右侧面与它形状、大小都相同。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2)前面和后面。
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3题。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
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
相同 点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 6个面都是正方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形,6个面完全相 同

点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2条棱的长度 相等
用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 这样的: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返回目录
1.想一想,填一填。
随堂练习
(1)长方体有( 6 )个面,(12)条棱,( 8 )个顶 点。
长= 4 cm
宽= 2 cm 高= 2 cm
长= 2 cm
宽= 2 cm 高= 5 cm
长= 3 cm 宽= 3 cm 高= 3 cm
返回作业设计
作业2
思维创新 提升培优 基础巩固
返回作业设计
1.(基础题)写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 高分别是多少。
3cm
2cm 6cm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 2.2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 2.2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2展开与折叠一、单选题1.观察:和字母D相对的面是(),F面对()A. A,BB. C ,AC. B,E2.下面三个图形中(每格都是正方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 B. C.3.下面三个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A. B. C.4.下图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的展开图,①号面的对面应该是( )号面。

A. ②B. ③C. ④D. ⑤二、判断题5.. 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6.图形,一定能围成正方体。

()三、填空题7.将如下图所示的纸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1的对面是________.8.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如下,求它的表面积________.(单位:厘米)9.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请判断相对面上的字各是什么?与“创”相对的面上的字是“________”;与“建”相对的面上的字是“________”;与“和”相对的面上的字是“________”。

10.用A、B、C、D、E、F这六个字母给火柴盒的各个面标上号,如图是将该火柴盒拆开后的平面图.A的对面是________ ;D的对面是________ ;E的对面是________ .11.将右图沿线折成一个立方体,它的共顶点的三个面的数字之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四、解答题12.如图是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盒其中的两个面,想一想.(1)这个铁盒可能有________种形状.(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形状,根据图中有关数据算一算,制作这个铁盒用了多少铁皮?13.图哪些可以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五、应用题14.图(1)是图(2)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在图(2)的正方体中将BD、E、F画出来.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观察规律,里面有一个小正方体,只有在上面看才能看到,所以一共有3个;能看到的物体,该面应该与视线垂直对应,所以,在右边看小正方体只能看到两个面,所以选择A.2.【答案】A【解析】【解答】解:A项中的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确定位置(二)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确定位置(二)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确定位置(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车前学校陈道锋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二)(教材第67~6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察点,度量另一地所在地方,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新- 课- 标- 第-一-网一、谈话导入师: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了方向,他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帮帮她吗?二、新课学习1、想一想,画一画,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此问题,然后组织进行讨论与交流。

)思考问题:1.搜救的原点是哪里?2.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2、下面是数学迷画的,你能看懂吗?说一说大本营的位置。

师:观察数学迷画的图,说一说与自己所画的有什么异同?说一说大本营的位置。

(小组交流讨论异同点,并说出大本营的具体位置)三、练一练1、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题目,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第2题。

进一步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及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3、第3题。

4、组织学生集体测量、填写、角度测量中应允许一定的误差。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后我们出去游玩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

如在巩固练习时,有的同学不知道该选用哪种方法更合适,灵活运用有些欠缺。

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素材积累】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二)》优秀教学课件PPT之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二)》优秀教学课件PPT之二

谢 谢
你能总结出一个数除以 分数的计算法则吗?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除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做一做
2 ÷3= 8 4 3 9 9 ÷ 3 = 3 11 11 7÷ 8 = 7 9 9 8 7 ÷ 14= 15 8 15 16
智慧城堡
加油啊!
算一算:
1÷ 1 3 9 7 ÷ 1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 可以变成“ × 10 3 ”?
= 2 (千米) 答:他1小时行2千米 。
2 = 5 ÷ × 18 18 5
2
14 ÷ 3 14 = × 10 15 10 15 3
观察上面的式子,等式前后有什么变化?
一个数除以分数可分四个步骤计算:
(1)被除数不变。 (2)除号变乘号 (3)除数变倒数。 (4)按分数乘法法则计算。
做一做
3 24÷ = 32 4 7 ÷ =1 5 1 12 7 8 32÷ = 36 9
2 ÷ = 54 36 3
2 5 18÷ 5 =18× 2 整数乘分数可以转化为 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5 5 小刚 小时走了 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6 12 求速度 时间 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5 ÷ 5 6 12 1 2 = 5 × 12 6 5 1 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3 12
14 3
1 3
1 9
6 7
9 10
说出上面各数的倒数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说出根据什么列式。)
速度=路程÷时间
辽A 51888
一辆汽车
2 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
速度= 路程÷ 时间 2 = 18 ÷ 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二)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除法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除以分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培养合作和分享的学习态度,发展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分数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5.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正确处理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探究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性质和规律。

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应用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分数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2.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本单元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一些其他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想象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并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

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2展开与折叠1课时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5练习二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11~13页)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北师版五年级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上课班级五(1)
主备教师胡纯武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03.12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它们6个面相对应的位置与过程,能正确掌握它…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长发体和正方体的实际模型,亲自动手实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发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和折叠图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掌握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对应位置的判断。

教具准备课件,模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具。

教法运用复习法,类比法。

引领学生进行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判断展开图中的对应位置。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掌握11种展开图。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请同学们观察回忆长方体6个面的相对位置。

有什么特点?汇报。

通过回忆以
学过的长.正
体的特征,温
故而知新。





(初步探究)组织活动:1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会得到怎样的展
开图?是怎样剪的?
2教师出示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观察有几多面?几条
棱?
3学生动手剪一剪。

4在在纸上把自己剪的展开图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5汇报剪的顺序。

学生自主探究汇报。

打开书
14面。

不要剪断。

给每个面
标上字母。

按顺序给每条棱
标上数字,再打开纸盒展开
图。

让学生理解
展开与折叠
的关系。

发展
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





(合作学习)6提问:展开图虽然不同,但它们有没有共同的?
7.根据出示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分
成4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
个,共六种。

回答:都有6个面,12条棱。

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盒子进行比较。

经历和体验
图形的变化
过程,发展空
间观念,养成
探究性学习
的良好的习
惯。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



(深入探究)第二类:中间连三方。

两侧各有一,二个。

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连两方,两侧各两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共三个,只有一种。

学生回答。

先小组讨论。

经历和体验
图形的变化
过程,发展空
间观念,养成
探究性学习
的良好的习
惯。

当堂


(学习诊断)教材第15面练一练。

练习、
了解学生掌
握知识的情
况。

进一步巩
固本节课飞
知识。

课堂


(梳理归纳)这节课,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回答:我们谢学习了展开与
折叠和正方体展开图共11
种等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教材第15面练一练做在练习本上。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展开,剪开7条棱平面图形11种折叠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