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7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7《斑羚飞渡》教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7《斑羚飞渡》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7《斑羚飞渡》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斑羚飞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熟读并复述课文,体会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特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并积累文中生字词,熟读并复述课文,体会文章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启发研讨法课前预习:1、收集关于斑羚的资料;2、收集作者的资料急课文的写作背景;3、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生字词。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激趣导入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山老林,去追踪一个美丽、和谐的斑羚群落,看看这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危险时,会演绎一个怎样悲壮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2、学生介绍作者及文章体裁3、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斑羚”的资料。

它是羚羊的一种,因为喉部有一块白斑,所以叫斑羚,别名青羊、山羊。

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斑羚生性温顺,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善于跳跃和攀登,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7《斑羚飞渡》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27《斑羚飞渡》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课方案资料27《斑羚飞渡》[ 教课目的及要点]1、认识斑羚在紧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领会本文详略适当的表达与详细生动的描绘。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余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课方案〗这篇课文描绘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动人心魄。

文章经过描述一群斑羚飞渡绝壁的场面,热忱赞誉了它们难得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课时不用深敲细推,逐句解说。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掌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仔细描述飞渡场面。

可指引学生畅聊自己的感觉,不用拘泥于某一种看法,并注意指导学生累积字词知识。

[ 教课课型及课时]1. 自读课2. 一课时[ 教课假想]教课方法1.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阻碍——学生朗读——教师、学生怀疑释疑——学生感悟。

( 解说:诗歌的朗诵和背诵是教课本课的要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怀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对于时代背景、作者状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各抒己见。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用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谈论解决,一时没法解决的问题,能够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商讨。

而后让同学谈谈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1.多媒体:选用资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 1 张,共五张。

[ 教课步骤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余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加强记忆,就能够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

复述时要突出要点,掌握要点之处。

教师注意指引。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如何求情楚的?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表达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斑羚飞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小说的三要素,动词的表现力,详略得当,侧面烘托,朗读的训练。

②过程与方法:直面文字,读议结合。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课文,冷峻地思考生与死、强与弱等严肃的人生命题,感受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悲壮之美。

教学创意:这是一篇动物小说,我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展开教学,在进行整体感知后,运用切入手法,围绕“飞渡”一词,用“为什么飞渡---怎样飞渡---飞渡成功”这几个主问题领起,有讲有品有读,让学生感受到斑羚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悲壮之美;然后通过生、死的比读,侧面烘托的赏析,层层深入地感悟斑羚精神的悲、壮、美,引导学生思考生与死、强与弱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春天来了,绿的草、艳的花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多么美好、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斑羚飞渡》,共同感受生命的另一层面——生命的艰难、生命的不屈与生命的代价。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感知文本。

这是一篇动物小说,请快速阅读,抓住情节(即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简洁概述全文内容。

起因,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进退维谷;经过,陷入绝境,斑羚们一片慌乱;高潮,镰刀头羊想出飞渡的方法,组织飞渡成功;结局,镰刀头羊走向彩虹。

进退维谷?结合文中内容理解是什么意思?进,有难以跳越的悬崖;退,有杀气腾腾的狩猎队。

小说情节、斑羚们的命运就在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场景设置中展开了。

它们是“生”还是“死?(板书:生死)他们又是如何自救的呢?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镰刀头羊想出飞渡的方法,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以此来获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很显然,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本文指的是?(斑羚)主要人物是谁呢?(镰刀头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飞渡的呢?三、品读感悟层次一:品读重点段落,感知死亡之悲(一)诵读,再现飞渡情景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斑羚飞渡”的那一段。

自由地、大声地诵读,看看斑羚究竟是怎么飞渡过去的?踩在老斑羚的背上,是老斑羚用身体在半空中当了垫脚石,帮助半大斑羚飞渡成功。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藏羚羊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故事梗概:一肥壮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后留下两行残泪,跪拜猎人,可惜猎人并不为之所动,开膛剥皮之后,才发现原来其腹中已有成形的小藏羚羊,我们不能不被这神圣的慈母的跪拜所震撼,在动物世界里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厚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词语讲解(三)速读课文(四)复述故事注意:典型环境,典型事件1、一学生复述;2、一学生补充并点评;3、谈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1—4自然段,思考问题1、当时的斑羚羊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2、找出描写斑羚羊的句子,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明确:(1)斑羚羊陷于进退维谷的绝境,为后文作铺垫;(2)斑羚羊一片慌乱。

其中老斑羚羊用生命向大家作提示山涧是无法越过的。

镰刀头羊表现出从容,镇定,临危不乱,富有智慧的优秀品质,抓住了它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进行描写。

(六)阅读5—15自然段,思考问题这些充满灵性的斑羚群虽然身陷绝境但他们有没有绝望?有没有想出求生自救的办法?根据问题研读5—15自然段,从而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

《斑羚飞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事梗概,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复述要领,生动准确地复述课文。

3、品味赏析文章精彩语段,积累生动词语和优美、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揣摩文章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深意。

2、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与态度: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初步思考和认识与动物的关系。

二、达标构想(一)导入新课师: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生命是一曲昂扬的乐章,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当怎样与其它生物相处呢?今天,我们将步入第六单元——动物世界。

(圈划单元提示中有关学习目标的内容)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为我们描绘的一个凄美而惨烈、惊心而动魄的故事——斑羚飞渡。

(二)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全文,余生圈划生字、新词。

2、学生合作解决生字、词(教师订正、补充)。

3、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①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划分情节,用简炼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开端:身处绝境(1-2)发展:惊慌无奈(3-7)高潮:斑羚飞渡(8-15)结局:从容赴死(16-17)③熟悉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接力。

教师指导复述方法:语言简炼,有概括性;内容完整,前后连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三)揣摩品味主问题:熟悉了故事情节,大家回味思考:本文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或者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梳理,从以下三方面揣摩品味:1、品味赏析第一对斑羚飞渡的场面,思考其作用,品味其壮烈。

2、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镰刀头羊外形、动作、神态、叫声的语段,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 的斑羚”的句式说话,并说出依据。

3、找出文中三次描写彩虹的语段,思考其作用。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7斑羚飞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书《世界名著故事选》中的第27篇——《斑羚飞渡》。

本篇课文以自然界中斑羚横跨大河的故事为蓝本,描写了斑羚的生存与对抗自然界的本能。

非常适合给学生讲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可贵和珍爱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斑羚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珍贵。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英语原版文章。

(2)表达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觉。

(3)协作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的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I. 预习环节在学习本册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段关于斑羚的视频,引导学生想一想斑羚的特点和生命力,开启学生的阅读思路。

II.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文字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斑羚的基本情况,并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斑羚飞跃大河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斑羚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后教师以情境化的方式,导入学生阅读文章《斑羚飞渡》。

III. 阅读教学1. 教师可以请学生对文章中生词或不理解的单词或短语进行解释和理解。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可以讲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进行小组再现、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取出来,比如:across the river,alert,run fast.IV. 拓展环节1. 范文欣赏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技巧细腻而生动。

教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作者的描写方法和技巧,向学生展示文学的魅力和感官刺激,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2. 情感教育教师可以请学生以此次学习的内容,探讨生命的可贵、自然的珍贵意义,引导学生展现生命的包容和尊重,以及爱护自然的态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7 斑羚飞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7 斑羚飞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27 斑羚飞渡学习目标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

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

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

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

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7《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7《斑羚飞渡》教案 新人教版

27.斑羚飞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斑羚飞渡的过程。

2.感悟老斑羚的牺牲精神,多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斑羚群舍生取义、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难点:探究人和动物的关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

(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让我们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要我们在探究和反思中,摆正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这正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先学1.导入:在广袤的星球上,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种种情感和可贵精神的生灵。

斑羚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读出斑羚的可贵品质,反思人类的种种行为。

2.课后生字词积累与运用逞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小组讨论1.概括复述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2.这个故事最感人的情节是什么?三.交流展示1.交流读后感受,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从镰刀头羊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它的叫声和行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它最后的悲壮献身,不仅展现了动物的特征,而且艺术地折射出人性的亮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它在呼唤已开始失落的人性亮点,意在张扬人性中自然、纯净的本色。

) 3.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文中详写部分一第9自然段。

)不超出200字。

(1)幻灯出示复述要求。

自读,记住主要内容,思考把握重点,抓主要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斑羚飞渡学习目标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

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

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

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

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内容。

(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指导: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

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2、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

(飞渡前)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

(飞渡时)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

(飞渡后)三、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

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

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

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4、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

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5、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6、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7、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

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

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

二、作业板书设计: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跳跃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悲壮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新生第二课时一、情感体验。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2、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A、弱小的蚂蚁可以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

(洪水、地震、干旱……)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

(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4、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

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

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

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5、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8、教师质疑:课文描写“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