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6d21d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0.png)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最终定稿]第一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研读精彩片段。
2、欣赏斑羚飞渡的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理解课文主旨。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上课之后,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婉转动听,感人至深。
是因为它演绎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马岭河峡谷风景区游玩,不幸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造成5人死亡11人受伤。
其中一个家庭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亲用手高高托起2岁的儿子,最终孩子幸免于难,可孩子的父母却双双坠入深渊,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感受到这对父母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人类如此,动物又何尝不是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
下面一起走进课文《斑羚飞渡》,去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
二、预习展示尽显自我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样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
看谁读得准肌腱逞能恍惚甜腻娴熟斑斓对峙湛蓝苍穹悲怆看谁记得牢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的远,很明显不一样。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以上这些词语同学们要把它珍藏在你的记忆宝库当中,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我们捡拾的是珍珠,积累的是财富。
三、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了解故事情节,研读精彩片段。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相信在目标的指引下,这节课咱们会学得更快更好。
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

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斑羚飞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斑羚飞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斑羚飞渡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文章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3.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不能妄自尊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斑羚群舍生取义、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难点:探究人和动物的关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与它们和谐相处。
(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
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让我们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要我们在探究和反思中,摆正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这正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学激思在广袤的星球上,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种种情感和可贵精神的生灵。
斑羚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读出斑羚的可贵品质,反思人类的种种行为。
二、整体感知1.速读全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读课文,思考作答。
文章为我们展现了哪两个场景?哪个详写?哪个略写?3.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文中详写部分一第9自然段。
)不超出200字。
(1)幻灯出示复述要求。
自读,记住主要内容,思考把握重点,抓主要动词。
(2)齐读第9自然段。
(3)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渡画面。
(4)结合动画,同桌相互复述课文有关内容。
(5)推荐两名学生上台复述。
(6)师生作出评价。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优秀7篇课《斑羚飞渡》教案篇一《斑羚飞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体味作者细腻的写作笔法。
2.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深刻反思:人与动物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2.把握文章细致描绘飞渡场面来把故事讲清楚的写法,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目标感悟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气;感知斑羚群宁死不屈、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临危不乱的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
2.联系生活,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关系,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重点难点】1.理解老斑羚为了种族生存的牺牲精神;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切、细腻的描写笔法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设想】1.反复朗读,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展示课件)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
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
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的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历经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2.斑羚又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
体长110一一三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
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壹五—20厘米。
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
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
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斑羚飞渡》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有益的启示。
本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依据,联系现实,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段,即斑羚飞越悬崖全过程,品味文章的美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在叙述故事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中蕴含的精神。
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运用音像片段、FLASH动画、视频《动物大观》、歌曲播放及课件文字展示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教材的开掘升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流程:一、设情境导入:播放课件1——美国大片《垂直极限》中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学生看后,教师讲述:绳索上一家人的性命危在旦夕,为了减轻绳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悬挂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这个片断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美丽、父爱的崇高、伟大。
——其实,不仅仅人类拥有生命神圣的灵光,动物珍爱生命的义举更令人触目惊心。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课,来一睹“斑羚飞渡”这一堪称罕见的自然奇观。
二、激情趣导读: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欣赏、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境。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斑羚飞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教学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语文》中的第二册第四单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篇文章——斑羚飞渡。
该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斑羚飞渡》讲述了非洲的一个民间传说。
斑羚被猎人追赶,无路可逃,但它却想到了一个办法——跳过落水的峡谷。
在它的跳跃中,它的前腿被峰石挂住,情急之下,它将前腿咬断,最终成功跳过了峡谷。
这个故事激励人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危险和困难。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易懂,情节紧凑,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2.能了解非洲斑羚成为非洲的国家动物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
4.通过本文教学,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学生朗读课文、表演情节、理解文章,进而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逐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2.讲解教学法教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讲解文学术语、文章情节、人物形象等重点内容。
3.故事讲解法老师可以用一个故事引出这个教材,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步骤1.听故事老师用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非洲斑羚。
2.导入老师向学生讲解词语:峡谷、踌躇、坚毅等,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个基础的语言储备,便于阅读。
3.阅读课文老师分段朗读,学生跟读并根据语调、情感等进行配合表演。
阅读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情节与深层含义。
4.重点讲解老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人物形象、文学术语等重点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跟学生们解释斑羚的故事代表什么,象征着什么?5.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归纳文章的意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

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七年级下语文《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
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
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一,新课导入:有一种死亡,悲壮而辉煌,永远也不代表毁灭;有一种生命,崇高而美好,永远镌刻在心中当弱小的斑羚们在面临绝境时是如何表现的,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感受伤心崖上悲壮而又动人的一幕.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朗读 2重点词语的理解对峙:山与山相对而立。
娴熟:熟练。
苍穹:天空逞能:显示自己能干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斑斓:灿烂多彩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净、纯洁。
迥然不同:迎然,距离很远的样子.形容差别很大。
眼花缭乱:眼睛看复杂的色彩而感到迷乱 3,说说对斑羚的了解三,课文内容的理解看来同学们预习的挺好老师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轻声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群斑羚在遇险后绝处逃生的故事)2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斑羚的处境(进退维谷)说说是怎样的情况?(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属于后有追兵。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案《斑羚飞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品位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动物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渗透一点人面对危难的反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设计:重点:品位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在活动中学会整理收集资料。
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反思人面对危难,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1课时课堂材料:打印好的调查表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抱成一个大的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
它们冲向火海,伴随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一小团儿……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二、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
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人。
曾荣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三连冠”殊荣的云南军旅作家,以创作动物小说饮誉文坛,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Lesson 27 of seven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I lesson 27 the les son plan of "flying across the gazelle"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2、篇章2:斑羚飞渡模板最新版3、篇章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教材分析《斑羚飞渡》作为一篇人类寓言的动物小说,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任何单一解读都是片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上却很容易走单一道路,有的引导学生把人类与斑羚作对比,揭示人性亮点的缺失,得出人类不如动物,要惩罚人类的结论;有的要求学生学习动物的伟大精神,就变成了单纯的思想教育;还有的脱离文本的解读,脱离学生的实际,肆意挖掘文章的深度。
语文的语言魅力是语文这门学科较其他学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语文的文学高度又再次给了语文学科一个亮点,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上,再从斑羚面对困境表现出的行为动作中引申其意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遇到困境时都有求生的本能,而且,运用智慧采取脱离困境的方式,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从这个过程中往往又折射出了这些灾难中的个体生命的尊严、平等与可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老斑羚们那种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涵的强烈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学习新课
(一)出示目标:请同学们先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二)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师1:题目“斑羚飞渡”告诉我们哪两个要素?学生回答(对象和事
件)。
师2:斑羚为什么要“飞渡”(?飞渡的三个原因:人为原因,自然环境和斑羚自身原因)
学生回答(人为条件: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自然环境:2 段。
自身原因:不能跳过六米宽的山涧。
总之是人类导致斑羚处于“进退维谷”的绝境)。
师3:我们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
(自然的掠夺者、侵害者、猎杀者)
板书:最不可饶恕的行为 --- 人类猎杀斑羚。
师:4:在这样的环境下斑羚们的最初表现怎样?
生回答:(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甚至一头老斑羚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以失败告终)。
师5:三段中哪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头老斑羚的感情态度?
学生回答(“老眼昏花”故“意逞能”贬,义词)。
启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能逞能,不能慌张,不要乱了分寸,要从容,要镇定。
师5:关键时刻是谁想到了拯救种群的办法?
学生回答(镰刀头羊)。
师6:镰刀头羊想出了怎样办法延续种群?
生回答:(飞渡)
师7:斑羚们是怎样飞渡的?(哪一段详写了“斑羚飞渡”全过程?)
要求:带着问题,细读第9 段。
小组合作:A、找出描写两只斑羚飞渡”的动词?(说与同桌听)
B、两只斑羚飞渡”的时间与角度的不同是?()(时间有先后,角度有高低)
C、用四个一X —X ”来概述一下斑羚飞渡的过程。
(一老一少,- 前一后,一高一低,一生一死)
D、段中精彩的比喻句并分析作用?(请学生试读最后两个比喻句,体会感情)
学生回答。
(比喻句作用:形象生动的刻画了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悲壮场面,更加突出了老斑羚的献身精神。
)
板书: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斑羚飞渡。
师8: “斑羚飞渡”引发我怎样的感悟以及反思?(找出文中描写“我” 的语句以及“我”对“斑羚飞渡”感悟的语句)。
要求:快速浏览9到15段。
学生回答,1)教师归纳(9、10、11、12、14、15 段)。
2)请同学们抓词句试着赏析这六段。
教师引导(如:A 议论段:10段“粉身碎骨”形象写出了结局的悲惨。
11段“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句.中的两个“没有”表现了斑羚们心甘情愿的赴死精神。
如12 段“心甘情愿”一次将斑羚拟人化,写出了斑羚们精神的无私伟大。
又如14段“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来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敬佩以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
B 神情,心理描写:如9 段“我吃了一惊”、“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 出乎我的意料,带给我的震惊程度大。
“还如11 段”我十分注意的盯着
“和”但让我震惊的是“从人类角度揣测斑羚,自惭同时被斑羚精神所震撼。
更如15段我们”目瞪口呆“甚至猎狗也”惊讶“侧面烘托了”斑羚飞渡“场面悲壮,带给我们的震撼之大。
)
板书: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 勇于牺牲,视死如归
三:探究拓展;(学生活动环节)
1:本文会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人类和斑羚们说吧?老斑羚们哪些精神值得你称颂?那就说说吧!
2: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三,年后故地重游,遇到了当年第一个飞渡成功如今已是头羊的那只斑羚,你会说什么?(50 字以上一段文字)。
(《高山流水》古筝曲为背景音乐)。
(教师下水文:时光荏苒,三年了,你我再次相见!
斑羚呀!曾经的幸存者,今夕的朋友!如今和你对视双眸,我能读懂你心中的仇恨。
此时,我眼中溢动着晶莹的惭愧。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默默道一声:人类错了!
当年的贪婪令我们迷失,那刻的惨烈让我们反省。
如今,我亦是痛彻心扉!遇到你,我倍感汗颜!看哟!伤心崖上
空再次凌驾彩虹,请给我一缕温暖的信任,我愿轻轻道出心声:人与羊生生再不相欺,世世和谐相处! )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一节课相伴而过,一日师生情终生难忘。
正如印第安酋长所说的”地球不是人类的,而人类属于地球“请.同学们谨记斑羚带给我们的启示--在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人类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存权利、人与动物能够和谐相处!
五、作业
1、积累动物界灾难面前大爱互助的故事,制作一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2、找出文中描写镰刀头羊叫声以及描写彩虹的语句并且赏析。
附板书设计:
最不可饶恕的行为人类猎杀斑羚
最震撼人心的画面 --- 斑羚飞渡。
最值得歌颂的斑羚精神 --- 勇于牺牲,视死如归。
备教手记:
《斑羚飞渡》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斑羚飞渡“场面感人,精神引人深思。
秉承”文本细读“的精神,细读深挖,精读细体会。
1、把握清晰课堂脉络。
由题目入手,分解为”斑羚“和”飞渡“两个因素,设置了三个环节:斑羚为什么飞渡?斑羚怎样飞渡?斑羚飞渡的感悟。
由分析原因入手,引出飞渡场面的震撼,最后分析感悟,上升到中心思想的高度。
2、细读文本突出详略。
因为课文较长,所以在课堂处理上采用了略析1到8段,细品9到15 段。
让学生感受到”斑羚飞渡“场面的震撼,悟到”飞渡“精神的感人,恰当的凸显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细读文本面面俱到。
小到词语,如”逼“一, ”片“,老”眼昏花“故”意逞能“,9段两只班羚”飞渡“的一系列动词等等。
中至语句的赏析讲解,如9 四个比喻句的赏析以及训练朗读,把握作者感情。
大到段落的
分
析理解,如重点研读了9 到15 自然段
4、训练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课堂学习过程中,设置了细读9段,重点朗读比喻句体会语气、感情,快速浏览9 到15 段的读书环节。
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无一处不体现学生”说“的地位与权力。
最后拓展探究环节训练了学生写的能力。
学以致用,让读说均为写服务。
通过读、说、写让学生感悟人类角色,理解中心--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