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

鉴别点 胞体 大小
形态
胞质 量
成骨细胞 20~40µm
椭圆或不规则,边缘常呈 云雾状 胞浆更丰富,颜色更深
浆细胞 8~15µm 圆或椭圆,边缘整齐
淡染区 距核较远处 ,呈椭圆形
染色质 粗网状
胞核 核仁 常有,1~3个 ,蓝色
存在方式
常成堆存在 有时单个存在
核旁,呈半月形 块状 无,有时有假核仁 常单个存在 有时成堆存在
组织细胞就是过去的“网状细胞”,属于网状内 皮细胞系统(RES)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根据细胞吞噬功能,提 出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代替了RES
有关该细胞名称意见不一:
组织细胞完全可代替网状细胞 组织细胞不能完全可代替网状细胞
仍主张用“网状细胞”名称。
成骨细胞(osteblast)
单核细胞 (monocyte)
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12~20um,边缘常见伪足 突出。 胞核形状不规则,常呈 肾形、马蹄形、笔架形、 “S”形等,并有明显扭曲 折叠。 染色质疏松,呈条索状 或小块状。 胞质丰富,呈淡灰蓝色 或淡粉红色,可见多数细 小、分布均匀、细尘样淡 紫红色颗粒。 可有空泡。
胞质量少,透明天蓝 色,无颗粒
I型 II 型
早幼粒细胞 (promyபைடு நூலகம்locyte)
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原粒细胞大, 直径12~25um。
核大,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位; 染色质呈粗网状,分布不均; 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或蓝色,核 周的一侧可出现淡染区。 胞质有大小、形态和数目不一、分 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 粒。
晚幼粒细胞
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10~16um。
血细胞形态检验及临床意义课件

胞计数及分类。当存在异常白细胞时, 可能
无法给出分类结果或分类不准确, 但这会触
发异常报警;
这时必须对一张制片、染色良好的
外周血涂片进行镜检, 以准确分类白细胞
56
白细胞分类: WHO 2008 造血和淋巴 组织肿瘤分类推荐外周血分类200个白细胞; 常规血液实验室通常分类100个外周血 白细胞
24
锯齿状红细胞 是失去了圆盘形状的红细胞, 边缘有
10-30 个短直或相对规则的针状突起。
见于肝 脏和肾 脏疾病、 丙酮酸 激酶缺 乏。
25
棘形RBC和锯齿状RBC表面突起的鉴别
棘形红细胞 锯齿状红细胞
个数 2-20
10-30
形状
分布
长短、粗细、 形状不同、针 状体样、球棍
状突起
不均匀、
短直的针状突 相对均匀 起
成因 红细胞磷脂含 量改变
血液中PH↑,球蛋 白↓,存在溶血卵磷 脂、阴离子吩噻嗪 衍生物
26
咬痕红细胞 :
RBC外周有一个或多个弧形缺损(咬形), 是氧化溶血的 特征改变。
见于 G6PD 缺乏症、不稳定血红蛋白溶血性贫血
27
水泡细胞 :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收缩至细胞的一半, 形成致密物质, 细胞剩余 部分成为一个空膜
bodies)
红细胞内含有的圆形紫红色小体, 直 径0.5-1um, 一个或数个, 是核的残余物质。
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等
其它增生性贫血。
46
有核红细胞
是红细胞的前体细胞, 用来描述外周血中幼稚 红细胞。
47
有核红增高主要见于 (1)各种溶血性贫血; (2)红白血病; (3)骨髓转移癌; (4)随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
血细胞形态及寄生虫

蠕虫
01
02
03
钩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 钩虫病,表现为贫血、营 养不良等症状。
蛔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 蛔虫病,表现为腹痛、腹 泻等症状。
绦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 绦虫病,表现为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
节肢动物
螨虫
寄生于人体皮肤表面和毛 囊内,引起皮肤病和呼吸 系统疾病。
虱子
寄生于人体毛发和皮肤表 面,引起瘙痒和皮肤感染。
血细胞形态及寄生虫
目 录
• 血细胞形态 • 寄生虫 • 血细胞形态与寄生虫的关系 • 血细胞形态及寄生虫检测方法 • 血细胞形态及寄生虫的临床意义
01 血细胞形态
红细胞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计数是评估贫血或红细胞增多 症的重要指标。正常值范围为男性 4.0-5.5x10^12/L,女性3.54.5x10^12/L。
恙虫
寄生于人体皮肤表面,引 起恙虫病,表现为高热、 头痛等症状。
03 血细胞形态与寄生虫的关 系
寄生虫对血细胞形态的影响
红细胞形态改变
寄生虫感染可导致红细胞变形, 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现
象。
白细胞形态改变
寄生虫感染时,白细胞形态也会 发生改变,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形态改变
部分寄生虫感染会影响血小板的 功能和形态,导致血小板减少或
血细胞形态及寄生虫检测可作为常规 体检项目,用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
寄生虫检测可确诊寄生虫感染,指导 治疗和预防。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大小不一。血小板形态异常可见于血小板减少症、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
常见血细胞形态

胞核:圆或椭圆,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膜明显, 紫色,染色质可浓集或粗密的小块,较原红粗糙些,无核仁。 胞浆:量稍多,部分可有伪足,深兰,但较原红稍浅,血红蛋 白开始形成,出在核周围,无颗粒。
中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8-15μ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占细胞2/3-1/2大小,染色质粗糙排列成堆,其中有 空白出现如打碎砚墨感,呈车轮状排列,深紫色,核染色质间有淡染区,称付染 色质,核膜明显,无核仁。 胞浆:中等量或多量,不透明,浆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 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嗜多色性,可呈兰绿色,兰红色,淡红色等。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
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
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 可大于5%。
晚幼红细胞
胞体:直径7-10μ 胞核:圆形,稍偏或居中,占细胞的1/2以下,粗糙虽不规则致密团块。可见车轮 状痕迹,核膜明显,无核仁,随着细胞的成熟,核致密坚实,呈结构不清的紫红 色的一团。有时可见核分裂,核溶解。溶血性贫血时,核有畸形。 胞浆:量较多,不规则,颜色因含多量血红蛋白,几乎和成熟红细胞相同呈粉红 色或带极淡的兰色。
淋巴细胞系
幼淋巴细胞
胞体:直径10-18μ 胞核: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圆形或椭圆形。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 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胞浆: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s小体。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血液病诊断分型的基本实验室检查,现今,国内不同单位在血细胞分析的操作、形态学描述术语和报告等方面极不统一。
为了规范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血液学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本共识。
一、名词与定义1.髓系原始细胞:髓系原始细胞包括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和原巨核细胞。
原粒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嗜天青颗粒的原粒细胞(亦称原粒细胞Ⅰ型),另一类是有嗜天青颗粒的原粒细胞(亦称原粒细胞Ⅱ型)。
原粒细胞与早幼粒细胞的鉴别点是早幼粒细胞有清晰可辨的高尔基区(油镜下表现为核旁空晕区)。
幼单核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粗颗粒和细颗粒早幼粒细胞、M2b 的异常中幼粒细胞为原始细胞等同细胞(应归人原始细胞计数中)。
原红细胞只有在诊断纯红系白血病时视为原始细胞等同细胞归入原始细胞计数中。
不成熟单核细胞以及小的发育异常巨核细胞和微巨核细胞不是原始细胞等同细胞,不应计人原始细胞计数中。
2.不成熟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包括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不成熟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
不成熟单核细胞胞体比单核细胞小,胞质嗜碱性比幼单核细胞弱但比单核细胞强,胞核转曲/有切迹,核染色质比幼单核细胞更浓集,极少可见核仁。
从形态上区分幼单核细胞、不成熟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M5b 与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3.发育异常:发育异常(dysplasia)是指形态学上异常发育,并不是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同义。
这一名词只能用于3 个髓系系别,其他系别细胞表现相似而形态学上异常发育者,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应依惯例冠以“不典型(atypical)”,“不典型”也适用于肥大细胞。
造血发育异常可产生细胞学异常的红细胞[如异形红细胞或二形性(dimorphic)红细胞组群]或血小板(如巨型、少颗粒或有异常颗粒),然而,“发育异常”这一名词应限用于有核细胞。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裸核巨核细胞
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 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 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
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 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 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
组织嗜碱细胞
各种原始细胞的鉴别
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 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 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 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 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 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血细胞形态检查什么,可以得知哪些病

血细胞形态检查什么,可以得知哪些病血细胞形态检查属于临床中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血细胞形态检查主要是通过借助显微镜、自动化数字式细胞图像等医学仪器,对人体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大小形态以及结果等进行观察分析。
而血液系统疾病则指的是发生在血液中或者是造血器官的疾病。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我们人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致使出现头晕的问题,而血液循环不畅则容易导致人体的身体机能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血液系统疾病大多是属于难治性疾病,发病较为隐袭,且病状隐匿,即使患病,患者也不能自己察觉,大多会因为其他疾病就医或者是在进行健康体检时被发现。
而血细胞形态检查则是临床中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项目,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血细胞形态检查具体检查什么,又能够通过血细胞形态检查得知哪些疾病。
一、血细胞形态检查(1)什么是血细胞形态检查:血细胞形态检查指的是通过抽取患者的外周血液样本,并制成载玻片,然后经过染色处理干预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作用下观察各种血细胞的形态,能够有效的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在机体发生疾病时,机体中的细胞数量以及细胞形态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滥用等因素的影响,当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机体中的细胞数量方面的变化不够明显,而通过采取形态学检验则能够有效的对疾病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
(2)为什么需要做血细胞形态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属于是血常规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提高检验的精密度以及准确性。
现如今,临床中的血常规仪器都是五分类的,对于这种较为常规的细胞检测识别率都较高。
但是在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胞进行检测时,其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代替人工操作,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必要情况下,会在血常规检测的基础上,增加血细胞形态检查,有利于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

临床分析中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见指标解读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本文将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常见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红细胞指标1.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5.5×10^12/L之间。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某种疾病的存在,如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等。
2.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平均的大小。
正常成年人的MCV范围一般在80-100 fL之间。
MCV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V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单位红细胞体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人的MCH范围一般在27-32 pg之间。
MCH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巨大细胞贫血或铁过多等原因,MCH的降低可能是由于小细胞贫血或铁缺乏症等原因。
4.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
正常成年人的MCHC范围一般在320-350 g/L之间。
MCHC的增高可能是由于红细胞膜脱水或酒精滥用等原因,MCHC的降低可能是由于铁缺乏症或溶血性贫血等原因。
二、白细胞指标1.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一般在4.0-10.0×10^9/L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 单 细 胞
不 成 熟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细色 胞 不深 体 均, 大 ,近 ( 呈核 网处 状色 。淡 微 ,米 可) 见浆 细蓝 小色 颗, 粒着 ,色 核不 染均 色, 质边 粗缘 24×33
异 常 组 织 细 胞
浆细胞
靶形红细胞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豪-若氏小体
异常淋巴细胞
毛细胞
嗜碱性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镰形红细胞
晚幼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红细胞
正常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都勒小体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假性-佩耳格尔氏核异常
细菌
中幼粒细胞
小血小板
染料沉积物
靶形红细胞
裂片红细胞
盔形红细胞
淋巴细胞
棘形红细胞
单核细胞
多叶核中性粒细胞
正常血小板
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
球形红细胞
单核细胞
巨幼变幼红细胞
豪-若小体
血小板卫星现象
巨大血小板
异常淋巴细胞
正常红细胞
赛塞利细胞
特征为:核上有如大脑状或如开放的花瓣样的突起,核染色质构造较粗大。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巨大血小板
钝锯齿形红细胞
染胞 色体 质大 仍( 很 细 致 , 且微 有米 ) 个, 核开 仁始 ,由 核兰 浆变 发红 育色 失( 衡开 为始 本合 病成 特血 点红 。蛋 白 ) , 而 核
巨 幼 变 原 红 细 胞
25 × 26
4
原 淋 细 胞
幼 单
原 红
不 成 熟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原 粒 细 胞
巨 核 细 胞
赛塞利细胞
特征为:核上有如大脑状或如开放的花瓣样的突起,核染色质构造较粗大。
浆细胞
淋巴肉瘤细胞
多核巨幼红细胞
内皮细胞
特征为:内皮细胞的胞核为卵圆或长形,胞浆沿核的两端向外延伸,可以有核仁。
海蓝细胞
特征为:胞体巨大,胞浆含有大量大小不等的海蓝色、蓝绿色、紫蓝色、紫 红色大颗粒;胞核偏位,形态不规则,固缩深染。
早幼粒细胞
大血小板
早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
赛塞利细胞
原淋细胞
早幼红细胞
巨核细胞
多核巨幼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早幼红细胞
巨红细胞
单核细胞
小巨核细胞
卡伯特环
枯氏锥虫
谢 谢
赛塞利细胞
球形红细胞
浆细胞
成产板型巨核细胞
中幼粒细胞分裂相
巨型杆状粒细胞
巨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单核细胞
戈谢氏细胞
为遗传性疾病,由于β -葡萄糖苷酶的障碍,大量的葡萄糖脑苷在溶酶体中 蓄积,使得细胞变大,核偏离中心,细胞质中可看到典型的皱纹。染色后镜 下呈现明暗交替的纤细条纹,极似葱头横切面的层理,此为该细胞特有。
杆状核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
中性分叶粒细胞
淋巴细胞
蓝状细胞
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泪滴样红细胞
薄红细胞
原粒细胞
成熟嗜碱性粒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嗜碱点彩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巨大血小板
巨红细胞
嗜碱性点彩
椭圆形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中性分叶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多颗粒早幼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
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