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3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前任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

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差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可做。

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总目标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参见例2 和例3 (7)在1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 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一、学情分析: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

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近10名成绩过差,勉强达到四年级水平,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习,共计7个单元。

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结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整理与复习第五单元分数除法第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总复习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备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表格式)
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熟悉全册教材,掌握教材,达到思想性、系统性和重、难点。
2.认真备课,写好实用教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3.对学生听课提出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材的重点
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6×1/2=3(个)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
6×1/2=3(个)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反馈3/4×1/4=3/16
你会填吗?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五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3×==;学生2:3×====)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2、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分数乘法3×==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五数下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二、探索新知师:咱们先来做一些练习题吧。

1.试一试(1)算一算710-16,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后交流A师:你是怎样通分的?生:我用10×6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生: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用30做分母,通分后进行计算。

师:以上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两种方法都可以。

而且最后三、巩固练习师:接下来咱们来做书上的练一练。

1.练一练2. 森林医生师:①×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减,正确结果应为1170。

②×正确结果应为1712。

③×通分后,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正确结果应为914。

3.解方程4. 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当地9月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13,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310。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其它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多少?15126()+x =712105()x -=373816()x +=516253662613解:x x x x =-=-==17510271010910解:x x x =+=+=73168761616116解:x x x =-=-=1-13-310=1130(同学们,此题答案不唯一)5.估一估,连一连,下列算式结果分别与哪个数最接近?算一算。

师:首先,咱们仔细观察各算式中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接近还是相差比较大?是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接着,进一步思考结果接近1、接近0、和接近12的算式分别是什么?答案是19-110接近0,58- 1 9接近12,34+15接近1。

6.你知道吗?用古埃及人的方法表示724,会有多种方法,如14+124,此题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方法1: 方法2:生:噢,我知道了,把全班女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4份,户外活动的占9份,去少年宫的占4份,剩下的11份就是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教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
高? 3、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
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 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 书)
4、学生演示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①把 l 升的红色水倒人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 升=1 立方分米
②把 l 毫升的红色水倒入 l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小结:1 毫升=1 立方厘米
5、小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
关系?
6、反馈练习。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 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 40( )
3 升=( )毫升
2700 毫升=( )升
2.57 升=( )毫升
640 毫升=( )升
2.4 升=( )毫升
第二步:在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
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
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
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 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四、长方体(二)
教学目标:
第一节 体积和容积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和容积。。
2、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和容积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和容
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识:体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一)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
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
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
书)。
1、认识 1 立方厘米(出示一块 l 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这就是
体积为 l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l 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l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 l 厘米。 说一说: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 1 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 l 立方分米。(出示一块 l 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 l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l 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l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 l 分米。 说一说:棱长 l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l 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 l 立方分米的物体比 l 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 1 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 l 立方米? (板书:棱长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l 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二)认识容积单位 1、教师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 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 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 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 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 本和练习本,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
1、1 米、l 分米、1 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 平方米、l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
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4、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 宽、高。
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 才能计量它的容积。(出示长方体木块)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点?
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 毫 升)
2、出示量杯:这就是 1 升的量杯。
出示量筒:这就是刻有毫升刻度的量筒。
3、教师演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量筒上 l 毫升的刻度,找出 l00 毫升的刻度。
②用量筒量 100 毫升的红色水倒入 l 升的量杯,一直到量杯
满为止。
板书:1 升=1000 毫升
教学目标:
第二节 体积单位
1、使学生知道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了解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
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体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步骤:
一、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容积和体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
的体积大? (二)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
细沙一堆) 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
计算其体积。 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