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9.3声声慢 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课件(4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课件(4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 秋的所见所闻所感, 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 境,抒发其饱经国破 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巨 大悲痛(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
绝望 ——法国诗人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借景抒情(意象) 词人主要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天真 调皮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作水者天以相浪接漫,主晨义雾的蒙艺蒙术 笼构云思涛,。梦银游河的欲方转式,千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帆想如与梭天逐帝浪问飘答。,梦倾魂述仿隐
——《醉花阴》
黄花
即菊花。点明季节, 表达孤独落寞之情 容颜已失,慨叹时光流逝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共17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共17张ppt)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
国破家亡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 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遂驰马去。途中奔驰 ,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 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 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 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 ,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李 清照《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 字、炼句、炼意,形成“易安体”。南渡以 后,词的风格,从清新婉转变为悲凉凄苦, 多抒发故国之悲。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融情入景 • 直抒胸臆
• 铺叙抒情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 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前录 《念奴娇》 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 “晓来”。(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 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 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辞句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 词家不假雕饰的本色。其难能可贵而终于至今传诵不 衰,良有以也。(吴小如《宋词鉴赏辞典·声声慢》)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当堂训练
4.《声声慢》中,使词人对花自怜,不禁黯然神伤的句子是 “满地黄花堆积”,而“梧桐更兼细雨 ”一句道出梧桐一叶知秋,本身 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 耳边,更滴向心头。 5.《声声慢》中“冷冷清清”一句既写环境,又写出内心的寂寞冷 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写出词人凄凉惨淡的内心感受。
2.在《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 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说不尽的愁绪用“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两句代之。
3.《声声慢》中“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两句,既写出了词人无心摘 花的郁闷,又表现出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更加深远。
阅读探究:如何句句显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国当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
先生对《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样评价:自庾(yǔ)信以来,
诗人写愁,或言愁有千斛(hú)

万斛,或言愁如江海,总之是极
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仅用一
句话就概括了自己的愁情。
阅读探究:如何句句显愁
壹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不改为浓酒?
阅读探究:愁情内涵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084年:出生,书香名门之后 1101年:结婚,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 1127年:金灭北宋,渡江南下。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后去世。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 1156年:无子嗣,凄然一身,悲苦离开人世。
知人论世——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
酒 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 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
即: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吟咏词韵
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词作,用笔勾画出词中最 能体现作“愁”情的词句,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言 “愁”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开篇七组叠字,出奇制胜,将主人公的愁情送上顶峰, 渲染气氛。为整首词定下感情基调。
诗词鉴赏的方法
• 阅读:了解相关的资料介绍,初步了解作品的内容。 • 朗读:初步感到作品的节奏、韵律、感情倾向。 • 品读: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思想,鉴赏评价作品的魅力。

容思想写 意作 象背 景 意境
情感观念
品读
表达方式 修辞
作品的艺术魅力构 手思 法
语言
风格
• 巩固提升:相关的知识方法、素材积累、素质提升。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 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 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 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 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结论:梧桐、细雨悲秋愁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 了哪些情感?
寻寻觅觅
动作
茫然无着
冷冷清清环境ຫໍສະໝຸດ 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2、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 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作用: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9.3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19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19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 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 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 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 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 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 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 丧乱、晚景凄凉。

(意境)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 ——浇愁
急风 ——难敌
过雁 ——思旧
黄花 ——憔悴
梧桐 细雨
——凄凉
度日如年 的
凄苦情怀
学习要点:
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2、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 渡 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 内容:怀旧悼亡
渡 后
词风:凄婉哀怨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 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 传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冷冷清清”,她眼中看到了什么让她觉得冷冷清清?




不是酒淡,是愁浓

风急,身冷,心更冷
愈 来

思夫,思家,思国
愈 浓
黄花 人老孤独,似花零落,更憔悴
梧桐 叶黄引愁绪
细雨 细雨绵长,如愁不断
时间 早

3.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 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心生感慨,就 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 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 我这样孤单悲愁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 呢?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 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 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 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少年幸福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
你从大事记中窥见词人愁情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抒情: ①寻寻,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一)直接抒情:
寻寻
结 果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引 发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寻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李清照
Contents

1 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习 目
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2 感受词的意境美。

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 3 把握“愁”之内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象征 离愁相思之愁
国破家亡之痛 漂泊南方之苦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
3. 情景交融
结合李清照生平和上述意象,思考: 为何而愁?
寻觅的/失去的是:少女时代的快乐时光、琴 瑟和鸣的夫妻生活、家国天下的渺茫前途……
“愁”中有:亡国之恨、故土之思、颠沛之苦、 丧夫之痛、蚀骨的孤独……
课下作业
背诵《声声慢》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限愁思)
抒情方式之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 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 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明确概念
1. 意象: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 物象。
2.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域和情 调,是生活图景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域。 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敌他、晚来风急(渲染愁情) 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音信之盼)——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愁思)
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愁情的意象
淡酒、秋风、过雁、梧桐、细雨 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凉悲
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孤独愁苦) 细雨——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哀伤)——梧桐更兼
《声声慢》
学习目标
一.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风1 格。 二.掌握两种抒情方式,把握情与景的关系,感受词作的意境
美。 三.走进词人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比较两首词,思考:词中的情绪和心境 有何变化?词人的身份和处境有何变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自由朗读《声声慢》,思考:词人晚年 孀居时又是怎样的心境呢?
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 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
• 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 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
• 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
• 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 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
• 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 泣矣。
《一剪梅》) ➢雁声凄惨,惹人哀思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亡夫之痛)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黄花:以花喻人,喻女子容颜憔悴
有谁堪摘?
——无甚可摘,无心去摘, 无人共摘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找出该词的词眼

2.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
从 寻寻觅觅 入手
动作 若有所失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结果 冷冷清清
环境
肃杀凄清
引发 凄凄惨惨戚戚
心境
凄凉愁苦
空虚寂寞,怅惘失落
• 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 以“寻寻”.
南渡后 南渡前
内容:离情别绪 词风:明快清新
内容:故土之思,
身世之感
词风:凄苦深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 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
桐。
——李 白《秋登宣城谢脁源自楼》 秋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 ——白居易《长恨歌》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刘媛 《长门怨》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 了哪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孤苦无告
4.联系时代背景与词人遭遇,思考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的内涵。
亡国之恨
(国愁)
愁 丧夫之哀 (家愁) 孀居之苦 (情愁)
1.知人论世; 2.诵读感知; 3.寻找词眼; 4.分析意象; 5.体会感情。
附板书
直接抒情 (词眼)
1.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
酒——愁的象征 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过雁
•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菩萨蛮》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揭阳市揭东第一中学 洪思琪
李清照(1084—约1155) :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情投意合,共同 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7 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夫妻二人被迫南渡,过着颠 沛流离的生活,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病故。 1155(?) 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辞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