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福特全顺汽车座椅的设计与分析
第二排座椅空间设计理念

第二排座椅空间设计理念
在汽车设计中,第二排座椅空间的设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因为第二排座椅的舒适度和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到乘客的乘坐体验,而且对于家庭用车来说,第二排座椅的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因此,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第二排座椅空间的需求。
首先,一个好的第二排座椅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乘客的舒适度。
座椅的材质和设计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让乘客在长时间的乘坐中也能感到舒适。
此外,座椅的调节功能也是至关重要的,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和高度,以获得更好的乘坐体验。
其次,第二排座椅的空间大小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一些家庭用车可能需要能够容纳多名乘客,因此第二排座椅的空间大小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需要在保证足够的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空间,以便为后备箱和其他区域留出更多的空间。
此外,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被应用到第二排座椅空间的设计中。
比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可折叠的第二排座椅设计,这样可以在需要时将座椅折叠起来,从而获得更大的储物空间。
还有一些车型还配备了后排座椅的加热和通风功能,以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总的来说,第二排座椅空间的设计理念需要综合考虑乘客的舒适度、空间大小和创新性。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第二排座椅空间设计理念被应用到汽车设计中,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
汽车座椅的布置与设计

汽车座椅的布置与设计:打造舒适与美观并存的驾乘空间一、座椅布局合理性1. 空间最大化利用在汽车座椅布置与设计中,要考虑的是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对座椅的合理布局,确保每位乘客都能享有充裕的腿部和头部空间,提升乘坐舒适度。
2. 功能区划分明确座椅布局应与车内功能区域划分相协调,如驾驶区、乘客区、储物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二、座椅材质选择1. 舒适性材质座椅材质直接影响乘坐体验。
应选用透气性好、柔软度适中的材料,如高级皮质或透气织物,为乘客提供舒适的触感和支撑。
2. 耐用性与易清洁三、座椅人体工程学设计1. 符合人体曲线2. 调节功能座椅应具备多种调节功能,包括前后移动、座椅角度调整、头枕高度调节等,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乘客需求。
四、座椅安全性能1. 固定与保护座椅设计需确保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可靠的座椅固定系统和碰撞时对乘客的有效保护。
2. 安全配置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配置,提高座椅的安全性。
安全配置的设计应与座椅布局相协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五、座椅美观性1. 设计风格统一座椅设计风格应与车内整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通过色彩、纹理、线条的搭配,营造出和谐统一的内饰氛围。
2. 细节装饰在座椅的边缘、缝线等细节处加入装饰元素,如对比色缝线、品牌标识等,提升座椅的整体美观性和品牌识别度。
六、座椅智能化集成1. 智能化调节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座椅可以集成更多智能化调节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记忆功能,座椅能够自动调整到驾驶员或乘客的偏好位置,提供个性化体验。
2. 温度控制智能座椅配备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和外界环境自动调节座椅温度,保持乘坐时的舒适度,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这一功能尤为重要。
七、座椅健康考量1. 腰部支撑与保健考虑到长时间驾驶可能对腰部造成的压力,座椅设计应包括可调节的腰部支撑,以减轻腰部负担,预防腰肌劳损等健康问题。
2. 透气性与散热八、座椅环保理念1. 可持续材料在座椅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
汽车座椅设计的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

汽车座椅设计的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汽车座椅是旅途中最密切接触的部分,其舒适性对驾驶员和乘客的长途驾驶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汽车座椅的设计必须考虑人体工程学原则,以确保长时间坐着时的舒适性和身体健康。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原则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人体工程学是指将有关人体的生物力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工作环境中,以提高人体舒适度和效率。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座椅。
1.1 身体支撑:座椅的设计应提供足够的支撑来保持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稳定。
座椅背部应符合脊柱曲线,以提供充分的支撑和舒适性。
此外,座椅的座垫和靠背应根据人体曲线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减少压力点和不适感。
1.2 良好的坐姿:座椅的设计应鼓励正确的坐姿,以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而引起的不适。
优秀的座椅设计应该使驾驶员的膝盖和脚踝形成90度角,同时保持脊柱的中立姿势。
此外,座椅的高度和角度应该可以调整,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
1.3 静音和减震: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减少来自道路的噪音和震动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影响。
座椅的材料和结构应具有吸音和减震的功能,以提供更为安静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第二节:汽车座椅设计的舒适性因素除了人体工程学原则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产生影响。
2.1 材料选择:座椅表面的材料应具有透气性和舒适性,以防止过多的汗水和不适感。
常用的座椅材料包括皮革、织物和人造材料。
这些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气候、使用环境和预算等因素进行权衡。
2.2 通风和加热功能:在一些高温地区,座椅通风功能可以减少驾驶员和乘客的汗水和不适感。
而在一些寒冷地区,座椅加热功能则可以提供额外的舒适性。
2.3 包裹感和侧支撑:优秀的座椅设计应提供足够的包裹感和侧支撑,以减少在转弯或急刹车时的身体滑动和不适感。
侧支撑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以减少身体疲劳和腰部不适。
第三节:改善汽车座椅设计的努力近年来,汽车制造商和座椅供应商都在改善座椅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舒适性的需求。
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

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
下面是一个原车座椅靠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
1. 舒适性:座椅靠背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设计,使乘坐者腰部和背部能够得到充分支撑,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感。
2. 调整性:座椅靠背应具备多种角度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身高和偏好的乘坐者。
可采用手动或电动调节机构,方便乘坐者调整。
3. 通风性:在座椅靠背表面设计通风孔或采用透气材料,增加通风效果,防止乘坐者长时间坐着出汗或产生不适感。
4. 耐久性:座椅靠背的材料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耐用性,经久耐用,不易变形或损坏。
5. 外观设计:座椅靠背的外观可以选择时尚、简约或经典的设计风格,与整车内饰相协调,提升汽车的整体美感。
具体设计细节:
1. 座椅靠背材料采用优质的软质皮革或织物,手感舒适,有良好的通风性。
2. 靠背设计倾斜角度可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乘坐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靠背的角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舒适姿势。
3. 座椅靠背采用人体工学设计,腰部区域加入支撑装置,使乘坐者腰部得到适当支撑,减轻腰部压力。
4. 靠背表面设计呈梯形网状通风孔,增加通风效果,减少长时间坐着出汗的情况。
5. 靠背的底部加入抗磨橡胶垫,增强座椅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6. 座椅靠背外观设计采用简约的线条和流线型造型,与整车内饰相协调,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这是一个原车座椅靠背设计方案,通过良好的舒适性、调整性、通风性、耐久性和外观设计,提升了乘坐者的乘坐体验,同时也兼顾了座椅的美观和实用性。
卡车车型座椅详细分析

三位、活动头枕、副驾驶座连背分
三位、副驾驶分体、有中背、固定头枕
三位、副驾驶座连背分、活动头枕
领航版、国五、三位、安全带在靠背上、靠头一体、
国五、司背外上有安全带、固定头枕、有小扶手
国五、司背外上有安全带、固定头枕、无小扶手
国五、智尊版、司背外上有安全带、固定头枕
国五、限量版、有小扶手、司背外上有安全带、固定头枕
牵引车、两位、正副驾驶固定头枕、司背外侧无旋钮
自卸车、两位、正副驾驶固定头枕、司背外侧有旋钮
正副驾驶固定头枕、靠背上面有绣花
主驾驶固定头枕、副驾驶活动头枕、司机外侧有旋钮
牵引车、两位、主驾驶固定头枕、副驾驶活动头枕、司机外侧有旋钮
载货车、三位独立、正副驾驶活动头枕、
宽体、副驾驶座连背分、固定头枕
窄体、副驾驶连体、固定头枕
主驾驶活动头枕、副驾驶连体固定头枕
主驾驶活动头枕、副驾驶座连背分固定头枕
副驾驶连体、固定头枕
三位独立、正副驾驶活动头枕
正驾驶活动头枕、副驾驶连体固定头枕
微卡、双排备注
500马力
红色座椅。
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研究

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汽车保有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进而使驾驶群体对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同时,座椅作为汽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在优化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
若忽略汽车座椅结构设计,则会严重影响汽车品牌的销量。
因此,本文以汽车座椅结构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汽车座椅结构的具体分类,并提出具体的安全性设计要点,旨在为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不断增强,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受汽车大范围普及的影响,使驾驶群体对现代汽车座椅结构提出全新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标准,尤其是轻型汽车,在其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方面日趋严格。
除了需要综合考虑汽车行驶期间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外,汽车座椅结构设计需以达到安全标准为前提,侧重满足驾驶员、乘客的刚性需求[1]。
并且,突出汽车座椅结构的舒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驾驶人员的疲劳感,特别是对长途驾驶,汽车座椅结构设计会间接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汽车座椅结构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之间联系密切。
总体而言,从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设计的优化角度考虑,本文围绕“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汽车座椅结构分析根据位置前后,汽车座椅可划分为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后排座椅。
通常情况下,家用汽车仅包含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商务类汽车例外,中间增加了中排座椅[2]。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递增,客观上要求相关汽车制造企业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为前提,全面分析私家车可能产生安全漏洞问题,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
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可知,私家车后排座椅的乘坐群体多为女性、儿童,受伤害几率较高。
因此,需高度重视后排座椅结构的安全设计,提高其主动安全性能。
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估

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估汽车座椅舒适性一直是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一个好的座椅设计会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减轻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感。
因此,在汽车制造商中逐渐兴起了对汽车座椅舒适性进行评估的需求。
一、座椅形状设计座椅形状设计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座椅的背部与乘坐者的背部曲线匹配度以及座椅支撑的均衡性,直接影响着乘坐者的舒适感受。
合理的座椅形状应该充分考虑身体人体工学,符合人体脊椎的曲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点。
二、座椅材料选用座椅的材料也是评估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座椅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透气性。
合适的座椅材料既能提供良好的支撑性,又可以吸收和分散驾乘者的压力,避免过度的紧张感。
常见的座椅材料有皮革、布料和合成材料等。
三、座椅调节功能座椅调节功能是提高舒适性的关键。
乘坐者可以通过调节座椅的高度、倾斜度、以及腰部支撑等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姿,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压力,并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因此,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提供丰富的调节功能。
四、减震系统和附件座椅舒适性的评估也与汽车整体的减震系统以及附件的性能有关。
一个好的减震系统可以有效减小车辆在驾驶过程中的颠簸感,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性。
同时,人性化的附件,如头枕、扶手等也能为驾乘者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放松。
五、舒适性测试与评估标准为了评估汽车座椅舒适性,车辆制造商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与评估。
其中包括对座椅的硬度、弹性、压缩能力、材料透气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此外,还可以借助人体工学的方法,通过乘坐者的主观感受和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来评估座椅的舒适性。
六、结语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估对于提高驾乘体验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座椅形状设计、材料选用以及调节功能的提供,我们可以为乘坐者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驾乘环境。
同时,进行科学的舒适性测试与评估也有助于汽车制造商不断改进座椅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汽车座椅开题报告

汽车座椅开题报告汽车座椅开题报告一、引言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驾乘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座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报告将从座椅设计、材料选择、人体工程学等方面探讨汽车座椅的发展和创新。
二、座椅设计汽车座椅的设计应该兼顾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舒适性方面,座椅的形状、材料和填充物的选择都起着重要作用。
座椅的形状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感。
材料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透气性和耐磨性。
此外,填充物的选择也需要注意,过硬或过软的填充物都会对驾乘者的舒适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材料选择汽车座椅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座椅的质量和耐久性。
常见的座椅材料包括皮革、织物和人造革等。
皮革座椅具有高档、豪华的感觉,但价格较高。
织物座椅则相对便宜,但容易沾染污渍。
人造革座椅则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易清洁性。
在材料选择上,还需要考虑到环保因素,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
四、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指将人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规律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
座椅的高度、角度、支撑位置等都应该符合人体的自然姿势,以减少驾乘者长时间驾驶时的疲劳感。
此外,座椅的调节功能也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不同驾乘者的身高、体型进行调整,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性。
五、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座椅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一些高端汽车品牌开始采用按摩功能的座椅,通过按摩可以缓解驾乘者的肌肉疲劳。
还有一些座椅采用了通风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透气性。
此外,一些智能座椅还具备自动调节功能,可以根据驾乘者的体温和体型自动调整座椅的温度和形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舒适体验。
六、结论汽车座椅作为汽车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驾乘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座椅设计、材料选择、人体工程学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U D C:学号:C2011184南昌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江铃福特全顺汽车座椅的设计与分析Design and Analysis of JMC FORD Transit Car Seats朱高兴培养单位(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黄兴元教授专业学位种类: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名称:机械工程论文答辩日期:2014年5月29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2014年月日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年月后公开)摘要摘要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大众的家庭,跟随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汽车尾气、交通事故等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从而国民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汽车座椅作为整车重要内饰件之一,特别是汽车在出事故时对乘客的保护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对汽车座椅的各项设计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近几年3D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推广,对汽车座椅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大公司都借助软件对产品进行了CAD/CAE/CAM 的一体化设计。
本文以国内某轻型客车的汽车座椅设计改进为例,阐述对汽车座椅的设计过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 对于汽车座椅布置的设计,依据车型要求,主要参考标准GB/T 13053- 2008客车车内尺寸对座椅的空间位置进行排布定位,如果座椅的排布位置定好了,跟座椅相关的H点及跟H点相关的各种参数就基本确定了。
2. 座椅H点确定好以后,参考国标QC/T 633-2009客车座椅标准确定座椅的相关尺寸,及性能要求,然后根据座椅的安装方式确定座椅安装孔的具体位置。
3. 在设计座椅安全带的时候,必须先依据国标GB 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要求,确定安全带安装方式,同时根据法规要求确定大概的安装固定点。
4. 对于座椅骨架的设计,主要是参照全顺汽车座椅的结构形式设计,15座座后排座椅需要重新设计,对于豪华7座后排座椅C1,主要是在司机座椅的机构上进行设计改进。
5. 对豪华7座后排座椅按GB15083-2006规定的要求进行汽车正面碰撞CAE分析,验证座椅的强度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同时根据CAE分析结果对座椅薄弱环节进行设计改进,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对C1座椅的正面碰撞结果分析,汽车座椅是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汽车座椅在正面碰撞模拟分析中,设计要求是合格的。
由于国家法规对汽车座椅的试验项目非常多,其他方面就不再阐述了。
关键词:汽车座椅;骨架;调角器;安全带IAbstractAbstractAs the car more and more come into the ordinary family, the problem also is more,such as car exhaust and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national safety consciousness is also in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car seat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ner decoration of the vehicle, especially in the protection of passengers when the car in an accident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car seats on the market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hig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3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designing idea of the car seat and design mode has changed a lot, many large companies are with the aid of software product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AD/CAE/CAM design. This paper, taking a light domestic passenger car seat design improvement, for example, the design of car seat and fram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1、To the design of the car seat arrangement,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ls, the main reference standard GB/T 13053-13053 bus interior configuration location and size of seat space, if the seat position to book, H point associated with the seat and the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H point is identified basically2、When the seat H point is Ok, refer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QC/T 633-2009 passenger seat chair determine the relevant dimensions of the seat, and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installation of seat seat mounting hole location is determined.3、In the design of the seat belt, must according to GB 14167-2006 car seat belt protection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safety belt install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the installation of fixed point.4、To the design of the seat frame, mainly referring to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ransit car seats, 15 powerfully rear seats need to be redesigned, 7 for luxury rear seats, mainly in the driver seat mechanism on design improvements.5、For the rear seats of the 7seats ca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B15083-2006 vehicle frontal crash CAE analysis, verify the strength of the seat whether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IIAbstractCA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eat the weak link design improvements, to make i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1 seat, car seat i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r seats in frontal crash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s qualified. Due to the test items of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car seat is very much, otherwise no longer are expounded.Key words: car seat; frame; recliner; safety beltIII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 (1)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座椅的现状 (1)1.3 简述座椅的主要特点及相关要求 (3)1.3.1 安全性 (3)1.3.2 可靠性 (3)1.3.3 舒适性 (4)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4)1.4.1 研究的目的 (4)1.4.2 研究的意义 (4)1.4.3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5)第2章全顺15座单人座椅设计 (6)2.1 座椅的空间布置图 (6)2.1.1 车型座椅布置 (6)2.1.2 座椅相关术语 (7)2.1.3 座椅的基本参数表及座椅术语示意图 (9)2.2 H点坐标和安装孔坐标确定(第三排单人座椅) (10)2.2.1 汽车坐标系的建立 (10)2.2.2 H点相关术语 (10)2.2.3 点坐标确定 (12)2.3 安全带方案的确定 (12)2.3.1 安全带方式的确定 (12)2.3.2 安全带结构确定 (13)2.3.3 安全带安装位置的确定 (15)2.3.4 安全带出口方案的确定 (16)2.4 调角器的设计 (17)IV目录2.4.1 单边还是双边的调角器的选择 (17)2.4.2 调角器的旋转点确定 (18)2.4.3 调角器的空间设计 (19)2.5 座垫骨架的设计 (20)2.5.1 座框的设计 (20)2.5.2 座框下部结构设计 (25)2.6 靠背骨架的设计 (29)2.6.1 靠背骨架总体结构 (29)2.6.2 调角器连接板设计 (29)2.6.3 靠背弯管的强度加强 (31)第3章全顺7座后排单人座椅C1的设计 (32)3.1 座椅的设计描述 (32)3.2 座椅的主要设计步骤如下 (32)3.2.1 测H点位置 (32)3.2.2 算高度差 (33)3.2.3 确定安装位置 (33)3.2.4 确定安全带方式及固定点 (33)3.2.5 座框下部的结构进行设计 (33)3.3 座框及座框下部结构设计 (33)3.3.1 座垫前弯管的设计加强及调角器的设计改进 (33)3.3.2 座框下部结构设计 (33)第4章CAE分析 (36)4.1 CAE分析的状态 (36)4.2 I-DEAS软件概述 (37)4.2.1 产品设计 (37)4.2.2 I-deas机构设计 (38)4.2.3 数字化仿真 (38)4.2.4 机械仿真 (38)4.3 CAE分析过程 (38)V目录4.3.1 为有限元模型准备零件 (38)4.3.2 网格划分 (39)4.3.3 建立边界条件 (40)4.3.4 求解及后处理 (42)4.3.5 座椅结果分析 (42)第5章结论与展望 (47)5.1 结论 (47)5.2 展望 (47)第6章致谢 (49)参考文献 (50)VI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大众化商品了,汽车现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特别是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