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精神科常见药物副反应课件

精神科常见药物副反应课件

七、药物过量
• 临床常由于误服或精神症状等原因可一次性过量 服药而引起急性中毒。中毒多表现为:嗜睡、进行性 意识障碍直至昏迷、痉挛、同时血压下降、心动过速, 如抢救不及时将导致呼吸循环等脏器功能衰竭。
七、药物过量
处理: 1、用高锰酸钾液反复洗胃务求彻底。 2、导泻和吸附:洗胃毕后可从胃管中注入硫酸钠 (不用硫酸镁、尤其是肾功不好者)以促进药物
• (1)口 舌 颊三联症:口唇及舌头不由自主,重复的运动 如:吮吸、鼓腮、咀嚼严重时构音不清,影响进食。
• (2)肢体不自主、无目的抽动:如舞蹈样动作上肢抛球 样动作或两腿不停跳跃。
• (3)肌张力低下:可涉及颈肌、腰肌,如腰不能直立, 颈软抬不起头,行走迈不开步、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 (4)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姿势古怪,如角弓反张、全 身左右摇摆前后扭动等。
• 抗精神病药物是否能引起抑郁目前尚不清楚。不论是否用 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以出现明显的情感波动。精神分 裂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均可出现抑郁症状,自杀在精神分 裂症中并不少见。、锥体外系副作用,如运动不能可能被 误认为是抑郁。抗胆碱能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 氯丙嗪等较易出现撤药反应,如失眠、焦虑和不安。
精神科常见药物副反应课件
目录:
• 一、椎体外系反应(常见) • 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 三、自主神经的副作用 • 四、代谢和内分泌副作用 • 五、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 六、其他副作用 • 七、药物过量
一、椎体外系反应
椎体外系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副反应,其发生率在 25%——60%左右,多在用药后3——4周,最早可在 0.5——48小时内发生。有以下四种表现:
• 处理:嘱咐患者起床或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有心血管疾病 的患者,剂量增加应缓慢。处理时让患者头低脚高位卧床, 严重病例应输液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升压,禁 用肾上腺素。

(完整word)精神科常用药物

(完整word)精神科常用药物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氯丙嗪:(50mg)治疗剂量:一日8—12片(400—600mg)【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3、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4、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5、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6、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7、少见骨髓抑制。

8、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氯氮平(25mg)【适应症】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

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

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

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5、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周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利培酮片(1mg)起始1-2mg,最大不超过10 mg。

【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2、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在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常见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眼危象,角弓反张,扭转痉挛,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癫痫阈值降低而诱发抽搐发作。

当与其他苯二氮卓类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过度镇静,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如心动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到阻滞,早搏等。

少见的有短P-R综合征,QTC延长。

3、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返酸,便秘,个别在用药早期可出现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4、血液系统。

精神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罕见极个别特殊体质会出现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5、内分泌系统。

体重增加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反应,目前公认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为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

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容小视。

除此之外可见有女性闭经、月经紊乱,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

6、恶性综合征。

此种反应主要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7、其他表现。

有过敏反应,乏力,困倦,口干,流涎,视物模糊,药源性焦虑,撤药反应,药物蓄积等。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10%左右,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在0.1%-0.01%,因此,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常见不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好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复查,多数药物反应是可以及早发现避免的,如果家属对用药或药物反应有疑虑,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建议。

处理办法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怎么办?首先应该告诉你的医生。

对于用药早期出现的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可以尝试观察,暂缓增加药物剂量,看一周左右是否能够缓解。

对于较为明显或持久的症状,医生会使用药物来拮抗这些不良反应。

如果经过处理,症状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 五.碳酸锂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 1、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缺
乏主动性;手指细颤,粗大震颤提醒血锂浓度靠近中毒水 平;意识障碍。
• 2、肾:多尿、烦渴。 • 3、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坚持服药意义:

精神疾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长
久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药
,主动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不然极易造成疾病复发
,病情加重。所以坚持服药,含有至关主要意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6页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7页
• 1、惯用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
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 2、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
泻。其它不良反应可能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多汗 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6页
• 九、常见由精神科药品引发锥体外系(EPS)副
• (4)勉励患者家眷监督患者服药,也勉励患者按计划服
药。
• (5)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护理。
• 抗抑郁药治疗护理
• (1)药品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相关,全部抗抑郁药宜
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9页
• (2)慢性病人在用药同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康复,以提
排便。
• 怎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 1通知病人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在经典抗精神病药中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一般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疗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药物对其他受体系统也可能产生大的不良反应。

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引起更多的多巴胺D2受体相关的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分泌现象。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高效价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等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女性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患者中较易发生。

临床表现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患者开始时常被发现运动过缓,查体可见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面具脸、肢体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粗大震颤、流涎,甚至有协调运动能力的丧失。

原则上不建议在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前预防性给药治疗,一旦症状出现且较明显时在患者精神症状稳定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

对于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的处理目前临床通常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盐酸苯海索,一般建议与抗精神病药配合使用。

如患者类帕金森症状已明显改善,则注意及时降低盐酸苯海索剂量或停止治疗,以减少由于长期大量盐酸苯海索使用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2.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出现在治疗起始阶段,给药后不久即可出现。

在青少年、男性和儿童患者多见。

一些带有氟基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如丁酰苯类、哌啶类或哌嗪类药物尤易导致肌张力的增高。

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上翻、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脊柱侧弯和角弓反张。

由于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骤然发生,且症状显著,常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恐慌,因此是精神科急诊十分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如在精神科以外就诊者易被误诊为破伤风、癫痫或癔症等。

家属提供或临床医生询问近期曾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病史者有助于帮助迅速地诊断和处理。

一般给予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后,相关症状可获得迅速的缓解。

此后根据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维持治疗。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常用于维持治疗。
硫利达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镇静作用,有一定 改善情绪作用,常用于治疗伴有焦虑情 绪的精神分裂症,对伴有疑病妄想的抑郁 症疗效较好。
常用剂量200-600mg/d,每日三次。 常见副作用为抗胆碱能样副作用,ECG
改变如QT间期延长较多见,治疗中需 监测ECG。
哌泊噻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常用于精神分 裂症的维持治疗。
妄想状态,5-10mg肌注,2-3次/日。 12、过量与中毒的处理
⑦中枢兴奋剂使用:利他林10mg im 或iv gtt 是指人体使用后,在不明显或不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消除焦虑症状的一类药物。
口服常用剂量6-20mg/d。 常用三环类药物: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有效剂量300-600mg/d
剂量:短效制剂有效剂量范围2-6mg/d。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7、色素沉着: 暴露部位
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 处理:利血生 20-40mg tid 或升白能
主要副作用:EPS、血清催乳素升高。 有效剂量300-600mg/d
神病药。 最佳剂量取决于临床反应、副作用和病人耐受性。
安坦片 2mg bid 2、药源性精神病:类抑郁、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症状群 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2-4周重复一次。
剂型: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 处理:①洗胃:1:5000的高猛酸钾
⑦中枢兴奋剂使用:利他林10mg im 或iv gtt 卡马西平用于急性躁狂发作、碳酸锂无效的、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
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的处理
(优选)精神科常用药物及副反应 的处理
一、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 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 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 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 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常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ppt课件

常见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ppt课件
11
ppt课件
(二)锥体外系症状
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
◆ 药源性帕金森综肌张合力、症增肌高肉、震面颤容和呆流板涎(等面。具脸)
◆ 静坐不能 ◆ 急性肌张力障碍
烦躁不安,反复徘徊;
一般1月或第1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 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
口和言语障碍等症状。
12
ppt课件
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时,大多 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 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 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
刚服药时,腿部血管放松。如果突然站起,血管 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 现头晕、甚至昏倒。服药久了,就会适应。
19
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措施
无需停药,出现症状时去枕平卧休息就可。 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
均衡的饮食,规律正常的生活。 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起床时缓慢地改变体位,起立不能突然,转身
缓缓而起,动作不要过猛过快,做些轻微的四 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
(二)锥体外系症状
13
ppt课件
处理措施
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受体,纹状体DA 功能减弱而ACh功能增强所致,减量或停药
可减轻或消除。 治疗 ???
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 东莨菪碱
14
ppt课件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1年)和大量服药所致 表现:停药后长期不消失 口、舌、腮三联症: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 动如吸吮、鼓腮、舔舌等以及捻动 广泛性舞蹈样徐动症 机制:DA受体超敏,黑质纹状体DA受体长期受药 物阻滞,使DA受体敏感性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锥体外系反应
急性肌张力障碍
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 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 张、脊柱侧弯等
静坐不能 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 走动、原地踏步
类帕金森症
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体征:手足震颤、肌张力增高、僵硬、佝偻姿势 慌张步态、面具脸、粗大震颤、流涎、皮脂溢出。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venlafaxie(文拉法 辛),duloxetine(欣百达)
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麻木、乏力、疲劳和注 意力不集中等。多为经过性,随着服 药时间的延长或减量后症状缓解。
心血管系统 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体位 性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
消化系统
四、体重和代谢内分泌的副 作用
体重增加、催乳素升高、性欲丧失、 勃起困难、射精抑制
五、精神方面的副作用
头晕、迟钝、失眠、焦虑和不安
六、其他副作用 对肝脏的影响 转苷酶升高, 其他罕见变态反应
祝:各位病友早日康复, 谢谢!
抗焦虑药物
常用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氯 硝西泮(clonazepam)、阿普唑仑 (alprazolam)、劳拉西泮(lorazepam) 等
非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buspirone)、坦度螺酮 (tandospirone)
抗焦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头晕、记忆力下降和运动失调等
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和口干
血液系统
低钠血症,白细胞、红细胞和血 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血清素综合征,出血 时间延长,粒细胞缺乏和血管性 水肿等。
常见不良反应
泌尿系统
阴茎异常勃起,遗精,多饮、多尿、 尿频,痛性阴茎勃起,尿潴留,抗利 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等
其他不良反应
体质量增加、皮疹、肝损害、月经紊乱 或闭经等
精神活动
嗜睡、乏力、精神模糊等
药物依赖性
长期不规律使用易导致依赖
其他
胃肠道不适等
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盐 valproate, 卡马西平 carbamazepine
心境稳定剂常见不良反应
碳酸锂早期副作用: 无力、疲乏、嗜睡、手指震颤、厌 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稀 便、腹泻、多尿、口干等
钟 衔 江


,

自 由
常见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物 抗焦虑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fluoxetine百忧解)、舍曲林 (sertraline左洛复)、帕罗西汀(paroxetine赛乐特)、西酞普兰 (citalopram)、氟伏沙明(fluvoxamine)
后期副作用: 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 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
锂中毒先兆: 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
长期不规律使用易导致依赖
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吩噻嗪类(氯丙嗪chlorpromazine、奋乃静perphenazine),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苯甲酰胺类(舒必利 sulpiride)
迟发性运动障碍 服药时间越长,发生率高。 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 运动。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二、其他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恶性综合征
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自主 神经功能不稳定
癫痫发作 抗精神病药物能降低抽搐阈值诱发癫痫 多见于氯氮平、氯丙嗪治疗时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三、自主神经的副作用 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视力 模糊、排尿困难和便秘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苯异恶唑类(利培酮 risperidone), 苯异硫唑类(齐拉西酮ziprasidone) 二苯二氮卓类(氯氮平clozapine、奥氮平olanzapine), 二苯硫氮卓类(喹硫平quetiapine), 喹诺酮类(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