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一)(1)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课时1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课时1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解析
A项,CO
2- 3
+H2O
HCO

3
+OH-,HCO

3

H2O
H2CO3+OH-,溶液显碱性;B项,HSO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只电离不水
解,溶液显酸性;C项,Cu2++2H2O Cu(OH)2+2H+,溶
液显酸性;D项,Ca2+、NO- 3 不水解,溶液显中性。
化学 选修4
③总离子方程式:__N_H__+ 4 _+__H_2_O____N__H_3_·_H_2_O_+__H__+____。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2)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溶液) ①理论解释
H2O
OH-+
CH3COONa=====Na++
H+ + CH3COO-
CH3COOH
②平衡时溶液的酸碱性:c(H+)___<__c(OH-),溶液呈
答案 B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解析 NaOH抑制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OH-)等 于溶液中的c(H+)等于10-9 mol·L-1;CH3COONa水解,促进 了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OH-)=1100--194 mol·L-1=10-5 mol·L-1,故ab=1100- -95=10-4,即a=10-4b。
3.概念: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 的___H__+_____或____O_H__-_____结合生成__弱__电__解__质_____的反应。
化学 选修4
新知学案导学
随堂学情检测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时1 醇

2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时1 醇

课时1 醇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认识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醇的取代、消去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分析和推断醇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

能描述和分析醇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通过实验探兖乙醇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知识点一 醇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1.结构特点:羟基与① 饱和碳原子 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官能团为—OH 。

2.分类② CH 2OHCH 2OH ③ CH 2OHCHOHCH 2OH由烷烃所衍生的一元醇称为饱和一元醇,通式为④ C n H 2n+1OH ,可简写为R—OH ,如甲醇和乙醇。

3.几种常见的醇 名称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俗称甘油)结构简式 C H 3—OH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易溶于水;有毒 无色、黏稠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4.物理性质 (1)沸点a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⑤ 高于 烷烃的沸点;b .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逐渐⑥ 升高 ;c .碳原子数目相同,羟基的个数越多沸点越⑦ 高 。

(2)溶解性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互溶。

这是因为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⑧ 氢键 。

想一想1碘单质易溶于乙醇,能否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否,乙醇与水互溶。

想一想2丁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醇的大,为什么常温下乙醇呈液态而丁烷呈气态? 答案: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分子间形成氢键,沸点远高于丁烷。

知识点二 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① 强于 ② 氧原子 ③ 取代 ④ 消去 1.置换反应在常温下,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⑤ 2 CH 3CH 2OH +2 Na →2 CH 3CH 2ONa +H 2↑ 。

化学所有必修,选修必记知识点

化学所有必修,选修必记知识点

示方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 硅·水。如:滑石 Mg3(Si4O10)(OH)2 可表示为 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 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 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其反 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 灰石和石英,成份是 Na2SiO3·CaSiO3·4SiO2;陶瓷 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 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物理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 性质 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
较低
化学 性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点燃 4Na+O2==2Na2O(灰白色)
与 非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 金属 烟: 单质 2Na+Cl2===2NaCl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 与化 球,红 2Na+2H2O==2NaOH+H2↑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 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 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难 溶(如 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 等) 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 NH3·H2O、H2O 等), 气 体(CO2、SO2、NH3、Cl2、O2 H2 等),氧化物(Na2O、MgO、Al2O3 等)不拆 第三 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 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 SO42-,Fe2+和 OH-);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 OH-,H+和 CH3COO-)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 CO32-,H+和 SO3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 Fe2+/ I-, Fe3+ 和 I-)

烯烃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烯烃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分类 顺式结构: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同一侧 反式结构: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两侧
这两种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互为顺反异构体
例如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如下:
(3)性质 互为顺反异构体的有机物化学性质基本相同,而物理性质有一 定的差异。
随堂练习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D )
-103.7 - 47.4 -6.3
30 63.3 93.6
0.566 0.5193 0.5951 0.6405 0.6731 0.6970
知识点二 烯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都是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 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密度均比水小,均难溶于水。
马氏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HX加成,—X(或负电性基团)主要加在含氢原子
数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H(或正电性基团)主要加在含氢原
子数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X

RCH=CH2+H—X
催化剂 △
R—CH—CH3
反马氏规则
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遵守反马氏规则,即—H(或正电性基团) 主要加在含氢原子数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2)适当温度、压强和催化剂下可直接被氧气氧化
2CH2=CH2+O2
催化剂、加压 加热
2CH3CHO
(3)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使之褪色
CH2=
KMnO4 H+
CO2
KMnO4 R—CH= H+ R—COOH 羧酸
R' C=
R''
KMnO4 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实验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确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实验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确定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实验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确定[素养发展目标]1.知道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能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并能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分析仪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知识点一确定实验式、分子式1.确定实验式(1)实验式: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又称最简式。

(2)李比希法定量分析流程2.确定分子式——质谱法质谱仪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使有机分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等。

这些离子因质量不同、电荷不同,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

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到它们的相对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即质荷比。

以质荷比为横坐标,以各类离子的相对丰度为纵坐标记录测试结果,就得到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

质谱图中,质荷比的最大值就表示了样品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实验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为了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①将2.3 g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2.7 g水;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所示的质谱图。

(1)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2)有机化合物A的实验式是什么?(3)能否根据A的实验式确定其分子式?请说明原因。

提示:(1)根据质荷比可知,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2)2.3 g有机化合物A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2.7 g水,则n(C)=n(CO2)=0.1 mol,m(C)=0.1 mol×12 g/mol=1.2 g,n(H2O)=2.7 g18 g/mol=0.15 mol,m(H)=2×0.15 mol×1 g/mol=0.3 g,则m(C)+m(H)=1.2 g+0.3 g=1.5 g<2.3 g,故有机化合物A含有O元素,且m(O)=2.3 g-1.5 g=0.8 g,故n(O)=0.8 g16 g/mol=0.05 mol,n(C)∶n(H)∶n∶∶0.05=2∶6∶1,即有机化合物A的实验式为C2H6O。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3(新课标)】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依据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和官能团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中碳骨架和官能团的分析,发展分类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2.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共价键的类型和共价键的极性,能初步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对其化学性质和有机反应规律进行分析预测。

通过分析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官能团的辨识,以及官能团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从官能团和化学键的视角分析有机反应的规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有什么特点?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就是以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等。

思考: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分子结构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多样(单键、双键、三键);碳原子的结合方式多样(链状、环状);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方式多变【新知讲解】过渡:有机化合物数量繁多,为了便于研究,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有: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骨架分类、按照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分类。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1.依据碳骨架分类2.依据官能团分类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机化合物类别官能团代表物烃烷烃——甲烷CH4烯烃碳碳双键乙烯CH2=CH2炔烃碳碳三键乙炔CH≡CH芳香烃——苯烃的衍生物卤代烃碳卤键溴乙烷CH3CH2Cl醇羟基乙醇C2H5OH酚羟基苯酚醚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醛醛基乙醛CH3CHO酮酮羰基丙酮CH3COCH3羧酸羧基乙酸CH3COOH酯酯基乙酸乙酯CH3COOC2H5胺氨基—NH2甲胺CH3NH2酰胺酰胺基乙酰胺CH3CONH2C CC C思考与讨论(1)辨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是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角度将其归类,并根据官能团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汽车的常用燃料——汽油
1.汽油的组成: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
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燃烧
思考:①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戊烷,试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汽车产生积碳得原因是什么?
(1)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不完全燃烧——有CO和碳单质生成
3.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4.汽油的来源:(1)石油的分馏(2)石油的催化裂化
思考: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什么的大小来衡量?
②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是什么?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就越好吗?
④常用抗爆震剂是什么?
5.汽油的标号与抗震性
①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以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

②辛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

③汽油中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④常用抗爆震剂
四乙基铅[Pb(C2H5)4]
甲基叔丁基醚(MTBE).
6、汽车尾气及处理措施
思考:进入汽缸的气体含有什么物质?进入的空气的多少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①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有害气体;
②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x,如
N2+O2=2NO,2NO+O2=2NO2
其中CO、NOx,都是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哪些?CO、氮氧化合物、SO2等
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填充催化剂的催化装置,使有害气体CO、NOx 转化为CO2和N2,
例如:2CO+2NO=2CO2+N2
措施缺陷:
①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

②只能减少,无法根本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同学先进行讨论:①汽车燃料为什么要进行清洁化?②如何进行清洁化?
1.汽车燃料清洁化的原因
使用尾气催化装置只能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而要有效地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汽车燃料就必须清洁化。

2.清洁燃料车:
压缩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机动车
清洁燃料车的优点?
①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CO、NOx等比汽油汽车下降90%以上);
②发动机汽缸几乎不产生积炭现象;
③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
讨论为什么说H2是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氢气释放能量最多
(2)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

氢作燃料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
1、大量廉价氢的制取
2、安全贮氢
介绍两种方便的制氢方法:
①光电池电解水制氢
②人工模仿光合作用制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