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22分.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后两个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本卷g=10N/kg)1.(2分)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考点】物态的变化PH314.【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物态的变化,物态的变化包括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会放热.【解答】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判断生活中不同的物态的变化,主要是分析变化前的状态和变化后的状态,并且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放热或者吸热情况,这属于识记内容.2.(2分)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PH22C.【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具体分析如下: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不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而图中两条光线在同侧,故本选项错误.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符合折射规律,故本选项正确;D、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而D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本选项错误.【解答】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掌握,理解和牢记光的折射定律,熟练掌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者从水中射入空气的光路图,注意区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位于界面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3.(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零线之间D.安全用电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PH436;用电安全PH419.【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学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由电子、电磁感应、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原则,下面来具体分析:A、规定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故A错误;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为用电安全,开关应该安装在火线上,并且与用电器串联;D、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的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正确.【解答】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电学中的基础知识,注意电流的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方向相反,区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牢记安全用电的原则等等,这些知识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学生要加以总结.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PH211;声音的特征PH212.【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学的相关知识,需要从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条件、特征的影响因素出发来解答,具体分析如下: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叙述正确;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振幅有关,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解答】D.【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调和频率有关,音色和材料有关,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三者并了解其影响因素.5.(2分)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 D.天上飞过的小鸟【考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PH111.【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运动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者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具体分析如下:A、以小明同学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自行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西运动的,故A正确;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是向西运动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与公共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向东运动的,故B错误;C、以新华大街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新华大街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路两面的高楼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路两面的高楼和天上飞过的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于天上飞过的小鸟的方向不确定,所以路两面的高楼运动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D错误.【解答】A.【点评】同一个物体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的情况下其运动状态也不一样,此类题型在中考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一种是给出运动状态来推测选择了哪个参照物,解答的思路都是根据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移动.6.(2分)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m后停了下来.则()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考点】惯性PH124;平衡力的辨别PH123;力与运动的关系PH113.【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和惯性等,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匀速运动,说明拉力和摩擦力平衡,具体分析如下: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压力是物体对地面施加的力,两个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力,故A错误;B、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B错误;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是平衡力,故C正确;D、撤去拉力后,物体受到摩擦力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解答】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的作用.注意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在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上.7.(2分)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A.UIt B.I2RtC.()t D.前面三个都可以【考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PH425.【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的应用,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用这个公式:Q=I2Rt,即焦耳定律来计算.【解答】B.【点评】本题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并能将焦耳定律和其他的变形形式的物理意义区分开来.8.(2分)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 D.【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PH112.【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具体应用,通过等时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出不同速度下木块的位移情况,解答本题要看清图示的意义,中间的刻线相当于刻度尺或坐标系,显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对比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会发现物体的运动规律:下面的物体匀速运动,上面的物体匀加速运动.由于曝光时间是相同的,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t s v 4=.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 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ts v 273=.t 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t s v 294=,则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 正确,B 、C 、D 错误.【解答】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v-t 图像,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ts v =可以知道在相同的时间内,如果位移相同,则物体保持匀速运动,如果位移差为恒量,则是作匀变速运动,注意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根据这个判断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在考试时灵活应用.9.(3分)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 点离手,c 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在a 到b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 .在b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C .在c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D .在a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PH157;动能、势能和机械能PH158.【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其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改变,具体分析如下:A 、在a 到b 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有一个推力的作用且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这个阶段,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铅球离开手,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手就不做功了,故A 正确;B 、在b 到d 的过程中,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铅球的机械能不变,故B 错误;C 、在c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故C 正确;D 、在a 到d 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故D 正确.【解答】AC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看在不同阶段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若具备就做功,否则不做功;(2)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3)运动状态改变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10.(3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 .R 1、R 2电阻相同,均为10Ω.滑动变阻器R 3最大电阻值为10Ω,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B .R 1的电功率减小,最大值为0.4WC .R 2的电功率增大,最大值为3.6WD .滑动变阻器R 3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为0.45W【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PH412.【难度】较难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解题之前需要先分析电路的构成,电路图中R 1、滑动变阻器R 3并联再与R 2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R 1电流,再具体分析选项:A 、滑片从最左端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电压,故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R 3连入电阻变小,并联部分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此部分两端电压减小,所以通过R 1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 错误;B 、滑片P 右滑时,并联部分两端电压减小,R 1电压变小,由RU P 2=可知R 1功率变小; P 在左端时,R 3连入阻值最大,并联部分分压最多,R 1功率最大,此时Ω=Ω+ΩΩ⨯Ω=+=5101010102121R R R R R 并, 电路中电流A V R R U I 4.010562=Ω+Ω=+=并, U 并=U ﹣U 2=6V ﹣0.4A ×10Ω=2V ,所以R 1功率的最大功率为:W V R U P 4.010221211=Ω==)(.故B 正确; C 、滑片P 在右端时,电路中电流增大,由P=I 2R 可知R 2功率变大;R 3连入值为0,并联部分短路,只有R 2连入电路,U ═U 2=6V ,R 2电功率最大,W V R U P 6.31062222=Ω==)(,故C 正确; D 、电流中电流:A R R R R V R R U I 3333210503301010106++=Ω++Ω⨯Ω=+=并,R 2两端电压:V R R A R R IR U 3333225330101050330++=Ω⨯++==,所以并联部分电压:V R R V R R V U U U333325353306+=++-=-=并, 所以3233233323332323320)5(9)5(9)53(R R R R R R V R R R U R U P +-=+=+===并, 当R 3=5Ω时,P 3有最大值,最大值为:P 3=W=0.45W .故D 正确.【解答】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杂电路的动态分析,难度较大,首先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对电路进行简化,再根据选项中的要求求解.本题涉及到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总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公式的计算,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学基础,熟练应用公式,本题的难点是求取R 3电功率最大值,具体的求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推导.二、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1.(3分)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PH524.【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读数,具体分析如下:(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物体所含物质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Vm =ρ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解答】热胀冷缩;内能;32.【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温度计方面的知识,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读数时一定要细心.12.(3分)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PH226;透镜的应用PH228.【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成像规律和应用作答.具体分析如下:(1)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2)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解答】倒立放大; 投影仪;能.【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13.(3分)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 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她测量的值.(选填“大于”或“小于”)(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 .(选填“必须大于10m ”或“可以小于10m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PH533.【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测量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主要围绕压强公式gh P ρ=展开,具体分析如下:(1)根据公式gh P ρ=可求产生的压强大小;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p=ρgh=13.6×103kg/m 3×10N/kg ×0.7m=9.52×104Pa ;(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3)已知水银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气压相同,可求水柱的长度,再判断玻璃管的长度. 把水银换成水,由p=ρ水银gh 水银=ρ水gh 水可得,9.52×104Pa=1.0×103kg/m 3×10N/kg ×h ,h=9.52m <10m ,所以试管的高度可以小于10m .【解答】(1)9.52×104;(2)大于;(3)可以小于1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和相关计算,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具体方法,灵活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注意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熟记.14.(3分)小刘同学想测量某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 x (大小约在10Ω﹣﹣﹣20Ω之间).手头有如下器材: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一只(自身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一只(电阻从0变化,最大R m =10Ω)、单刀开关一个、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变,大小未知)、导线若干.(1)他想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待测电阻,请你帮他画出电路图;(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待测电阻表达式R x = (简要说明各个字母的含义).【考点】伏安法测电阻实验PH532.【难度】中等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测量电阻实验,包括电路图的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具体推理和设计如下:(1)没有电压表,用一个电流表测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由于只有一个开关,则采取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待测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利用电源电压不变的特点,先后测出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和不连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利用电流表先后测出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和不连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后由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特点求出待测阻值.I a 表示滑片滑到a 端时电流表读数,I b 表示滑片滑到b 端时电流表读数,由欧姆定律得:(3)电源电压U=I a R x ,U=I b (R x +R m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I a R x =I b (R x +R m ),解得:ba b b a m b x I I I I I R I R -⨯Ω=-=10. 【解答】解:(1)如图所示;(2)b a b I I I -⨯Ω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中给出材料中没有电压表,因此不能直接得到电压的大小,不过给出了已知最大值的滑动变阻器,可以利用滑动变阻器有两个已知的电阻值(0Ω和10Ω)做两组实验,通过欧姆定律联立求解未知电阻大小.本题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实验设计.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计算题只写结果不得分)15.(3分)一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V 1100W ”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少?如果每天使用1h ,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考点】电功率PH424.【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和电功公式的计算,求额定电流需要将电功率公式变形,已知电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利用公式UP I =得到正常工作的电流;已知电壶额定功率和工作时间,利用公式W=Pt 得到消耗的电能.【解答】解:因为P=UI ,所以电壶正常工作的电流为A V W U P I 52201100===;………………(1分) 因为tW P =,所以电壶消耗的电能为W=Pt=1.1kW ×30×1h=33kW •h .……………(3分) 答: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电流是5A ;如果每天使用1h ,一个月用电33kW •h .【点评】本题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主要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电功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对于这些基本的公式学生不但要牢固掌握其形式,还能根据需要对其变形,做到灵活运用.16.(3分)如图所示,滑轮组在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将重为120N 的物体匀速提起,在10s 内物体上移的距离为2m .求:(1)物体上升的速度;(2)有用功;(3)如果拉力F 为50N ,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PH112;机械效率的计算PH154.【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相关计算,将已知数据代入速度公式、功的公式、机械效率公式计算即可.具体分析如下:(1)已知物体上移的距离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直接求解;(2)已知物重和物体提升的高度h ,利用W=Gh 可求有用功;(3)求出绳子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Fs 求出总功,然后利用效率公式η=求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解:(1)物体上升的速度:s m s m t s v /2.0102===;……………(0.5分) (2)有用功:W 有=Gh=120N ×2m=240J ; ……………(1分)(3)由图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 ,总功:W 总=Fs=50N ×6m=300J , ……………(2分)%80%100300240%100=⨯=⨯=JJ W W 总有η. ……………(3分) 答:(1)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2m/s ;(2)有用功为240J ;(3)如果拉力F 为50N ,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为80%.【点评】本题是滑轮组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只要理解对重物做功为有用功、拉力端做功为总功并熟练运用有用功和总功公式计算,此类题型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注意重物上升的距离和拉力位移的关系:nh s =,这是有用功和总功计算中必须应用到的关系式,要求学生牢记.17.(3分)一根粗细均匀,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为R 1=20Ω.若将其对折多次后,其长度变为原来的,其阻值为R 2; 若将其均匀拉长为原来的5倍,其阻值为R 3.(已知电阻丝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求:(1)R 2和R 3阻值大小;(2)若将R 1、R 2和R 3这样的三个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三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3)若将R 1、R 2和R 3这样的三个电阻并联接在电路中,三个电阻的电功率之比.【考点】电功率PH424.【难度】容易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电阻丝阻值大小的影响因素,并且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不同电阻的电功率的比值,具体分析如下:(1)电阻丝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根据题意求出电阻阻值.(2)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电功率公式求出电功率之比.(3)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电功率公式之比求出电功率之比.【解答】解:(1)电阻丝的体积保持不变,电阻丝长度变为原来的,横截面积将变为原来的5倍,电阻丝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则电阻丝电阻变为原来的,R 2=R 1=×20Ω=0.8Ω;电阻丝的体积保持不变,将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5倍,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电阻丝的阻值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则电阻丝电阻变为原来的25倍,R 3=25R 1=25×20Ω=500Ω; …………………(1分)。
2015内蒙古中考物理真题试卷.docx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22分。
前8个小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
后两个小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本卷g=10N/kg)1.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2.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零线之间D.安全用电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5.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6.如图所示,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m。
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m后停了下来。
则: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A.UItB.I2RtC.(U2/R)tD.前面三个都可以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有答案(word版)

2015年中考模拟试卷物 理 试 卷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考 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38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 .石油B .风能C .煤炭D .天然气 2.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3.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 .陶瓷碗B .橡胶手套C .钢尺D .塑料笔杆 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5.图2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 B C D6.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B .给车轴加润滑油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7.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B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C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380VD .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8.图3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放大镜把字“放大” 图1 D C B A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电饭锅 图2 笔记本电脑 电视机电风扇9.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物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 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 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 雨过天晴,彩虹出现C 解析:本题考查光学知识。
立竿见影是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题中各选项,A项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项是光的折射,C项是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D项是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因此本题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 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C. 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D. 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B解析:本题结合天气现象考查热学知识。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A项错误;深秋白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项正确;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某物含有的热量多还是少,C项错误;搓手取暖是利用了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D项错误。
本题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不会产生声音B. 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C. 滚摆在滚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 热机和电动机在能量的转化方式上是相同的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声学和能量知识。
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也会产生声音,但声音不能传播出去,A项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B项错误;滚摆在摆动过程中,速度会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正确;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磁场能,再转化为机械能,二者在能量的转化方式上不同,D项错误。
本题选C。
4.下列图示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甲图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 乙图闭合开关,小磁针左端为S极C. 丙图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D. 按丁图的方法使用测电笔可以辨别火线与零线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电学知识。
【中考精英】2015中考物理(人教,包头)中考精英物理包头检测题第1-24讲(含答案)

第1~3讲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9题为多选题,全对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0分)1.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2.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4.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D)5.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A)A.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错误!错误!,第6题图)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12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二、作图与实验题(共24分)10.(4分)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如图所示)。
13-15年包头中考力学部分

2013-2015年包头中考力学部分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慢慢地停下来B.减速运行的火车其惯性逐渐减小C.用力推车,车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手撑遮阳伞迎风前行,始终保持伞面与水平地面平行,感觉伞的重量比实际小一些9.如图4甲所示,重为5N的铁块吸附在竖直放置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竖直向上运动。
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4乙所示。
若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等于5NB.在0~2s内拉力F等于7NC.在0~6s内拉力F等于5ND.在2~6s内拉力F等于7N10.如图5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
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
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被吸起。
当铁块A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仍保持平衡B.电磁铁B的上端为S极,天平右盘下降C.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天平左盘下降D.电磁铁B的下端为N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11.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
图6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pa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2N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12.如图7所示,用24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
【中考精英】2015中考物理(人教,包头)中考精英物理包头检测题第1-24讲(含答案)

第1~3讲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得分:________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8-9题为多选题,全对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0分)1.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2.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4.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D)5.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A)A.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错误!,第6题图)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7.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12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二、作图与实验题(共24分)10.(4分)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如图所示)。
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

绝密★启用前内蒙古呼尔浩特市2015年中考试卷物理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本卷g取10 N/kg。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2分。
第1~8题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
第9、10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2.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B.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应安装在用电器与零线之间D.安全用电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5.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
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6.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
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 m后停了下来。
则(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7.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 )A.UItB.2I RtC.2(/)U R t D.前面三个都可以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一个正确,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固体中快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色越好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B.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C.使用杠杆必定省力D.雾凇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 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一般都使用两脚插头
B.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C.照明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D.增加大功率的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4.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5.如图1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B.小钢球在ab、bc两端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钢球在ab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bc段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6. 图2所示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S闭合后,当风速增大时()
A.活塞上方气压变大,活塞向下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B.活塞上方气压不变,活塞静止不动,风速表的示数不变
C.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运动,风速表的示数变大
D.活塞向上运动,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3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4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4乙和丙所示。
(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二、作图与实验题(8题5分,9题4分,10题5分,11题7分,本大题21分)
8.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⑴在上述a、b、c 、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⑵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⑶图5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c乙。
9. 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⑴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实验序号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1 20 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5 7.5
3 10 1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7.5
5 4 正立放大的虚像
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
⑴实验器材中还应该有。
⑵他将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有关,该实验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⑶实验完成后,该同学用质量为20g和50g两个小铁球,分别制做成摆成为80cm和100cm的
两个单摆,根据上面实验结论可推测,这两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应分别是 s 和 s 。
实验次数
摆幅(cm )
小球质量(g )
摆长(cm )
时间(s )
1
10
30
80
1.8
2 10 40 80 1.8
3 15 40 80 1.8 4
15
40
100
2.0
11. 在测定标有3.8V 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 ,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流表(量程:0~0.6A 、0~3A )、电压表(量程:0~3V )、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⑴ 根据实验要求把图7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⑵ 开关闭合前,应将滑片P 调至 端;
⑶ 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⑷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 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
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保留两位小数)。
三、计算题(12题8分,13题10分,共18分) 12. 有一质量m=0.1kg ,容积V =1×10-3m 3,横截面积S =2.5×10-3m 2的圆筒形薄壁容器B (壁厚忽略不计),现注入体积为
3
1
V 的某种液体A 后,将其封闭放入水中,且保持竖直漂浮状态,如图9甲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2.8×103Pa ,(容器B 内空气质量不计,g 取10N/kg )求:
⑴ 液体A 的密度;
⑵ 若要使容器B 恰好竖直悬浮在水中(如图9乙所示)注入液体A 的体积是多少?
13. 图10所示是检测某一传感器的电路图,这种传感器上标有“6V 、1.8W ”的字样(该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纯电阻电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1A ”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
求: ⑴ 这种传感器的电阻R 0是多少?
⑵ 如果在a 、b 之间所加的恒定电压为6V 、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阻值为R 0的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⑶ 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测得该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与第⑴问中R 0的值(称为额定值)偏差大于1Ω,则该传感器就不能正常使用。
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a 、b 之间,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R 1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检测数据记录如下表:
检 测 次 数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第1次 0.18
1.68
第2次
0.22
0.90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此时在a 、b 之间所加电源的电压是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7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一个正确,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题号 1题
2题 3题 4题 5题 6题 7题 答案
C
D
B
A
C
C
B
二、作图与实验题(8题5分,9题4分,10题5分,11题7分,本大题21分) 8、⑴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
⑵ 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 甲 <
9、⑴ 5 ⑵ 倒立缩小的实像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10、⑴ 停表 ⑵ 摆长 控制变量法 ⑶ 1.8 2.0
11、⑴ 连接如右图所示 ⑵ A ⑶ 滑动变阻器断路 ⑷ 2.2 1.44 三、计算题(12题8分,13题10分,共18分)
12、解:⑴ F 浮=F 向上=P 向上S =2.8×103pa×2.5×10-3m 2=7N
∵整体漂浮 ∴G 总=F 浮=7N m 总=
kg kg
N N
g G 7.0/107==总 液体的质量 m 液=m 总-m 容=0.7kg -0.1kg =0.6kg ∴液体密度 ρA =
V m 31液=331013
16.0m kg
-⨯⨯=1.8×103kg/m 3 (2)F 浮′ =ρ水gV 排=1×103 kg/m 3×10N/kg×1×10-3m 3=10N
∵整体悬浮 ∴G 总′=F 浮′=10N
m 总′=kg kg
N N
g G 1/1010=='
总
此时液体的质量 m 液′=m 总′-m 容=1kg -0.1kg =0.9kg V 液′= m 液′/ρ液=0.9kg÷1.8×103 kg/m 3=5×10-4m 3
(其它解法正确也可)
13、解:⑴ R 0=U 额2/P 额=(6V )2/1.8W =20Ω
⑵ I 0=P 额/U 额=1.8W/6V =0.3A
当电路中电流最大为I 0=0.3A 时,传感器两端电压为6V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为R 1=10Ω时,电路中电流: I 1=U/(R 1+ R 0)=6V/(10Ω+20Ω)=0.2A
则传感器两端电压U 2=I 1R 0=0.2A×20Ω=4V
∴传感器两端电压变化范围是4V~6V
⑶根据题意可得下列关系式:
0.18R0′+1.68=U′
0.22R0′+0.9=U′解之得:R0′=19.5ΩU′=5.19V
∵传感器的实际电阻值偏差小于1,
∴这个传感器可正常使用,此时在ab之间所加电源电压是5.19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