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地区转移。
返回
2.影响因素
返回
3.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 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 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 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 量增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返回
返回
4.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降低 生产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返回
影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
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染。
返回
[应用闯一关] 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 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据此完成(1)~(2)题。
(1)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
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 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 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 ( )
B.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
返回
(2)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 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 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A.劳动力成本低 ( )
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
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返回
返回
[指点迷津]
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 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劳动力廉价、资源优势明显, 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最新考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差异。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地方服务、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3)市场因素市场饱和或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要,促使企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提示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甲卷,3~4 2016·全国文综乙卷,1~3 2016·全国文综丙卷,4~6 2015·海南地理,3~5以某类工业的转移为素材,对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原因进行设问。

以文字信息为主,图形提供辅助信息,多结合工业知识设置问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低。

考向一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2016·全国文综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要点】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称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国际产业转移。

2、分析思路:(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产业转移多倾向于具有充足、高素质且成本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转移在空间上不断转移);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产业转移倾向于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来减少该成本);③市场因素(企业为了追求更高利润,而通过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以避免因开辟国际市场而带来的贸易壁垒;市场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产业转移也随之发生变化)。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A、发达国家或地区: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一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A、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C、产业转移还可以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与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A、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

B、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丰富,大量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教学指导)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教学指导)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了解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和方向。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1)劳动密集型产业(2)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图表点拨] 1.教材第64页图3-2-2,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2.教材第64页图3-2-3,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日本、美国向外转移的时间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2)我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承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自日本、美国以及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和香港两个方向。

(3)亚太地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总体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经1.技术水平差距(1)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

(2)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1)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空间上发生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程度(1)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产业移出。

(2)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承接产业转移。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5
企业战略调整与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资源整合
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成本,形成规 模效应。
优化配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 ,合理调整生产要素组合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流程再造
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进行 全面梳理和优化,提高企 业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 度。
外部市场拓展和竞争格局变化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转移,但这也 为承接地提供了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契机,推动当 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转移 可以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03
不同类型区域受影响分析
机遇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地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挑战
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本地产业存 在竞争关系,可能影响本地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资金 等要素需求较高,可能面临要素短缺问题。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优化
01
02
03
04
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市场 ,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市场最大
化。
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 地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
本。
在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环节保 持领先地位,掌控核心技术和
品牌。
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和企业的合 作,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04
政策环境对产业转移影响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及导向作用
0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教案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改)

教案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改)

教案范例评析(目标、板书、深度)【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图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三大产业主要特点2、举例说明北京地区发生的产业转移现象3、依据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移出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4、通过案例分析某地区产业转移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产业转移对移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教学资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典型案例的选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教学反馈举例分析:北京石景山的变化、秦皇岛曹妃甸的发展;东郊工业区的变化;亦庄、顺义等卫星城的发展高考题的深度(见后)其他教案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1.概念: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⑴概念: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⑶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4.其他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原因:2.典例:3.影响: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相关高考题: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广东07)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地理(新):产业转移,资源调配-推荐下载

地理(新):产业转移,资源调配-推荐下载

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②对环境污染减少,改善了环境质量。

①乡村地区变为工业化地区;②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②就业机会减少。

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②加快工业化进程;③缓解就业压力.2.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沼泽成因①河流众多; ②低平排水不畅;③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④地下有多年冻土层,不利于水分下渗。

生态作用①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蓄水池和水源地②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重要作用;③是鸟类栖息地,沼泽植物也是重要生物资源。

过度开垦的负面影响①引起气候变干;②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盐渍化土壤面积扩大;③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④动植物资源减少等,使生态环境恶化。

沼泽地保护保护措施停止对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开发,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实行重点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路线输出地输入地南水北调东线:京杭运河,扬州→天津(华北)中线:三峡,丹江口水库→北京(华北)西线: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①减轻洪涝灾害②长江口盐度升高,水质变差①缓解北方地区(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②促进北方(北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③减少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西气东输塔里木盆地→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东至广州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③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④增加财政收入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①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②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③改善大气质量西电东送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山西、内蒙火电→华北(京津唐)中线:长江三峡水电→华中(沪宁杭)南线:珠江上中游水电、贵州火电→华南(珠三角)①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②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⑤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①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②调整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③有利于大气环境改善④推动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⑤减轻交通上能源运输压力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与区域差异●会考要求1.说出区域的含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80一90年代。发达国家 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提升,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 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
新湘教*选择性必修二
新湘教*选择性必修二
活动
(76页)
1.影响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分别有哪些?
第一次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第二次产业转移:劳动力;第三次产
业转移:劳动力、市场。
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地区,在国内
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掌控技术,获取更大利润。
3.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加
速推进,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
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牢牢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的“机会窗口”,完善创新生态体
注 : 二 分 日 和二至 日皆就 北半球 而言
新湘教*选择性必修二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确 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 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发生于20世纪60—80年代。科技革命 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 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技术 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二、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世界三次产业转移②活动:美国和日本的产业转移;发 展中国家吸引高端要素
三、 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产业转入地 、转出地、整体区域②活动:产业价值链
四、 微专题:知识拓展
微专题(知识拓展):①区位优势与工业分散② 雁行理论③产业转移时空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资源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 辽宁省矿产资源开 发案例
矿产资源的开采 和利用,带来人类社会 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合理地开采和 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 的巨大破坏。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案例
南 水
水资源的跨区域
北 调
调配,对受水区域的环
工 程
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
问题延伸: 4、南方的珠江流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 的人均水量比长江要高,为什么要选择从 长江调水?
提示:从长江调水,路径较短,投资较少, 调水难度较小,长江水量较大。
问题探究:
南水北调将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状况, 如果只调水不节水,南来之水,北京能 用多久?
结论:长江水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只有采用先进技术,科学 用水,有效节水,才能实现“长流水, 不断水”。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 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 量的 污水排放 会降低水质。
讨论问题: 如何解决南水北调带来的环境问题?
结论:预先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措 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问题延伸: 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 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 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 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同时, 充分考虑了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 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将建设
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见“世纪金榜”P150)
• 思考: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 及东部地区会产生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生物资源的利用 若尔盖草原荒漠化
案例



江 的
生物资源的利用

鳇 鱼
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
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 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 境,又影响人类健康。 (P27“阅读”)
返回标题2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词链接
第一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 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8.2% 12.7%
912
3.4% 14.4%
15.7% 14.9%
623
43.5% 58.2%
938
34.2% 81.0%
34.8% 54.4%
24.6% 36.6%
2760 4180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天津 石家庄 ●
中线

郑州
● 丹江口

三峡
东线

扬州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 见 “世纪金榜”P144 1. 三条线路的比较 2.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C.经济效益
D.环境问题 。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将会上溯,河口地区盐度
升高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 泥沙淤积加重 ,使航
道淤塞。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水生生物 的生长带
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 较高 ,天
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
长江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引水到北方的跨 流域调水工程
问题延伸: 2、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结论: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成 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优先实施 东线工程。
问题延伸: 3、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华北地区降水总量不大,地表 径流量小,蒸发强;工农业发达,用 水量大;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 染、浪费严重;因而水资源供需矛盾 尖锐。
1.积极
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 生活用水 和地区
的 生态环境 ,具有巨大的 社会 效益、
经济 效益、 生态 效益。
(2)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
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是南水北
调带来的 ( B )
A.社会效益
B.生态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 持续增长,保持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 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 响。其影响可以列表表示:
• 我国其它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晋煤外运 西电东送
阅读学案材料2完成表格:
跨区域工程 资源输出地
南水北调
沿线地区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资源输入地
十三陵水库大坝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影响
1、人类利用 自然资源对 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2、产业转 移对区域 地理环境 的影响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 物
人类的生产和
资 源
生活,就是利用各
土 种自然资源进行建
地 资
设的过程。

矿产资源
水资源
城荷黑市兰岱化风发沟车展露((磨深天房圳煤罗或湖矿发1电98)3年)
可能。(P25“阅读”)
(思考并举例说明)
水资源的跨区域 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 不利的影响?
(思考并举例说明)
问题延伸:
• 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北方 长江流域 南方
水资源总量占 人口占全国 耕地占全国 人均水量
全国(%) (%)
(%)
(米3)
2.6%
读“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总结: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 从扬州附近抽水站 线 引长江水,基本沿
运河输水到 地 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从 上游引水到 出丹江口水库,沿伏 上游 牛山、太行山东麓送 水到 、 。
水源 区
下游
供水
下游地区;
区 下游地区; 流

评 优 有 可以利用, 价 点 工程量 较小;前期
投资少、工期短,
缺 黄河以南地区地 点 势 ,需梯级抽水
北送,耗能多(流经 地区可能造成二次 污染)。
中游、 水 库、 水库
平原; 地区; 下游
上游、金沙江及其 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地区
可 供水
需挖 , 工程量很大。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 北、西北,可 供 水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只 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
部分地区供水。
人类活动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赛场
1、区域地理环境
1.人们为什么修建十三陵水库?
2.奥运会的举办对水库周边环境
有什么影响?
基础
人类活动
改变
2、在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的和 负面的双重性
4、人类对地理环境中的某个要素施加影 响,可能会使整个地理环境产生“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