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人生的最高境界

合集下载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能够做到这两个字,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最高级的" 独处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发自愿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能做各种坏事的情况下,不做坏事,这就是——慎独。

多年前,我听过一个故事,说在哈佛大学附近有一个便利店,便利店没有收银,店里放一个盒子,盒子里都是零钱,自己拿东西,自己付钱,自己找钱,没有人监督,盒子上面写了一句话"盒子里面少了一毛钱"。

但是每天晚上有人负责清点,从来没有少过钱,反而只会多钱。

因为很多学生把钱丢进盒子里,突然忘了丢了多少钱,又怕多拿了,想想就算了,有些学生,一看没有零钱,钱丢进去就丢进去也就算了。

这就是慎独。

真正的君子即使在他人看不到、听不见的地方,也能做到谨言慎行,时刻保持清醒。

"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现了对道德操守的重视。

慎独,是一种更高级的自律,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最高境界的修身法则。

01一个人如果在独处时能做到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杂念,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修养到家了。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诗·小雅·巷伯》里,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邻居寡妇的房屋被雨淋坏,只能到颜叔子家避雨。

颜叔子让她进屋以后,就用烛火照明,蜡烛烧尽后,再烧柴薪,柴薪烧完了,颜叔子不惜把盖屋顶的柴草抽取下来照明,通宵以礼相待。

暗室不欺的颜叔子,正因时时清醒、冷静自持,才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越雷池。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

"意思是小人独处时可能就会生出一些不善的念头。

而当他见到有"慎独"的君子时,往往伪装自己,"掩其不善"。

但这样的掩饰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会露出马脚来。

因为人的言行与他的内心往往是一致的,情动于中而显于外。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慎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个人闲下来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需要打开电视、打游戏或者上网,才能从某种寂静中抽身出来。

其实一个人是否拥有好心境,真的要意识到“慎独”这一品质。

在人前表现得进退有度、克制有礼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在私下我们在独处时还能有人前这番修养。

慎独就是要我们在独处时,依然克制、有分寸。

1、慎独,是无论何时都能坚守本分有个现象很普遍,就如上课开小差一样,有挺多人上班也喜欢偷懒,趁着领导不在的时候就摸鱼,一察觉到领导走近就假装很努力的工作。

慎独要求我们在没有人监督时,依然可以安守本分工作,而不是磨洋工,做假把式,糊弄自己糊弄他人。

而且这种随随便便工作的敷衍习惯一旦养成,其实对自己精神集中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有挺不好的影响。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你对工作懈怠,工作业绩自然也会对你懈怠。

正因为“慎独”品质的缺失,职场上真正能往上走的人是少数。

2、慎独,是人后的修养慎独除了出现在工作学习场景,还经常出现我们一个人独处时。

很多人平时在人前就各种宣扬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打游戏、不喝碳酸饮料,一定要早睡早起……在有旁人在的时候,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但是当他们一个人在家,就既喝可乐,又吃垃圾食品,还熬夜打游戏,这就是没有自制力的表现。

当然很多人不慎独,还表现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人前就说好话一脸笑意,一个人时就满腹吐槽别人的坏话,甚至背后做坏事。

慎独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

3、慎独,需要长久自律的修行要养成慎独的好习惯,需要一个人长时间的自我监督和自控。

就像西方故事里,认为人的内心其实住着魔鬼与天使,天使总在催促你变得更好,人格完美,要做好事,要追求幸福;而恶魔总是用“贪婪”“自私”“暴躁”等不好的品质占据你的内心,让你怒火中烧、暴跳如雷,陷入无边无际的坏情绪中。

而且恶魔是消除不了的,我们只有时时提防它,才能不让它占据我们的内心。

而慎独就是要我们提防我们独处时,随时可能出现的恶魔。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慎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文/叶超英不止一次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一些国家,即使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独自过马路,即使见不到人和车通过,也一样的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一定要等到绿灯亮起时才通过。

这样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就达到了中国古人所大力提倡的“慎独”境界: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依然能有好教养。

何谓“慎独”?慎,谨慎;独,独处。

慎独,就是谨慎地对待一个人的独处。

慎独,是古人提出的一种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所作所为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的遗嘱第一条就是慎独:“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可见,慎独作为一种道德自律,不只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都一样。

慎独的提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

所以君子一定会、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因此,慎独就是让人对自己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负责——这也是古语所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独处的时候,就是无人看见的时候,独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

这个无人监督时候,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见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独自面对自己灵魂,起作用的就是内心的道德律令和良心、良知之类人性善的一面。

不受监督的个人正如不受监督的权力一样,内心渴望为所欲为。

但是能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

人生感悟:要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做“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人,首先要对“慎”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慎,小心、当心的意思。

慎是由一个“心”和一个“真”组成,“心”和“真”合起来的意思是“抛开头脑中的其它要求一心一意认真地对待。

古代围绕“慎”的解释也很多,如:慎,谨也(《说文》);慎,诚也(《尔雅》);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这是做人的本分,有百利而无一害。

下棋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说法,其实,人生也是如此。

所以,了解和理解“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对于一个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单独行动的时候,要做到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

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和意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所以做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

可见。

慎独是最为重要的,是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之首。

在涉及小事的时候,要做到慎微。

所谓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都是从“一点点”开始蜕变的。

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演化成大问题。

所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慎独——人生的境界

慎独——人生的境界

慎独——人生的境界慎独——人生的境界“慎独”一词最早出自儒家的《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里所谓的“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也能慎重行事;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还依旧保持清醒。

独处时最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本性,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一些最微小的细节常常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魂。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三个如一,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要做到三点。

第一,言行合一为情操。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把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君子了。

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知行合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

整日里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没什么实际的行动,真正的成绩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取得的。

与其巧言令色,不如脚踏实地。

慎独的第二点:心口如一为良知。

不怕你尖酸刻薄,却怕你口蜜腹剑。

我们生活中最怕的就是那些心口不一的人。

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

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慎独的第三点就是:始终如一为坦荡。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慎独,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出于《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现实生活中,要有机会放置久已劳累的心灵,为生命留白,“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把自己交还给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生命虽然向死而生,但力圆满丰润。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将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生命之所以要起舞,是因为你觉得你这场人生实在值得庆贺。

既然我们已来世上走这一遭活这一生,一定要把困难、生死离别和自己的人生过得值得庆祝。

杨绛说:“你的问题是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保持灵魂深处的慎独,培养出抽离的能力,能够跳脱当下的痛苦与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

这种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不断实践、大量的体验和阅读,累积足够的信心,明白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不是只有一种活法,还有无数人无数种活的可能。

得之,俯仰无愧;失之,不悲无泣。

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佛家的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道家的举头三尺有神灵,皆是慎独的敬畏之心的写照。

所谓儒家主敬,佛家主净,道家主静,则是告诉我们:慎独!再慎独。

锤炼人生,萃取精华,去向极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在生活过程中拥有真正的自己。

慎独是人文精神的亮点。

强大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命运是欺软怕硬的家伙,它只会向敢于挑战它的人低头。

人总是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修行。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总会被打破,反而要惊心度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肩负使命。

少数人能敏锐地觉察将要承担什么,而大多数人则在迷雾中懵懂穿行。

许多年后当他回顾,才会发现在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开始了,无法选择,无法挣脱,唯一能做的,或许是顺流而下,尽量将头浮出水面。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慎独的意义1. 提升自我修养慎独,意味着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在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学会慎独,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培养自律精神慎独,要求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这种自律精神,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

4.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慎独,使我们能够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真诚、善良、宽容的心态。

这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如何做到慎独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慎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坚定信念,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2. 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等,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3. 增强自律意识自律,是慎独的关键。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诱惑。

4. 学会反思慎独,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做到慎独。

5. 保持谦逊的心态谦逊,是慎独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保持谦逊,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慎独的感悟1. 慎独是一种境界慎独,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当我们真正达到慎独的境界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2. 慎独是一种力量慎独,使我们能够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保持冷静、理智。

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3. 慎独是一种智慧慎独,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把握自己的方向。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

最高级的修行,是“慎独”有个秀才赶考,路上饥渴难耐。

正好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他却咽了咽口水继续赶路。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桃子解渴?”秀才回答说:“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袁姗姗家里,厨房一尘不染,冰箱收拾的井井有条,沙发上拾掇的干干净净……每一个镜头扫到的地方,都在彰显着一个好闺女的形象。

没想到,这个镜头瞒得了观众,却瞒不过在一旁认真观摩的袁姗姗爸爸。

他看到以后,毫不留情地揭了袁姗姗的老底:“看来打扫卫生了!平时这甩得乱七八糟的。

”袁姗姗爸爸的耿直,暴露了袁姗姗真实的生活状态。

镜头之后的袁姗姗,常常是凌乱的拖鞋、无处安放的衣物、东一只西一只的袜子,怎一个“乱”字了得!还好,袁姗姗这次的“表里不一”,只是涉及到自己的私生活,造成的后果,也无非是“离有个女婿又远了一步”。

但这一幕,也让不少网友反省:袁姗姗的房间是我本人。

越是没有人看见的时候,越是人的修养凸显的时候。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别人面前,显得彬彬有礼、遵守规则、富有教养,而当一个人独处、没有人监督时,却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我有个朋友是个医生,看起来总是一副兢兢业业、廉洁无私的模样。

他挂在嘴里常说的话,就是“病人大于天”,还动不动跟我们嘚瑟:从来不收患者红包。

没想到,前几天,他居然被人举报了。

而举报的原因,是他居然对送红包和不送他红包的患者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患者病情延误。

我这才意识到:看一个人真正的样子,不仅要看镜头前的表现,更要看镜头后能否做到慎独。

慎独,《辞海》解释说,就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小到打扫卫生,大到为人处世,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坚守本心不逾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行。

过年期间,我到韩国自由行。

途经釜山前往首尔时,我选择了乘坐当地的高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慎独是一种情操;
慎独是一种修养;
慎独是一种自律;
慎独是一种坦荡。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在古往今来的名人志士的心目中都占有特别明显地位,而它在当今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人们都喜用慎独作为座右铭,其内涵已广为人知,但其内容却与人们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所以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诠释和说明。

慎独其实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的典籍中,人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其实,慎独,关键是一个“独”字。

“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郑玄的“闲居”之说;二是朱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之地”;三是《五行》传文“独立性(个性)”,即“舍体”,内心的意志、意念。

笔者倾向于第三种。

慎独应该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

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萧何慎独成大事。

东汉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

范仲淹食粥心安,宋人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李幼廉不为美色金钱所动。

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以上种种,
- 1 -
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古往今来,真正慎独境界者不乏其人。

象诗人陆游,一生都专诚、专注于爱国的情操,恪守抵抗侵略、重振王朝的信念,写出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豪情的诗篇。

早年“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壮歌,中年“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晚年“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解为国平燕赵”。

这,就是一位爱国者的慎独心志。

此心志,一生恪守,至死方休,可歌可泣!
慎独也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更是一种坦荡。

“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即是慎独的工夫。

三省其身,即面对自己,澄清自己的内部生命,纯粹是为己之学。

鲁迅曾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和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慎独的真正最高境界是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

这里讲的随
心所欲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指道德修养到
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

只要我们从“慎独”开始,持之以恒,就能实现从道德修养的“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慎独,起初是为儒家所倡,释家、道家亦崇之甚高,唯其遵奉敬畏之事不同。

儒家尊孔圣之教,行礼仪教化;佛家奉释迦牟尼,尊佛菩萨及诸鬼神;道家行老庄之言,所奉者道,即自然之妙常。

我们所作所为、所行所止、起念动心,佛家云:“有佛菩萨乃至诸鬼神,无不尽知尽见,”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无论信教与否,然于修身正己,诚可信也。

儒道亦然。

今天看来慎独虽然是古人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
迁而失去现实意义,是因为它是悬挂在你心头的警钟,是阻止你陷进深渊的一道屏障,是提升你自身修养走向完美的一座殿堂。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