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课件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类
三
、 形象内涵
布封《莺》句子赏析课件

布封《莺》句子赏析课件布封的《莺》是一篇介绍莺的科普文章,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布封《莺》的教学课件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布封《莺》教学课件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莺的科普文章,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既具科学性又具文学笔调。
通过介绍莺科动物的动作、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有关知识,告诉我们莺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
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A、体会语言的优美。
B、学会细致观察。
学情分析: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如“喜悦”“欢畅”“欢快”“无忧无虑”“愉快”,等等,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唱歌。
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概括文中所写内容,在此基础上反复读课文,认识莺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并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的写法和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
刚才大家听到是一段夜莺的鸣叫声,好听吗?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
(板书课题)2、解题,作者介绍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课后练习中有关的莺的介绍说明。
(《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4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 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 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 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精选PPT
5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和人称
(1)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
精选PPT
18
7、发展性考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 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 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 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 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精选PPT
19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 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 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
精选PPT
7
考题形式2: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 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 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精选PPT
8
答题思路:
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要推敲材料和段 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散文语言赏析》课件

04
散文语言的文化内涵
语言中的文化积淀
01
02
03
文化传承
散文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信息,反映了民族的 历史、传统、习俗等,是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文化价值观
散文语言体现了作者的文 化价值观,通过语言可以 理解作者对人生、社会的 态度和看法。
文化交流
散文语言在不同文化间架 起桥梁,使读者能够领略 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文 化交流。
语言的音乐性
总结词
音乐性是散文语言的一种高层次特征, 它通过语言的节奏、音韵、语调等要素 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一种类似于音乐的 美感和艺术效果。
VS
详细描述
在散文中,作者通过精心构思和巧妙运用 语言的各种要素,使作品在节奏、音韵、 语调等方面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形成 一种类似于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音 乐性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深 刻、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借代与夸张
借代
借代是用一个事物的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的修辞手法。例如,“那个穿红衣服 的女孩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这里用“红衣服”来借代那个女孩。
夸张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强调其某一方面的修辞手法。例如,“他 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所有人都为之陶醉。”这里用“天籁之音”来夸张地形容 他的歌声。
语言中的地域特色
方言表达
风土人情
散文中常常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 表达,这些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 色彩,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散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也具有地域特 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和社 会风貌。
自然景观
散文语言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常常与地 域特色紧密相连,通过语言展现出各 地的独特风光。
语言中的时代印记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思。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Click to add Title 精细阅读
1.梳理和分析文本结构、作者思路。
散文阅 读备考
考 阅读方法
抓关键语
考点
教学背 1.关注标题: 景分析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散文
散文取材广泛多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而又常常摘取
生活中一个片段甚至点滴事件,或者自然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修辞的表述方式:
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表达 效果(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等)+表现内容特 点+表达(表现)……情感、心情、思想等
读下列句子,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谈谈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句1:<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 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赏析: “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 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 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 鸭蛋的喜爱之情。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写+ 表达效果(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具体、细致 等)+内容特征表现(表达、刻画)……品质 (情感、心情、形象等)
读下列句子,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谈谈句子的品析句子。
例句1: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 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赏析:运用典故,白话,文白夹杂相映成趣, 为文章增添淡淡的幽默 。表现作者对家乡咸鸭蛋 的喜爱、自豪之情
赏析散文句子的切入点:
1、从修辞的角度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从语言特点的角度
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应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 。
表述方式:1、找角度(词语、修辞、人物描写角度、 语言特点、其他)
2、扣内容(结合句子、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结合原文及括号的要求,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赏析下列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修 辞角度赏析) (朱自清《春》)
明确: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词 语运用角度赏析) (朱自清《春》)
例句2: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 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赏析:浓厚的口语色彩 。流露出地方特色。 表现作者自豪之情
语言特点表述方式:
(口语、方言、文言、长短句、句式等) 的运用+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风趣、幽默、 气势等)+写出内容特点+表现(表达、刻 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
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
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
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
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
多大的价值。”
因此——
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 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 的走进了散文。
散文阅读
----句子赏析
松桃县大坪场镇中学付尊扣
例句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 《春》)
赏析:一个“闹” 字,不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蜜蜂嗡嗡的叫声,而且还写出了蜜蜂飞来飞去 的情形,表现了春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运用精妙词语表述方式:
运用……词语+表达效果(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具体、细致等) +内容特点+表现(表达、刻 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读下列句子,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句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 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宗璞《紫藤萝瀑 布》)
赏析: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 形象的表现了紫藤萝花繁密、气势非凡、灿烂辉 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例句2: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 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像机 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 以到你们家做客吗?(游睿《做客》)
赏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形 象的写出了青青面对镜头时矛盾(失望中饱 含希望,企盼中略带担忧),表现其紧张、胆 怯、犹豫等复杂心理 。
人物描写表述方式:
例句2: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 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 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 连根拔起(王鼎均《那树》)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 人类发展快,对自然的破坏速度之快、之 深,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 的谴责之情。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 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 为别处所不及。(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汪曾 祺《端午的鸭蛋》)
明确: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文白夹 杂)增添了典雅之美。表现作者对家乡鸭蛋的 喜爱、自豪之情
1、课下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找出文中描写 父亲为作者卖橘子的句子,从人物描写和词运 用的角度赏析其效果。
读下列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谈谈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句1: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 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 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 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杨绛 《老王》)
赏析:运用外貌描写,准确, 表现其病入膏肓,不久于世的状态。
明确:“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 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 会去的!(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莫言 《母亲》)
明确:运用语言描写,准确形象的写出面对苦 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 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 了母爱的伟大。
结合原文及括号的要求,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赏析下列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修辞角度的赏 析) (朱自清《春》)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词语运用角度 的赏析) (朱自清《春》)
3、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从人 物描写角度赏析) (莫言《母亲》)
4、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 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2、课下阅读朱自清的《春》,在文中找出你喜 欢的几个句子,从修辞角度、词语运用、语言 特点的角度赏析其效果。并积累美词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