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幽默苏轼
论苏轼诗歌中的幽默

苏轼的幽默姓名:杨梅班级:汉语1001 学号:20104889苏轼可谓宋代文人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一生曲折离奇,遭受多次贬官,牵涉入政治事件受到极大的迫害。
但是他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挫败之后,依旧保持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始终热爱生活,并且为百姓做事。
豁达的心境和他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是对后世人极大的鼓励。
他为我们做出表率作用。
忽视掉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忘记生活的意义。
无法看到真善美的事物。
读诗歌可以让我们找回这些生活中不断减少的美丽。
那一份闲适和对美的追求。
不光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重要,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乐趣,需要一些幽默感,为那些黯然失色的情景增添色彩。
那些宋人诗歌中所蕴含的可以发掘的庞大的精神能量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苏轼的遗留下大量的诗歌,苏作为宋代文学代表人物,关于他的很多方面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了,但重复不是多余,每一次重复都可能取得新的进步,即使只有一点,但是累积起来也可能产生质的变化。
这些诗歌大多是“戏作”,是苏轼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意味的事情做出来打趣或抒发真情实感的,告诉人们该怎样生活,怎么去应对这个世界。
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却可以窥见苏轼的一部分人生态度和他的真实性格。
正是这些小诗将苏轼的人物性格丰满起来。
苏轼有很多经典的反映出人生哲理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大慨惟有苏轼这般胸襟广大之人,才思格调都高远的诗人会发此感慨。
用雪泥红爪的比喻是极贴切形象的,这是人在经历了很多之后发出的无限感慨,其中的曲折怕只有当事人才能体味,而仔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雪泥鸿爪呢,任何事物都会变成过眼烟云。
正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王国维说: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苏诗可以称得上是材料丰富多变,同时性情也真。
这跟他骨子里在意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意百姓的生活状况,交友甚广,所以才会何不如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千古人间。
苏轼的幽默故事

苏轼的幽默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以其幽默幽默的个性和丰富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和传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经典的幽默故事,与读者分享苏轼的风趣和机智。
故事一:司马光的卖象苏轼和司马光是宋代两位著名的文人,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互动故事。
有一天,苏轼听说司马光要举办拍卖会,决定开个玩笑给他。
他找来一只小象,并告诉大家这是一只罕见的宫廷珍宝,非常值钱。
于是,拍卖开始了。
苏轼故意唱出一首调皮的歌词,如:“白象宫中宠,产自非洲独。
巨鼻唾涎飞,万象敬畏瞩。
”听到这首歌,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随后,拍卖师宣布开始拍卖这只宝贝,而苏轼当然是最积极的竞拍者。
在苏轼的喊价声中,象的价格节节攀升,最终以高价成交。
然而,当拍卖落下帷幕时,苏轼却把象送给了司马光,告诉他这只小象并不是什么宝贝,只是一只普通的动物。
司马光听后哈哈大笑,被苏轼的幽默和机智逗得十分开心。
故事二:苏轼的调鹤计苏轼年轻时曾任官,而当时正值夏天,蚊子成群结队,特别是在夜晚更是难以入眠。
于是,苏轼斟酌一番后,决定用一项独特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调鹤。
苏轼购买了一只非常高贵的仙鹤,并训练它在晚上的时候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香味,来吸引蚊子们。
这个计策非常成功,蚊子们在鹤的引诱下纷纷飞来,而苏轼则可以安然入睡。
然而,这个调鹤计最终被邻居发现了,他们对苏轼笑得前仰后合。
苏轼释然地笑着说:“我这鹤的名字是‘蚊神’,怕蚊子的人都来我家,如果它叫‘宋代皇帝’,天天都有人拜访我了。
”故事三:宰相的骑猪记苏轼和他的朋友王珪是好友,平时喜欢开一些玩笑来调侃彼此。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篇题为《宰相骑猪记》的文章,将王珪比喻成宰相骑着猪出门考察。
这篇文章流传开后,引起了许多人的笑谈。
王珪当然不甘示弱,他立即写了一篇回应的文章,讽刺了苏轼抬举自己的行为。
文章称苏轼误将普通人比喻成宰相,是一种严重的文风错误。
苏轼得知后,不以为忤,继续回应。
他在文章中道歉,说他确实弄错了,而且王珪骑的并非猪,而是种猪。
论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论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内涵梁竣淇 青岛大学历史系摘要: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其诗流传千古,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但无论为官升迁还是被贬他乡,苏东坡都有着不错的政绩。
苏东坡的诗词,大多豪迈豁达,这和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幽默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苏东坡于乱世中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苏东坡;人生幽默;文化内涵笔者以苏东坡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为研究视点,进一步说明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和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他却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也是一种政治幽默。
苏东坡一生交友广泛,他乐观幽默的性格感染了他的每个朋友,也是一种社交幽默,并且这种社交幽默一直影响后人。
本文把这些幽默挖掘出来,并且上升到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苏东坡的不同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幽默,这些幽默是刻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从他流传的故事和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得出来,幽默不仅让他“四海之内皆朋友”,还给了后人非常正能量的启发,影响了很多文人雅士。
苏东坡的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幽默,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进取的哲学观。
一明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袁中道,不仅非常欣赏苏东坡的为人处世,还喜欢收藏苏东坡的诗词,并且把收藏到的诗词篇幅编成一本书。
书中记录了苏东坡虽然有着出色的政绩,但为人低调,在外人看来,苏东坡给人的印象是饮酒高歌的形式。
苏东坡做官期间,在不忙的时候喜欢散步,他到了街上便有很多人跟着他。
如果有人想和他喝酒论诗,他非常豪爽的就会答应。
在袁中道收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乐观豁达且平易近人的人,文章中只提到了苏东坡的一些事,不能够完全反应他的一生。
其中“望笑无声之际”更是惟妙惟肖的体现了苏东坡的神情,这让读者联想到苏东坡潇洒的一生。
身为朝廷官员,却能够做到广交朋友、平易近人,和平凡布衣依然能够一起谈诗喝酒,何尝不是一种幽默。
文学论文:刍议苏轼诗中的玩趣

文学论文:刍议苏轼诗中的玩趣引言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玩趣,通过与生活形态的巧妙碰撞,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文学的畅快感。
本文将从苏轼诗歌的题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轼诗中的玩趣。
苏轼诗的题材苏轼的诗歌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作。
然而,不论是哪一类题材,苏轼都能在其中融入自己独特的玩趣。
以咏史抒怀为例,在描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苏轼往往通过运用夸张和幽默的修辞手法,以及细腻的描写,将苍凉的历史与幽默的现实相结合,从而达到的深入人心的效果。
在山水田园之作中,苏轼则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融合,通过游玩自然景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无论是描写历史人物还是自然景色,苏轼都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处理,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苏轼诗的修辞手法苏轼的诗歌作品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夸张、反转和比喻。
苏轼常常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描写风景时,他常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形象独特的词句,来表达美景的壮丽和绚烂。
同时,他还善于使用反转手法,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和新意。
此外,苏轼的诗中也经常出现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东西用具象的形象来描绘,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苏轼诗的表达方式苏轼的诗歌作品在表达方式上也具备独特的玩趣。
他常常采用幽默和轻松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例如,在他的《赤壁怀古》中,他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来描绘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戏剧化的效果,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英雄壮丽,还能体验到作者的机智和幽默。
此外,在他的山水诗中,苏轼经常通过写游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以一种开阔和畅快的感觉。
苏东坡智慧幽默故事10则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注:二人政见不同,关系不是很好)2、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3、投石引诗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4、年少轻狂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轼幽默轶事十则

蘇軾幽默佚事十則.很棒的分享1、反唇相譏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牆東坡斜矣!”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注:二人政見不同,關係不是很好。
)2、針鋒相對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
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
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
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
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3、投石引詩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
秦少游受到啟發,沖口而出:投石衝開水底天。
4、年少輕狂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於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
)沒料到,幾天之後,一鶴髮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
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鄰皆刮目:“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5、世態炎涼(有些版本指鄭板橋- 注)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
”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敍談。
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1、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2、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好段:关于幽默的事实论据

好段:关于幽默的事实论据苏东坡与老道宋代诗人、文学家苏东南亚坡在杭州做官时,一时闲暇游莫干山。
中途疲乏,见一庙宇便进去休息。
主持老道见来人衣着简朴,便冷冷地指着椅子说:“坐!”然后对道童喊:“茶!”老道在与来客闲聊中,发觉来者很有才华,非普通书生。
即将来客引至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说:“敬茶!”老道便与来客细谈起来,态度也恭敬了很多,愈谈老道愈觉得来客非等闲之辈,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智慧过人。
不禁问起来客的姓名。
这才知道来客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连心起身作揖,连声道歉:“贫道有眼无珠,失敬!失敬!”心把苏东坡请进客厅。
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道童说:“敬香茶!”苏轼告别时,老道乞墨宝留念。
苏东坡一笔,挥毫题对联一副: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不觉两颊发烧。
冯玉祥的礼品冯玉祥虽历任高官,但为人清正刚直,嫉恶如仇,有时也常以幽默为武器鞭挞妞恶。
有一年,北洋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为自己庆寿,大摆宴席,很多趋炎附势之徒争送重礼祝贺。
当时冯玉祥在直系军队,是吴佩孚的部下,但他看不惯吴佩孚的所作所为。
于是派人送去一坛清水,坛口封条上写着“君子之交淡如水”。
吴佩孚心知冯玉祥捉弄他,但还装着附庸风雅,自我解嘲地说:“知我者,焕章也。
”第一次北伐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出任军政部长。
南京是当时国民党首都所在地,市长刘纪文结婚,大摆排场,婚礼隆重,宾客如云,礼物成山。
可当时,国家贫穷,战急频仍,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可这位市长却借结婚之机,大肆张扬敛财。
冯玉祥十分厌恶。
于是他派人给刘纪文送去一件礼物——木盒一只,外包红布。
刘纪文喜孜孜地当众打开木盒,里面装的全是南京市民的诉冤状纸。
这位受蒋介石宠幸的堂堂首都市长,顿时脸色发青,下不了台。
周总理桌上的派克笔在美国政府非常敌视中国的年代,有位美国记者在周恩来办公桌上,看到一枝美国派克钢笔。
便以挑衅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钢笔呢?”周恩来总理笔答:“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那位朋友,坚持要我收下他的这件礼品,留作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幽默看苏轼摘要:苏轼的诗词幽默诙谐,被人们津津乐道。
用幽默诙谐表现耐人寻味的哲理,传递感人至深的感情。
我们从幽默的特点对其文章进行分析,并阐述议论苏轼的诗词为什么幽默诙谐。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幽默溶入了东坡的生命和血液之中.成为他整个人生的一部分。
关键词:东坡风趣幽默旷达幽默特点外儒内道正文一、苏轼的幽默性格分析1.1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朝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但在诗、词、歌赋各方面显出他卓越的天才,同时也是绘画和书法的高手。
苏轼生性方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甚雅好游山林。
首先,苏轼以自己的幽默诙谐和睿智机趣来消解人生中的悲剧性。
他能运用幽默诙谐面对重重困难,有时甚至是厄运突至的环境。
如《志林》记载:“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
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否?‟朴言:…无有。
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就养。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 [3]这是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记载自己在湖州被捕与家人诀别的情形,但从妻子“皆哭”,“无以语之”等语,联系当时目击者所见就逮之时“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孔氏谈苑》)的情形,可以想见其时气氛之严峻,东坡全家之惊愕哀伤,祸患难测的忧虑。
但东坡却以其急智,以一幽默的前代故事,缓解了当时气氛,减轻了家人的悲伤。
遗憾的是,曾有一度,人们认为东坡的这种态度是玩世不恭。
鲁迅先生说:“泪和笑只隔一层纸,恐怕只有尝过泪的深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笑。
”我们说,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东坡着想,才有可能认识这种幽默的力量。
东坡这位具有独特幽默感的伟人,具有一种超群拔俗的人格,正是在这困厄突降的紧急关头,他表现了一种以智慧应付特殊困苦窘境的能力。
在东坡这里,幽默产生一种力量,它能祛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涵养。
其次,苏轼的幽默更多的是和自己的个人生活相关。
联系东坡曲折坎坷的人生,翻检其斑斓多采的诗词文赋,笑阅宋人有关东坡的笔记小说,东坡幽默诙谐性格易为人感知的是,东坡是一位能与他人共欢笑的人。
他用特有的幽默表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在同僚、友朋、家人、甚或在下人、歌妓那里,他会用其生花妙笔,“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如据《侯鲭录》载:“东坡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无章在焉。
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丈,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大笑。
”冯梦龙《古今笑史》摘引此段记载后倡言:“唯不自谓痴乃真痴”。
[4]于今观之,米芾之痴固称一绝,东坡之谐趣亦冠绝一时。
一谐一痴,相映成趣。
可发古今一笑。
东坡特有的幽默诙谐性格,使得他的一部分诗词具有谐趣之美。
这些作品曾给亲友带来欢乐,成为诗坛佳话,据其《谷偃竹记》载:“谷在洋州。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十咏》,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 这类作品固然无大的社会意义可言,但它却象轻音乐,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内中充满了生活情趣,予人愉悦之感。
1.2苏轼豁达、风趣的幽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缩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变幻莫测,起起落落,坦然自然面对。
正是一颗达到如此境界的心灵造就了苏轼的幽默人生,以这种幽默的性格来笑对人生,拥抱人生,面对重重困难。
诗歌《初到黄州》就体现出苏轼的旷达风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1]开头第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就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的苦涩、无奈心情以戏谑的形式表达,自己被贬黄州,此处鱼美、笋美,可以饱饱口福。
颈联“不妨、例作”两词,旷达诙谐,洒脱的个性跃然纸上。
尾联写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做什么事,朝廷还白花钱养我这个“酒囊饭袋”。
二、从幽默的特点来读苏轼。
2.1.幽默特点的表现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里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雨堂—论读书、论幽默》。
所以,幽默是人的个性体现。
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发生。
2.2特点一调侃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有一好友佛印禅师,与人相交颇深,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
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苏东坡的性情跃然纸上,豁达、善调侃、乐观的性格,而其调侃却与众不同,要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要么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其不凡的才华。
“想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说的就是一旦发生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话说杭州有一品行不端又爱钱又好色的住持向苏轼求字,苏轼很快写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未把意马牢栓。
这位花住持很是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是个字谜,而谜底就是和尚最忌讳的两个字“秃驴”。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开心,而与之较好的佛印对亏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然会被活活气死。
一日清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找佛印和尚下棋,走到门口没进去,拍着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道:“秃驴何在?”佛印听后,笑答:“东坡吃草”。
一问一答,幽默风趣,语气双关,堪称绝妙。
二者之间的对话,没有半点做作,表现如此自然。
看之后,如身临其境,画面即刻映入眼帘,无不觉的幽默搞笑,心中不由一悦,感叹二人机智、幽默。
2.3幽默的特点二机智。
所谓机智,就是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是一种迅速的反应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帮助人摆脱困境,化解尴尬,甚至可以攻击对方。
苏轼京师科考,有六个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
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年纪较长的先道:“姜子牙渭水钓鱼。
”说完捧走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买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县涿县卖肉。
”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
”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重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一道青菜。
这时,菜全部分完,六举人看着苏轼正欲嘲笑时,苏轼不慌不忙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请啊。
”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东坡才思敏捷,博学多才的特点直接表现出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且用之恰当,轻而易举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并攻击了对方,化被动为主动。
塞廖尔·约翰逊说过:“如果没有机遇的合作,就不会产生任何妙言隽语,所以机智和勇敢应该满足于同幸运分享它的荣光。
妙言隽语的产生,需在恰如其分的氛围环境,经过智慧的总结,产生脍炙人口的语句。
一天,苏东坡与黄庭坚饭后闲步,但见暮霭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晚,悠扬悦耳,黄庭坚于是出对道:“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到:“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两句均以《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上述两则故事,显而易见,苏东坡之灵敏机智、学识广博。
2.4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嘲,就是宁可取笑自己,绝不轻易取笑别人。
海利·福斯第曾说过:“笑的金杆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
”一个懂得掌握“自嘲”这种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及反嘲别人对权利“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
苏东坡的坎坷曲折的一生,以一种旷达超脱的姿态坦然面对苦难,其谐虐诗内容丰富,有讥讽政治的有戏虐亲友的,也有幽默自嘲的。
赫伯·特鲁说:“幽默的最高层次,只有那些能笑自己,能对自己做趣味思想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2]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处境,无论是轻松调笑,苦涩微笑,还是讽刺讥笑,苏轼皆能一笑了之,笑解千愁,笑看人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诗歌《洗儿戏作》开篇的自嘲,读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人们生养儿子皆望其聪明,我即被大家公认的聪明蹉跎一生!我要不聪明,谁会嫉妒我,陷害我呢?于是生出反常之心,希望儿子愚笨迟钝,这样才能无灾无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敏却多灾多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明却多灾多难屈沉下僚。
后两句,看上去插科打诨的牢骚,实际是极为深刻怨毒的讽刺,因为当朝的公卿宰相,都是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识的人,诗歌寓于谐,把深刻的思想包容于戏虐的外形之中。
这是一种讽刺的笑,体现了“在笑声后面隐藏着愤怒的呐喊,还有一种轻松的笑”。
就是单纯的谐谑。
在被贬广州、惠州时,苏轼住在一座寺院,《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个“白头萧散满霜风”的衰弱身体,却有着“报道”两句的享受和安适,说自己在贬谪之地,倒意外得到了春风中甜美的睡眠,实在难得,于是就连道士也要轻轻地敲钟,写出了夸大的轻松。
《访黎子云》:“东行策杖寻黎老,打狗惊鸡似病风。
”这个场面也十分有趣,一日不见民间老友,就坐立不安,以至于“打狗惊鸡”活像个老顽童,可爱至极。
尽管此类诗,没有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内容,但诙谐的本身亦是可爱而令人叹服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同一支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2.5反观其他诗人的流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柳宗元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被放逐到儋州(今海南)的苏轼遇赦北返,途径润州(今江苏镇江),游览了金山寺,看到寺内好友李公麟为他画的画像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