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二是词语的解释与运用;三是写景作文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景物描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可能会存在观察不细致、表达不生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本课的生字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写景作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景物描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作文纸:用于学生写景作文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景物描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涵盖了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和阅读能力训练等方面。

整个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能够积累词语,提高词汇量。

–能够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准确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词语积累。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课文理解1.教学内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

2. 词语积累1.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教学方法:词语解释,词语搭配练习,词语造句。

3. 朗读训练1.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表现力和语音语调准确性。

2.教学方法: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段朗读练习。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导入•复习前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2. 新课学习1.课文理解:–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分组合作,讨论课文重点内容。

2.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练习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

3. 课文表现•分组展示课文内容,认真朗读课文,展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整理课文重点,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课文理解与词语积累的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更多针对性的辅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设计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

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古诗、现代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语文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写作思路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作文纸、彩笔等写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同时,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互相评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巩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
交流自己从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哪些人物特点。
5.小结写好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过渡:一个个词语润泽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个汉字装点着我们缤纷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徜徉“识字加油站”。
2.出示词语。
ǎikānɡkǎixián qī jù bīn zào
和蔼慷慨贤惠 悲戚临危不惧彬彬有礼 焦躁不安
4.学生再次交流句子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了解意思,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勇于拼搏的精神。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识字加油站:积累描写人的品质和心情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学习讲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抡了一个圈,打出去,爸爸措手不及,球掉了,小男孩高兴地跳起来。
(3)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下班回家,放下背包,走进厨房,开始切菜、炒菜、煮饭,一会儿,美味的饭菜就做好了。
4.学生自己举例写一些带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抽生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读通读顺。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二、日积月累
1.过渡: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和精彩的动作描写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古人读书求学的精神更让我们钦佩和喜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古文中的经典名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园地,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课外阅读、汉字游戏、口语交际、作文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口语交际时自信心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语文园地七》中的知识点,如课外阅读文章、汉字游戏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进行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不同的文章和练习,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诗、现代文、寓言故事等,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但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讲一个关于语文的有趣故事,让学生思考语文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
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
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
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
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
品质、特点。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分钟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
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板书:与古人读
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课件10】
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
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
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
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
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
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
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
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
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
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
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
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
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
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虽然
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
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
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12】
出示描写古人读
书求学的故事的成语,
并选择两三个词语讲
故事,可以让学生积累
了词语、理解词语的含
义。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
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

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
作。

【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
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课件出示16】
示例: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
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讲解名言的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