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热的原因
原因

白细胞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系复杂的细胞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过 程,包括激活(激活物与产热原细胞受体结合并被吞噬)、产生(胞内合成 致热原前质分子或此分子的活化酶,需能)和释放(活化后通过胞膜释放, 不需能)三个阶段。 白细胞致热原与细菌内毒素在致热方面的主要区别
项目 来源 活性成分
胰岛素耐受:应激时,胰岛素依赖组织(主要是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 低,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这有利于胰岛素非依赖组织(主要是脑、外周神经、 骨髓、白细胞等)获得更多的葡萄糖。
第三章 遗传与疾病
一、重要概念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的异常(或突变)而引起的疾病。特征是:垂直传递 和终身性。 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即病理现状是由于一个基因 突变而引起的。 多基因遗传病:由两对以上基因决定的遗传病,且每对彼此间无显、隐 形关系,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每种多基因遗传病都受遗传因素 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故又称为多因子病。 染色体病:由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蛋白质
白细胞致热原
单核C、中白C、组织巨噬C等 脂多糖
细菌内毒素
G-菌的胞壁成分
分子量
耐热性 机体耐受力 种属特异性
(1-2)×104D,能透过血脑屏障
低(70℃,20分钟即可灭活) 无 无
(1-2)×106D,正常情况不能透过血脑屏 障
高(160℃,干热2小时才能灭活) 有 有或无
三、发热的机制:三个环节:1.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引起中介物—
特点:潜伏期;选择性(易感动物、侵入门户、作用部位);力量对比性—
—发病受致病因子(毒力、数量)与动物本身抵抗力双重影响;特异性、传 染性、持续性、免疫性。

物理性:机械、温度(高温、低温)、光与放射能、电流。 化学性:外源性中毒(有机物、无机物)、内源性毒物(滞留性、吸收 性、组织代谢性)。

防御功能
糖皮质激素分泌↑ 提升 高高 能血 量糖 , 改 善 心 血 管 功 能
防御功能

消极影响
减稳来自百度文库轻定 组溶 织酶 损体 伤膜 ,
反抑 应制 ,介 减质 轻释 组放 织和 损炎 伤症
出蛋 血白 负分 氮解 平过 衡渡 ,
使抑 感制 染免 增疫 加,
影抑 响制 创组 伤织 愈再 合生 ,
消极影响
生理性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 过热 发热

热型: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发热的持续时间以及体温升高的水平不一 定相同,将机体的体温变化按一定时间记录下来,绘制成曲线图。
稽留热:指高温持续不退,且一昼夜间变化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体温持续在较高水平,但一昼夜间的波动范围较大,超过1℃以上。
外周介质 发热 激活物 产热源细胞 (如单核细胞) 降价产物? EF 体温调 节中枢
PGE? cAMP Na/Ca↑
调定点 上 移
产热↑ 散热↓ 发热
注:EF即内生致热原
四、发热的发展过程
1. 体温上升期:外周血管收缩,皮温↓,肤色苍白,畏寒、寒颤、被毛逆 立蓬松,分解代谢↑。 2. 高温持续期:体表血管扩张,皮温↑有酷热感,结膜潮红,口干舌燥。 3. 体温下降期:血管扩张,皮肤出汗、潮湿 (热骤退可致急性循环衰竭) 。
一四.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一、疾病的概念:指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自身稳定调节状
态紊乱,动物机体发生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 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动物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生产 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下降。
二、疾病原因
(一)外界致病因素 生物性:病原微生物、寄生虫。
潜、选、对、特(请选对的) 传、持、免、变(穿刺民兵)
兽医病理学
由扬州大学主编课本 改 编
目 录
疾病概论 二. 应激与疾病 三. 遗传与疾病 四. 发热 五. 缺氧 六. 水肿 七. 水和电解质平衡障碍 八. 酸碱平衡障碍 九.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休克 一一.黄疸 一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三.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
适应和修复 一五. 炎症 一六. 肿瘤 一七. 呼吸系统病理 一八. 消化系统病理 一九. 泌尿系统病理 二○. 心血管系统病理 二一. 血液和造血系统病理 二二. 生殖系统病理 二三. 神经系统病理 二四. 肌肉骨骼系统病理 二五. 皮肤病理



发热:恒温动物在各种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从而导致体温↑,并伴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发生改变的全身性反 应的病理过程。发热是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在许多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 致热原:凡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 内生性致热原:发热激活物不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激活产致 热原细胞,合成、分泌和释放某些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体温中枢引 起发热。这些致热性细胞因子称为内生致热原。主要的是白细胞致热原, 除此之外,还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体温过高: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向体内辐射,以及湿度较大使机体散 热减少或者机体散热障碍所引起的体温升高的现象,又叫过热。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伴性显性遗传病 伴性遗传病 X伴性隐性遗传病 Y伴性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分类
单基因病 基因病 遗传病 染色体病 多基因病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三、基因病 特征:明显的家族史、垂直传递
(一)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后 代发病雌雄机会均等;系谱图上呈连续分布;正常家畜无病理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前一点与常染色体特点相同,不同的是,系谱 图上呈不连续分布;近亲配种时后代发病率高。 X-伴性显性:雌性发病率大于雄性;连续性分布,正常家畜无病理基因。 X-伴性隐性: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跳跃式分布;近亲配种发病率↑。 (二)多基因遗传病特点:表现型群体频率呈倒钟形常态分布;有家族史。
—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2.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下,体调中枢通过中 枢发热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内生致热原有多种,也有可能是几种不 同的以不同组合或先后作用于中枢,或作用于外周靶细胞释放介质参与 中枢机制,还有可能是发热激活物及降解产物或外周介质透过脑屏直接 作用中枢。3.体温调定点上移→温调效应器反应→产热>散热→ 体温↑。
间歇热:发热期和无热期有规律地交替重复出现,其特点是体温骤升后,又
骤降到常温或低于常温,间隔一段时间后,又骤升、骤降,如此反复。 回归热:与间歇热相似,但无热期和发热期间隔时间较长,如经过数日持续 发热后,转入一段时间的常温期,然后又重复交替。

热限:给机体注射发热激活物或者直接注射内生性致热原,随着剂量的 加大,发热效应逐渐增强,但体温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剂量,发 热效应却不再增强,这种现象称作热限。
二、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三、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
1.
交髓 丘垂皮
应激原
精神因素
大脑皮层 边缘系统 下丘脑
其他促激素 ADH ↑ GH ↑ β-内啡肽↑ 催乳素↑ CRH
外周感受器
脑干网状系统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儿茶酚胺↑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垂体 ACTH 肾上腺皮质
GC↑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儿茶酚胺分泌↑ 保血 证流 心重 脑分 供配 血, 改增 善强 组心 织功 供能 血, 其中 他枢 激兴 素奋 分性 泌 , 增扩 加展 摄支 氧气 量管 , 酸升 ,高 增血 加糖 供和 能脂 量肪 肾 胃 肠 缺 血 性 损 伤 心 血 管 应 激 性 损 伤 能 量 物 质 大 量 消 耗
三、应激与畜牧业生产




热应激:高渗性脱水;新生犊抗体↓;鸡产蛋↓、死亡。 冷应激:机体抵抗力↓,特别易感呼吸道、胃肠道疾病。雏禽对冷敏感。 混群应激:争斗,紧张。 拥挤应激:造成机体抵抗力↓。 噪音应激:兴奋,惊恐,脉搏、呼吸↑;泌汗和物质代谢↑;反刍兽唾液 分泌、反刍、胃收缩力↓;脑垂体机能紊乱。 饥饿应激
四、染色体病

数目异常:多倍体、非整倍体、嵌合体。 结构异常: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臂染色体。 诊断:1、系谱调查与分析;2、染色体检查(大致步骤:标本制作、镜 检、核型分析、基因诊断)。 防治原则:关键是做好选种育种工作,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五、遗传病的诊治


第四章 发热
一、重要概念: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化
(一)潜伏期:指致病因素作用与机体,至机体出现一般症状的时期。传 染病潜伏期明显,创伤无潜伏期。 (二)前驱期:从疾病的一般症状出现开始,到疾病的典型症状出现为止。 这一阶段机体表现非特异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 (三)临床明显期:疾病特异性症状表现出来的阶段。特异性症状是疾病 诊断的重要依据。 (四)转归期:疾病的结束阶段,有三种类型:
四、应激与疾病的关系:过强、过久的刺激导致疾病发生。与应激有

关的疾病有两种:应激性疾病和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有关的动物疾病举例
猪应激性心肌损伤:急性心肌炎,心肌断裂坏死,肌节出现“收缩带”。 急性胃黏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缺血+屏障功能破坏+内源性PG生成减 少→胃黏膜出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应激对免疫的抑制:糖皮素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周围淋巴C减少。 猪应激综合症:临症:体温↑,呼吸困难,肌肉震颤,严重的酸中毒,甚至 致死;造成背肌、腿肌坏死、PSE和DFD肉(用氟烷检验)。
特点:选择性;可变性;毒物与机体的双重作用;潜伏期一般较短。
营养性 (二)机体内部致病因素 遗传性 免疫性 (三)诱因

三、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一)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损失抗损伤) 疾病过程中因果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转化)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整关系) (二)基本机制 对组织的直接作用 对体液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作用(直接作用,神经反射) 细胞和分子的机制
完全康复:即痊愈。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 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完全恢复,动物的生产能力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损伤得到控制,但一些变化未完全恢复,以代偿维持生命。 死亡:可分为频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第二章 应激与疾病
一、重要概念


应激:指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出现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旨在提高机体 的适应能力,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应激原: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其种类有:机械性、物理 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和躯体性等因素。 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 应激相关疾病: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的疾病。 警觉期:全身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 激素分泌↑→血压↑、血糖↑,心跳、呼吸↑,骨骼肌、心肌和脑血流 量↑,为机体对抗应激原作充分准备。但刺激过强,也可致死。 抵抗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进一步↑为主,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 性↓,炎症出现与免疫反应↓。 衰竭期:应激原持续时,出现与警觉期相似的变化。肾上腺皮质激 素持续↑,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合力↓,机体内环境明显失 衡,重要器官障碍甚至衰竭,严重者可死亡。


机体代谢的变化:糖元分解增强,血糖↑ ,糖尿(慢衰或饥饿时可能相反) ,糖 酵解致乳酸↑,肌肉酸痛;脂肪分解增强,机体消瘦,有酮血、酮尿症;蛋白 质分解增强,出现负氮平衡;水盐过多丧失;维生素缺乏症。 系统的机能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先升后降;呼吸加快;消化系统分泌和运动 减弱,可致肠臌气和便秘;尿量先少后多;中枢神经兴奋抑制不平衡,高热时 常抑制占优势,动物沉郁、迟钝,过热时昏迷或惊厥和抽搐。
感染性发热: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最具代表性的外源性致热源为内毒素 无菌性炎症产物:主要是白细胞致热原(LP) 非感染性发热
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淋巴因子:激活单核细胞及其他吞噬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 激素类物质: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原胆烷醇酮等 恶性肿瘤产物:致无菌性炎、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及激素类物质 其他:丘脑下部受理化因素的损失及植物性神经紊乱等
五、发热的处理原则:1.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2.当动物出现昏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