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病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根为另一种成熟的细胞或组纲所替代的过程。
2、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热、功能障碍或组机结构破坏时,机名词解释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3、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能细胞分裂增瘴所形成的富有毛细血管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4、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5、豢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姐织或器官中的Jb1.量增多,称为修脉性充血,倚称淤血。
6、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7、梗死:由于动豚血液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变性:指细胞或间房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加过多的现象。
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
10、坏疽:坏死盥税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11、溃痴:指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的较深的缺损。
12、炎症:活体细胞对致炎因子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
13、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葬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14、肿痛: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对部分细胞正常生长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新生物。
15、发焦:致皓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的过程.16、水肿:由于水盐代期障碍使体液在组饮间隙内存积过多,称为水肿.17、休克:机体受到超强度刺激或剧烈损伤所发生的主要以急性减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18、败血症: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感染病理过程.19、代书性酸中毒:血浆中NaHCO3的含•原发性降低引起的酸中毒,称为代谢性酸中毒。
20、绒毛心:纤雏素性心包炎时,沿出在心包腔中或附着在心外膜上的纤雒蛋白随心脏的跳动而摩擦成绒毛状外观,这样的心脏称之。
执兽考试病理学必背考点

执兽考试病理学必背考点
摘要:
一、病理学基本概念
- 定义: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 重要性:兽医诊断与治疗的基础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
- 外界因素:感染、创伤、营养不良等
- 内部因素:遗传、免疫、代谢紊乱等
三、病理学常见表现
- 炎症:充血、渗出、增生等
- 肿瘤:良性、恶性、转移等
-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炎等
四、病理学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视、触、叩、听等
- 实验室检查:血液、组织、影像等
五、病理学防治策略
- 预防:疫苗接种、健康饲养等
- 治疗:药物、手术、化疗等
正文: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兽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外界因素如感染、创伤、营养不良
等,以及内部因素如遗传、免疫、代谢紊乱等。
病理学常见表现包括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等。
炎症是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主要特征是充血、渗出、增生等。
肿瘤是另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可分为良性、恶性和转移性。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等,也是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病理学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视、触、叩、听等,以发现动物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液、组织、影像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针对病理学表现,兽医可以采取多种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饲养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化疗等,以减轻疾病对动物的影响。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

兽医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的一门学科。
充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淤血 :是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组织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肺褐色硬化 :肺长期肺淤血,可引起肺泡壁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脏变硬,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 :淤血的肝窦及中央静脉呈暗红色,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呈黄色,因而肝脏切面呈红黄相互交错的斑纹,形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管腔内。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的固体质块栓塞:是指在循环的血流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梗死: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和组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变性:是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其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
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脂肪变性:是指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虎斑心:脂变心肌呈灰黄色,浑浊,松软脆弱,可见在正常色彩的心肌纤维之间分布着一排排黄色的条纹,外观上黄红相间类似虎皮状斑纹,称“虎斑心”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凝固性坏死:在蛋白凝固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发生凝固。
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除凝固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多量脂类物质(来自结核杆菌),故外观呈黄色或灰黄色、质地柔软易碎的无结构物质,形如干酪(奶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蜡样坏死:是肌肉组织发生的凝固性坏死。
肌肉肿胀,无光泽,干燥坚实,呈灰黄或灰白色,外观如石蜡,故称蜡样坏死。
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与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充血得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得血量增多,简称“淤血"、1.淤血得类型与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与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与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得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得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得中央静脉及邻近得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得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 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与类型:(1)破裂性出血(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得内皮细胞间隙与损伤得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
病理变化(1)内出血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得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得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得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得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得过程。
1、血栓形成得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内膜得损伤:暴露其内得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凝血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2)血流状态得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b、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
(3)血液性质得改变: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质与量都发生改变,就是血栓形成得最主要因素、2、血栓形成得过程(1)血小板粘集与白色血栓形成(2)血液旋涡与形成混合血栓(3)血液凝固与形成红色血栓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得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得病理过程。
兽医病理学复习确定版答案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兽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眼观、镜检)、机能和代谢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结局的科学。
2.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动物的生产力下降、适应能力降低。
3.变性——是机体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时的形态学表现,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增多、部位改变。
4.脂肪变性——指在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小滴。
5.玻璃样变性——在某些慢性病理过程中,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的、半透明的、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红染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玻璃样变6.淀粉样变性——指淀粉样物质沉着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和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7.坏死——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8.干酪样坏死——死组织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
如乳房结核、肺结核。
9.坏疽——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的感染,外观为灰褐色或黑色色彩的坏死灶,称为坏疽(gangrene)。
10.充血——是指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hyperemia)。
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
11.淤血——当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
12.发绀——可视粘膜呈蓝紫色的现象。
13.槟榔肝(豆蔻肝)——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同时伴发淤血,这样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褐色的脂变区相交错,好似槟榔或豆蔻样的花纹,故称“槟榔肝 (豆蔻肝)”。
14.虎斑心——心肌脂变时,有时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心内膜下,出现整齐排列的黄色条纹,与未发生变性的红色心肌相间,形成虎斑样的花纹,故称“虎斑心”。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1.动脉性充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静脉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为血栓。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7.心衰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灰白。
9.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域血量多,颜色暗红为出血性梗死。
10.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2.透明血栓: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形成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
13.漏出性出血:也称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14.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1、萎缩: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端过程称为萎缩。
2、变性:变形时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化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4、增生: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6、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7、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9、水泡变性:变形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质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左心衰竭-肺淤血-心衰细胞(铁血黄素颗粒巨噬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槟榔肝白色血栓-血栓头-心瓣膜-灰白色-心血管壁紧密连接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尾-静脉-红色-易脱落混合血栓-血栓体部-静脉+流速慢-红和白-粗糙圆柱状微血栓-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纤维蛋白-休克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绒毛心-纤维素性炎-浆膜浮膜性炎hyperemia 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增多的现象,动脉性和静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动脉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 主动性充血):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 被动性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引起静脉血管含血量增多,简称淤血(congestion)heamorrhage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heamorrhage by rhexis 破裂性出血heamorrhage by diapedesis 渗出性出血hematocele 积血/内出血thrombosis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中,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thrombus 血栓:血栓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固体质块embolism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embolus 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infarction 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绝所引起的缺血性坏死atrophy 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degeneration 变性:在物质代谢障碍下,在细胞内外出现过多或异常的具有各种特殊理化性质的物质cell swelling 细胞肿胀:细胞内水分增多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细微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hyaline degeneration 透明变性: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毛玻璃样半透明物质,可被伊红或酸性复红染成鲜红色Russell'body 慢性炎症的浆细胞胞浆内红染圆形玻璃样物质Mallory'body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时,细胞内红染玻璃样物质mucoid degeneration 黏液样变性:结缔组织中出现类似粘液的物质amyloid degeneration 淀粉样变性:组织中出现淀粉样物质沉着necrosis 坏死: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终止,细胞崩解并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为不可逆损伤gangrene 坏疽:坏死组织继发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型坏死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wet gangrene 湿性坏疽gas gangrene 气性坏疽apoptosis 凋亡PCD: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调控下,主动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apoptosis body 凋亡小体:具有完整膜质结构的内含细胞器、核碎片或仅含细胞浆的adaptation 适应:组织细胞在内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是形态结构的变化reconstruction 改建:器官或组织为适应新的功能需要而发生形态结构变化metaplasia 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化为另一种组织的情况,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hyperplasia 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的体积增大,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compensation 代偿:在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repaire 修复: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
兽医病理学试题(一)

兽医病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 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 炎症:机体对损伤因子所产生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 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 凋亡: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程序结束其生命的主动死亡过程。
5. 栓塞: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出现于循环血液中,并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6. 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7.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8. 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9.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并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10. 肉芽组织: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等的过程,称为肉芽组织长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坏死是细胞损伤的一种可逆性改变。
(×)2. 炎症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 肉芽肿都是有害的,需要手术切除。
(×)4. 细胞凋亡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5. 栓塞一定会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功能障碍。
(×)6. 萎缩的细胞或组织无法恢复其原有功能。
(×)7. 化生是一种可逆的细胞变化过程。
(×)8. 所有的肿瘤都是恶性的。
(×)9.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10. 肉芽组织长入是伤口愈合的重要过程。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坏死的特征?A. 细胞膜破裂B. 细胞核碎裂C. 细胞器肿胀D. 细胞代谢增强2. 兽医病理学中的“炎症”是指:A. 组织损伤B. 组织对损伤的反应C. 组织再生D. 组织老化3. 下列哪种疾病在兽医病理学中属于肉芽肿性疾病?B. 癌症C. 结核病D. 营养不良4. 兽医病理学中的“凋亡”与“坏死”的主要区别是:A. 细胞是否肿胀B. 细胞是否破裂C. 细胞死亡是否可逆D. 细胞是否代谢增强5. 下列哪项不是兽医病理学中的防御反应?A. 炎症B. 发热C. 坏死D. 纤维化6. 兽医病理学中的“栓塞”最常见于哪种血管?A. 动脉B. 静脉C. 毛细血管D. 淋巴管7. 下列哪项不是兽医病理学对疾病的研究内容?A. 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B. 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转归C. 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D.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8. 下列哪种细胞变化属于兽医病理学中的适应性反应?A. 坏死B. 凋亡C. 萎缩D. 化生9. 兽医病理学中的“肿瘤”根据其性质可分为:A. 良性和恶性B. 单发和多发C. 原发和继发D. 上皮和间叶来源10. 下列哪项不是兽医病理学中的常见病理过程?A. 充血B. 出血D. 再生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简述兽医病理学在动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虎斑心:发生脂肪变性的黄色心肌纤维和正常的红色心肌纤维间隔排列,在心腔表面和切面见到虎斑样的花纹。
渗出: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的过程。
炎症:机体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由细胞或血浆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脱水:机体内水分因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所造成水的负平衡,称为脱水。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的炎症。
心包炎:是指心包的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心包腔内常蓄积多量炎性渗出物。
心功能不全: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值低于正常值,并伴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过程。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萎缩: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低渗性脱水:动物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称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动物体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称高渗性脱水。
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菌血症:细菌从炎症区进入血液并长时间存在的现象。
毒血症:细菌毒素和炎灶中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而引起自体中毒现象。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机体全身性的病理损伤。
发热:由于内热性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这样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C)称为发热。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修复:机体对死亡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内生性致热原: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性致热原、
肿瘤:机体的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基因发生突变在体内无限制地分裂增殖而形成的细胞群。
癌基因:是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核酸片段,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又称抑癌基因,是一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能潜在性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
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及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肾脏不能排除机体的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不能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这一过程称为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是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大量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所引起的自体中毒的综合性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