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

合集下载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绍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要求,我市于2010年8月启动了《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

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了规划评审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

现将规划成果进行公示(详见市规划局网站),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6月2日-7月1日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2、电子邮箱:sxsghj1@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后墅路口,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绍兴市规划局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简介一、规划范围、期限(一)规划范围:分两个层面,即市域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

市域:辖一区三市两县,即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包括有条件建设用地1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空间发展策略市域层面重点发展滨海新城;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镜湖新区,提升中心凝聚力,疏解优化老城,保护培育生态环境。

三、中心城市(一)分区策略1.重点发展地区:重点建设九大功能区域,即镜湖的主中心区、高铁科教园区、环湖区,越城片的迪荡湖区域、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南溇底区,柯桥片的柯北新城、柯岩度假区以及袍江片的“两湖”区域。

2.重点改善地区:重点改善5大区域,即古城“夹心层”改造区、历史街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区块、“城中村”改造区和家居商贸城。

规划设计条件

规划设计条件
2、医疗卫生设施:
-----
3、文化体育设施:
-----
4、市政公用设施:
1)须配置垃圾收集点等环卫设施;
2)市政设施包括配电、供水、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具体建设须满足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5、物业管理用房:
-----
6、社区用房:
-----
六、市政要求
1、道路衔接:
地块内部道路与纺织路、越中路实现平顺相接。
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
编号:江滨区【2011】2002号
地块编号
江滨区2011G2地块
一、地块概况
1、地块面积:
总用地面积为80000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出让面积为80000平方米。
2、地块现状:
本宗出让地块位于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越中路东侧,纺织路北侧,中心河南侧。地块平整,以现状为准(详见附图)。
3、本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解释权归绍兴滨海新城管委会规划局所有;
4、本规划设计条件有效期为一年,逾期作废。
二、规划用地性质
工业用地M1/M2。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容积率:
0.7~1.5
2、建筑密度:
35%-55%
3、绿地率:
15%~20%
4、建筑高度:
≤32米(有特殊工艺要求除外)
5、停车指标:
1)机动车停车位:按0.2停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
2)配建适量非机动车停车位。
6、其他:
1)工业建筑层数原则上要求在3层或3层以上(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建筑退让除满足相关规范规定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水利、消防、环保、电力、交通等相关方面退让要求。
3、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按新区标准执行。
4、交通出入口方位: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浅探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浅探

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浅探随着城市水资源供应逐渐紧张,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收集利用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雨水资源在城市公园中的利用与设计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标签:海绵城市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上田园”设计概念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作为新城的中央生态绿地,力求通过最新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打造能够融合当地围涂特色文化、绍兴水文化、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生态公园,提升新城环境品质,树立启动区的示范样板品牌,推动中央生态公园二期的建设。

1、探索一一原有迹象1.1区位研究绍兴滨海新城中央生态公园启动区块(以下简称为启动区块)位于滨海新城中心江滨区的启动区块,海东路(百红线)以北,前进河以西,乾诚道以南,绿绮路以东区域,规划面积约81.44公顷。

本次设计范围作为江滨区启动区的中央生态绿地,对滨海新城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央生态公园的后期设计具有样板区的意义,因此本次设计需要从更大范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从启动区的现状和上位规划统筹考虑。

1.2交通研究启动区位于西侧工业组团和东部生活组团之间,结合现状高压线路呈南北向矩形,紧邻前进河,中央横向穿过的南滨路是城市主干道,连接着新城大道,越兴大道,世纪大道等主要干道,交通条件优越。

设计基地距离绍兴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并能够快捷的到达嘉绍高速公路,与周边地区连接。

用地东侧的前进河规划中与其他河道组成了水上航线,与曹娥江直接相接,因此本区块的水上交通同样重要,对今后的游览观光带来新的感受。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三个不同层次的调研分析,认为本次设计的启动区应该是以“植物生态景观”和“水系河道景观”作为主要抓手,通过“绿色”和“蓝色”两条景观带渗透进两侧的组团,并连接起北部的滨海旅游休闲区与南部的滨江生态农业观光区。

启动区作为紧邻前进河与新城中心的生态型公园,结合现有的鱼塘及水系,通过弹性景观规划手段,将其建成一块绿色海绵体,维系城市的防涝解旱功能。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印发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印发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印发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7•【字号】绍政发[2014]30号•【施行日期】2014.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和印发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的通知(绍政发〔2014〕3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加强市区融合发展的要求,经研究,决定调整规划决策综合协调机构,将原“绍兴市中心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调整为“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并将《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2014年6月27日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管委”)是市政府有关城乡规划决策的综合协调机构。

为优化市规管委审议(查)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科学性,增强城市发展统筹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议事规则。

一、主要职责(一)组织绍兴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修改工作,组织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其他重大综合性规划编制。

(二)审查市区(指越城区、柯桥区和上虞区,下同)和各功能区的分区规划、概念性规划、发展战略规划。

(三)审查各县(市)域总体规划。

(四)审查市域、市区各专项规划。

(五)审查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以及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内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修改工作。

(六)审查市区省级小城市和省级中心镇的总体规划。

(七)审查市区重要规划研究以及城市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

(八)研究市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规划布局,审查该类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

审查市区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重要资源保护区内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规划方案。

绍兴滨海新城

绍兴滨海新城

绍兴滨海新城绍兴滨海新城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毗邻东海岸线,是绍兴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阵地。

该项目由绍兴市政府提出并实施,旨在加快推进绍兴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滨海新城规划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总投资额达到数百亿人民币。

1. 项目背景绍兴滨海新城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由于该区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同时交通便捷,为绍兴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促进绍兴市的经济转型升级,绍兴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滨海新城的战略规划。

通过建设滨海新城,绍兴将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规划与建设绍兴滨海新城规划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包括滨海经济区、滨海生态区和滨海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域。

其中,滨海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滨海生态区将倡导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等;滨海生活区将提供高品质的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

在滨海新城的规划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进园区绿化和湿地保护工作,旨在打造一个环保、宜居的城市。

同时,滨海新城还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海城市。

3. 项目优势绍兴滨海新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3.1 地理位置优势绍兴滨海新城位于浙江省东海岸线上,交通十分便利。

新城紧邻G15沈海高速公路和G92泉台高速公路,距离上海仅2小时车程,距离杭州仅1小时车程,对外交通网络覆盖广泛。

3.2 经济发展潜力绍兴滨海新城经济潜力巨大,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毗邻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3 政策扶持绍兴市政府对滨海新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和人才。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金融支持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
、科教片区以及沥海片区;大型专业市场主要
集中在沥海镇东部。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休闲度假用地
综合交通规划
城际铁路:苏嘉绍城际铁路沿着嘉绍高速公路从规划区东部 南北向穿过,在展望大道以北、嘉绍高速公路以西,规划城 际铁路客运站,通过道路广场设计联系新城主中心与上虞新 城核心,形成区域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建设大城市接轨大上海的战略举措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位于环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是浙 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是绍兴大城市框架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城市北进、沿江开发”战略的具体内容。
现状概况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北起钱塘江,西南至曹娥江,东到 建设中的嘉绍高速公路和沥海镇界,包括沥海镇全部镇 域范围及其北面广阔的围垦区,规划总面积约152平方公 里。
THANK YOU
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服务业基地和滨海 生态宜居新城;绍兴滨海新城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 闲旅游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建设规模
规划到2030年人口规模为 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 65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 面积的50%。
其中工业用地23.8平方公 里,占36.3%,居住用地 10.4平方公里,占15.8%, 绿化用地12.6平方公里, 占19.2%。
规划结构
一心:江滨区中心,同时与上虞滨海新
区核心区共同构筑绍兴滨海新城的高端 综合服务中心,集中新城商业金融、行 政办公、科研创新、休闲旅游等功能;
一轴:江滨区城市空间拓展轴,沿通港
大道,连接北部江滨区中心与南部工业 片区、沥海片区服务中心;
两区:结合滨江河口景观形成的滨海生
态观光区,南部滨海生态农业观光区;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批复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可行性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批复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可行性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批复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
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发改投资[2010]883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会
【发布日期】2010.09.20
【实施日期】2010.09.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批复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
(浙发改投资〔2010〕883号)
绍兴市发改委:
你委《关于要求审批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绍市发改投〔2010〕25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项目选址意见书(浙规选审字第〔2010〕080号)、绍兴市环保局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绍市环审〔2010〕177号)、省国土资源厅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浙土资预〔2010〕089号)、绍兴市发展规划研究工程院和绍兴市开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附件收悉。

浙江政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受我委委托开展了评估,并提交了评估报告(浙政信〔2010〕12号)。

经研究,原则同意该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现就报告主要内容批复如下: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滨海新城江滨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是绍兴市滨海新城交通规划中的“四纵四横”快速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滨海新城与绍兴中心城区各组团、上虞、杭州空港的联系,有助于完善滨海新城城市路网格局,有助于加快滨海新城。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滨海新城管委会关于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滨海新城管委会关于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滨海新城管委会关于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BT投融资建设模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租赁融资外汇【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0]149号【发布部门】绍兴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10.13【实施日期】2010.10.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滨海新城管委会关于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BT投融资建设模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绍政办发〔2010〕149号)市政府各部门:滨海新城管委会制订的《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BT投融资建设模式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绍兴滨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BT投融资建设模式管理办法(试行)(滨海新城管委会)第一条为加快滨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范BT投融资建设行为,维护BT投融资建设各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滨海新城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滨海新城江滨区域内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T模式进行建设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BT模式,是指政府授权项目业主依据本办法规定选择项目融资人,由项目融资人组建项目公司进行融资建设,由项目业主根据授权进行结算支付,以建设-转让(移交)为基本特征的投融资建设模式。

第四条采用BT模式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及市政府批准的建设计划;(二)总投资概算2亿元人民币以上(含2亿元);(三)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后3年内能够结算支付,有明确的结算支付计划;(四)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及BT模式融资建设方案由滨海新城管委会提出,经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六条 BT模式融资建设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BT模式融资建设方案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专章编制,主要内容包括:采用BT模式的必要性,BT融资建设的内容、范围和数量,融资人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服务业基地和滨海 生态宜居新城;绍兴滨海新城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 闲旅游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建设规模
规划到2030年人口规模为 4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 65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 面积的50%。
其中工业用地23.8平方公 里,占36.3%,居住用地 10.4平方公里,占15.8%, 绿化用地12.6平方公里, 占19.2%。
南部工业园区位于七六北河南侧, 规划工业用地1373ha
东部工业园区位于通港大道东、七 六中河北侧,规划工业用di97ha
在嘉绍高速东侧规划延续工业发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在越东路以东、展望大道以南 设置滨海新城综合保税区和第三方 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式 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 政策,综合进出口加工、增值服务、 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 等功能;
建设大城市接轨大上海的战略举措
规划建设的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位于环杭州湾南岸中间地带,是浙 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域和主力区域,是绍兴大城市框架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城市北进、沿江开发”战略的具体内容。
现状概况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北起钱塘江,西南至曹娥江,东到 建设中的嘉绍高速公路和沥海镇界,包括沥海镇全部镇 域范围及其北面广阔的围垦区,规划总面积约152平方公 里。
THANK YOU
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
江滨区的发展立足整个绍兴滨海新城,协调其与周边产 业新区的关系,依托自身生态环境基础以及核心区位优 势,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经济转型;
提升生产服务水平,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挖掘生态湿地、水乡风貌特色,建设高品质生活、旅游、 休闲空间,将江滨区建设成为绍兴滨海新城的生产服务 创新基地、生态宜居宜旅新城、具有水乡特色的城市门 户。
航运与港口码头:规划区域内的港口共有3 个内河码头组成, 其中2个旅游客运码头:滨海生态观光区1号、2号旅游码头; 1个货运码头:保税区货运码头。规划在口门大闸设置通航船 闸,以满足江河联运需求。
规划形成“两纵三横”的快速路体系:“两纵”即 越东路、越兴路,主要承担滨海新城江滨区与袍江、 绍兴的快速联系;“三横”即滨海大道、展望大道、 世纪大道,实现规划区域与东西向滨海工业区、上 虞新城的快速联系。
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 分区规划
韦慧琴 11城建城规1班 11202910128
目录
1 规划背景介绍 2 现状概况 3 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 4 建设规模 5 规划结构 6 规划建设用地布局 7 综合交通规划 8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介绍
构筑发展新平台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作出构筑海洋经济发展带、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 项目建设的战略决策,推进形成新一轮开发格局。
规划结构
一心:江滨区中心,同时与上虞滨海新
区核心区共同构筑绍兴滨海新城的高端 综合服务中心,集中新城商业金融、行 政办公、科研创新、休闲旅游等功能;
一轴:江滨区城市空间拓展轴,沿通港
大道,连接北部江滨区中心与南部工业 片区、沥海片区服务中心;
两区:结合滨江河口景观形成的滨海生
态观光区,南部滨海生态农业观光区;
第三方物流为区域及江滨区工业 园区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 的物流代理服务。
规划建设用地布局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区域性服务设施、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 集中在北部新城中心,通过大型商业金融、文 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打造绍兴滨海 新城乃至环杭州湾地区的综合服务核心区;
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别布局在中心大道南区
城市轨道铁路:规划以新城主中心东侧的铁路客运枢纽,规 划两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通过铁路交通枢纽实现换乘。 跨江通过滨海工业区并继续向西北方向延伸至杭州大江东新 城,与杭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终点站实现对接。南侧的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一侧向西延伸经过新城中心,折向南沿通港大 道穿过高教园区、新城南部居住片区、沥海镇、袍江区,至 绍兴主城区,并进一步与杭州萧山机场联系;
、科教片区以及沥海片区;大型专业市场主要
集中在沥海镇东部。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休闲度假用地
综合交通规划
城际铁路:苏嘉绍城际铁路沿着嘉绍高速公路从规划区东部 南北向穿过,在展望大道以北、嘉绍高速公路以西,规划城 际铁路客运站,通过道路广场设计联系新城主中心与上虞新 城核心,形成区域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绿地系统规划
一心四片,两带多廊 结合曹娥江水体以及基地内的 多条河流打造绿地系统框架, 以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片区 绿地为节点,以生态观光区为 特色片区,规划形成富有水乡 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期末绿地面积1264.14ha, 占建设用地的19.25%。其中公 共绿地469.14ha,实现人均公 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四园:南部工业园、东部工业园、北部
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以及保税物流园区。
规划建设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5个片区+6个工业邻里 5个片区:沥海片区
科教片区 中心大道南片区 中心大道北片区 生态观光片区
规划建设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规划布局:
主要集中在北部工业园区、 南部工业园区、东部工业园区。
北部工业园区位于越兴路西、 七六丘河北,规划工业用地544h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