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28•【字号】绍政办发〔2023〕21号•【施行日期】2023.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绍政办发〔2023〕2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市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各区、县(市)2023—2026年未来社区建设计划表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6月28日绍兴市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市域未来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创,到2026年,建设未来社区300个以上,覆盖全市城镇社区数量88%以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未来社区全域覆盖,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绍兴范例。
二、重点任务(一)开展未来社区三级联建。
以梯度创建、迭代升级形式,开展省、市、县三级未来社区建设。
省级未来社区:根据省风貌办要求开展未来社区建设,到2025年,省级未来社区覆盖率每年递增10%左右,其中新建类社区和重点片区内社区均需开展省级未来社区建设;市级未来社区:由市风貌办牵头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建设标准,所有街道均需开展市级未来社区建设,原则上每个街道每年不少于1个,其中下辖社区10个及以上的街道每年不少于2个,由市风貌办负责验收、公布;县级未来社区:由市风貌办明确基本要求,各区、县(市)风貌办牵头制定建设及验收办法,以街道为建设主体,由各区、县(市)负责申报、验收、公布。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绍兴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要点汇总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突出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培育和建设,整合优化资源,抓实战略抓手,综合集成推进工业强基、产业再造、平台升级、项目续力、数字变革、集约增效、稳企稳链、码上服务等八大工程任务,为建设智造强市、深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一)工业强基工程强化产业链核心基础。
聚焦产业前瞻领域,紧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推广“揭榜挂帅”攻关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的强基项目储备库,梳理共性需求,促进产学研资源、上下游资源、军民资源开放共享。
促进核心技术同步研制,基础技术同步支撑、配套技术同步升级,基本形成风险可控、处置有效的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标准强基体系,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引进培育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国际标准对接合作,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鼓励企业制定“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
构建品质强基体系,实施质量领先、品牌领军工程,支持企业争创“浙江制造”“浙江制造精品”等省级以上品牌,依托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创集群区域品牌。
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
引进国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培育国家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质量检测中心、CNAS实验室,不断提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能力。
构建服务强基体系,补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基础服务短板。
加快新基建创新提升。
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建设智慧创新的基础设施。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网络,部署下一代互联网(IPv6),推进建设5G体验馆、绍兴数字馆、镜湖5G试验区、新昌县5G智能装备小镇、滨海新区5G工业应用示范区。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13•【字号】绍政发〔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绍政发〔2021〕2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现将《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绍兴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13日绍兴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为加快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承前启后、融合发展、创新引领,特制定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以改革为动力,以融合为重点,着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文化和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态势。
1.主要成就(1)文化事业①公共文化服务显著提升。
6个区、县(市)全部通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乡镇(街道)文化分馆实现全覆盖,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基本补齐。
绍兴市文化馆“文艺专家门诊”被原文化部评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创意奖”。
“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14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平均每年实现演出下乡1300场,电影下乡2.6万场,图书下乡14.3万册。
②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
全面实施《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绍兴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设立古城保护基金。
“浙东考古基地”在我市挂牌。
宋六陵二号陵园遗址、王阳明新建伯府遗址入选2020年度浙江省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启动越文化解码工程。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省级名录86项、市级名录26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66人。
上虞区2024年工作计划

上虞区2024年工作计划引言上虞区作为浙江省绍兴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定位于沪杭甬经济带的门户,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自然资源。
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上虞区制定了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经济发展1.1 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作用,加强创新资源整合。
1.2 优化营商环境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完善法治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
1.3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指导思想: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壮大具有特色的产业,打造区域经济的新支柱。
•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打造品牌。
•发展旅游业,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培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功能。
•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进城市综合开发。
2.2 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施水源保护,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3 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思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运输效率。
•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社会事业3.1 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加强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优质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绍兴市绿色化工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建成国内一流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

绍兴市绿色化工发展“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建成国内一流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1)目标定位坚持“绿色安全、循环高效”,以节能、环保、安全的绿色产品为市场导向,培育发展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提升发展高分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包装产业链,重点发展功能性染料、专用化学品、石油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着力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向区域集聚化、产业循环化、产品高端化、生产清洁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绿色化工材料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绍兴样板”。
(2)标志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高分子新材料)。
发展以生物质转化、生物基CASE、生物基热固性树脂等为代表的生物新材料。
加快推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化步伐。
——新材料产业链(化工新材料)。
重点发展新型功能复合高分子材料、功能精细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及特种橡胶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
加快推进节能型热塑性弹性体、高端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化步伐。
——绿色包装产业链。
大力发展功能性薄膜新材料,大力发展集模具研发、注塑成型、涂装、印刷、烫金、装配为一体的高端塑料包装材料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包装研发生产基地和绿色包装新材料应用基地。
(3)重点领域——功能性染料。
重点发展具有新化学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功能性染料品种,以及基于偶氮类、硝基亚硝基类、芳甲烷类、蒽醌类、醌亚胺类、稠环酮类、靛族类、酞菁类、含氟类、硫化类等化学结构的系列染料涂料及中间体。
研制满足生态纺织品要求的环保型分散染料,开发新型高档活性染料、中高端弱酸性染料、新型染色染料,延伸开发特殊用途染料。
支持提升新型环保染料与生态光电印染系统。
——专用化学品。
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添加剂,环保型纺织印染助剂及环保型日化产品。
——石油化工。
重点发展丙烯、聚丙烯、聚醚多元醇、封端聚醚、聚氨酯硬泡组合料等化工产品。
研发催化脱氢制丙烯等新工艺新方法。
绍兴镜湖新区规划

绍兴镜湖新区规划简介【总体框架】(一)规划定位绍兴市大城市的城市核心、生态绿心。
(二)规划目标配合市政府“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战略部署,将镜湖新区建设成为绍兴市的行政管理中心区、生态功能调节区、休闲旅游观光区。
(三)规划规模规划区东至杭甬运河,西至绍兴县界,南至萧甬铁路,北至于越路,总用地面积约59.4平方公里(其中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5.6平方公里)。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2.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25万人。
(四)空间结构创造以“水”为鲜明特征的生态岛居、活力水城,营造“两核、八屿”的水城空间结构。
“两核”:湿地核心和水城核心。
“八屿”:高铁屿、高教屿、东浦屿、大树江屿、家私城屿、大滩屿、梅东屿、湖东屿。
(五)功能分区规划形成六大功能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环湖生态休闲区、高铁科教区、东浦古镇保护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现代居住综合区。
1、综合配套服务区: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等功能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重点建设行政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奥体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项目,打造统领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的城市新中心。
2、环湖生态休闲区: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特色的城市绿心。
3、高铁科教区:镜湖新区的次中心,绍兴城市门户与交通枢纽;集高等教育、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旅游服务、生态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4、东浦古镇保护区:集文化、教育、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5、现代服务业发展区:连接越城与柯桥,以家私工贸、五金机电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6、现代居住综合区:兼居住、商贸、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居住综合区。
(六)道路交通规划1、快速路:“一纵一横”。
“一纵”:绿云路。
“一横”:于越路(柯袍快速干线)。
2、主干路:“五纵六横”。
“五纵”:镜水路、大越路、站前大道、越西路、解放大道。
“六横”:二环北路、凤林西路、洋江西路、耶溪路-体育路、群贤中路、钱陶路。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
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2.20
•【字号】绍政办发〔2024〕5号
•【施行日期】2024.0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
分工的通知
绍政办发〔2024〕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由市长总负责,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五创图强、四进争先”,扎实推进产业提档、项目提效、环境提质、民生提优等重点任务,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有力支撑。
各责任单位要通过“政易钉”督查督办系统,每月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举措。
附件: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0日附件
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王琴英常务副市长
王涛党组成员
程炜博副市长
教卫口分管副市长
鲁霞光副市长
陈伟军副市长
汤文全副市长
严钢党组成员
分管市领导
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王琴英常务副市长
王涛党组成员。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19•【字号】绍政发〔2023〕10号•【施行日期】2023.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绍政发〔2023〕1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202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部署落实。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全力推动省“十项重大工程”转化落地,以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的实干实效,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
一、坚持“三位一体”,打造应用型创新之城(一)加快构建全域创新体系。
实施绍兴科创走廊新三年建设计划。
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
以迪荡湖科技CBD为核心,沿线谋划布局六大科技城、十大创新基地和十大创新设施。
高水平建设绍芯集成电路、鉴湖现代纺织、曹娥江新材料、浣江航空航天等创新平台。
推广新昌县“技术成果入股股权激励”等改革经验。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
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50家,实施50个以上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取得科技成果15项以上,实现技术交易额150亿元以上。
(二)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
迭代人才新政,实施“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公示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绍兴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要求,我市于2010年8月启动了《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
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了规划评审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
现将规划成果进行公示(详见市规划局网站),征求社会各
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6月2日-7月1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
2、电子邮箱:sxsghj1@
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后墅路口,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
绍兴市规划局
二〇一一年六
月一日
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简介
一、规划范围、期限
(一)规划范围:分两个层面,即市域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
市域:辖一区三市两县,即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为21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74平方公里(包括有条件建设用地1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空间发展策略
市域层面重点发展滨海新城;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镜湖新区,提升中心凝聚力,疏解优化老城,保护培育生态环境。
三、中心城市
(一)分区策略
1.重点发展地区:重点建设九大功能区域,即镜湖的主中心区、高铁科教园区、环湖区,越城片的迪荡湖区域、会
稽山旅游度假区、南溇底区,柯桥片的柯北新城、柯岩度假区以及袍江片的“两湖”区域。
2.重点改善地区:重点改善5大区域,即古城“夹心层”改造区、历史街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转、搬”区块、“城中村”改造区和家居商贸城。
3.重点生态控制区:重点控制3大区域,即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会稽山旅游度假区—鉴湖镇南部山区、柯岩—鉴湖风景区。
(二)道路交通
1.续建绕城高速公路:西线为杭金衢、南线为上三高速复线—绍诸高速、东线为绍嘉通道、北线为杭甬高速、中线为杭州湾钱江通道,全长约160公里(绍兴境内约130公里)。
2.提升城市二环路:道路红线按49-61米控制,全长约25公里。
3.构筑城市三环路:东线为越兴路、南线为印山路,西线为湖安路,北线为柯袍线(329国道),全长约73公里。
4.构建城市快速路网:改建东西向的104国道、群贤路,新建南北向的越兴路南延段(全长10公里)、绍大线北延段(绿云路),按照双向6-8车道标准建设。
5.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形成“六横六纵”的格局。
6.建设客运枢纽:新建绍兴汽车南站和镜湖公共客运枢纽,改建柯桥片客运中心,绍兴市公路客运中心异地建设。
7.启动建设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柯桥片旅游集散中心。
8.推进铁路和枢纽建设:续建杭甬客运专线和萧甬铁路绍兴段改造,完成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柯桥站(客运站)和绍兴铁路货运东站建设。
(三)公共服务设施
市级中心构架:镜湖新区以行政、文化、体育、商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中心、柯桥商贸会展中心、袍江汽车贸易中心、迪荡商务办公中心和越城文化旅游与商贸服务中心。
(四)居住用地
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中心城市现状居住用地3759公顷,近期规划居住用地4 747公顷,新增居住用地988公顷(14820亩)。
(五)环境提升
以水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以六大湖区(镜湖、瓜渚湖、袍江两湖、迪荡湖、柯桥大小坂湖、青甸湖)保护、开发为重点,提升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六)市政设施
1.给水工程:新建绍兴市应急备用水厂二期工程(20万吨/日)和滨海第二水厂(30万吨/日);续建绍兴市应急备用水厂及配水管网一期工程,新建绍大线供水连接工程和小舜江供水北线工程。
2.排水工程:续建污水处理三期钱塘江工程(规模20万吨/日),实施各片区配套排污工程。
3.电力工程:新建、续建、改造220KV输变电工程共7项,新建、改造220KV线路工程共3项,新建110KV输电变工程共计62项。
4.电信工程:新建柯桥通信大楼工程、通信接入机房(2 0个)、宽带互联网建设和3G移动网络建设等工程项目。
5.燃气工程:新建杨汛桥天然气门站、天然气应急气源储备站、天然气汽车加气母站各1处、城东液化石油气储配站1处、天然气汽车加气站8处、中高压调压站3座,建设完善中心城市天然气高、中、低压三级管网工程。
6.环卫工程: 建设大坞岙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平水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和绍兴城区粪便处理中心,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改造13座垃圾中转站。
四、滨海新城
基本完成滨海新城核心区(江滨区)、西区和东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一)道路工程
核心区(江滨区):建设10路3桥工程。
西区:建设滨海大道、展望大道和三期内配套道路共1 4条道路工程。
东区:建设滨海大道、展望大道和南北中心大道3条快速路、6条主干道和10条次干道工程。
(二)市政工程
核心区(江滨区):建设13座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工程、1座220KV输变电工程、3座110KV输变电工程、江滨区广播电视分中心及配套管线与设备工程、滨海新城气象预警中心工程、1座高中压调压站及配套高中压干管等工程。
西区:建设滨海第二水厂、小舜江滨海支线工程;污水处理三期钱塘江工程、滨海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工程、3座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工程;1座220KV输变电工程、4座11 0KV输变电工程、滨海热电工程及通信配套机房等工程。
东区:建设大三角水厂至展望大道输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3座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工程,1座500KV(江滨)输变电工程、1座220KV输变电工程、5座110KV输变电工程和通信配套机房等工程。
(三)重大公共设施
核心区(江滨区):建设江滨区投资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综合医院、体育中心、客运中心、消防站等重大公建设施工程。
西区:建设完全中学等配套公共设施工程。
东区:建设行政中心大楼及各类社会事务机构、中心医院、高职院校等重大公共设施工程。
(四)生态、防灾设施
核心区(江滨区):建设钱塘江一、二线海塘工程、友谊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心河综合整治工程和钱塘江沿岸防护林工程等项目。
西区:建设钱塘江一线海塘工程和曹娥江西岸防护林工程等项目。
东区:建设钱塘江一、二线海塘工程、排涝闸1座、人工湖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和中心公园工程等项目。
五、市域重大基础设施
(一)综合交通:基本实现由走廊式交通向枢纽式交通的转变。
1.铁路:续建杭甬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萧甬铁路绍兴段改造,新建甬金铁路;
2.高速公路:新建杭绍台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复线)、绍诸高速西延段、杭绍甬沿江高速、杭州湾钱江通道南延段工程和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5个项目,续建嘉绍跨江公路通道工程、绍诸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3个项目;
3.干线公路:重点实施104国道新昌段二期、329国道绍兴孙端至上虞段、104国道绍兴钱清段改造工程、绍大线北延绍兴至萧山段、江拔线新昌段和嵊义线等工程;
4.港口和航道:重点建设“一港七区”的港口网和“一河、两江、七连、三线”的航道网。
(二)水利工程
1.流域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工程:重点建设曹娥江下游海塘加固、主要支流和浦阳江干流标准堤防加固,沿钱塘江百年一遇标准海塘建设、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绍虞平原防洪排涝等建设工程;
2.水资源利用建设工程:完成钦寸水库、永宁水库、夏泽水库、上虞市世纪丘治江围涂续建工程和上虞市世纪新丘治江围涂工程等建设工程。
(三)电力工程
1.新建1000KV(浙中站)输变电工程1项;
2.新建500KV输变电工程2项,即诸北输变电(或绍西输变电)和江滨输变电;扩建3项,即凤仪输变电、舜江输变电和苍岩输变电。
3.新建、续建220KV输变电工程30项,其中新建21项,续建5项,改造输变电工程4项。
(四)燃气工程
重点实施绍诸天然气高压管线网、场站和甬金绍衢成品油管线及配套油库工程项目。
(五)热力工程
重点实施绍兴滨海热电工程(续建)和绍兴滨海新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