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
NCB机组简介及主要优势

哈汽公司NCB型超临界350MW汽轮机机组简介及主要优势1、前言经过技术部门长时间准备,哈汽的NCB型350MW超临界机组即将进入施工设计状态。
NCB机组特点:两个布置方案,主方案是将350MW汽轮机设计成分轴式,在高低压缸之间加装SSS自动同步离合器,发电机前置在高压缸前面,(备用方案是将高中压和低压各带一个发电机),高中压和低压中间用连通管连接。
SSS自动同步离合器连接高低压转子,离合器的功能是既可以将两根转子连接起来,又可以将两根转子脱开,当俩转子转速相同时即合上,不同时即分开。
正常运行时高低压缸带发电机正常起机和工作,基本抽汽工况时,连通管上的蝶阀关小以调整压力,最大抽汽负荷时,连通管上的蝶阀(和截止阀)全部关死,低压缸蒸汽不再进入而转速下降直至停机,离合器脱开低压转子,高中压部分继续带发电机运行,机组变成一个背压机,所有蒸汽全部排去供热。
本机组具备抽、凝、背三种功能,故简称“NCB”型汽轮机。
该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提供抽汽量,当低压部分停机时,甚至能够将低压的冷却流量也抽出去供热,能够比常规抽汽机组多提供150-200t/h左右的供汽量。
抽凝350MW汽轮机采暖外供最大蒸汽量为600t/h,本机组能够提供最大780t/h,增加约25-30%。
纯背压运行时,机组最大出力280MW。
2.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型号:N350/C300/B250-24.2/0.40/566/566额定转速:3000r/min旋转方向:从汽轮机端向发电机端看为顺时针方向功率:抽汽额定功率等级:300 MW纯凝额定功率等级:350 MW纯背压额定功率等级:250 MW额定蒸汽参数:主汽们前压力:24.2MPa(a)主汽们前温度:566℃主汽门前流量:1110 t/h再热主汽门前压力:3.60 MPa(a)再热主汽门前温度:566℃再热主汽门前流量:880. t/h供热抽汽额定压力调节范围0.30~0.60MPa高中压(轴功率)发电机额定出力215(254)MW,最大出力238(280)MW。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的运行特性分析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的运行特性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燃煤机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流化床机组也在慢慢的朝着更大型,参数更高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锅炉设备已经不再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要不断的研发出新型的科学技术来满足我国火力发电的需求。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的使用能够为我国火力发电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加快火力发电的发电进程。
阶跃量会对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所满足的机组自动负荷控制响应效率产生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超临界流动床锅炉;特性分析;负荷阶跃我国发电的主要方式就是火力发电,其中电站锅炉在火力电站的主机设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火力发电的过程不再仅仅重视于如何提高产量,而慢慢的更加注重于如何更加经济,以及如何更加的环保。
超临界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煤炭的利用率高,以及排放出的废气的量也相对较少。
超临界流化床锅炉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性而被广泛的进行利用。
虽说600MW的超临界循环流动锅炉已经横空出世,但350MW的超临界循环流动锅炉因其较高的性能而被更多的使用。
同时,相关事业单位也对其加强了特性研究,力图更大程度的优化它的性能。
1.对循环流动床机组的介绍流动床锅炉本因其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其负荷响应速度较低,这主要是固有的热惯性大的原因。
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主要是利用了温差来进行发电,其中锅炉的内壁与外壁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于是可以通过水层壁温的冷却来实现整个火力发电的过程。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通过降低锅炉内的温度来加速水层壁温的冷却。
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与350MW超临界技术之间的合作能够加强对热流变化的控制,让热流密度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水层壁温度的目的。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动床锅炉在对温度的控制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性。
在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原料主要是煤。
超临界350MW本体介绍资料(DOC)

一、机型主要结构特点本汽轮机为超临界、单轴、一次中间再热、三缸两排汽,双可调整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其特点是采用数字电液调节系统,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
既可供热网抽汽,可调整的压力范围为0.4-0.6MPa(a),又可供工业抽汽用汽,可调整的压力范围为0.98-1.80 MPa(a)。
高、中压部分采用分缸结构,低压部分采用双流反向结构。
主蒸汽从锅炉经2根主蒸汽管分别到达汽轮机两侧的主汽阀和调节汽阀,再经4根挠性导汽管进入设置在高压缸的喷嘴室。
4根导汽管对称地接到高压外缸上下半的4个进汽管接口进入喷嘴室和调节级,汽流从调节级出来后流经高压各级,然后由高排流出,经冷再热管道直接进入锅炉再热器,再热蒸汽由2根平行的热再热管道分别到达汽轮机两侧的再热主汽阀和调节汽阀,并经由2根挠性导汽管进入中压缸,流经中压各级,再通过中低压连通管流入低压缸。
高压通流部分由1级单列调节级和14级压力级(反动式)所组成。
高压喷嘴安装于蒸汽室,14级隔板均装于高压内缸上,而高压内缸由高压外缸支承。
主蒸汽经过布置在高压缸两侧的2个主汽阀和4个调节汽阀从位于高压缸端部的上下各2个进汽口进入喷嘴室和调节级,然后再流经高压缸各级。
高压第11级后有一个#1抽汽口,部分高压蒸汽(1段抽汽)由此抽至#1高加。
高压缸排汽从下部排出经再热冷段蒸汽管回到锅炉再热器,其中部分蒸汽(2段抽汽)从再热冷段蒸汽管抽至#2高加。
从锅炉再热器出来的再热蒸汽经由再热热段蒸汽管到达汽轮机中压缸两侧的再热主汽阀与再热调节汽阀,并从下部两个进气口进入中压缸。
中压通流部分全部采用冲动式压力级,其中第六级采用旋转隔板。
中压共为7级,其中,中压第1至2级隔板装于中压#1隔板套上,中压第3至5级隔板装于中压#2隔板套上, 中压第6与7级隔板装于中压#3隔板套上。
中压#1、#2及#3隔板套分别由中压外缸支承。
中压缸第2级后出来的一部分蒸汽流经#1、#2持环与外缸之间的夹层空间,经过中压外缸下半的3段抽汽口抽汽至#3高加,同时又对#1持环的外壁进行了冷却。
350MW超临界亚临界比较专题报告

近 10 多年来是我国城市供热发展的高峰期,已从单机容量 50MW、100MW
发展到 200MW、300MW。但都是亚临界机组,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今后应发
展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攻破国内供热机组。目前,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长春热电
厂的 2×350MW 超临界供热机组正在建设当中。超临界机以上供热机组将成为
初投资,又能降低煤耗,减少机组的运行成本,按可研审查意见要求我院对本期
工程机组选型做亚临界供热机组方案与超临界供热机组方案的比较。超临界机组
与亚临界机组相比,具有提高火力发电的蒸汽参数、降低机组热耗、节约燃料、
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厂热效率等优点。但同时也引起投资的增加。而对华能长
春热电厂这类城市供热电站,煤价相对较高,选用超临界机型更具有一定优势。
量相等的条件下,2x350MW 超临界方案的汽机保证热耗、机组发电标准煤耗、
年平均发电标准煤耗率、年平均供热标准煤耗率等指标,优于 2x330MW 亚临界
方案;2x330MW 亚临界方案与 2x300MW 亚临界方案各指标大致相当。即
2x350MW 超临界方案在三个方案中最优,尤其是汽机保证热耗比 2X330MW 亚
t
659177
707386
773781
年平均全厂热效率
%
56.8%
56.2%
57.2%
年平均热电比
%
90.7%
85.3%
83.1%
全年耗热量
kJ
3.71×1013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1013
4.14×1013
注:表中厂用电率系参考值
从三种装机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最大抽汽量的限
350MW超临界机组汽动引风机的运行

350MW超临界机组汽动引风机的运行摘要:引风机已成为电厂最大的厂用电负荷之一。
引风机采用小汽轮机驱动有利于降低厂用电率,提高增加机组的净供电量、提高电厂的效益。
本文介绍某350MW超临界机组汽动引风机的运行情况。
关键词:汽动引风机;超临界机组;调试;运行现代大型火电机组不断朝着大功率、高参数的方向发展,使得锅炉引风机的功率也越来越大;同时发电厂加装脱硫装置时普遍将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使得引风机的功率进一步增大。
过大的引风机功率将带来厂用电增加和电机启动电流大等问题,给厂用电系统带来冲击。
采用汽轮机驱动引风机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能降低厂用电率及供电煤耗,提高经济效益。
1 汽动引风机的系统配置锅炉配置两台双吸双支承离心式风机,引风机的全压为10416Pa,风量为281.21kg/s,额定转速为880rpm。
引风机采用纯凝汽反动式汽轮机驱动。
两台汽轮机共设置两路汽源。
工作汽源采用四段抽汽,启动及调试汽源为辅助蒸汽。
汽源设计压力为0.3~0.8MPa,设计温度为280~340℃。
两台汽轮机共用一套轴封系统,汽源取自引风机汽轮机供汽母管,通过一台减压阀调整轴封供汽压力。
轴封回汽排至轴封加热器。
每台汽轮机配置一台凝汽器及真空系统,配置两台凝结水泵,凝结水经过小机凝结水泵升压后打入主机凝汽器。
两台小机真空系统配置水环式真空泵两台,正常运行时1台运行1台备用。
小机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取自主机凝汽器循环冷却水。
引风机汽轮机的相关疏水均排入其单独设置的疏水扩容器中。
小机凝汽器补水取自小机凝汽器循环水补水管,备用水源取自引风机房辅机循环水。
引风机汽轮机通过减速机减速后驱动引风机,减速机为德国VOITH生产的RHP50型行星传动装置,减速机的传动比为6:1。
减速机与汽轮机转子、引风机分别通过挠性联轴器相连,润滑油由小机润滑油系统提供。
2 汽动引风机的首次启动汽动引风机首次启动应先进行风门挡板、阀门的检查传动、小机油系统的冲洗和油压整定、蒸汽管路吹扫、小机汽门及执行机构校验、热工联锁的传动、小机空载试运、小机超速试验等步骤。
内蒙古京海超临界350MW机组介绍PPT

绩。
SEC汽轮机产品概述
强强组合,相同技术平台,技术协调性好。
优化设计、各取所长。 保证质量、保证性能。
我国第一台秦山核电310MW(1991)
杨柳青第一台引进型抽汽供热300MW(1998) 阳逻及丰城优化机型(1996) 吴泾2X600MW联合设计制造(2000/2001) 禹州2X350MW(2000/2001) 超临界600MW联合设计 (2002) 超超临界600MW-1000MW联合设计(2003)
超临界
超临界 超临界
纯凝
0.9MPa/260t/h 0.4MPa/500t/h
空冷
空冷/湿冷 空冷
SEC汽轮机产品概述-159系列
部分业绩表
序号
1 2 3 4
159
大唐林州热电厂#1 大唐林州热电厂#2 国电天津北塘热电#1 国电天津北塘热电#2
投运日期
2011.9 2011.9 正在安装 正在安装
投运日期
正在调试 正在调试
SEC汽轮机产品概述-159系列
序号 1 2 C159 京能康巴什热电#1 京能康巴什热电#2 投运日期 2013.12 2014.1 序号 17 18 19 C159 新疆伊犁电厂#1 新疆伊犁电厂#2 京能集宁热电#1 投运日期 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胞叉叶根
超临界350MW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中压总体结构设计
* 低振动应力 * 围带连接部分应力集中下降2/3 * 消除动叶顶部的高温蠕变破坏源 * 消除应力腐蚀坑 * 特别适用于高温叶片级
高中压通流部分全部采用整体围带
超临界350MW汽轮机技术特点
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介绍

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介绍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是一种双背压、二缸复压式汽轮机,主要由高压转子、低压转子和总控装置组成。
其中,高压转子由高压缸和中压缸组成,低压转子则只有一台低压缸。
高压转子采用调心圈连接方式,可有效减少热应力,延长转子使用寿命;低压转子采用背压式高耐压设计,以保证汽轮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的最大优势是其高效能特点。
该汽轮机利用了超临界循环技术,将水蒸汽温度提高到超临界状态,大幅提高了燃煤燃气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热损失和煤耗。
同时,该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叶轮设计,提高了汽轮机的出力和热效率,降低了单位发电量的能耗。
除了高效能特点,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还具有较低的排放水平。
该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燃烧系统和排烟脱硫、脱硝等设备,能够有效去除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汽轮机还采用了噪音降低措施,进一步减少了机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汽轮机采用了多重安全保护系统和实时监测装置,能够对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此外,汽轮机的关键部件采用了耐久性和韧性较高的材料,经过精确的加工和质量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是一种高效能、低排放、可靠性较高的发电设备。
它的采用超临界技术,使得煤电机组的能效得到显著提高,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该汽轮机还具有先进的安全保护系统和检测设备,确保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当前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东汽超临界350MW汽轮机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电力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

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超临界汽轮机是指在超临界状态下工作的汽轮机。
超临界状态是指在水的临界点以上、临界压力以下的高压热态水蒸汽,水蒸汽的性质介于水和蒸汽之间,具有较高的比焓值和比容值。
350MW超临界汽轮机的关键技术包括高温高压、大容量、高效率和低排放等方面。
首先,350MW超临界汽轮机的工作参数是高温高压的,一般设计的蒸汽参数为超过600℃的高温蒸汽和超过25MPa的高压蒸汽。
通过提高蒸汽参数,提高了汽轮机的热效率。
其次,350MW超临界汽轮机的容量较大,一台汽轮机的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瓦,满足了大型热电厂的发电需求。
为了满足大容量的需求,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了大型的叶轮、高转速的设计,增加了容量。
同时,还采用了多级叶片和多级减压过程,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
此外,350MW超临界汽轮机还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
超临界汽轮机采用的是再热再减压的循环方式,通过再热蒸汽和再减压过程,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
此外,还采用了高效率的叶片设计、改进的叶片材料和先进的燃烧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汽轮机的效率和降低了排放。
最后,350MW超临界汽轮机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超临界汽轮机的启停和负荷调节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快速变化需求。
与传统的超临界汽轮机相比,350MW超临界汽轮机的灵活性更强。
总结起来,350MW超临界汽轮机具有高温高压、大容量、高效率和低排放等优势。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并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临界汽轮机将继续在发电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目录1、前言 (1)2、机型系列 (2)3、机组介绍 (3)3.1、总体方案 (3)3.2、本体结构 (4)3.2.1、汽缸 (7)3.2.2、转子及动叶片 (7)3.2.3、喷嘴组、静叶及隔板 (9)3.2.4、高中压阀门 (10)3.2.5、轴承及轴承箱 (11)3.2.6、滑销系统 (12)3.3、主要部件材质 (13)3.4、汽轮机附属系统 (14)3.4.1、汽封、本体疏水系统 (14)3.4.2、润滑、顶轴及盘车系统 (14)3.4.3、控制及保护系统 (14)3.5、汽轮机辅助设备 (15)3.5.1、凝汽器 (15)3.5.2、低压加热器 (15)4、关于超临界机组的主要问题 (15)4.1、高温材料的使用 (15)4.2、防颗粒侵蚀措施 (15)4.3、中压第一级冷却措施 (15)5、机组特点 (16)5.1、机型定型合理 (16)5.2、采用成熟可靠的设计 (16)5.3、功率高 (17)5.4、良好的结构设计 (17)5.5、材料等级高 (17)5.6、灵活快捷的中压缸启动 (17)6、300MW-360MW汽轮机业绩表 (18)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1、前言超临界350MW汽轮机是我公司在引进ALSTOM公司亚临界330MW凝汽式汽轮机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与ALSTOM在600MW超临界机组方面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结合目前国内对超临界汽轮机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机型。
机组设计采用先进的通流技术,保证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在结构设计上充分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快速启、停及变负荷的能力。
我公司从1986年开始引进ALSTOM亚临界330MW湿冷机组,在引进纯凝湿冷机组的基础上,完成了亚临界330MW汽轮机的系列化工作,机组系列在功率方面涵盖了300MW~360MW(其中空冷300MW~330MW、湿冷330MW~360MW),在冷却方式方面涵盖了湿冷、直接空冷、间接空冷,在功能方面涵盖了纯凝、单级抽汽(0.3~0.6Mpa.a、0.98~1.27Mpa.a、3.92~5.88Mpa.a)、两级抽汽(三种单抽的组合)、三级抽汽(三种单抽的组合),目前各种机型的机组已经生产80多台。
机组系列如下:——纯凝系列:——基本抽凝系列:机组在满足纯凝系列要求的同时,还可满足以下抽汽系列的要求。
——其它抽凝系列:通过采用机外引射混流,还可满足基本抽汽系列以外的各种抽汽参数要求。
通过引进ALSTOM 亚临界330MW凝汽式汽轮机技术及系列化完善工作,加之近几年与ALSTOM在600MW超临界机组方面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我公司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为开发超临界350MW汽轮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机型系列作为300MW等级超临界机组,首先应考虑抽汽的需要,因此在机型系列方面,我们考虑了如下机型,未来可在功率、抽汽等级等方面加以扩展。
本次介绍的是湿冷采暖抽汽机型,其它机型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匹配。
3、机组介绍3.1、总体方案我公司超临界350MW汽轮机是在引进ALSTOM公司亚临界330MW凝汽式汽轮机(包括合缸机型部分技术)结合目前国内外超临界汽轮机机型情况开发出来的。
机型充分考虑了国内电力市场对300MW等级机组的供热要求,在最大限度满足采暖抽汽的基础上,还可满足部分非调0.98Mpa.a等级工业抽汽的要求。
机型为: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高中压通流采用反向合缸布置,低压为对称的双流布置。
整机共设有25级,高压为1个调节级+7个压力级、中压为7个压力级、低压沿用我公司原亚临界330~360MW低压模块,为2×5个压力级。
本机采用一次中间再热,由三个高压加热器、一个除氧器和四个低压加热器组成八级回热系统。
第6级后设一段回热抽汽供1#高加(GJ1),第8级后(高压排汽)设二段抽汽供2#高加(GJ2),第11级后设三段回热抽汽供3#高加(GJ3),第13级后设四段抽汽供除氧器(CY)/非调工业抽汽/汽泵小汽机用汽,第15级后(中压排汽)设五段抽汽供5#低加(DJ5),在17/22级后设六段抽汽供6#低加(DJ6),在18/23级后设七段抽汽供7#低加(DJ7),在19/24级后设八段抽汽供8#低加(DJ8)。
机组主要参数列表如下:3.2、本体结构机组为双缸双排汽型式,进排汽部分沿用我公司亚临界机组结构,高压和中压阀门与汽缸之间都是通过管道联接,高压进汽为上下对称布置的4个进汽口,中压部分为上下对称布置的2个进汽口;阀门仍沿用亚临界浮动式布置方式,对称布置在高中压模块的左右侧;前轴承箱仍沿用亚临界机组型式固定在基础上;机组滑销系统依然采用亚临界机组良好的中分面支撑中分面滑动的型式。
机组纵剖面图及外形图见下:纵剖面图外形图3.2.1、汽缸高中压汽缸采用双层缸结构,中压后部设置两级隔板套,内外缸全部为合金铸钢件。
高中压汽缸沿用亚临界330MW机组成熟的高窄法兰结构,过渡区采用大圆角过渡,最大限度减少应力集中。
高压设有1个调节级加7个压力级,高压通流第6级后为第一段回热抽汽,抽汽管设在高中压内缸下部,内缸抽汽管与外缸采用活塞式配合,外部管道与外缸采用法兰连接方式。
高中压外缸后部设有螺塞孔,可使用专用工具在不揭缸情况下进行平衡螺钉的装拆。
一段抽汽口结构图中压设置7个压力级,前3级设置在高中压一体的高中压内缸上,后4级分别装在两级隔板套里。
中压第3级、第5级和第7级后分别设置了抽汽口,满足回热系统抽汽,其中第5级后抽汽除满足回热抽汽外,还考虑了非调工业抽汽的需要,第7级后考虑可调采暖抽汽的需要。
低压缸借用亚临界低压部分,仍然为内外双层缸结构,全部为焊接汽缸。
3.2.2、转子及动叶片转子高中压转子共15级叶轮,采用整锻无中心孔结构;低压转子为亚临界低压整锻无中心孔结构。
高中压转子与低压转子、低压转子与发电机转子之间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
动叶片调节级采用与亚临界机组调节级相同结构,四叉叶根、自带围带、预扭装配;高压第2级动叶片采用叉型(两叉)叶根,自带围带穿燕尾围带整圈成组;高压第3~8级采用双倒T型叶根,自带围带穿燕尾围带整圈成组。
中压第1、2级采用三叉叶根自带围带,穿燕尾围带整圈成组;中压3~5级动叶片采用双倒T型叶根,自带围带穿燕尾围带整圈成组(与高压3~8级相同);中压6、7叶片采用双倒T型叶根,自带围带,围带销钉整圈成组。
低压叶片沿用亚临界结构,第1、2级为3叉叶根,第3级为5叉叶根;次末级为枞树形叶根自由叶片;末级为枞树形叶根自带围带并自带鳍形拉筋。
各种动叶片结构见附图:高压叶片:中压叶片:低压叶片:3.2.3、喷嘴组、静叶及隔板喷嘴组叶型采用成熟的亚临界机组喷嘴叶片型线和相同的结构,整体电脉冲铣制四段喷嘴组。
喷嘴叶片内弧面出汽侧进行渗硼处理防止出汽边内弧固粒冲蚀。
高压2~8级和中压第1~7级采用高效的后加载叶型,均采用静叶穿上下围带成半圆叶栅与隔板内外环焊接结构,其中高压第2~4级采用大分流叶栅,第2、3级一圈8组一大一小,第4级一圈10组一大一小。
中压第1级静叶出汽边背弧进行超音速喷涂碳化铬处理防止固粒冲蚀。
低压静叶全部沿用法国低压高效静叶叶型,叶栅无内外围带,直接与隔板内外环焊接。
隔板全部采用焊接钢隔板,高中压全部为带有内外围带的焊接结构;低压为直接焊接结构。
隔板强度和刚度经过有限元计算校核,符合常规设计要求。
3.2.4、高中压阀门高压主汽调节阀、中压联合汽阀的结构及布置均采用亚临界机组的阀门形式,采用卧式浮动式布置方式,阀门安装高度与汽轮机轴线高度一致。
每个高压进汽阀由两个高压主汽阀和四个高压调节阀组成高压联合汽阀。
中压进汽阀由两个中压主汽阀和两个中压调节阀组成中压联合汽阀。
阀门内部各部件均根据超临界机组的参数要求更换适合的材料,包括阀体、阀体接管、阀杆等。
高、中压阀门喉部流速核算结果满足阀门常规设计流速要求。
高、中压阀门结构示意图如下:高压主汽调节阀结构示意图中压联合汽阀结构示意图3.2.5、轴承及轴承箱前轴承箱内部基本采用了亚临界330MW机组的结构形式,内部装有主油泵、盘车及1#轴承等,1#轴承采用Φ300mm的可倾瓦支持结构。
中轴承箱内装有2#轴承和球面自位推力轴承,2#轴承采用Φ360mm的可倾瓦支持结构。
低压转子用的3#、4#轴承坐落在低压外缸上,为直径Φ400mm、Φ450mm的椭圆支持轴承。
所有轴承失稳转速均大于4000r/min。
轴系支撑示意图见下图。
轴系支撑示意图经有限元计算校核,轴系临界转速及扭振频率均符合常规设计要求。
3.2.6、滑销系统滑销系统仍然沿用ALSTOM公司亚临界机组特点,高中压部分轴承箱固定在台板上,汽缸为中分面支撑中分面滑动,仅锚爪型式由原来的上锚爪支撑改为下锚爪支撑;低压部分与亚临界机组完全相同。
整个机组有两个绝对死点,高中压部分绝对死点在中低压轴承箱上,低压部分的绝对死点在低压外缸前部,推力轴承设置在高中压后部轴承箱内。
高中压外缸后部设有轴向定位横向键槽,高中压部分以此为死点向机头方向膨胀。
高中压外缸采用下锚爪支撑在轴承箱中分面上,锚爪支撑采用硬质合金滑块,滑动在轴承箱中分面上。
这种结构与采用轴承箱底面滑动方式相比,减少了转子、轴承箱部分的膨胀重量,降低了膨胀阻力;同时保证了转子中心稳定、汽缸静子部分中心稳定。
使机组轴系、通流间隙更加易于保证,从而使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保证。
下图为滑销系统示意图和高中压缸前后下锚爪支撑结构示意图。
滑销系统示意图高中压前后下锚爪示意图3.3、主要部件材质超临界机组的热力参数与亚临界相比,温度和压力都有显著提高,因此对汽轮机各主要部件的材质要求也相应提高。
国内外对超临界机组的材料选择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提高亚临界机组材料等级加以应用,另一个是材料应用上靠超超临界机组材料。
我公司在超临界机组设计时,针对汽轮机对高温部件材质的要求,对主要高温部件采用上靠超超临界等级材料的做法,使高温部件的安全性更加可靠。
下表为本机组的主要部件材质及对应的亚临界材质:序号部 件超临界材料 亚临界材料1 阀体 ZG10Cr9Mo1VNbN ZG17Cr1Mo1V-5+7(B64J-V )2 阀体接管 10Cr9Mo1VNbN 20CrMoV1213 阀杆 1Cr10NiMoW2VNbN 2Cr11NiMoVNbNB (C03L-J )4 进汽管 10Cr9Mo1VNbN 12Cr1MoVA-1(或B57N-S )5 高中压内缸ZG10Cr9Mo1VNbN ZG17Cr1Mo1V-5+7(B64J-V ) 6 高中压内缸高温螺栓 1Cr10NiMoW2VNbN 2Cr11NiMoVNbNB (C03L-J ) 7 喷嘴室 ZG10Cr9Mo1VNbN ZG17Cr1Mo1V-5+7(B64J-V ) 8 喷嘴组 1Cr10NiMoW2VNbN 2Cr11NiMoVNbNB (C03L-J ) 9 高温静叶片 1Cr10NiMoW2VNbN 1Cr11MoV10 高温隔板内外环 ZG10Cr9Mo1VNbN 15CrMoV-5(B61N-S ) 11 高温动叶片 1Cr10NiMoW2VNbN 2Cr11NiMoVNbNB (C03L-J ) 12 高中压转子30Cr1Mo1VA27Cr1Mo1V-5(B12A-S)3.4.1、汽封、本体疏水系统本机汽封系统与亚临界机组相同,采用自密封系统,包括一个汽封蒸汽回收回路、一个自密封回路和一个漏汽回收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