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溶液讲课教案
苯酚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四节苯酚[ 教课目的 ] 1 、认识酚类的定义,掌握苯酚的构造、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分子构造的特色与醇分子构造的异同。
3、认识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的互相影响。
4、掌握苯酚的性质、判定、主要用途。
[ 教课要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差别、苯酚分子构造的特色、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课难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差别、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课种类 ]新讲课[ 教课方法 ]实验、解说、概括、总结[ 教课内容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醇类,请回想一下什么是官能团?醇构造特色是什么?醇的官能团是什么?学生回答:(参照:醇: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与羟基联合的一类烃的衍生物。
它的官能团是羟基,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征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当官能团。
)引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一种官能团为羟基的化合物,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含有羟基的有机物——苯酚板书:第四节苯酚解说: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与羟基联合的一类烃的衍生物叫醇。
羟基与芬芳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其化合物是芬芳醇,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其化合物则是酚。
苯分子里只有一个氢原子被羟基代替的生成物是最简单的酚,叫做苯酚,往常简称为酚。
举例:教师:展现苯酚样品,指引学生总结苯酚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 参照:无色晶体、有特别气味]解说:纯净的苯酚为无色晶体,有毒,有特别气味,露置在空气里会因小部散发生氧化而呈粉红色。
溶于水后恢复。
熔点43℃,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激烈的腐化性(易溶于有机溶剂,用酒精清洗),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 650C 时,与水互溶。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晶体(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毒、有特别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 时与水以随意比互溶。
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 6-3 :结论: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 ℃时,能与水以随意比互溶过渡:为何苯酚有这样独有的溶解性引,要从构造出发,来解说原由。
因为苯酚构造中的羟基能溶于水,苯基难溶于水,互相作用的结果,使苯酚有了独有的溶解性。
苯酚公开课教学设计和

实施方法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苯酚公开课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
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对其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实施,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苯酚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苯酚的基本性质、结构以及重要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进行苯酚的制备和分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结构:介绍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分子结构。
2. 苯酚的制备方法:介绍苯酚的制备方法,如硫酸法、氯化钠法等。
3. 苯酚的分离方法:介绍苯酚的分离方法,如蒸馏法、萃取法等。
4. 苯酚的应用领域:介绍苯酚在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苯酚的基本性质和制备过程。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苯酚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教学法:设计苯酚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从实践中深入理解苯酚的制备和分离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苯酚的普遍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苯酚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并简要讲解苯酚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方法。
3. 讨论交流:以苯酚制备和分离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加深对苯酚知识的理解。
4. 实验操作:设计适当的苯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通过实践熟悉苯酚的制备和分离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或个别提问,对苯酚的制备和分离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要点,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苯酚说课教案

《苯酚》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四节·苯酚,从知识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
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苯酚》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学生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理解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区别,了解衍生物的性质不仅由官能团决定的,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也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的推断判定奠定好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识特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知识与技能方面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2)过程与方法方面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b、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迁移法、实验法、分析法等研究问题。
c、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a、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感受b、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d、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是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以及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
二、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渴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
苯酚教案(基于问题的探究式)

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完成小结。
更进一步理解物质结构、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取及用途之间的关系。
决定
即:物质结构物质
4.根据苯酚的性质掌握苯酚及酚类的检验方法,苯酚的提纯方法、主要用途及工业制取原理。
【课堂练习】(投影)
1.下列物质中:
A. B.
C.D.
(1)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
(2)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有()
(3)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有()
2.FeCl3溶液与那些物质反应显示下列现象?
(1)生成红褐色溶液
【板书】1.从煤焦油中提取
【讲解】这是人们最早制取苯酚的方法,但自从发现由它可制取2,4,6-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一种烈性炸药)后,立即变得供不应求,人们就从不同的途径,以图人工合成苯酚,并取得成功。下面我们介绍一种较早试验成功的合成法。
【板书】2.合成法(氯苯水解法)
【讲解】合成法制取苯酚有多种方法。其共同点是都由苯为起始原料再人工合成。氯苯水解法是其中的一种。其反应原理是:
(2)生成血红色溶液
(3)生成紫色溶液
(4)生成浅黄色沉淀
(5)由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3.有苯酚和苯的同系物的混合物,用何法可将它们分离?
【答案】1。(1)(B、D)
(2)(B、D)
(3)(B、C、D)
2.(1)(碱溶液)
(2)(KSCN溶液)
(3)(酚类溶液)
(4)(H2S或可溶性硫化物)
(5)(Fe粉)
教案示例
苯酚教学设计(公开课)

《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了解酚类化合物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验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苯酚》教案 (1)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苯酚》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学习设计实验实行探究的技能。
过程方法: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水平,逐步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苯酚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对学生实行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化学学科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
【教具准备】
苯和苯酚分子比例模型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药品:苯酚晶体、蒸馏水、5%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氯化铁溶液、浓溴水、苯酚稀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试管、玻璃管、药匙、酒精灯等。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特点及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过程为线索、实验为基础、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水平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苯酚课程设计

苯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对比法分析苯酚与其他有机物的异同,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苯酚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苯酚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苯酚的结构特点。
然后,分析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验证这些性质。
接着,介绍苯酚的制备方法,如从苯氧化制取,让学生了解制备过程及原理。
最后,探讨苯酚的应用领域,如医药、农药、塑料等,让学生了解苯酚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运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苯酚的基本知识。
其次,通过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苯酚的性质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生产中苯酚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苯酚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定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有机化学》作为主教材,辅助以《有机化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有机化学手册》等书籍,以拓宽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苯酚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的PPT课件,同时搜集了一些相关视频资料,以直观展示苯酚的特点。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苯、氧气、氢气等实验试剂,以及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苯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苯酚说课教案

苯酚说课教案教案标题:苯酚说课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苯酚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苯酚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2. 苯酚的制备方法。
3. 苯酚的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1. 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2. 苯酚的制备方法的掌握。
3. 苯酚的主要用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所需器材和试剂:苯酚、浓硫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准备。
3.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苯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苯酚有什么了解?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苯酚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化学式、结构、物理性质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苯酚的溶解性、酸碱性和氧化性等特点。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苯酚的制备方法:通过浓硫酸脱水制备苯酚。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反应机理。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苯酚的主要用途,如作为消毒剂、杀菌剂、防腐剂等。
2. 提问:苯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你认为它的应用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苯酚的某个性质或应用。
2. 每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苯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
2. 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导入、实验演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苯酚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酚溶液
危险特性燃烧时可能会释放毒性烟雾。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
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
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
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
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充分的通风。
清除所有点火源。
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少量泄漏时,可采用干砂或惰性吸附材料吸收泄漏物,大量泄漏时需筑堤控制。
附着物或收集物应存放在合适的密闭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废弃处置。
清除所有点火源,并采用防火花工具和防暴设备。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
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存储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10mg/m3;PC-STEL:--;皮。
皮--表示可因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
生物限值
监测方法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GBZ/T 160.1~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
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和淋浴设施。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护目镜(符合欧盟EN 166或美国NIOSH标准)。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阻燃防静电防护服和抗静电的防护靴。
手防护戴化学防护手套(例如丁基橡胶手套)。
建议选择经过欧盟EN 374、美国US F739或AS/NZS 2161.1标准测试的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PH无资料气味无资料熔点/凝固点(℃)43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