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正式版

编辑ppt
3
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 米(相当于40个足球场 的速度遭到长度毁灭。每 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 林永远消失。
编辑ppt
4
教学目标
• 1、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 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 识。
• 2、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 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 3、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和能力。
编辑ppt
序逻 辑 顺
21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 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 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 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 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编辑ppt
5
雨林,热带或亚热带 湿润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 由高大常绿阔叶林构成繁 密林冠,多层结构,并包含 丰富的木质藤本 和附生 高等植物.包括热带雨林、 亚热带雨林、山地雨林。
编辑ppt
6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 等地区。中国云南、台湾、海南及编辑澳pp大t 利亚局部地区也有分布。 7
编辑ppt
30
总说 (6)此段
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的巨大危害:
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编辑ppt
31
(7)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事理,即使陆地上最多
的绿色植物 和海洋中最丰富的海藻,在给人类提供事物和氧气 的同时 ,还能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8)说明树木,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的树木,能从空气中 摄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净化大气的作用非常大。
破坏大气
编辑ppt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 “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 上开花”、有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 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 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雨林的树冠有很多野生飞行的微生物, 它们不知疲倦地在花丛间飞舞:在层林木 和树冠层一样与生物共存,汇集着世界大 部分猴和灵长类动物在其间荡来荡去,上 下攀援。
第4段,用数字说明伐木生产一次性筷子 的惊人危害; 第5段:用“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和 “100克汉堡包”两组数据作比较,突出 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列数字和作比较 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起到了触 目惊心的作用。
第7段,作诠释(解释)说明绿色植物和 海藻在给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的同时,还 能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第 9 段,解释说明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 体的危害,以及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的必要性(避免全球气温升高)。 第 13 段,引用查尔斯〃威廉〃毕比的话, 再次告诫人们: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性。
⒉学会节约、禁止浪费 ⒊控制人口增长 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
保护地球,从而保护人类 自己。
品味语言:
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 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不能。“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 中最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实 际数量会比2500种多。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 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 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 纪。 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 确,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之后,就失去了 说明的准确性。
将第6—10自然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6):总说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 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二层(7-10):从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整体感悟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这已经成为世界环保的重要议题。
本文向读者阐释了雨林毁灭将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向读者进行说明介绍的,同时更要增强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3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彻底消失。
第二部分(2~5),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部分(6~10),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将要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部分(11~13),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界中叶,人类可能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三、写作方法
⑴说明语言准确。
⑵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⑷议论和说明相结合。
四、重难点导析
第一段讲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主要特点是一句话中使用了四种说明方法,分别是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目的在于大声疾呼: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毁灭。
第二句在上句将每分钟雨林毁灭的量与四十多个足球场作比较让人具体了解雨林毁灭速度后,再以每年雨林毁灭速度(相当于一个纽约州大小)又一次作比较,使从更一目了然、触目惊心地感受到雨林毁灭速度之快,第三句引用斯科特的话,向世人提出警告。
1 / 1。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 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编辑ppt
30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 的知识。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 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 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 正确的环境观。
编辑ppt
3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 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 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 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 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 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 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 存
上子岁村
。呆的 1 坐贺社
在 垮
淑 珍
76 岁
塌 的
夫 妇
的 王
编辑ppt
12
,
几位生病的群众正在五宝镇一个临时医疗 点里输液。
编辑ppt
13
仪 陇 山 体 滑 坡
编辑ppt
14
被洪水冲垮的桥梁
பைடு நூலகம்
编辑ppt
15
滑菲 坡律
宾 山 体
编辑ppt
16
菲律宾救援人员运送遗体
编辑ppt
17
遇难者
编辑ppt
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
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
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直径两米的亚马逊王莲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美 洲 巨 型 仙 人 掌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高 大 的 棕 榈 树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美洲鳄鱼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非洲黑曼巴蛇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非 洲 青 蛙
非 洲 海 岛 猫 釉
一、研读文章2—5段,思考: 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
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 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 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 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 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 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 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砍伐林木最终会造成大气中二 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减少氧气含量; 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 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 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 重后果。
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 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雨林的毁灭——世界 有什么作用?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1、充分认识雨林维护世界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 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 助工具书,弄清下列生字词的读 音。
摄取(shè) 滥砍滥伐(làn)
八上五《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 难》
可是由于诸多人为 的原因,热带雨林遭到了 极大地破坏。如果雨林一 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 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分析这篇作品带给 我们哪些知识和思考。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Microsoft Word 文档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重点)3.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
请看: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词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毁灭(huǐ)警告(jǐng)濒临(bīn)栖息(qī)摧毁(cuī)灰烬(jìn)脆弱(cuì)摄取(shè)循环(xún)泛滥(làn)滥砍滥伐(fá)2.理解词义。
濒临:接近;临近。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焚烧:烧毁;烧掉。
恶化:向坏的方面变。
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连锁反应:比喻若干个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它都跟着发生变化。
意味深长:指意义深远,有无限的情趣。
三、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四、明确本文的结构、顺序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明确:四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二部分(2-5自然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部分(6-10自然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部分(11-13自然段)警告人们: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明确: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猩猩类昆虫动物药源……破坏大气:冰川融解,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一轮,雨林毁灭,洪水泛滥3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4.读完本文,你能说说本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明确:文章以大量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读后感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读后感
学习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之后,心里感到很恐慌,如果有一天,雨林真的消失了,那人类该怎么办呢。
世界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被彻底摧毁,物种将濒临灭绝。
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文件指出,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地球上就会有150-200个物种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身临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被破坏,导致动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但如今它以惊人的速度被破坏。
雨林的破坏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
人类为什么要毁灭雨林呢?毁灭雨淋,难道不生是在毁灭我们自己吗?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和湿地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作为一个学生,好好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一个孩子,尊重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一个公民,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尤其是远离人们视线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
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
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按照鲁迅的话,“悲剧既是把美丽有价值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那么雨林的毁灭是否是一场悲剧呢?有人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种说法是不是太夸张了?如果你同意,请你为它找出依据;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几方面进行说明的。
(提示:雨林的现状,毁灭的原因,对现状不加改变将出现的后果)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①介绍作者:巴里。
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代表作《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收入《剑桥文丛》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濒临(bīn)奎宁(kuí)白垩纪(è)癌症(ái)疟疾(nüè)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法提取主要信息。
感知大意: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可以画成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
”参考如下:雨林毁灭动植物种濒临灭绝(2)破坏大气(6)全球气温升高(9)灾难性气候变化(10)——冰川溶解、洪水泛滥、更多动植物死亡地球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12)教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3.思考: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第4、5段,设问句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灭绝 破坏大气层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列数字 引用资料 举例子 作比较 作诠释
原因
结果
逻辑顺序
我们还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我们最后扔掉的将是地球
几位生病的群众正在五宝镇一个临时医疗 点里输液。
汶 川 大 地 震 山 体 滑 坡 后 的 情 景
南丹中学
龙慧林
雨 林 毁 灭
绿色植物 二氧化碳 吸入 通过 海藻 水 单糖葡 萄糖 氧气
叶绿素 吸收
形成日光Βιβλιοθήκη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 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 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 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 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 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 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 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