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2、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概念。
3、掌握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4、知道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能够区分同位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2)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1)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2)同位素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三、知识回顾在学习原子结构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知识。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四、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1、道尔顿原子学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但这一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
五、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质子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约为 16726×10⁻²⁷ kg。
2、中子中子不带电,其质量与质子相近,约为 16749×10⁻²⁷ kg。
3、电子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 91094×10⁻³¹ kg,仅为质子质量的 1/1836。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六、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七、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原子结构导学案

《原子结构》 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及原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问题一: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 = =2. 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 ,用符号 表示。
关系式: 质量数(A)= +3、符号AZ X ±cm ±n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随堂演练】1、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 n+核外共有x 个电子,则A 的质量数为A.2(x+n)B.2(x-n)C.2xD.n+22、已知阴离子R 2-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M ,则ωgR 原子完全转化为R 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n w .M M A -(mol wM 2-n .-M B mol )2-n (w .M M C -mol 2n w .M M D )(+-知识归纳:原子构成粒子及其定量关系(1)原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 (2)阴离子(R 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 (3)阳离子(R n+):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二:什么叫电子层1. 学生活动:完成书本P87的思考与讨论,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2)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_____排起,当一层_____后再填充下一层,即按K →L →M ……顺序排列。
(3)K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除K 层外,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
(4)K 层为次外层时,所排电子数为___,除K 层外,其他各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点】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1)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关系: (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 (Z )+ (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的区域简化为 ,称作电子层。
(2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字母代号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2.电子分层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如K 、L 、M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 。
阴离子: 。
【问题探究】一、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特殊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最外层有1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内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粒子的方法(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粒子的方法【课堂成果验收】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A.1种B.2种C.3种D.4种3.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H2O B.F-C.Na+D.NH3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中的下列粒子数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电子数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M层排满后才排N层C.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A.分子B.原子C.质子D.中子
4.我们已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
A.只有分子B.有电子、中子和质子C.有分子和原子D.只有原子
5.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B.电子数和质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电子数和原子质量
6.核电荷数取决于
A.原子核的大小B.原子核内质子数C.原子核内中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四、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3-8和表3-9后同桌互相描述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质量等不同角度描述。
原子
2、观察表3-1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①
②
3、通过学习,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原子模型。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教材56页,相对原子质量
提示:我们将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把它呈现在地球仪上,我们选用的是缩小的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观察l~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
20.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 )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21.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做出的判断是( )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跟原子结构有关。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由离子形成的典型化合物。
二.重点:认识理解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从原子、离子结构图分析判断元素的种类、性质,离子符号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模型、图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法四、课前预习: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可表示(以氧原子为例)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系。
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
这种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②.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③.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个,因而易电子。
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4、离子:带电的或。
离子分为和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五、教学过程:【设问】:原子核外面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是否有规定的轨道?你能确定某一时刻电子在何位置吗?(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电子运动的区域2、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是排布的3、原子结构示意图:(1)(2)特点:①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3)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六、课堂评价练习:1、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该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
2、从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1)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这样的结构叫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编写人:费璐审核人:杜喜敏赵方方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与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通过自己动手绘画,初步感知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通过观察与模仿,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的意义。
学习过程:复习导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原子是不是就不能再分了呢?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3.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它是的最小粒子。
学案自学: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阅读】课本P53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与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与构成的。
3.每个质子带电荷,每个电子带电荷,中子电荷。
探究1:仔细观察表3-1中几种原子的构成,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2.同一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3.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吗?小结1:(带1个单位)1.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1个单位)2.核电荷数= =知识点2:核外电子排布【阅读】课本P54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只 有 ,最多有 ,最外层电子不超过 (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 ,离核越 ,电子的能量越 。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探究2:动手试一试,小组内通过两两合作完成1到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相互评分。
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小结2: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排布的规则:先里后外,逢八重排。
达标测试: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3)带正电荷的粒子( )(4)不显电性的粒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 )(6)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 )(7)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 )课后反思:。
原子结构导学案 (2)

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过程与方法复习和延伸、类比和归纳、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2.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难点: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 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2. 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
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课前探究】1. 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复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2. 能层与能级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能级最多电子数各能层电子数(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合作探究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能层数较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低于能层数较小的某些能级的能量的现象叫能级交错现象。
根据构造原理示意图,请你与同组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举例说明“能级交错”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导学案

3.2 原子的构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
3.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观点,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要点: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观点的形成。
一、课前导学部分:【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10.16 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知识累积】 1. 分子与原子的实质差别是什么?2.原子能否是在任何状况下都是不行切割的实心小球呢?假如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呢?知识点一:原子的组成【阅读】课本第53 页原子的组成一段文字,察看图3-8,3-91.同桌相互描绘一下原子的构造。
( 提示:可从地点、电性、所占体积等不一样角度描绘。
)2.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想象一下,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知识点二: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教材第56 页的有关内容,表3-2概括1. 观点:以为标准,其余原子的跟它对比较所获得的比,作为这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2.表达式Ar= ————————————二、以学定教部分(由教师依据班级状况、学生状况达成)三、展现激学与拓展提高部分【剖析思虑】剖析教材第53 页表 3—1 思虑并回答以下问题:1.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所占体积怎样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能否带电 ?为何 ?3.能否全部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 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色 ?原子种原子质量类(㎏)氢 1.670×10-275. 不一样种类原子的内部构造有何不一样 ?氧 2.657×【实践运用】 1. 联合表 1 领会为何采纳10-26相对原子质量。
表 1碳 1.993×2. 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质质量与10-26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铁9.288×3. 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右表中随意两种10-26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
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13 Al 铝 26.98
①钠原子最外层有_____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1个电子,电子层数______,原子核______发生变化,核电荷数_________,元素种类________改变,如此变化后的钠原子带
上_______ 个单位______电荷,变成了钠离子,表示为Na +
,这样的离子为阳离子。
②氯原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______ 个电子,电子层数_____,原子核_______发生变化,核电荷数________,元素种类________改变,如此变化后的氯原子带上______ 个单位______电荷,变成了氯离子,表示为Cl -,这样的离子为阴离子。
③Na +和 Cl - 由于静电作用构成化合物NaCl 。
Na +
和 Cl -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④Na 结构示意图为
Na +
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 ”、“-”号
表示电性,如 Na +
表示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l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几个原子形成的集团带有电荷,它们也叫离子,如 SO 42-(硫酸根离子 )。
2.以钠元素、硫元素为例,画画硫化钠的形成。
三、相对原子质量:
⑴你知道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即1.993×10-26千克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思考】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请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写出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之间换算公式
即 :相对原子质量= ——————————————
【练习】1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千克;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千克。
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拓展】利用课本62页表3-4,回答:①镁原子与钠原子相比, 质量大。
②有钠、镁、铝三块金属。
若三块金属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则金属块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三块金属的质量相同,则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③查75页表4-3,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氦 2 2 氟 9 10 磷 15 16 镁
12
12
从上表中我发现:相对原子质量≈ + 【查一查】查:“铁、铜、氧、氯”的相对原子质量 【达标检测】
1、将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 ;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他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C.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
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12g B 、12 C 、1.66×10-26
kg D 、1/12g 5、铀-236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6,则铀原子里中子数为______,其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
6、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
B .
C .
D .
7、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 . 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 . 它是非金属元素 C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 原子序数是 13
8、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 表示______________,Y 表示_____________。
(2)当X=12时,Y =__________;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 =___________。
(4)当Y=1时,该粒子易________电子,变成带 ________电荷的__________。
【反思重建】
+X 2 8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