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2)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读准课文中的注音字。

2.理解注释中字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2.今天再来学习另一则文言文(板书:《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自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篇,自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抓住“笑”引发想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牧童笑了,杜处士也笑了,他们的笑各有什么意味?1.出示自学提示:①“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②“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2.学生交流讨论,并表演,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总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出示课件14,《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材解读《书戴嵩画牛》选自统编教材六上第21课,由《伯牙绝弦》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所组成。

本单元主题是“艺术”,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除了文言文两则之外,还有《月光曲》《京剧趣谈》。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中,第二条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标签:&nbsp&nbsp部编版&nbsp&nbsp&nbsp&nbsp语文&nbsp&nbsp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出示戴嵩的《斗牛图》)请同学们看看,你想说些什么?(生畅所欲言)2.导入:(出示古文《书戴嵩画牛》)这是大文豪苏轼写的一篇小古文,让我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任务,学法多样1.导学:通过上节课学习《伯牙鼓琴》,你学会了哪些学习小古文的方法?生1: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读通顺。

生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等多种方法,自学古文中的字词句,然后再了解古文的意思。

生3:要一边阅读一边质疑,并通过阅读、感悟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出示学习任务:(1)初读,读通读熟。

借助学习单自学字词,会写生字轴、锦、曝、矣。

(2)细读,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3)精读,质疑解难,读懂道理。

三、回读感知,体会表达1.组织学生开始10分钟的学习,教师做好指导。

2.小组汇报,针对共性问题,老师要逐一讲解。

3.引导学生细读,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汇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

4.精读,质疑解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戴嵩的画是正确的吗?还是牧童的话是正确的?要用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5.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6.总结:牧童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牛尾样子的,戴嵩是画家,画画要源于生活,而艺术往往也会高于生活,例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星空》就是再现想象的创作。

因此,牧童和戴嵩都可以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篇课文应当将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故事、能合理想象,讲故事、深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

3.讲出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围绕观点展开思辨,讲出故事中的哲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谈话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哲理性的文言文。

2.引出课题《书戴嵩画牛》,师生齐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导入,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内容体裁,又让学生知道了本文的基本结构特点。

齐书写、齐读课题为接下来的学习预热。

】二、走进人物1.指名生说说你了解的苏轼;2.师补充关于苏轼的介绍评论,认识不一样的苏轼: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求真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会配药的郎中,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3.师:听完老师的介绍,你们一定对苏轼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博学多才、不所不能、多才多艺……)4.师简介戴嵩及其《斗牛图》。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书戴嵩画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释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苏轼的精湛的文笔。

(2)培养学生读故事后积极感悟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注音。

2.识记、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释义。

【教学难点】1.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感受苏轼精湛的文笔。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2.导入新课。

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

明确:“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

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

“画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有一种说法是,《书戴嵩画牛》原为苏轼所做的一则跋(bá)。

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上面的文字。

写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

“书戴嵩画牛”则可理解为写在画家戴嵩的画作《斗牛图》上的一则文字。

总之,这篇文章与戴嵩所做的画《斗牛图》有关。

预设:本课的课题要着重讲解,否则很容易读错、理解错。

“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蜀锦囊轴拊搐谬奴婢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ǔ)士好(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斗(dòu)牛3.教师范读全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第【1】篇〗《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意。

(课前铺垫,激发学趣)今天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笑话——《性缓》,自己试着读一读。

预设:有人在笑,笑什么?这则笑话选自《明清笑话集》,是一篇文言文。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读通——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

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出示学习小贴士。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注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拊掌大笑”,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补白演故事。

3.展开想象,还原生活经历讲述《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疏文意1.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板书课题,交流课题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反馈。

相机引导多音字,多音字出示: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

教师随文指导“曝”字的含义及写法。

(板书:曝)教师小结: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

4.难点预设(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学生看注释理解“锦囊玉轴”,并书写“锦”和“轴”。

②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股”。

②真正的斗牛是怎样的?画中的牛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③引导有节奏的朗读。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④引导理解“矣”放在句末表示语气,并书写“矣”。

5.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6.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板块二:想象说故事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尤所爱”,小牧童却是“拊掌大笑”。

为什么呢?(PPT出示)2.汇报交流。

(1)“拊掌大笑”就是拍手大笑。

(2)小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小牧童天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3、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在部编新教材六上第六单元中,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

苏轼所写的这篇文章从体裁上来说应该算作一篇“观后感”,讲述了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杜处士收藏的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故事,结束了艺术也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词汇的语音,句子的断句上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对文章主旨中体会艺术创作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的把握也将面临很大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读熟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读熟,并注意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了解苏轼和戴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斗牛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戴嵩)“戴嵩”是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出示并简单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关于戴嵩画牛,有不少精彩的记载。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书戴嵩画牛》。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对苏轼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后展示课件,学生积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读,(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这几个字词他读对了吗,你能读对吗?(全班齐读)
2.教师范读,听朗读停顿。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读对了吗?
3.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①检测词语解释。

(学生抢答)
②找两个小组翻译课文。

(要求:意思正确,语句流畅,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三、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想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先让学生找出可以展开想象的情节,再逐个分析。

①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具体表现。

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牧童看到这幅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牧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神态、动作,你能试着表演一下吗?
③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又有怎样的表现?他的笑有什么含义呢?
2.小组内练讲故事。

(要求: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尽量讲的绘声绘色,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3.班内展示。

请同学上台讲。

尽量讲的绘声绘色,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领悟主题畅谈启示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内容。


2.这篇短文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吗?(生回答)
①从杜处士身上,我获得了……
②从牧童身上,我懂得了……
③从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概说启示
自读文章《书黄荃画雀》,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反复朗读课文,孰能成诵。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苏轼
杜处士
笑而然之(赞同、欣赏
牧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