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中药鉴定

合集下载

紫花地丁的红外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

紫花地丁的红外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

紫花地丁的红外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鉴别研究摘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42份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样品红外图谱,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ann)对红外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中药紫花地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中药紫花地丁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结果可以有效地鉴别野生紫花地丁和栽培紫花地丁,准确率达到92.86%。

所建的模型合理、实用。

关键词: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红外光谱;鉴别中图分类号:r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7-1656-03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又名地丁草、独行虎、紫地丁,系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草本。

全草入药,性苦、辛、寒,入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毒蛇咬伤等症[1]。

紫花地丁是中国民间应用较早的中药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2]。

《本草纲目》记载:“紫花地丁,处处有之”。

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地丁主要有紫花地丁(堇菜科)、甜地丁(豆科)、苦地丁(罂粟科)、龙胆地丁(龙胆科)、竹叶地丁(远志科)等。

堇菜属多种植物均当紫花地丁入药,不同地区药材来源各异,商品药材混乱。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对42份不同批次、不同产地的紫花地丁样品进行了测试和鉴别,结果可以区分其中的野生紫花地丁和栽培紫花地丁。

此鉴别方法与常规的鉴别方法[3-6]相比具有更直接、快速、不破坏样品等特点,是一种科学鉴别中药材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与测试条件 pe173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dtgs 检测器,光谱分辨率4 cm-1。

测量范围1 800-400 cm-1。

温度控制在22 ℃。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紫花地丁(附:苦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主根长圆锥形,淡黄棕色。

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上部具明显狭翅。

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2.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具角质短线纹。

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根、叶、花、果齐全,叶灰绿色,花紫色,根黄,味微苦者为佳。

【附药】苦地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

药材性状: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

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

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

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

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

种子扁心形,黑色,有色泽。

气微,味苦。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如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素等。

②酚性成分。

③甾醇。

④氨基酸。

⑤鞣质。

⑥挥发油。

⑦胆碱。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

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

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

中药材紫花地丁的性状和鉴定方法

中药材紫花地丁的性状和鉴定方法

中药材紫花地丁的性状和鉴定方法中药材紫花地丁的性状和鉴定方法中药材紫花地丁的性状本品多皱缩成团。

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3mm,有细纵纹。

叶灰绿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4cm,先端钝,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印锯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狭翼。

花茎纤细;花淡紫色,花瓣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裂为三果丬,种子多数。

气微,味微苦而稍粘。

以色绿、根黄者为佳。

中药材紫花地丁的鉴定方法① 紫花地丁又名:堇菜地丁,为植物紫花地丁或犁头草的带根全草。

市售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土黄色,波状弯曲,具须根痕。

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

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

气微臭,味微苦而涩并稍枯。

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②甜地丁又名:米口袋地丁、萝卜地丁。

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带根的全草。

主根呈纺锤形、长锥形或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3~6毫米。

表面红棕色至土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多少扭曲,或有残存的支根及须根,皮孔横生,稍突起,呈点线状,色稍深。

上端有多数基生叶。

叶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绿色。

有时可见圆筒形的荚果,表面密被柔毛,开裂或不开裂。

主根质坚而稍韧,难折断。

折断面纤维极多,乳白色,内面不平坦,微显颗粒状,乳黄色,并有放射状花纹。

气微臭,味淡而稍甜。

以根粗壮而长、叶绿、无杂质者为佳。

③龙胆地丁又名:华南地丁。

为植物华南龙胆带花的全草。

多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团块,根部土黄色。

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数,紫红色,顶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

叶两两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较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形状较大,上部的叶稀疏,形状较小。

质地较脆而易碎。

辨负责假紫花地丁[整理版]

辨负责假紫花地丁[整理版]

识别真假紫花地丁紫花地丁又称为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是常用中药。

最早见于《千金方》。

《本草纲目》中单列紫花地丁一条,李时珍曰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者起蔓”。

每年春、秋二季挖取带花或蒴果的全草,洗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辛,入心、肝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瘰疬、黄疸、乳痈、肠痈、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等症。

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白花地丁冒充紫花地丁入药者,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紫花地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呈长圆锥形,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

表面皱缩而粗糙,为土黄色,波状弯曲,具有须根痕。

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

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闻之气味微臭,口尝味微苦而涩,并稍有黏性。

伪品白花地丁根状茎短,呈细圆柱形,赤褐色或暗褐色。

无地上茎。

托叶1/2~3/4与叶柄合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齿;叶柄长2~12厘米,上部有翅,无毛或有时下部被白色短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微心形、截形或宽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有稀疏的很平的圆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白色,苞片生于花梗中部,萼片花瓣各5瓣;子房无毛,花柱基部微膝曲向上部渐粗;蒴果为二裂,无毛;口尝之味虽微苦,但没有黏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花地丁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其清热、消肿、消炎作用明显,而伪品白花地丁虽与紫花地丁同为堇菜科植物,但属不同品种,而且不具备真品的功效,不可代替使用。

中药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

中药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

Summa rizi ng综述中药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李金艳,伟忠民3(辽宁医学院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摘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综述紫花地丁的研究情况,包括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结果提示在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紫花地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 iol a yedoen2 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又称光瓣堇菜,为常用中草药。

其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常生于山野草坡和田野等湿润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现就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概述。

1 化学成分肖永庆等[1]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离了6种化合物成分,分别为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二酸、二十四酰对羟基苯乙胺、山柰酚232O2鼠李吡喃糖苷。

其中二十四酰对羟基苯乙胺为一新化合物,定名为地丁酰胺。

之后刘湘新等[2]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分析鉴定了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发现紫花地丁含有有机酸、黄酮及其苷类、酚性成分、糖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皂苷、植物甾醇、鞣质等10种有效成分。

李定刚[3]等通过对紫花地丁全草进行系统的试管预试和薄层预试,初步确定其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内酯香豆素类、挥发油、甾体萜类及少量的有机酸和糖类。

国外研究[4]从中分离了10种黄酮C2糖苷类化合物,芹菜素6,82二2C2α2L2吡喃阿糖苷、芹菜素62C2α2L2吡喃阿糖基282C2β2D2吡喃葡糖苷、芹菜素62 C2β2D2吡喃葡糖基282C2α2L2吡喃阿糖苷、芹菜素62 C2β2D2吡喃葡糖基282C2β2L2吡喃阿糖苷、芹菜素6, 82二2C2β2D2吡喃葡糖苷、芹菜素62C2α2L2吡喃阿糖基282C2β2D2吡喃木糖苷、芹菜素62C2β2D2吡喃木糖基282C2α2L2吡喃阿糖苷、木犀草素62C2β2D2吡喃葡糖苷、木犀草素62C2α2L2吡喃阿糖基282C2β2D2吡喃葡糖苷、芹菜素62C2α2L2吡喃阿糖基282C2β2L2吡喃阿糖苷。

紫花地丁及其常见混伪品的比较鉴别

紫花地丁及其常见混伪品的比较鉴别

5 .紫 花 地 丁
图 7 日光 ( 熏后 ) 氨
下 T C 图 L
紫 花 地 丁
犁头草 长萼革菜
龙 胆 地 J 。
l 2 3 4 5 6 l 2 3 4 6 5
1 头草 .犁
2 .长萼 堇 菜
1 .犁 头 草
2 .长 萼 堇 菜
3 .龙胆地 丁
末各 1 ,加水 1m g 0 L,加热 至沸 ,滤过 ,取 滤液 ,点 于滤 纸上 ,晾干 ,置 紫外 光 灯 (6 n 35 m) 下 检 视 ,结 果紫 花地 丁 显 亮 蓝 色 的荧 光 斑 点 ,犁 头 草 、长 萼 堇 菜 、龙胆 地 丁等 紫 花 地 丁 的混 伪 品则 不 显 荧 光 斑 点
丁来 自澳 门市 场 ( 门卫 生 局 药 物 事 务 厅 提供 ) 澳 ,1 批 次 。所 有 药材 均 经 广 州 市 药 品检 验 所 中 药 室 副 主 任侯 惠婵 鉴 定 。
1 2仪器 .
中药材 ,收载于 《 中国药典》2 1 0 0年版 ,为堇菜科 植物紫 花地 丁 ( 光瓣 堇菜 ) i ayd es kn V l e oni Ma io的全 o s
4 .紫花地丁 ( 照)3 龙 胆 地 丁 对 6 .秦皮乙素
4 .紫 花 地 丁 ( 照 ) 对
5 .紫花地丁
5 .紫花地丁
6 .秦皮 乙素
图 5 紫 外 光 灯 (6 n ) 下 荧 光 图 35 m 下
图 8 紫 外 光 灯 (6 n ) 35m
下 T C 图 L
图 9 紫外光灯 (6 n 35 m)
1 材料 、仪器 及试 剂 1 1材料 .
紫 花地 丁对 照 药 材 ( 号 1 12 -0 5 1 、秦皮 批 2 4 92 0 0 )

苦地丁、甜地丁和紫花地丁等3种地丁的快速鉴别方法

苦地丁、甜地丁和紫花地丁等3种地丁的快速鉴别方法

苦地丁、甜地丁和紫花地丁等3种地丁的快速鉴别方法地丁为传统较少常用的中药,始载《本草纲目》,原名“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无名肿毒,痈疽恶疮、疔肿丹毒、毒蛇咬伤等病症。

现今中药市场售地丁的商品植物来源较复杂,主要有三大类:苦地丁、甜地丁和紫花地丁;此三大类药材形味各异,在临床应用上常会被混淆误用,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地丁三大类商品:苦地丁、甜地丁和紫花地丁之间的区别,以及怎样快速鉴别?一、来源区别1.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tiflora Bunge和小米口袋Cueldeascaedtia pauciflora (Pallas)或少花米口袋DaeMeastaedtiaverna(Ceorgi)Boress的带根全草。

2.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辽堇菜Viola yedoensfis Makino、犁头草Violajaponica Langsd.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白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及香堇Viola oxycentra.Juz的带根全草。

3.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

二、产地与分布区别1.甜地丁:主产江苏、山东、河南、辽宁等省。

此外,东北、内蒙古、山西、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

为全国销用较广的一种。

2.紫花地丁:主产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安徽等省。

亦为销用较广的一种。

3.苦地丁:主产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

为全国销用较广的一种。

三、名典鉴别①明·《本草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

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

平地生角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

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色花,如铃儿倒垂,叶似木香花之叶。

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有一种也。

”②清·《本草从新》:“紫花地丁,叶似柳而细,夏开紫花,结角。

杭州药材紫花地丁及其相近种分类鉴定研究

杭州药材紫花地丁及其相近种分类鉴定研究
堇 菜 ( p tii 、 早 开 堇 菜 ( p in nh ) 野 堇 V. arn) . r a ta 、 o 菜 ( a i va a 5种 。 《 川 省 中药 材 标 准 》 8 年 . l o in ) s 四 7
1 2 1 确定 时 间 :紫 花地 丁及 其 相 近 种 ,为早 春 开 .. 花 植物 ,3 ~4月开展 研究 最为理想 。否 则不 易采 集可 资鉴定 的标本 。 1 2 2 野外 考 察 与 记 录 :选 择 晴 朗 天气 ,在地 被 植 .. 物 中,锁定 目标 ,有 序地 进 行 观察 。首 先 观察 生 境 、 分 布状 态并摄 影 。采集标 本 ,按 要 求进 行 记 录 ,放入 聚 乙烯 塑料袋 中保 存 。 1 2 3 制 作 腊 叶标 本 :按 传 统 制 作 方 法 制 成 标 本 。 . . 以历史 典籍 、工具 书考证 药 材 的 名称 、分 布 、形 态等 特征 ,并记 录。 利 用 堇 菜 属 ( il 的 系统 分 类 学 V oa)
典 》 ] 为 了 澄 清 名 实 ,便 于 堇 菜 属 ( il ) 植 物 的 [。 1 V oa
2 1 堇 菜 属 ( il 分 组 、 亚 组 :堇 菜 属 ( il ) . V oa) V oa ,
开发 利 用 ,笔 者对 其进 行 了探 索 ,由于在 长江 流 域 以 南 ,紫花地丁与相近种戟 叶堇菜形 态最为 相近 ,营养期
浙江中医杂志 21 0 0年 1月第 4 5卷第 1 期
杭 州 药 材 紫 花地 丁及 其 相 近 种分 类 鉴定 研 究
竺佳佳 陈锡 林
浙江 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 0 5 103
关 键 词 紫 花 地 丁 相 近 种 分 类 鉴 定 紫 花 地 丁 ( ra Vile 为 堇 菜 科 紫 花 地 丁 Heb oa ) ( oay d e s kn ) 植 物 的 干 燥 全 草 _ 。 最 早 Ⅵ l e on i Ma io s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茎粗长,托叶膜质,分离部分全缘,花紫堇色,花距粗 管状,长5-7mm。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戟叶堇菜(V. betonicifolia Sm. )
地下茎很短,叶戟状披针形或条形,托叶分离部分有疏齿, 花淡紫色或少白色,花距短囊状,长3-4mm。
甜地丁(Gueldenstaedtiae Herba)
豆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 Georgi) A. Bor. 主产于内蒙古、东北、湖北等地。根呈长圆锥 形,向一边扭转,长约20cm,茎短,单数羽 状复叶成丛,小叶多数脱落,完整者呈椭圆型, 长0.6-2.2cm,花紫色。荚果棕色,圆筒形, 长1.5cm。性寒,味甘、味苦。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
2、叶表面制片
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
②气孔为不等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增厚现象不明显,表
面亦有角质纹理。
③上下表皮均有单细胞非 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 稍短,呈圆锥形,壁厚, 有明显疣状突起,另一种
长,略弯曲,壁有短线纹
。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 簇晶,直径15-40μm。
•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①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 胀呈半圆形; ②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 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 ③栅栏细胞2~3列; ④海绵细胞类圆形, 含草酸钙簇晶,直径
11~40μm;
⑤主脉维管束外韧形, 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 细胞1~2列。
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e Herba) 罂粟科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皱缩成团,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茎细, 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 软,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 绿色,有长柄,2-3回羽状全裂,裂片纤细柔 软。花少见,淡紫色,花冠唇形。蒴果灰绿 色,扁平,长椭圆形,呈荚果状。种子黑而 发亮,扁心形。气微,味苦。性寒,味苦。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果实 蒴果,淡棕 色,椭圆形 蒴果,长圆 形
淡紫或少白色, 蒴果椭圆形 至长圆形 短囊状花距 紫色 淡紫色, 唇形花冠
荚果,棕色, 圆筒形 蒴果,灰绿 色,长椭圆 形
紫 花 地 丁
东 北 紫 堇
甜 地 丁
戟 苦 叶 地 堇 丁 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吸取上述供试验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
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与对照药材色谱
相应的位置,显三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附注】
东北、华北地区 东北紫堇(Viola mandshurica W. Beck.)
【成分】全草含苷类、黄酮类、黏液质及蜡。尚从全草中
分离得到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
二酸、二十四酰对羟基苯乙胺和阿福豆苷、山柰酚-3-O鼠李糖苷及抗Ⅰ型艾滋病毒的硫化多糖。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地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药材溶液。
来源 紫花 地丁 东北 紫堇 戟叶 堇菜 甜地 丁 苦地 丁 堇菜科 紫花地丁 堇菜科 东北紫堇 堇菜科 戟叶堇菜 豆科 米口袋 罂粟科 紫堇
叶 披针形,叶末连 柄处柄翅状,边 缘具浅圆齿 全缘 戟状披针形, 托叶疏齿 单数羽状复叶, 椭圆形 近三角形,2~3 回羽状全裂,有 长柄
花 紫堇色, 细管状距 紫堇色, 粗管状花距
花两侧对称,具长梗,萼片5,花瓣5,紫堇色,侧瓣 无毛,最下面一片有细管状距。 蒴果椭圆形,熟时三裂。 花期3-4月,果期5-8月。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及东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
晒干。 【功效】性寒,味辛、苦。清热解毒、凉血
消肿。
【性状鉴别】 • ①本品多皱缩成团。 • ②主根长圆锥形,直径 1-3cm ,淡 黄棕色,有细纵纹。 • ③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 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1.56cm 宽 1-2cm ;先端钝,基部蝶形 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 有毛;叶柄细,长 2-6cm ,上部具 明显狭翅。 • ④花茎纤细;花瓣 5,紫堇色或淡 棕色;花距细管状。 • ⑤蒴果椭圆形或三裂。种子多数; 淡棕色。 • ⑥气微,味微苦,稍黏。 • 以根、花、叶、果齐全,叶灰绿 色,花紫色,根黄味微苦者为佳。
紫花地丁Violae Herba
【来源】 • 为 堇 菜 科
( Violaceae ) 植
物 紫 花 地 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花期高4-
14cm;果期达20cm。全株有短白毛。
主根较粗。长约1cm,根系长黄白色。
叶基生,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 。顶端圆 或钝,基部截形、宽楔形或微心形,稍下延与叶柄呈 翅状,边缘具浅圆齿,托叶膜质,离生部分钻状三角 形,有睫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