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恢复基本知识讲义
数据库系统讲义(1)

《数据库系统讲义》第1章绪论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1.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
一、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在大多数人头脑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数字。
其实数字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是数据的一种传统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理解,数据的种类很多,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这些都是数据。
可以对数据做如下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
为了了解世界,交流信息,人们需要描述这些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自然语言(如汉语)描述。
在计算机中,为了存储和处理这些事物,就要抽出对这些事物感兴趣的特征组成一个记录来描述。
例如:在学生档案中,如果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所在系别、入学时间,那么可以这样描述:(李明,男,21,1972,江苏,计算机系,1990)因此这里的学生记录就是数据。
对于上面这条学生记录,了解其含义的人会得到如下信息:李明是个大学生,1972年出生,男,江苏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而不了解其语义的人则无法理解其含义。
可见,数据的形式还不能完全表达其内容,需要经过解释。
所以数据和关于数据的解释是不可分的,数据的解释是指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二、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
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而且数据是按一定的格式存放的。
人们收集并抽取出一个应用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之后,应将其保存起来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进一步抽取有用信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广,数据量急剧增加。
过去人们把数据存放在文件柜里,现在人们借助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大量的复杂的数据,以便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数据恢复工具pc3000-讲义

测试功能卡 "РС-3000 PRO"
测试功能卡 "РС-3000 PRO"
测试功能卡«PC-3000 PRO»是“PC-3000”所有软件控 制硬盘的必备通道。
它使用了一个专用的芯片:
内置循环中断控制,允许用户中断工作线程;
内置内钟控制计数器,能收集到硬盘在多任务工作下的超 时参数;
内置硬件数据缓冲,可支持硬盘的多种工作模式 PIO MODES 3, 2, 1;
有附加IDE通道,并且能热拨插更换IDE硬盘; 可加装 “PC3K-PWR(电源控制器)”进行电源控制。在
更换待修硬盘时可以方便开关电源,在恢复数据时也有特 别作用。
PC-3000综合工具套装清单 (英文版)
HASP KEY(加密狗) --- 1 个 测试功能卡“РС-3000 PRO”--- 1 片 电源控制接口“PC3K-PWR” --- 1 片 "РС-KALOK"接口 --- 1 片. "РС-CONNER" 接口--- 1 片 "PC-QUANTUM" 转接口--- 1片 «PC-SEAGATE»转接口--- 1片 T«PC-TEAC»转接口---1片
PC-3000的主要用途
使用РС-3000有可能修复 50-80% 的缺陷硬盘。 如此高 的修复率是通过使用特别的硬盘工作模式来达到的(比如工 厂模式),在特别的工作模式下可以对硬盘进行如下操作:
内部低级格式化; 重写硬盘内部微码模块(firmware); 改写硬盘参数标识; 检查缺陷扇区或缺陷磁道,并用重置、替换或跳过忽略缺
用PC-3000修复硬盘的主要工作过程
一般的用户在这个工具的帮助下可以修复 50%左右的缺陷硬盘;
840D讲义04 _数据的备份与回装

Subroutines
Parts programs
_N_WKS_DIR _N_COM_DIR
Workpiece
Comments
Program ID
_N_SMAC_DEF _N_MMAC_DEF _N_UMAC_DEF _N_SGUD_DEF _N_MGUD_DEF _N_UGUD_DEF _N_GUD4_DEF
SINUMERIK
Siemens AG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Date: File:
4/24/2021 04_Data Backup and Restore.8
SITRAIN Training for
Automation and Drives
“数据输入/输出“软键
SINUMERIK
Siemens AG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Date: File:
4/24/2021 04_Data Backup and Restore.11
SITRAIN Training for
Automation and Drives
通过V24接口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SINUMERIK
DPR -NCK Machine data WZK, NV, SD workpieces Parts programs ...
-611D Drive data DPR (Boot files)
BootEPROM
NC-Card
-NCK System SW -611D-System SW -PLC System SW -COM System SW -Boot SW -Data backup SW5.2 and higher
工业大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教学讲义

任务2.5 数据融合任务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数据融合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实现进行实操演示。
数据集选用“工业用水处理投药量数据”。
数据连接是基于连接字段按照给定的连接方式进行两个表格的字段组合得到新的数据表,支持两个数据表的单个或多个字段为连接字段的连接操作,连接方式包括内连接、外连接、左连接、右连接。
数据追加是针对原有业务数据库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的,它解决的是在数据仓库初始数据转载后,如何再向数据仓库输入变化的数据的问题。
它要求对原有的业务系统作最小改造,并记录在数据追加周期内数据的变化过程减小由于提取周期而影响数据分析展现,同时减少访问整个业务数据库。
“数据追加周期”是指将操作型环境的变化反映到数据仓库中,会有一个时间延迟。
数据拆分即数据分割,是指把逻辑上是统一整体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可以独立管理的物理单元进行存储,以便于重构、重组和恢复,以提高创建索引和顺序扫描的效率。
数据分割使数据仓库的开发人员和使用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1)能够选择系统内的数据源,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连接;(2)能够选择系统内的数据源,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追加;(3)能够选择系统内的数据源,通过数据融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拆分。
任务实现2.5.1 数据连接数据连接是基于连接字段按照给定的连接方式进行两个表格的字段组合,从而得到新的数据表,支持多个数据表的单个或多个字段为连接字段的连接操作,连接方式包括内连接、外连接、左连接、右连接。
图2-5-1 数据连接节点数据连接案例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在建模界面放置2个文件输入节点,文件输入节点中的数据文件选择“工业用水处理投药量数据”,选择“数据融合-数据连接”,拖入建模区进行连接,如图2-5-2所示。
图2-5-2 数据连接建模步骤2:双击打开“数据连接”节点,如图2-5-3 所示,配置两个数据表的连接关系。
图2-5-3 数据连接配置步骤3:完成连接配置,点击右上角“运行”按钮,如图2-5-4所示。
GYK数据分析讲义

挡、相位溜坡
区间作业防 碰模式参数 错误
序号
惯 性 违 章
超速导致紧急、常用制动
违章最多
清二 07639车 清四 07641车 司机号 72208 司机号 72255 大修 07555车 司机号 72310 清一 07060车 清四 07641车 司机号 72157 司机号 72255 清四 07542车 大修 07555车 司机号 72267 司机号 72310 清四 07542车 大修 07555车 司机号 72267 司机号 72310 清三 07677车 司机号 72228 清二 07535车 司机号 72217 维一 07609车 司机号 72300
按压确定键
1、超速导致制动动作 按压定标键
2015年6月7日, 07604车进站时按压 定标键后,限速由 63km/h突降为0.
1、超速导致制动动作
加速度异常
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QBASIC讲义 第二讲 输出语句 键盘输入语句 读数语句 置数语句 恢复数据区语句

QBASIC讲义第二讲输出语句键盘输入语句读数语句置数语句恢复数据区语句变量在程序中起什么作用?(保存数据,保存我们需要的、关心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有数值型数据,也有字符串型数据。
还有参与运算作用)变量名不能以系统保留字(即语句定义符,或说命令单词,和标准函数定义符)作为变量名字。
即“LET、PRINT、INPUT、READ……”这些单词不能作为变量名字。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LET语句 PRINT语句 READ语句 DATA 语句 INPUT语句 RESTORE语句 END语句 STOP语句REM语句,这些语句被执行时,不会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即:执行完本语句后必定顺序地执行其下一条语句。
程序的执行顺序就是语句书写先后顺序,这样的结构称为程序的顺序结构。
程序还有另外两种结构就是: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一、输出语句(PRINT语句):格式:PRINT “提示内容” ;表达式列表功能: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将表达式的值输出到显示器屏幕上显示或打印机上打印。
规则:(1)提示内容必须加双引号;(2)可以一次完成输出多个表达式的功能。
PRINT语句格式化输出1、固定输出格式:表达式即输出项之间用“,”分隔,则分区输出(固定输出),分五个区,每区14列。
如是输出数值数据,每个固定位置的第一格是符号位,若打印正数或零则省略符号,这时该位置就是空格。
一行打印不下时,自动换行。
2、紧凑输出格式输出项之间“;”分隔,则紧凑输出,即打印输出项之间只留一个空格。
PRINT语句句末符号的作用1、末尾无符号,换行(即输出空行)2、末尾以“,”结束,不换行。
末尾以“,”结束,本行不满5个固定位置不换行。
遇到下一个print语句输出到下一固定位置。
本行打印满则自动换行。
3、末尾以“;”结束,不换行。
执行本print语句后,输出不换行,若没印满一行则下一个PRINT语句仍在本行输出。
2024版数据库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区块链数据库是一种结合区块 链技术的数据库,具有去中心 化、不可篡改等特点,适用于 数字货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
2024/1/30
3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9
最终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 用户,包括各类业务人员和 技术人员等。
2024/1/30
6
2024/1/30
02
CATALOGUE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7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2024/1/30
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 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可以是数字、 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
信息
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 的,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 值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 据是信息的载体。
18
数据操纵语言(DML)
INSERT
插入新数据。
DELETE
删除数据。
2024/1/30
UPDATE
更新现有数据。
MERGE
根据条件合并数据。
19
数据控制语言(DCL)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安全级别。
主要的DCL操作包括
2024/1/30
GRANT:授予用户或角色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
8
数据库、表、字段等基本概念
01
数据库(Database)
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
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2024/1/30
02 03
表(Table)
在数据库中,表是存放数据的基本单位,它由行和列组成。每一列有一 个名称,称为字段名,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包含该记录在各个字段中 的值。
数据恢

数据恢复讲义2第一讲 数据恢复综述一、数据恢复的定义?“数据”,主要指的是计算机数据及其他可移动存储的数据。
包括硬盘及其他电、磁存储介质上存放的各种文件信息。
“数据恢复”就是由于病毒、误操作或硬件故障引起的丢失或受到破坏的数据还原成正常数据的过程。
“数据恢复”不仅仅是指对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不同存储介质上存储的文件的恢复,还包括受到物理损伤的存储介质上数据的恢复。
二、硬盘数据恢复与硬盘维修的区别在学习数据恢复之前我们先要区分2个概念,一个是硬盘维修,一个是数据恢复。
千万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混淆。
硬盘维修一般是指对故障硬盘进行维修,使之能够继续正常使用,这个过程是不保护数据的。
现在由于硬盘价格不断下降,对硬盘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少。
而数据恢复则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失效数据进行还原的过程,这个操作不保证硬盘还能够继续正常使用。
他们的目的不一样,硬盘数据恢复是为了得到硬盘上的数据,而硬盘维修是为了让硬盘能够重新正常工作,单纯的硬盘维修是不考虑其上存储的数据的,如很多硬盘厂商的保修条款就会说明,硬盘出现问题,在保修期内可以免费维修或更换,但是不保证其上存储的数据。
然而两者之间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有些时候要恢复数据,需要先对硬盘进行处理,但这时的硬盘处理已经不是单纯的修理硬件,而是为了获得其中的数据。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中,数据的作用凸显,其价值远高于存储器本身的价值,数据恢复的意义也就远高于硬盘维修。
因此我们在接收到故障设备时,一定要弄清楚是进行数据恢复还是硬盘维修,如果是数据恢复,那么就一定不要轻率的对存储其进行修理操作,因为很数据恢复硬盘维修多修理操作是会破坏数据的。
我们在进入这个领域之前就一定要牢固树立“数据至上”的理念。
一般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硬盘出现故障,还在质保期内的话当然是尽快找到销售商要求保修或者更换;但是现在绝大部分IDE硬盘的质保期只有一年,在这个时期过后硬盘出了故障,就只能考虑花钱修理或者购买新的硬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恢复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数据这里我们所说的数据,只指计算机数据,后面不再专门指出。
首先,“数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各种数据、正文、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多媒体数据文件、软件或各种文档资料,也包括存放或管理这些信息的硬件信息,如计算机硬件及其网络地址、网络结构、网络服务等。
尽管在许多文献中都大量引用“数据”与“信息”两个术语,但却没有一个被公认的数据与信息的定义。
本书中对“数据”与“信息”不加以区分,视为同义。
2、数据恢复那么什么是数据恢复呢?简单地说,数据恢复就是把遭受破坏、或由硬件缺陷导致不可访问或不可获得、或由于误操作等各种原因导致丢失的数据还原成正常数据,即恢复至它本来的“面目”。
数据恢复不仅对已丢失的文件进行恢复,还可以恢复物理损伤的磁盘数据,也可以恢复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
二、硬盘结构1、硬盘的物理结构图12、硬盘的数据组织1)盘片: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Side),即上、下盘面,一般每个盘面都利用上,即都装上磁头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片,也有极个别的硬盘其盘面数为单数。
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顺序从上而下自“0”开始依次编号。
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就是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硬盘的盘片组在2~14片不等,通常有2~3个盘片,故盘面号(磁头号)为0~3或0~5。
2)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Track)。
磁道从外向内自0开始顺序编号。
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如图2-24所示。
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由于径向长度不一样,这些圆弧的角速度一样,而线速度不一样,外圈的线速度较内圈的线速度大,即同样的转速下,外圈在同样时间段里,划过的圆弧长度要比内圈划过的圆弧长度大。
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是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的。
一个标准的3.5英寸硬盘盘面通常有几百到几千条磁道。
这些磁道是看不见的,它们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
这些磁道是在磁盘格式化时就规划好了的。
3)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作柱面(Cylinder),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
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进行的,即磁头在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才移动磁头转移到下一柱面,即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来进行的,而不是按盘面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已写满数据,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柱面。
4)扇区:操作系统是以扇区(Sector)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的。
每个扇区包括512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
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即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
三、寻址方式1、C/H/S寻址方式C:柱面号(最大10位);H:磁头号(最大6位);S:扇区号(最大6位),其中扇区数从1编号,其它从0编号,用三个参数唯一定位。
2、LBA寻址方式LBA寻址方式下从0开始给扇区线性编号,一直编到整块硬盘的最后一个扇区。
显然线性地址是物理扇区的逻辑地址。
3、C/H/S和LBA之间的转换1)读写规则要了解从C/H/S到LBA线性地址的转换规则。
由于系统在写入数据时是按照从柱面到柱面的方式,在上一个柱面写满数据后才移动磁头到下一个柱面,并从下一柱面的第一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开始写入,从而使磁盘性能最优,所以,在对物理扇区进行线性编址时,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
即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编为逻辑“0”扇区,把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二扇区(2扇区)编为逻辑“1”扇区,直至第一柱面(0柱)第一磁头(0面)的第63扇区(63扇区)编为逻辑“62”扇区,然后转到第一柱面(0柱)第二磁头(1面)的第一扇区(1扇区),接着上一面编为逻辑“63”扇区,0柱面所有扇区编号完毕后转到1柱面的0磁头1扇区,依次往下进行,直至把所有的扇区都编上号。
2)从C/H/S到LBA通过对编号规则的介绍,很容易看出C/H/S与LBA地址的对应关系。
用C表示当前柱面号,H表示当前磁头号,S表示当前扇区号,CS表示起始柱面号,HS表示起始磁头号,SS表示起始扇区号,PS表示每磁道有多少个扇区,PH表示每柱面有多少个磁道,则有:LBA=(C–CS)﹡PH﹡PS+(H–HS)﹡PS+(S–SS)(1)一般情况下,CS=0,HS=0,SS=1,PS=63,PH=255,LBA计算如下:C/H/S=0/0/1,代入(1)式中可得LBA=0C/H/S=0/0/63,代入(1)式中可得LBA=62C/H/S=0/1/1,代入(1)式中可得LBA=63C/H/S=220/156/18,代入(1)式中可得LBA=35441453)从LBA到C/H/S先介绍两种运算DIV和MOD(这里指对正整数的操作)。
DIV称做整除运算,即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商的整数部分。
比如,5 DIV 2=2,33 DIV 5=6;MOD运算则是取商的余数。
比如,5 MOD 2=1,33 MOD 5=3。
DIV和MOD是一对搭档,一个取整数部分,一个取余数部分。
各变量仍按上述假设进行,则有:C=LBA DIV (PH﹡PS)+CSH=(LBA DIV PS)MOD PH +HS (2)S=LBA MOD PS +SS如果不运用MOD运算符,只运用DIV运算符,也可按式(3)进行转换,两者的结果相同,只是运算的复杂度不同。
C=LBA DIV (PH﹡PS)+CSH=LBA DIV PS–(C–CS)﹡PH +HS (3)S=LBA–(C–CS)﹡PH﹡PS–(H–HS)﹡PS+SS按照这个规律,则有:LBA=0,相应地,C/H/S=0/0/1LBA=62,相应地,C/H/S=0/0/63LBA=63,相应地,C/H/S=0/1/1LBA=3544145,相应地,C/H/S=220/156/18四、引导扇区(MBR)MBR,即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
在总共512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的引导程序占用其中的前446个字节(偏移0~偏移1BDH),随后的64个字节(偏移1BEH~偏移1FDH)为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最后的两个字节“55 AA”(偏移1FEH~偏移1FFH)是分区有效结束标志。
由它们共同构成硬盘主引导记录,也称主引导扇区。
图2(MBR)其中,硬盘分区表中的每16个字节被称为分区表项,一个分区表项管理一个分区。
在分区表项内:第1个字节为80的表示被激活,为00的表示未被激活。
第2个字节为C/H/S模式下起始磁头号。
第3个字节为C/H/S模式下起始扇区号。
第4个字节为C/H/S模式下起始柱面号。
第6个字节为C/H/S模式下结束磁头号。
第7个字节为C/H/S模式下结束扇区号。
第8个字节为C/H/S模式下结束柱面号。
其中,第3、4个字节结合,扇区号为6位,柱面号为10位(占用第3个字节的高两位)。
第5个字节为分区类型:若值为01表示是FAT12格式;若值为04表示是小于32M的FAT16格式;若值为06表示是大于32M的FAT16格式;若值为0B或0C表示是FAT32格式;若值为07表示是NTFS格式;若此分区表项为扩展分区,则第5个字节的值应为05或0F,05为小于8.4G,0F为大于8.4G。
从第9个字节开始为LBA寻址方式下的管理。
第9~12字节为当前分区的起始扇区号。
第12~16字节为当前分区的大小(分区所包含的扇区数)。
五、扩展分区(EBR)如何在一个硬盘中来划分扩展分区呢?1)在第一个扇区(引导扇区)中的第一个分区表项上填写主分区信息。
2)在第二个分区表项上的第5个字节上填写05或0F,则证明此分区为一个扩展分区,此时这个分区为主扩展分区。
如果在这个扩展分区上在划分扩展分区的话,则找到这个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EBR),重复上述两个步骤,所得到的是次扩展分区,以此类推。
图3(EBR)下面是一块硬盘的数据组织结构:图4六、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DBR)进入一个分区的内部,第一个扇区就是DBR(DOS Boot Record)。
它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
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当MBR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
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大小等重要参数。
第1、2字节如果为EB 58则表示跳转58个字节,则跳到5A。
从5A 开始到55 AA 之间为引导数据。
从3到A为厂家和格式化版本。
从B到59为BPB参数:B~C为每扇区的字节数。
D为每簇的扇区数。
E~F为DBR所保留的扇区数。
10为FAT表的个数。
15为媒体描述符(F8为硬盘)。
18和19为每磁道扇区数。
20~23为记录本分区的大小。
24~27记录FAT表的大小(可确定根目录的位置)。
2C~2F记录根目录的起始簇号。
30为文件信息系统所在的扇区。
32为DBR的备份的扇区号。
33~34保留。
40为BIOS下记录媒体方式(80表示硬盘)。
42为扩展引导标志(是固定值28或29)。
52~56为版本号。
图5为用WINHEX打开整个硬盘后通过MBR经过扇区计算后得到的C盘DBR地址。
图6(C盘的DBR,FAT格式)图6为用WINHEX直接打开C盘后显示的DBR,两个图是一样。
七、FAT文件系统1、格式化1)低级格式化①测试硬盘介质;②为硬盘划分磁道;③为硬盘的每个磁道按指定的交叉因子间隔安排扇区;④将扇区ID放置到每个磁道上,完成对扇区的设置;⑤对磁盘表面进行测试,对已损坏的磁道和扇区做“坏”标记;⑥给硬盘中的每个扇区写入某一ASCII码字符。
2)高级格式化①从各个逻辑盘指定的柱面开始,对扇区进行逻辑编号(分区内的编号)。
②在基本分区上建立DOS引导记录(DBR),若命令中带有参数“/S”则装入DOS的三个系统文件。
③在各个逻辑盘建立文件分配表(FAT)。
④建立根目录对应的文件目录表(FDT)及数据区。
对于FAT16和FAT32文件系统(NTFS采用不同的文件管理技术,另做介绍),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