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期末总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期末总复习题

中药药理学期末总复习题

7.1 (1)毒性成分复杂(2)毒性表现多样(3)毒性可以控制7.2 (1)生物碱类(2)糖苷类(3)二萜类(4)毒蛋白类(5)重金属类7.3 (1)依法应用(2)辩证使用(3)合理配伍(4)剂量疗程(5)用法恰当(6)中西合用(7)中毒救治各论8、解表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止咳祛痰平喘8.1麻黄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相关、包括其他作用)?功效相关:发汗、平喘、利尿、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免疫调节其他作用:中枢兴奋、强心,升高血压、抑制肠肌收缩、降血糖8.2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与作用机制?平喘主要成分左旋麻黄碱;作用机制:①化学结构似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B受体和a-肾上腺素受体,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

B,一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可阻止过敏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等)的释放; a-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使末梢血管收缩,有利于支气管黏膜肿胀的减轻,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②促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术梢合成和释放递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③促进肺部PGE的释放,直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该酶的分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而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④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8.3葛根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药理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9,清热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9.1清热药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与抗生素相比有何异同?清热药:多环节多途径抗菌强度较弱、作用慢、无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可抗真菌、病毒、药理作用广泛。

抗生素:抗菌强、作用快、有耐药性、不良反应多、不能够抗真菌药理作用单一。

10,黄连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成分盐酸小檗碱;功效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降血糖、对消化系统得影响、抗肿瘤11,泻下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泻下、利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11.1泻下药与西药泻下药作用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泻下作用、作用机制相同不同点:中药成份复杂西药成份单一、中药临床应用多西药少12,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及泻下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蒽醌苷;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其泻下作用机制是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醌苷大部分未被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在大肠被细菌酶(主要为B葡萄糖苷酶)迅速水解的抗为游离型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泻;大黄酸蔥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促进结肠蠕动;大黄蒽苷刺激肠壁组织分泌5-HT,并通过其介导促进肠道收缩和肠液分泌;蒽酮又抑制肠SMC膜上Na+-K+-ATP酶,抑制Na+从肠腔转移至细胞内,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水、Nat滯留,使肠腔容积扩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而致泻;大黄番泻苷可提高血液及空肠组织中MTL、SP含量,降低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水平;此外,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还原成蒽酮,由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上述泻下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________。

16、人参皂苷____ Rg ______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__使君子酸钾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_______。

21、__出血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____粗多糖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____葛根素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________。

27、青皮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__柠檬烯________具有祛痰作用。

28、蒲黄具有促进血液凝固而___止血_______作用。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平肝息风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钩藤降压作用最强的化学成分是()A 钩藤碱B 钩藤总碱C 异钩藤碱D 去氢钩藤碱E 异去氢钩藤碱2、天麻苷元的化学结构与下列何种物质相似()A 多巴胺B 去甲肾上腺素C 5-羟色胺D 缓激肽E r-氨基丁酸3、天麻改善记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 天麻素B 香草醇C 琥珀酸D 天麻多糖E 香草醛4、天麻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A 天麻素B 天麻苷元C 香草醇D 香草醛E 琥珀酸5、地龙现代应用于治疗()A 肾病综合征B 脑血管栓塞C 白细胞减少症D 肺性脑病E 急性肝炎6、钩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是()A 减慢心率B 延长传导时间C 阻滞в受体D 阻滞钙通道E 机理不清7、羚羊角灌胃给药可对抗哪种药引起的惊厥()A 戊四氮B 士的宁C 印防己毒素D 咖啡因E 尼可刹米8、地龙抗惊厥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蚯蚓素B 蚯蚓毒素C 蚯蚓解热碱D 月桂酸E 琥珀酸9、地龙平喘作用的机理()A 松弛平滑肌B 抑制迷走神经C 兴奋в受体D 阻滞组胺受体E 减少过敏介质释放10、地龙解热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 收缩皮肤血管B 减少产热C 增加散热D 与抗炎免疫有关E 抑制内分泌系统11、下列哪项不是天麻的临床应用()A 神经衰弱B 高血压C 神经性头痛D 传染病高热E 老年性痴呆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用,也可(二)B1不被选用)生成 C 抑制原癌基因表达A 扩张血管B 抑制血栓素A2D 减少激肽灭活E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钩藤碱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理是()2、钩藤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的机理是()A 增加多巴胺含量B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C 抗心肌缺血D 兴奋苯二氮卓受体E 阻滞心脏в受体3、天麻对心脏的作用是()4、天麻的镇静作用的机理是()A 镇静B 抗惊厥C 抑制免疫功能D 解热E 抗凝促纤维蛋白溶解5、地龙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6、与地龙抗血栓作用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B、确定中药品种C、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研究中药作用机制2、产生中药药理作用双向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剂量B、化学成分C、机体状态D、实验方法3、温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正确的是()A、抗惊厥B、中枢兴奋作用C、解热D、镇静4、酸味药所含鞣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镇静B、镇咳、祛痰C、利尿消肿D、止泻、止血5、最能体现解表药发散表邪的药理作用是()A、利尿B、抗菌、抗病毒C、发汗D、解热镇痛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A、解热B、抗炎C、利胆D、抗心律失常7、麻黄中最显著的利尿成分是()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麻黄挥发油D、甲基麻黄碱8、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9、治疗糖尿病可选择的清热药是()A、黄芩B、黄连C、苦参D、金银花10、因含大量脂肪油而产生弱的泻下作用的药物是()A、大黄B、芒硝C、火麻仁D、芫花11、属于刺激性泻下作用的药物()A、大黄B、枳实C、火麻仁D、芒硝12、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清热药是()A、金银花B、穿心莲C、黄连D、板蓝根13、属于峻下逐水药的是()A、大黄B、芒硝C、火麻仁D、芫花14、芒硝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硫酸镁B、硫酸钠C、氯化钠D、氯化镁15、秦艽保肝、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龙胆苦苷B、挥发油C、秦艽多糖D、蛋白成分16、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多与所含挥发油有关,因此入药()A、需久煎B、需先煎C、不宜久煎D、不宜混煎17、下列哪项是研究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方法()A、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B、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实验C、对抗组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痉挛性收缩的实验D、降低干酵母引起大鼠发热作用的实验18、关于雷公藤的不良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呈现毒副作用B、毒性较大C、多数病人出现过敏反应D、神经系统可见头晕、乏力、嗜睡等19、关于芳香化湿方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调整胃肠运动B、抗肿瘤C、抗溃疡D、抗病原微生物20、茯苓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是()A、钾盐B、茯苓多糖C、卵磷脂D、茯苓酸21、茵陈可用于治疗()A、梅尼埃病B、黄疸C、精神分裂症D、肿瘤22、与温里药“助阳气”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是()A、镇痛B、抗心律失常C、平喘D、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23、下列哪项不是附子的主要药理作用()A、抗休克B、强心C、抗心律失常D、兴奋子宫24、下列哪项不是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对胃肠平滑肌的双向调节B、对支气管平滑肌的双向调节C、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D、对消化液分泌呈双向调节25、山楂含有的消化酶是()A、胃蛋白酶B、胰酶C、脂肪酶D、淀粉酶26、临床上可用于回乳的药物是()A、山楂B、神曲C、麦芽D、鸡内金27、三七“祛瘀生新”功效与下列哪项药理作用有关()A、止血B、抑制血小板聚集C、镇痛D、促进骨髓造血功能28、三七的止血成分是()A、人参皂苷B、三七氨酸C、三七总黄酮D、三七皂苷29、下列不属于三七不良反应的是()A、出血B、胃肠道不适C、呼吸抑制D、房室传导阻滞30、延胡索生物碱中止痛作用最强的是()A、延胡索甲素B、延胡索乙素C、延胡索丙素D、延胡索丁素1、中药作用的多效性是由()决定的。

中药药理学期末总复习试题

中药药理学期末总复习试题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总题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对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A 人参B 金银花C 当归D 鹿茸2、中药的四气是指()A 寒、热、温、凉B 升、降、浮、沉C 辛、甘、酸、苦D 君、臣、佐、使3、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是()A 麻黄B 丹参C 白术D 茯苓4、以下哪种中药成分具有镇痛作用?()A 黄连素B 麻黄碱C 吗啡D 延胡索乙素5、中药的归经理论主要基于()A 药物的性状B 药物的气味C 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D 药物的产地二、填空题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药效学和_____。

2、中药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

4、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具有_____的作用。

5、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具有_____的功效。

三、简答题1、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答:中药药理作用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整合调节的特点。

中药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和环节,发挥综合的治疗作用。

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作用相对缓和,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此外,中药还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津液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举例说明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答:例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小剂量人参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又如,当归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也具有双向调节性,其挥发油成分抑制子宫平滑肌,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兴奋子宫平滑肌。

这种双向调节作用与机体的状态、中药的剂量等因素有关。

3、简述中药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答: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从而影响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考试:12.5号9:00-11:00E303, E304题型:填空、是非、简答、问答(包括设计、分析题)总论1 什么是中药药理学?其研究内容?2 中药药理学实验应遵循的三原则是?举例说明。

3 什么是中药药物动力学?目前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如何?4 什么是中药胃肠动力学?代谢组学?5 如何从现代科学角度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6 中药药理学作用的特点?如何理解?举例说明。

7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8 什么“有毒”中药?如何看待中药的毒性?相关几大事件?9 什么是中药现代化?如何看待中药现代化?如何研究中药复方?10 对中医中药“证”的模型的理解。

11 主要药效学,一般药效(理)学思考题-解表药1.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解表药的共同药理作用?解热方式?表热证模型?发汗作用强弱?表证动物模型?解热作用方式?2. 麻黄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药理作用?发汗、平喘机制和特点?毒性?3. 桂枝、葛根活性成分?二者对心血管、脑的影响?如何用实验证实?桂枝对感冒的作用?4. 柴胡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柴胡对肝脏的影响?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其毒性成分和毒靶器官?复习题-2(清热药和泻下药)清热药1. 现代医学对里热证的认识?清热药的药理学共性?清热药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如何?清热药的解毒作用表现?2. 试比较清热药与抗生素在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清热药有何优缺点?)二者对内毒素的影响?清热药抗内毒素的主要途径?清热药逆转细菌耐1药的4方面表现或途径?3. 如何看待中药对肿瘤的影响?并举一例说明。

4. 常用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主要活性成分是什么?各自的突出特点如何?5. 简述黄连解毒汤的主要药理作用?6. 了解相关实验方法。

早、中、晚抗炎的主要实验?泻下药1. 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在哪些?2. 大黄为何可用于治疗急腹证?(主要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与泻下作用和抗炎作用的关系如何?3. 大黄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如何?4. 简述大黄的其他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5. 如何理解大黄抗肿瘤作用?其可能机制?复习题祛湿-渗湿-温里药祛风湿药1. 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对痹证的理解?2. 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药理作用?其毒性靶器官及毒性表现?常用的整体、离体炎症模型有哪些,这些模型的相应特点?3. 简述雷公藤红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炎、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 请总结讲过的抗肿瘤实验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有哪些?5. 清风藤主要活性成分?利水渗湿药1. 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常用利水渗湿药的特点?2. 茯苓有效成分及相应药理作用?简述其利尿特点与机制?简述其抗肿瘤可能机制?3. 薏苡仁活性成分?作用?4. 茵陈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5. 五苓散的作用特点?温里药1. 温里药的共同药理学基础是什么?常用药及复方有哪些?2. 附子的药理作用及相应的活性成分?毒性成分与炮制的关系?3. 附子三种主要有效成分分别激活何种受体?为什么附子可治疗休克?4.参附汤、四逆汤的较特殊的作用?活血化瘀药1.如何从现代医学角度认识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及其分类?血流动力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其异常有何表现?微循环障碍的表现?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的表现?活血化瘀药对血瘀证有何影响?相关模型/实验有哪些?2.简述延胡索,川芎的药理作用及有效成成分?3.试述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相对应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一. 单选题(共25题,100分)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A. 中药作用的两重性B.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C. 中药作用的次数关系D. 中药作用的时间关系E.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我的答案: C4分2. (单选题)甘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氨基酸和糖类我的答案: E4分3. (单选题)与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产生相关的是A. 机体的功能状态B. 实验方法C. 药物的采收D. 药物剂量E. 加工炮制我的答案: D4分4. (单选题)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大多是A. 甘味B. 辛味C. 苦味D. 酸味E. 咸味我的答案: B4分5. (单选题)以下关于寒凉药长期给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提高B. 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C. 耗氧量增加D. 心率加快E. 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我的答案: E4分6. (单选题)上述对造血系统有毒性反应的是A. 枳实B. 枇杷仁C. 洋金花D. 马钱子E. 蟾酥我的答案: C4分7.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乌头炮制后入药的主要目的A. 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B. 改变作用部位C.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D. 增强某一作用E. 帮助机体吸收我的答案: C4分8.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相畏配伍的目的A. 协同作用B. 减少个体差异C. 更易吸收D. 加速分布E. 减少毒性我的答案: E4分9. (单选题)上述对呼吸系统有毒性反应的是A. 枳实B. 枇杷仁C. 洋金花D. 马钱子E. 蟾酥我的答案: B4分10. (单选题)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药物大多是A. 甘味B. 辛味C. 苦味D. 酸味E. 咸味我的答案: A4分11. (单选题)苦味药抗菌、抗炎、解热的主要成分是A. 生物碱B. 黄酮C. 苷类D. 挥发油E. 有机酸我的答案: A4分12. (单选题)对内分泌系统有促进作用的是A. 酸味药B. 辛味药C. 甘味药D. 寒凉药E. 温热药我的答案: E4分13. (单选题)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为A. 有机酸B. 挥发油C. 生物碱D. 糖类和蛋白质E. 无机盐我的答案: B4分14. (单选题)关于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说明哪一项是错的A. 作用的单一性B. 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C.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D. 作用相对缓慢、温和E. 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我的答案: A4分15.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大多数解表药的有效成分A. 生物碱B. 鞣质C. 挥发油D. 蛋白质E. 强心苷我的答案: C4分16. (单选题)苦味药所含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蛋白质C. 有机酸D. 生物碱E. 鞣质我的答案: D4分17. (单选题)“四气”不包括A. 寒B. 凉C. 温D. 热E. 平我的答案: E4分18. (单选题)以下药物对肝脏无毒性的是A. 青黛B. 茵陈C. 雷公藤D. 黄药子E. 苍耳子我的答案: B4分19. (单选题)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 挥发油B. 皂苷C. 有机酸和鞣质D. 生物碱E. 糖类我的答案: C4分20.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温热药长期给药引起机体的变化A. 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B. 心率减慢C.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D. 痛阈值降低E. 惊厥阈值升高我的答案: D4分21. (单选题)下列具有中枢兴奋的药物是A. 板蓝根B. 金银花C. 钩藤D. 麝香E. 羚羊角我的答案: D4分22. (单选题)对呼吸系统有毒性的药物是A. 川乌B. 黄药子C. 蟾酥D. 苦杏仁E. 马钱子我的答案: D4分23. (单选题)较长时间用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是A. 穿琥宁注射液B. 生天南星C. 蟾酥D. 关木通E. 鸦胆子我的答案: A4分24.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妊娠禁忌药物的是A. 附子B. 肉桂C. 黄芩D. 桃仁E. 大黄我的答案: C4分25. (单选题)寒凉药栀子、知母长期给药,可使下列哪种中枢神经介质含量降低A. AchB. 5-HTC. NAD. GABAE. 以上均非我的答案: C4分解表药、清热药一. 单选题(共58题,100分)1. (单选题)柴胡的抗炎作用与下列哪项无关A.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B. 抑制白细胞游走C. 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内分泌轴D. 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总题名词解释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4.3双向性的形成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进入人体后的相互作用、各种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靶点、系统及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等密切相关。

5,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效的药物因素?(1)品种如正品大黄结合型蒽苷含量高,泻下作用明显;而非正品大黄的结合型蒽苷含量较低,泻下作用较差。

(2)产地道地药材具有品质稳定、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疗效好、药理作用明显等特点。

(3)采收季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4)炮制延胡索炮制后总生物碱的含量增加,从而增加镇痛作用。

(5)贮藏含挥发油的药材随着贮藏是时间延长,挥发油发生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从而使药效降低。

(6)剂型和制剂工艺口服液体制剂吸收快,起效快。

口服固体制剂吸收慢,起效慢,但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7)剂量附子的强心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8)配伍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

6,中药毒性类型有哪6种?(举例,概念)答:(1)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

如生半夏少量出现口舌麻木,多则呼吸迟缓,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2)副作用指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如麻黄止咳平喘治疗哮喘,但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失眠。

(3)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机体受到中药或中药成分的抗原或半抗原刺激后,体内产生抗体,该药再次进入机体时,发生反应造成损伤。

如当归、丹参引起荨麻疹。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物效应。

如服用洋金花可致次日口干,视力模糊。

(5)特异质反应指少数人应用某些药物后,所产生的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如蚕豆引起溶血性黄疸,是患者红细胞内一种磷酸脱氢酶不足或缺失所致。

(6)依赖性指反复或长期应用某些中药,患者产生心理或生理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戒断症状,若给予适量该药物,症状立即消失的现象。

如长期应用麻黄痴线生理依赖,服用牛黄解毒片出现精神依赖。

7,中药毒理学的基本特点?常见毒性成分有哪些?如何控制中药的毒性?7.1 (1)毒性成分复杂(2)毒性表现多样(3)毒性可以控制7.2 (1)生物碱类(2)糖苷类(3)二萜类(4)毒蛋白类(5)重金属类7.3 (1)依法应用(2)辩证使用(3)合理配伍(4)剂量疗程(5)用法恰当(6)中西合用(7)中毒救治各论8、解表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止咳祛痰平喘8.1麻黄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相关、包括其他作用)?功效相关:发汗、平喘、利尿、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免疫调节其他作用:中枢兴奋、强心,升高血压、抑制肠肌收缩、降血糖8.2麻黄平喘的主要成分与作用机制?平喘主要成分左旋麻黄碱;作用机制:①化学结构似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B受体和a-肾上腺素受体,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

B,一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可阻止过敏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等)的释放; a-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使末梢血管收缩,有利于支气管黏膜肿胀的减轻,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②促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术梢合成和释放递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③促进肺部PGE的释放,直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该酶的分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而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④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8.3葛根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药理作用?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9,清热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9.1清热药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与抗生素相比有何异同?清热药:多环节多途径抗菌强度较弱、作用慢、无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可抗真菌、病毒、药理作用广泛。

抗生素:抗菌强、作用快、有耐药性、不良反应多、不能够抗真菌药理作用单一。

10,黄连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成分盐酸小檗碱;功效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降血糖、对消化系统得影响、抗肿瘤11,泻下药共有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泻下、利尿、抗病原微生物、抗炎11.1泻下药与西药泻下药作用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泻下作用、作用机制相同不同点:中药成份复杂西药成份单一、中药临床应用多西药少12,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及泻下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蒽醌苷;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其泻下作用机制是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醌苷大部分未被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在大肠被细菌酶(主要为B葡萄糖苷酶)迅速水解的抗为游离型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泻;大黄酸蔥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促进结肠蠕动;大黄蒽苷刺激肠壁组织分泌5-HT,并通过其介导促进肠道收缩和肠液分泌;蒽酮又抑制肠SMC膜上Na+-K+-ATP酶,抑制Na+从肠腔转移至细胞内,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水、Nat滯留,使肠腔容积扩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而致泻;大黄番泻苷可提高血液及空肠组织中MTL、SP含量,降低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水平;此外,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还原成蒽酮,由血流或胆汁运输至大肠而发挥上述泻下作用。

12.1与大黄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有哪些?泻下、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止血、利胆保肝、对血管流变学的影响13,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有哪些?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力(大多数抑制,少数提高)13.1简述秦艽和雷公藤的主要成分及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秦艽:主要成分龙胆苦苷,在提取过程中遇氨转变为生物碱: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

与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抗炎、抗过敏、镇痛、解热、镇静。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降血压、升血糖、抗菌、利尿。

雷公藤: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

与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免疫抑制、抗炎、对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影响、抗菌、抗病毒、杀虫。

其他药理作用:抗生育、抗肿瘤。

14,芳香化湿药的药理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病原微生物、抗溃疡(1.抑制胃酸分泌过多2.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14.1广藿香的主要成分及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广藿香: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与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运动、抗病原微生物(1.抗菌2.抗病毒3.抗真菌)、抗炎、对免疫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5,利水渗湿方药的药理作用?利尿、抗病原微生物、保肝利胆、提高免疫力、抗肿瘤。

15.1利水渗湿药与西药利尿药的异同?利水渗湿药与西药利尿药相同点:1.利尿 2.作用强度机制都有强弱。

不同点:利水渗湿药西药利尿药抗病原微生物扩张血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降压抗肿瘤抗抗尿崩症作用强度弱强作用机制复杂,多途径,多环节抑制NA+—K+—2CL-同向转运体作用稳定性不稳定,与实验动物种属、采摘季节有作用稳定关16,与茯苓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茯苓利尿的物质基础?与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1.利尿(茯苓素)2.提高免疫力3.镇静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5.保肝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主要化学成分:茯苓多糖、茯苓素茯苓利尿的物质基础:茯苓素是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

茯苓素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有显著激活作用,其对NA+—K+—ATP酶的激活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

17,温里药治疗里寒证的药理学基础?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休克和增强交感—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等药理作用。

17.1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的活性成分、与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哪些方式可以减轻附子毒性?主要理性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尿嘧啶。

强心:去甲乌药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

抗休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强心升压。

炮制、水解、合理配伍使乌头碱水解,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降低。

18,以理气药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举例说明中药作用的双向性?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呈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1)调节胃肠平滑肌枳实与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包向节作用:对在体胃肠平滑肌主要呈兴奋作用,对离体平滑肌则主要呈抑制作用。

19,理气药共有的药理作用?调节胃肠运动,调节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平滑肌,调节子宫平滑肌19.1与枳实功效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枳实注射给药有何药理作用、注射给药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①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子宫平滑肌,抗溃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