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环境1. 地球的概念和地球的形状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约为40000公里。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五大洲上。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转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
高原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土地起伏较小;山地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差较大;丘陵指相对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态;平原指相对平坦的地表形态。
4. 水资源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中,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中。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5. 植被和动物资源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类型。
动物资源包括陆地动物和水域动物,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内的居民总数。
城市是由大量人口聚居形成的集中居住和生产的地区。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包括东京、德里和上海等。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联系,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工业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3.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研究地域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传播。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不同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地理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冒险地图!地图可是我们地理的好帮手,有了它,就像有了导航,能找到想去的地方。
地图上的方向可重要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要记牢。
地理还会告诉我们不同的自然景观,比如高山、大海、沙漠,那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还有,天气和气候也归地理管。
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气候呢,则是比较稳定的“性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球球”!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就像是地球的“坐标线”,能帮我们准确定位。
地球表面那可是有各种各样的地形,高山雄伟,平原广阔,盆地像个大碗,丘陵起起伏伏。
大陆和大洋也是地理的重要部分,七大洲四大洋,就像地球的“大家庭”成员。
板块运动可厉害啦,板块之间撞一撞,就会有地震、火山这些热闹的“表演”。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世界上的人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人口增长有时候快得像火箭,有时候又慢得像蜗牛。
人口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人挤人,有的地方地广人稀。
人种也有不同,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各有各的特点。
世界上的语言多得让人头疼,不过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这些可都是比较常见的。
宗教也不少,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各有各的信仰和规矩。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气候就像地球的“心情”,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绵绵。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它们就像气候的“指挥官”。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热带雨林气候热得像蒸笼,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世界上的国家有大有小,有富有的,也有贫困的。
发达国家科技先进,生活富裕;发展中国家则在努力追赶。
国际合作就像是大家一起搭积木,共同完成大项目。
好啦,这就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让您觉得地理有趣又好懂!。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一、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问题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包括集约性、多功能性、地域性和分散化等。
其中,集约性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集约利用;多功能性是指城市土地被用于居住、工业、商业、农业等多种不同的用途;地域性是指城市的土地利用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分散化是指城市土地利用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
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土地利用集约度较低和土地利用不平衡等。
2.农田利用和农田保护农田利用主要是指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等。
农田保护是指保护耕地资源、改善农田质量、防治土壤退化和合理利用农田等。
农田利用与农田保护的关系紧密相连。
农田利用应以保护农田为前提,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农田保护也要重视农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城乡土地利用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途、利用效益、利用方式等方面。
用途上,城市土地利用主要以工业、商业、建筑等非农业用途为主,而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为主。
利用效益上,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一般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而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相对较低。
利用方式上,城市土地利用多样化,可以通过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农村土地利用相对简单,主要以人工农业为主。
4.土地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上能承受人口、经济和环境需求的能力。
土地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承载力的核心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整治等。
二、水资源与水问题1.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全球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资源中。
其中,河流是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湖泊是水资源的集水和调度地,地下水是重要的储备水源,冰雪资源则是重要的淡水储备。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湖南地理知识点总结(湖南长沙地区专用)

四、湖南1.地理位置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低纬度,五带中位于北温带;温度带中的 亚热带。
⑵ 相对位置: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 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A 湖北,东邻B 江西,南邻 C 广东,西南邻D 广西,西邻E 贵州,西北邻F 重庆。
2、 行政区划:全省包括14个市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省会长沙。
3、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为洞庭湖 平原,中部为丘陵。
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北部低,呈马蹄形(东、西、南地 势高,朝北敞开); 主要山脉:东有A 幕阜山脉、B 罗霄山脉、南有C 南岭、西有D 雪 峰山脉和武夷山脉。
4、气候(1)气候类型: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高于0℃.(3)降水:降水多集中在 夏季;山地(地形)降水多于平原(地形)5、 河 湖(1)四水:E 湘(江):自南向北流,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F 资(江),多险滩,有“滩河”之称; G 沅(江):水力资源最丰富,有湖南省最大水电站五强溪;H 澧(水):自西向东注入洞庭湖。
(2)洞庭湖:A 、对长江水量的调蓄作用(汛期长江水流入洞庭湖,枯水期洞庭湖水流入长江)。
B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6、 自然灾害:① 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南部山区,原因有多山、多暴雨、植被破坏② 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旱涝、冰雹等旱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化大,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北部洞庭湖区减灾措施 抗旱:兴修水利;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抗洪: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7.人口与民族:人口及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北和湘南,湘西地区人口稀疏,乡村人口比重大。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道客巴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道客巴巴以下是初中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3. 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4. 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比例尺————实地距离,是指地图上一寸的长度相当于实地的长度。
数字式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文字式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一公分代表实地多少公里。
线段式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比例尺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5. 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地球的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 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 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纬度是指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4.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自成半圆。
经度是指地球上经线的起点————0 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 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 180。
经度数从0 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5. 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第三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动力。
地球的自转是水平圆周运动,其周期为一天。
2. 昼夜交替和时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水体和大气产生周期性的运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初中地理湘教版总结知识点

初中地理湘教版总结知识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具有多种地理特点。
地球的外形呈椭圆球体,分为陆地和海洋两种形态。
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25%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大陆。
海洋覆盖了地球的75%的表面积,主要沿着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分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转动,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转动,完成一周需要365天。
3. 地球上地理位置的标识和测量,需要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用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和地理位置。
地图的类型有平面图、圆柱面图、圆锥面图等。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是地图的基本构成。
4.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是地图上重要的参考坐标线。
经线是以地球自转轴为基准的线,也就是东西向的线;纬线是以地球赤道为基准的线,也就是南北向的线。
经纬度的刻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1.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
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这些地形特征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水文环境。
2. 气候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植被、农业、交通等生产和生活活动。
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季风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有不同的分布。
3. 水文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特点。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这些水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非常重要。
4. 植被分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植被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雨林、草原、森林、沙漠等。
植被分布对于土壤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环境1.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人类在地球上的聚居地主要有城市、乡村、工业区、交通枢纽等,这些人类活动空间的分布和特点影响了地球的自然环境。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课本2—6页)一、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二、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二、方向:1. 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 野外方向的判定:(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三、比例尺:1. 公式2. 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即比例尺。
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3. 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 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即“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七、世界的地形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八、海洋变迁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
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3、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N—°S(太阳光有直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N—°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S—°S(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比较亚洲和欧洲:地理事物亚洲欧洲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海陆位置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中部高、四周低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②地面起伏较小;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着①、温带气候显着(热带气候没有);②、海洋性气候显着。
河流特点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长,水量较大。
③、多内流河。
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
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如: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世界第二位(亿)人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第二节、非洲1、地理位置: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海洋,面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
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⑶、主要地形区: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山顶积雪);③、刚果盆地-----世界最着名的盆地;④、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地壳胀裂形成的裂谷带);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770万平方米);⑥、几内亚湾-------非洲最大海湾;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最大岛屿。
4、气候:⑴、非洲绝大部分在热带,平均气温高(25℃以上)称为“热带大陆”,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状分布注: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柑橘、葡萄、橄榄等。
5、河流:⑴、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⑵、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6、物产丰富(“富饶大陆”):⑴、矿产资源: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