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表达顺序的句子理解表达顺序,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和多。
3、学会五个生字,积累十一个词语,会用会造句。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体会火烧云变化的多与快。
【教学过程】一、导入夏天的黄昏,西边天空往往会出现一种美丽的彩云──火烧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理请文脉,理解写作顺序1、课文是以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
2、谁来讲讲,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3、请同学们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1、今天,我们将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出示朗读提示:人们为什么称它火烧云,划出点明题意的句子,想一想,火烧云刚上来时是什么颜色,读出这种颜色,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读,交流。
2、第一节中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火烧云是红的?3、太阳通过火烧云射处的霞光也是红的,红红的霞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变了颜色,引读。
为什么颜色变的不一样?4、解释紫檀色:那么美丽的火烧云上来了,人们多么喜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笑盈盈地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1、刚上来的火烧云好象着了火,后来,颜色形状发生了变化,这变化是极多极快的,板书。
一起读读第二段,体会一下变化。
2、颜色怎么变的,自学课文,要求: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分类写下来,体会特点。
交流。
齐读,哪些词说明变化快呢?3、形状变化也很多很快,有的像马,有的象狗,有的象狮子它们是否同时出如今天空呢?4、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挑选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齐读。
五、朗读瞬息万变的火烧云让人目不暇接,可惜它要下去了,让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读第三段。
六、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火烧云【课后反思】我首先引读课文,让同学们注意老师引读的句子,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解决了这一难点,也理请了课文的脉络。
2023年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课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2023年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课文火烧云教学设计)火烧云其次课时教学设计3篇(课文火烧云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全文可以划分成几段?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四周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四周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改变?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改变。
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改变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2、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改变,天上又有什么改变呢?读句子,谈理解。
“天上的云从西边始终烧到东边,红通通的,似乎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句中用“烧”字,既突出火烧云颜色是红的,同时在表达上用动词,突出动态,把云写活了。
4、作者是怎样视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给学生怎样细致地视察事物。
)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火烧云的改变1、默读课文其次部分,思索:火烧云的什么在改变?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相识到颜色和形态发生改变。
2、自读第3自然段。
①思索:火烧云颜色改变有什么特点?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改变快而多。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改变,瞬息万变。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改变多。
③“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
)④你认为还会出现哪些漂亮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自去画。
⑤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
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态改变。
①自学第4至6自然段,思索:火烧云形态改变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突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瞬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态改变快。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以下是整理的《火烧云》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材说明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
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
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1.本课讲到的各种云的颜色很多,课前要求学生在早晨或傍晚,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彩的图片和描写云彩的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烧、寿、镇”;后鼻音:“盈、恍、猛”等。
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3.再读课文,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后思考讨论:课文哪些部分是讲霞光的,哪些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来读一读,初步了解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4.本课描写火烧云色彩、形状变化的语句,用词十分准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例如:(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份火烧云火烧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
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2.讨论,交流: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
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
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
(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难点】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烧、着了火)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彤彤)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范围广)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变化多、快)五、学习第1、3节1、学习第3节:⑴读第3节。
⑵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颜色)⑶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⑷朗读练习。
⑸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
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⑹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
2、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
⑴学生自由读第1节。
⑵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⑶地上的景物为什么发生了这些变化?⑷为什么火烧云会使他们发生这些变化?(用两种颜料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来说明。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1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1、3节1、学习第3节:⑴ 读第3节。
⑵ 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⑶ 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⑷ 朗读练习。
⑸ 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
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⑹ 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
2、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
⑴ 学生自由读第1节。
⑵ 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1、细读课文第二、三段,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美。
2、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能仿说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开展想象,练习说话。
三、教具准备:1、投影片4张(火烧云像马、像狗、像狮子)2、表现火烧云色彩的纸片(7张)四、教学过程:(一)交代本课时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火烧云上来时美丽的霞光。
这节课我们将欣赏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变化多姿的美。
(二)学习第二段1、略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哪两方面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2、细读第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B、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3)指导朗读(4)再读表示色彩的词语,找出结构特点,并仿写红彤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紫半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读4、5、6自然段(1)出示投影片,试着让学生说说眼前的景象(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指名回答:相同之处:先写……出现,再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它的变化(4)引读课文(5)说说不同之处,再读课文(6)仿说一段话小组讨论准备指名上台说导入:火烧云是如此美丽,可是时间不早了,它要下去了,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三)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理解:“恍恍惚惚”的意思,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完成作业本上第5题(2))(四)齐读二、三两段,并质疑。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023年《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7篇

2023年《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7篇《火烧云》其次课时教案篇1一、录像引入1、导: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同学们想看吗?(播放录像:火烧云)2、看到这些火烧云,你的心请怎样?3、请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在霞光照耀下的地面上的景象。
(第一自然段)二、学习新课1、导:这时你抬头仰视,看到空中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始终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
)(屏幕出示句子)2、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3、这些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4、(出示练习题:这地方的火烧云改变_______,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
)(学生做天空练习)5、导:这地方的火烧云的颜色改变极多,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6、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我们可以看出火烧云的改变怎样?(很快)7、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改变之快和多,留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8、这景象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9、导: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请同学们小声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板书:出现样子改变消逝)10、学生读后讲解并描述上面四方面的内容。
(出示句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颈项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1)找出描写改变的词。
(2)指导感情朗读:重读加点的词。
(3)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1、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12、小结:从刚才所学的内容可知道,火烧云的形态改变的特点是——(快、多)13、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14、请你把以前见过的或依据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画下来。
(放音乐)15、两人小组沟通,指名到展示台讲解并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
16、导:看着看着,你有什么感觉?齐读最终一段。
17、绚丽多彩的火烧云下去了,你的心情怎样?18、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呢?三、布置作业留心视察近日天空云朵的改变,抓住特点,画一画,写一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4、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读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多有趣啊!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这神奇的霞光吧,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看课件,总体感知:
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更神奇,更美丽呢!想看一看吗?
(课件展示火烧云的画面。
)
2、谈体会,自由发言:
欣赏完了,谈谈你有什么体会呢?
3、自由选择,精读精品:
现在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第二段,用心去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好好地读,通过有感情地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4、汇报火烧云上来时天空颜色的变化:
⑴读第二自然段: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第一句,一生读,生评。
)
同法出示第二句。
⑵学生评,再读:
他读得好吗?为什么?你能再读读吗?
⑶老师点评,再读,如: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好快啊,是啊,几乎看也看不过来了。
再如: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红、半灰半百合色,颜色真多啊,让人眼花缭乱呢。
谁还想读?
再如:
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读得很有韵味,还有啊?
⑷发挥想象:
那就请你们再想一想还有哪些颜色呢?照着书上描写颜色的词的样子来说,想好的同学自告奋勇地上来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颜色的词。
)
⑸学会概括: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啊,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
(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等。
)
⑹有感情的读:
多么美丽的景象,多么优美的文字啊,再读读这段话,比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5、火烧云上来时形状的变化:
⑴个别学生读: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更为神奇的是形状也在变啊,怎样变的呢?请三位同学来读读后面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⑵生评读。
(我听出形状变化快,多。
)
⑶师评,练读:
是的,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形状的变化真快啊,能读出来吗?谁再来读读?我看出来了,你边读,还在边想象呢!真好。
⑷欣赏句子,总结写法: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句子: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
马是站着的…
再读一读这两句话,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呢?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呢?
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⑸提问读:
我们再来读读四到六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法。
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我们一起读书,好吗?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出现)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样子)
生: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生: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
(消失)
生:看的人……变模糊了。
⑹学生同法学习其他两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同桌合作着读读后面两段,一个同学问,一个同学用书上的话回答。
⑺汇报:
一个同学来提问,全班同学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⑻总结写作顺序:
同学们读得很好,再请你们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说得对,是按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三、看画面想象,写一段话
1、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我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然后挑选一副图写一段话,可以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写。
2、反馈。
3、小组交流。
四、总结
同学们刚才都写得很好。
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千姿百态,真是太美丽了!作者将这瞬间的美化作永恒,让我们品味,让我们欣赏,让我们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