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

合集下载

古诗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翻译赏析

古诗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翻译赏析《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前言】《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大约作于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

灵山“高千有余丈,绵亘数百里”(《江西通志》),有七十二峰。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就是写这里千峰万壑的宏伟气象。

这里的山峦或“西驰”,或东向,好像千千万万匹矫健的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来回奔驰,在词人笔下,静止的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注释】⑴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带湖。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

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

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⑵惊湍: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⑶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⑷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⑸合:应该。

⑹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

⑺检校:巡查、管理。

长身:高大。

⑻龙蛇影:松树影。

⑼爽气朝来: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⑽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⑾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

⑿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翻译】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

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赏析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赏析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赏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此词约作于宁宗庆元二年(1196)前后,当时词人56岁左右,罢官闲居今江西上饶。

灵山,在上饶西北。

“叠嶂”三句,形容巍峨群山如万马狂奔,先一路向西,最后又折转过来,要向东反扑。

“正惊湍”四句,谓湍急的涧水从高处直泻而下,冲击着山石,水花如珍珠弹跳溅起;小桥拦腰横截涧上,侧影弯似初弦的月亮。

“老合”三句,说我老了,合该被朝廷罢官,置于闲散;可老天爷偏让我多事,来管这片松林。

牢骚语,却出之以幽默。

“吾庐”二句,取于宋石延年《古松》诗“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

松树枝干夭矫,树皮斑驳块裂如鳞片,形似龙蛇;松涛听起来像风雨交加,故以为喻。

“争先”二句,谓晨起看山,云雾开处,群峰争先恐后地露面,清爽之气向人扑来。

《世说新语·简傲》篇载,东晋时,王徽之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当参军,桓冲对他说,打算关照他,让他升官。

他却不答理,眼睛望着高处说:“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辛词即从王徽之语化出。

以下七句,密集借用各种人文典故来赞美群峰。

谢家是东晋及南朝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谢家的青年男子,多风流倜傥,仪表出众。

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其客游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有车马随从,气度从容大方,人也标致丰美)。

太史公,指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唐代韩愈赞美柳宗元的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

“新堤路”三句,谓走在新堤上,很关心偃湖蓄水工程何时才能竣工,好让山间平添一番烟水濛濛的新景致。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诗词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诗词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诗词赏析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题解】此词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闲居瓢泉期间。

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再度罢官从福建回到江西后不久,其带湖住宅不幸失火烧毁,于是他举家迁徙到铅山县瓢泉。

他在瓢泉的闲居生活,和之前在带湖大致相同,时时游山玩水、赏花饮酒、赋诗填词。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山色秀美。

词序表明,这首词是在灵山的齐庵所作,当时新筑之偃湖尚未落成。

句解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重重叠叠的群山如万马奔腾,急驰向西,突又盘旋回转,掉头向东而去。

山如万马奔腾,这样新奇的想象在辛弃疾笔下早已有之。

远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他的一篇《菩萨蛮》即写道:“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不过,本词后来居上,想象更为丰富,笔下群山也显得更加勇猛豪迈:西驰中猛然回旋,其奔腾跳跃、盘旋凌空之态,栩栩如生。

灵山之险峻,由此可见。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山的雄壮必有水的轻灵来衬托,于是词人接下来写水:正看见飞流直下,惊天动地,水珠跳起,四处飞溅;流泉之上,小桥横跨,宛如新月初生。

与写山的壮美不同,雄放的风格到此一变而为清新疏朗。

“正”字总领其后四个四字句,前二句写水,飞泉瀑布,急流奔泻,水珠迸溅,极见动态;后二句写桥,如一弯弓形新月横跨溪流之上,静境毕现。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老了本应当过闲散的生活,偏又老天爷多事,却教“我”来管理这十万株高大的青松。

不说徜徉山林,不说观赏风景,却说“检校长身十万松”。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赏析】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

这首《沁园春》便有这种特色。

头三句写灵山群峰,是远景。

再写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这里有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

还有一弯新月般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

词人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莽莽苍苍丛山叠嶂的壮阔画面上,重抹了几笔韶秀温馨的情韵。

连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是这里的又一景色。

辛弃疾在一首《归朝欢》词序中说:“灵山齐庵菖蒲港,皆长松茂林。

”所以词人接着写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他闲着,又要他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在这种地方,词人轻轻点到即止,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

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

他说,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全文及译文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全文及译文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全文及译文【全文】《沁园春·灵山斋庵赋》(宋代)辛弃疾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译文】重峦叠嶂的山峰向西奔驰而去,就像千万匹战马回旋一般,忽然之间,众多的山峦又要掉头向东而去。

奔驰间正巧有湍急的水流飞泄直下,惊得蹦跳的水珠杂乱地四处飞溅;一座小桥凌空横架,阻截在急流经过的地方,看上去像一轮残缺的月亮,又像一弯刚刚拉开的弓。

人老了,最合宜的应该是,就此过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偏偏叫我多多管事,来掌管这满山十万之多高大的青松。

我的茅庐很小,坐落在枝干盘曲如龙蛇的松树影子之外,却难逃在风雨交错的呼啸声之中。

云雾消散,重峦叠嶂争着露出面容与人相见,此刻能看到朝霞如轻纱笼罩一般,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

座座山峰好似谢家子弟,衣着得体,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又像是司马相如的庭院府邸,以及所乘的车骑座驾一般雍容华贵。

我忽然觉得身在其中,有如面对太史公司马迁的文章一样,无比的雄浑深邃,典雅刚健。

我独自行走在刚刚修好的湖堤路上,试问偃湖,什么时候才能展现出烟水朦胧的美好景象呢?【赏析】《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片描写灵山环境清幽,恰好与作者的小茅庐构成幽静之美;下片抒写自己处于千峰奇秀的大自然中的切身感受。

全词着笔写景,却又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表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宋代: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译文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

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

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

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

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

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

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注释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带湖。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

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

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惊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合:应该。

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

检校:巡查、管理。

长身:高大。

龙蛇影:松树影。

爽气朝来: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

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创作背景《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大约作于公元1196年(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诗词赏析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诗词赏析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诗词赏析宋朝: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片描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下片抒写自己处于自然中的感受。

全词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表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翻译/译文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迸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

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

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

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

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

我感觉这其中,有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

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注释⑴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

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

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

⑵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⑶惊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⑷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⑸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⑹合:应该。

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

⑺检校:巡查、管理。

长身:高大。

⑻龙蛇影:松树影。

宋词: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辛弃疾《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原文译文赏析《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宋代: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译文】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进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

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

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

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

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好像司马相如的车骑一般雍容华贵。

我感觉这其中,有的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浑深沉,典雅劲健。

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注释】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带湖。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

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之说,足见其雄伟秀美之姿。

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

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惊湍(tuān):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合:应该。

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

检校:巡查、管理。

长身:高大。

龙蛇影:松树影。

爽气朝来: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

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赏析】读辛弃疾这位大词人的山水词,就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內容闡釋:
稼軒此詞獨特之處在於其並非如其它 詞人僅描寫山所開啟的想像,而是化用司 馬遷的文章來寫山,展現出稼軒對經史子 籍的熟稔,開頭以三疊四字句寫山之蜿蜒 曲折使讀者彷徂置身其中,有如電影場景。
(右圖為司馬遷圖)
3
即使晚年無法帶兵出征,亦可在山林中校閱松 樹之兵,稼軒自嘲的幽默中帶有悲涼之感,化用東 坡之詩將松樹在風中搖動之影形容成「龍蛇影」。 「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兩句以倒裝 句寫早晨清爽之氣中,煙霧紛紛散開,山峰彷徂爭 先欲與我見面。繼之化用《世說新語》之典,言山 予我的磊落之感如謝家子弟「芝蘭玉樹」的特質, 又像司馬相如的車馬,對於山的形容打破以往框限, 想像力獨創。
10
版權聲明
頁碼
1-11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 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3
疊嶂西馳 ……煙雨濛濛。
辛棄疾,〈沁園春〉。 〈司馬遷像〉。 本品轉載自/wiki/File:Si_maqian.png,瀏覽日期 2012/05/04。
4
最後言置身山中如面對司馬遷的文章,有「雄 深雅健」之感,以文章之評作為形容山的譬喻,皆 捨去對山形貌的描寫,化用典故以「捨形取神」為 原則發揮。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 深常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 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 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 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
第10單元:稼軒詞分期選讀(八)
稼軒詞
Ci Poetry of Xin-Qiji
授課老師:方瑜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 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1
〈沁園春〉 靈山齊菴賦,時筑偃湖未成。
疊嶂西馳,万馬回旋,眾山欲東。正驚湍直下,跳 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閒,天教多 事,檢校長身十万松。吾廬小,在龍蛇影外,風雨 聲中。爭先見面重重。看爽氣朝來三數峰。似謝家 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我覺其間, 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問偃湖何日, 煙雨濛濛。
8
〈最高樓〉 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 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 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 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 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9
*內容闡釋: 題目卽點明以詞罵兒。首兩句引典言人生 要及時行樂,自問自己已老,要追求富貴到何 時?且若不及早抽身將有災禍。引《漢書》典 之穆先生不戀棧職位,而陶淵明連米尚未得到 卽要辭職,自之背景環境為雙溪會合之處, 稼軒至此雙溪交會之處的高樓歇息, 全詞不僅化典比喻,而是以典故作 比興,多處句斷意不斷,如最後三 句卽明顯有此傾向,透露英雄壯志 未酬之感,用典之深可見一斑。
7
首兩句言欲要把黑雲掃除要碰到天的倚天長劍 才行,但稼軒擔心自己看不清風雷下的魚龍狀況, 此語另含深意,既寫主觀意志,想得到倚天劍, 卻不可得。全詞有兩股力量相抗衡,「欲飛還 歛」,只能「冰壺涼簟」如此過生活,最後寫所 見眼前之景,但心中所想是千古興亡之事作結, 可見稼軒仍不能放下心中的壯志。
6 7
舉頭西北浮雲……繫斜陽 纜。
辛棄疾, 〈水龍吟〉。 〈九龍圖〉,作者:陳容。 本品轉載自/wiki/File:Nine-Dragons1.jpg,瀏覽 日期2012/05/04。
9
吾衰矣 ……是和非。
辛棄疾, 〈最高樓〉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