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6张PPT)
•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
• 国共内战正酣,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经过: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 短短四个多月东三省沦陷。
•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 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

张学良密电
• 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
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团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小组探究三: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 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 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 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原因: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 ,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 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 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 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第三篇章:
不抵抗政策(或攘外必先安内)、西安事变


使
通过本课学习 通过本堂课学习你有哪些 启示?

你有何收获?


西安 事变
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 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 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料分析 组建,成为日本侵略①中国日东本北地对区中的军国事的最高侵指略挥机蓄关谋。1已927久年,日本内阁召开
概括日 “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
略政策。
本发动 九一八
②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
战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
改编为由中 国共产党领 导的东北抗 日联军
共产党将领杨靖宇
日军侵占东北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后,开始侵略 华北,1933年1 月攻占山海关, 向南推进。
中华民族面临亡 国灭种的危险!
1935年下,策 划“华北自治 运动”
国民政府 对日采取 不抵抗的 妥协政策
抗步日形成。 抗战
联合抗

三、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概况:
在共产党的感召下, 张、杨与红军停战
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 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蒋介石亲赴西安威逼 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逼蒋抗日
张、杨多次恳请无望
4、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
学共产生党的的呼声号音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根据课本
一二·九运动
P88,完 停时止间 内战 1935年12月9日建立抗日民
成关于一 一地致点 抗日
北平 族统一战线
二·九运动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等
相关知识 结“八果一宣言”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瓦棍窑镇堡压会青议年学生 表格1救9国35告年全8月体1性同日质胞,书中》共,发史表称了“《八为一抗宣日是一场爱1会国9议35救,年亡在12运会月上1动7确日立,了中_共__瓦__窑__堡_召__开__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精品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精品教学课件
11.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 键。从此,_十__年__内__战_基本结束,___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初步形成。
1.2016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中国多地以鸣响防空警报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B) A.寻找失踪士兵 B.柳条湖事件 C.日本工厂被炸 D.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 西安事变原因:(1)根本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主要原因: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直接原因:蒋介 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1)从民族利益看:有利于团结 全民族抗战,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 。(2)从国内局势看: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 局面,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人教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易错警示 1.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但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不 抗战,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民组成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 所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的是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形成,只是初步形成。
A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 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 为唯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课件(共28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课件(共28张PPT)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 等人组建东北抗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
杨靖宇的牺牲
杨靖宇
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义勇军 的长枪队和马队
九一八事变
奉系爱国将领马占山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长城抗战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在 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之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的 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华北危机——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运动,促进了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到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杨 虎 城
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在此 以后的12年中杨虎城一直被监禁,先后被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国民 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戴公祠,同时被害的还有杨虎城的 二儿子,不满10岁的小女儿,杨虎城的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杨虎城的秘书 宋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小萝卜头)。
背景
时间 地点
口号 性质
意义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 对日妥协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 潮
三、西安,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 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要求“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要建 立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 民族大义于不顾 国内形势: 东北沦亡、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 矛盾。
3.日本对外政策——大陆政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2.概况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 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 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 史事件。
3.结果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
亲日派何应钦主张武力讨伐张杨,炸平西安, 欲置蒋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 亲英美派宋美龄等主张与张杨谈判,以和平的 方式营救蒋介石;
C.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
D.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
4.(贵阳中考)““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
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
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
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
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武汉中考)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
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
月西安事变中,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
行取得了什么成果(

A.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B.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 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转嫁危机 有机可乘
探究二: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给侵略战争 制造借口,欺骗世 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 距离东北军驻地北 大营和东北重镇沈 阳很近,便于日军 在事件后迅速对这 两个战略要地进行 攻击。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 讨论: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会“恭 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呢?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因为他认为:
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3、幻想国联调解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
思考: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主探究书本86页第①段文字: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策划者、 借口?
时间
九一八事变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柳条湖事件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 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
问题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②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影响。 ③张学良、杨虎城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问题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学生 举行抗日请愿游行,前往蒋介石住地请愿,张学良为学 生们的爱国热忱所感动。答应在一个星期内用事实回答 学生们的爱国要求。
课堂小结
九 一 八 事 变 和 西 安 事 变
日本 侵略
九一八事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中国 东北抗日联军 抗争
(局部抗战)

全国性抗 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
西安 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

1.东北曾经流传一首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 苦不敢言……”其中“苦难”开始的标志是( D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争的领导人是( B )
A.张学良 B.杨靖宇
C.赵尚志 D.陈毅
(2)性质:是一场__爱__国__救__亡_运动。 (3)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__华__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 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___抗__日__救__亡_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8.背景:在中国共产党_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_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 虎城要求蒋介石___联__共__抗__日_,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9.爆发:__1_9_3_6年12月12日,__张__学__良__、__杨__虎_在城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A )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淞沪地区 D.西北地区 4.(2018·湖南长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重温历史】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 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8张PPT)

背景一
共产党:1935年8月,中共 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 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背景二
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 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 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 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 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 图一箭双雕。
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 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 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 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 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 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 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 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 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 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 占领东北三省; 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 沦于敌手。
(东北军驻地)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 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 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 的口号,月圆更怀强国志,知耻长谋福安康。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杨靖宇
赵一曼
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 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1931年8月蒋介石
“他心里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 本……其实,我跟蒋先生两个人的冲突,就是:他要 ‚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
二、探究 活动一:扣蒋原因?
日本在东北的暴行
日本: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态度: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事变。
中共赴西安谈判代表: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右)
理由:如果杀蒋,会引起中国政局动荡,中国有可能 再次陷入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让日本人受益。 现在大敌当前,中国内部更要团结, 为了民族的利益, 中共决定不计前嫌,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
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中日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发动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沦陷;进而1935年日军侵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持续激 化,全国抗日情绪高涨。
2.直接原因: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1935年东北军被调往西北剿共,损兵折将而蒋介石却 不给补充,张、杨接受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与红军停战。蒋坚持剿共,亲自到西安督战,张学良多次 苦谏无效,蒋、张双方矛盾激化。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探究
活动二:为什么放蒋?
英美苏(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二、探究
活动二:放蒋?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方态度不一形势复杂
蒋出事而中国陷入内乱对我最有利。 美英: 担心中国陷入内乱,日本扩大侵华,损害美英在华利益, 支持和平解决。 苏联 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 斯大林 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中共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 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 好处;中国虽然不能战胜日本,但能拖住日本人。 1.强硬派: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 南京 政府 2.妥协派:宋美龄孔祥熙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一部分人认为蒋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 中国 2.一部分人认为杀蒋可能会引发国民党内争,破坏抗 共产党 日大局,应该慎重处理此事。
人教版八上第18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九一八事件与西安事变
蒋张关系:“亲密”的开始
张学良
于凤至
宋美龄
蒋介石
1928年蒋介石继续北伐,东北军 领袖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中央” 助蒋完成全国统一。
蒋 张 结 拜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 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 平解决及意义。
事变前:1931年8月16日,蒋 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 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 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事变后:电令张学良:“力避冲 突,以免事态扩大。” ——《西安事变资料》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二、探究
活动一:为什么扣蒋?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攘外必先安内”
二、探究 活动一:扣蒋原因?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 儡,建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进攻 华北,长城抗战爆发
东 北 逐 渐 沦 亡
长春
二、探究
活动一:为什么扣蒋?
材料一
材料二: 1935年9月,蒋急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开赴西北“剿共”, 东北军进攻陕北红军不足两个月,损失兵力达三个师之多。(蒋 拟撤其蕃号)
二、探究
活动一:为什么扣蒋?
话 说:九 一 八
柳条湖
北大营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制造了借口
柳条湖 事件
二、探究 活动一:为什么扣蒋? 正规军 日本 中国 1.5万余人 16.5万人
非正规军 约1万余人 非正规军4万人
总兵力 约 2.5 万人 约 20 余万人
思考:东北为什么迅速沦亡?
二、探究活动二:放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小结
一个焦点(抗日);两个事件; 四位人物(蒋、张、杨,杨靖宇)
蒋令国军不抵抗, “九一八后”东北亡, 局部抗战激众怒。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事变”传英名, 实行“兵谏”放老蒋, 停止内战打鬼子, 统一战线初形成。
二、探究 活动一:为什么扣蒋? 从苦谏到兵谏,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张学良(1900—2001)
杨虎城(1893—1949)
杨虎城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 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过程 二、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扣蒋?
《九一八小调》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试验细菌战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 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1931年中央军撤走后的东北人民14年的抗日
杨 靖 宇
抗 联 游 击 队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 局部抗战 开始了
西安事变 1936 西安 12.12
张杨兵谏蒋介石
5、本课那些让你难忘?你有哪些历史感悟?
9.18国难日
五、课外拓展: 张学良之个人命运
张学良,1901年出生,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张 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张学良开始统治东北,时年28岁。 九一八事变时,遵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令东北军撤出东北。 1936年12月12日,36岁的张学良与杨虎城一起对蒋兵谏,要 求抗日,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亲送蒋介石回南 京,旋被捕,被特别法庭判处徒刑10年,后被特赦,但长期被幽禁。 蒋介石1976年去世,其子蒋经国1988年去世,1990年张学良 完全恢复人身自由,时年90岁。 1991年,张学良离台赴美, 2001年,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 夷逝世,享年101岁。
学习过程:
一、自学:阅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二、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扣蒋”?
活动二 为什么“放蒋”?
三、拓展:评价张学良
一、自学: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二、探究:活动一 为什么扣蒋?
(注:左图为影视图片,右图为资料图片,皆非西安事变时真实历史图片)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东北沦陷 局部抗战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全国抗日情绪高涨, 国民党内部蒋、张矛盾激化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课堂检测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日本关东军)炸毁 九一八 1931. 沈阳 柳条湖铁轨,进攻北 事变 9.18 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沦陷 局部抗战开始 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