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
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作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实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能够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注重字音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
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个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
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个概念。
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②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②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③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②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②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③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3、背诵课文①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②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6古对今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篇课⽂,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
学⽣在⼀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
《古对今》这⾸对韵歌由三个⼩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圆结构以及⽓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
作为“部编本”语⽂教材⼀年级下册新增加的⼀篇课⽂,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是弘扬优秀传统⽂化的载体。
所以,教学这篇课⽂要引导学⽣运⽤多种⽅式�R字,调动学⽣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对⼤⾃然和传统⽂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常适合低年级学⽣诵读。
如何在诵读韵⽂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
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整体诵读,正⾳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平仄相和、⾳调和谐,学⽣在初学课⽂时需整体诵读韵⽂,在读准字⾳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诵读前进⾏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
学⽣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字的读⾳,还可以在教师⼊情⼊境的诵读中进⼊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关注字⾳和朗读特点。
范读后,学⽣⾃主交流⽣字读⾳,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读准“暑”“晨”“朝”的读⾳。
最后,学⽣⽤⾃⼰喜欢的⽅式读⼀读韵⽂,巩固⽣字的读⾳,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特点,学⽣如能发现这⼀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节的第⼆⾏和最后⼀⾏的尾字分别是“⽅”“凉”“霜”“阳”“杨”和“⾹”。
学⽣⾃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发现第⼆位学⽣读的对⼦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概念。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古对今》教案(精选5篇)

•••••••••••••••••《古对今》教案《古对今》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对今》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对今》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左——(),粗——(),黑——(),快——()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板书:古对今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b、不带拼音认读,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三、再读课文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a、严寒,酷暑,“严寒”就是很冷很冷,“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b、暮,和风“暮”就是太阳下山了,“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c、学习第三小节什么是“莺歌燕舞”?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四,拓展延伸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教学难点:
理解“朝霞、严寒、酷暑”等词语的意思,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对对子游戏吧。
(大对小,左对右,上对下,前对后。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对韵歌《古对今》。
2.板书课题,学习写“古”。
师: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1)观察“古”字,发现它由十和口两个部件组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及写法。
古:上下结构,横长,写在横中线上面,竖写在竖中线上。
“口”注意上大下小。
(3)学生书写,同桌互评。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想一想,说一说:课文里介绍了四季的哪些特点?描绘了哪些景物?
2.自由读课文,注意对韵歌的节奏。
3.自主认读生字。
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读文识字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个别读,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多形式诵读,读准节奏。
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圆、凉”。
(4)理解“严寒、酷暑、春暖、秋凉”的意思。
师: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严寒、酷暑”分别表示什么季节?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冬天和夏天?(寒冷、炎热……)结合汉字演变识记“寒”。
想一想,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严寒意思是非常非常冷;酷暑意思是非常非常热。
)结合图画、生活经验理解“严寒、酷暑、春暖、秋凉”的意思。
(5)总结:
师:神奇的大自然,冬去春来,四季轮回,各有特点。
(6)认读词语,熟读韵文。
师:同学们在朗读时,有节奏,朗朗上口,观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ɡ,所以读起来有韵律,更加和谐好听。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2.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1)个别读,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图片、生活经验理解意思:
和风:通过选择对比理解意思。
朝霞:结合汉字演变识记“朝”,结合雨字头归类识记“霞”。
朝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意思是早晨。
夕阳:利用谜语识记“夕”(多字的一半)。
夕阳:傍晚的太阳。
(3)多形式诵读。
3.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1)个别读,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思考。
(2)两人一组交流意思。
(3)全班交流。
结合图片理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意思,在交流中想象画面。
(4)多形式诵读。
4.认读词语,巩固生字。
(圆形严格寒气暑假冰凉晨读仔细朝阳彩霞杨桃)
四、诵读韵文。
1.小组诵读。
2.同伴拍手对读。
3.背诵韵文。
师生对背——同桌互背——齐背。
五、书写生字
1.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生字。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生字。
(2)观察交流:注意不同结构的字书写规则也不同:独体字“夕”书写时做到撇和横撇的撇要平行,注意倾斜角度;上下结构的字“古、季、香”注意关键笔画;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做到左窄右宽,言字旁要写正。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7个生字组成的7个词语。
(古人、凉风、细小、夕阳、李子、语文、香气)
六、拓展延伸
1.说一说,填一填:对对子游戏。
2.背一背,比一比:收集对子,读背对子,看谁积累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