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试产报告及批准书

合集下载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序号问题点描述图片显示原因分析改善方案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日期改善确认1(102)如图所示5个红色标记处,按键难装配按键上的孔过小将孔扩大工程部2(102)按键音量“+-”键,通话键低于产品表面按键上开关触点与开关间隙过大建议触点加胶3(102)铁网两侧漏风上下壳固定柱尺寸过长:密封EVA尺寸短建议顶壳螺丝柱减胶,密封EVA加长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 2012.12.18深圳市艾利普电子有限公司SHENZHEN AILIPU ELECTRONIC CO.,LTD.4(102)顶壳后部装配有间隙主板上6脚针过长后续生产将针脚反过来焊5(102)打胶太多,与螺丝柱干涉对密封有影响6(103)箭头所指螺丝柱易滑丝螺丝孔过大建议减小螺丝孔7(103)(侧盖上)箭头四个螺丝孔易裂开初步分析为上盖变形所致已做治具,后续跟进8(103)振膜四周打胶处易翘起固化时间太长建议换胶水9(103)按鍵手感不良主板上元件脚太长顶住上盖将元件脚剪掉(元件脚不能高过开关)10(103)按键处漏风按键处密封EVA尺寸不正确更换EVA11(608)上下壳装配有断差产品尺寸过长,难控制注塑啤塑时多试装12(608)电源开关难装配孔位长批锋有修过膜但效果不明显13(608)胶件卡喇叭线处缺胶,密封效果不好缺胶建议注塑调机改善14(608)PVC贴片处胶件外侧3D图为直角,但生产出的产品确是圆角结构问题将PVC冲成圆角15硅胶垫尺寸太宽16(608)高清板螺丝卡位不对供应商来料问题17(608)播放时主板位胶件发烫(多久才会发烫)18(608)LED灯支架无法固定19(608)包装套珍珠棉难操作珍珠棉摩擦太大20(600)风管盖上两烫点不方便热融被两螺丝柱挡住21(600)左边行位处有批锋行位跑批锋修模22(600)面壳喇叭线走线不方便建议面壳上加卡线柱23(600)网管盖装配不到位胶位太厚(D3图为2.5mm,实际生成产品为3.5mm)修模24(600)风管盖处漏风有杂音密封效果不好选择合适的密封胶25(600)音量旋钮处漏风图片所指处无法密封改模加胶26(600)底面壳有断差尺寸问题已做治具,注塑啤塑时也要注意27(600)铁网装配不够紧:内部结构太显眼卡铁网的胶位不够:铁网孔径过大改模加胶:减小孔径28(600)音量旋钮不要焊歪制成:樊洋审核:批准:。

新产品试产评估报告

新产品试产评估报告
已准备
6.试产情况评估
满足技术及安全要求
7.物料准备情况
物料清单及合格供应商已确立8源自其他无9.意见和结论:
试产合格。
试产负责人签字:
日期:
新产品试产评估报告
记录编号:
项目名称
型号规格
试产数量
试产日期
项目负责人:
评估人员
职位
管代/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质管部负责人
供应部负责人
设备管理员
1.工程设计转移技术文件情况
已转移
2.生产及工艺文件情况
已编制完成
3.质量检验文件情况
已编制完成
4.工装夹具及生产设备准备情况
已准备
5.测试检验工装设备准备情况

产品试产结果报告

产品试产结果报告
求标准工时达标率80%,允许20%误差。 建议: 原因分析: PIE 产值评估 改善对策: 技能评估 结论: □ 1.试产品质检查,重点检查成品结果合格 □ 2.试产合格可转入生产 □ 3.试产轻微问题点可以生产前改善后出检测报告后直接转入生产 □ 4.试产NG 签名: 工程课 结构评估 资材课 物料评估 总结 签名: 厂长 处理意见 效果评估
产品试产结果报告
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 试产目的: 检验良品数量: 检验不良数量: 成品合格率要求:(成品直通合格率达97%,允许3%不良) 品保课 质量评估 签名: 零件半成品合格率要求:(单品合格率达98%,允许2%不良) 签名: 实际作业人数: 实际生产时间: 试产单号 试产数量 试产组别 试产日期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一、新机种试产资讯产品名称组件名称客户名BOM表版本工单号生产定单钢版编号试产日期试产线别钢版厚度试产时间试产数量锡膏型号PCB拼板方式PCB类别OSP( )化金( )喷锡( ) 所有栏位不可留白、不适用项目需填写NA二、新机种试产报告Check ListDFM(制造可行性)PCB Layout Check项目检查名称结论详细资讯(料号、位置、参数设定)1 贴片BOM名称是否核对OK(Y/N)2 是否有手放贴片件(Y/N)3 是否有需单独点胶的零件(Y/N)4 是否有需后焊的零件(非补焊)(Y/N)5 钢版版本是否正确(Y/N)6 锡膏印刷良好(Y/N)7 需要辅助治具(Y/N)8 贴片程序上是否ok(Y/N)9 BOM表与SMT编程核对无误(Y/N)10 排板方式是否合适用(Y/N)所有栏位不可留白,无关、不适用项目需填写NA三、SMT锡膏印刷制程板面别前刮刀后刮刀印刷速度刮刀压力清洗频率印刷速度刮刀压力清洗频率A面(TOP)B面(BOT)其它所有栏位不可留白,无关、不适用项目需填写NA锡膏厚度量测记录:板面别取样1 取样2 取样3 取样4 取样5 取样6A面(TOP)B面(TOP)所有栏位不可留白,无关、不适用项目需填写NA四、热风回流焊接制程温区设定:板面别速度Temp.1 Temp.2 Temp.3 Temp.4 Temp.5 Temp.6 Temp.7 Temp.8A面(TOP)B面(BOT)所有栏位不可留白,无关、不适用项目需填写NA 速度单位(M/Sec)、(CM/Sec), 温度单位(℃)☆本表单需要SMT工程填写生效,NPI组存档.五、SMT阶段注意事项1.NPI试产直通率A面直通率≥95% ,B面直通率≥98.5%2.如A面直通率<95% B面直通率<98.5%,请SMT工程师给出直通率不达标的改善对策。

3.公式:良品率=合格数量÷试产总数,不良品率=不合格数量÷试产总数,PPM值=不良点数合计数量÷BOM表零件总点数×10000004.BOM的零件总点数=1PCSBOM的零件总点数×试产总数5.制程困难点需要生产填写, SMT工程师确认生效,NPI存档.。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推出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次试产的新产品是我们公司新研发的智能手表。

二、试产过程1. 研发阶段在新产品的研发阶段,我们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研发团队,并与供应商密切合作。

团队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以及行业趋势分析,确定了该产品的核心功能和设计要求。

2. 生产准备为了保证试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并在生产线上配置了新设备。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3. 试产阶段开始试产后,我们组织了生产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同时,我们也设立了抽检制度,对每个生产批次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三、试产结果1. 生产情况试产过程中,我们共计生产了500台智能手表。

生产周期为一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约16台。

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了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确保了产品的制造质量。

2. 质量情况经过抽检,我们发现试产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表明了我们在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有5%左右的产品存在一些质量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3. 用户反馈我们将试产产品发放给一部分内部员工和外部用户进行测试,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用户反馈,智能手表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操作都收到了较高的评价。

然而,也有用户对电池续航能力和屏幕显示效果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四、改进措施1. 质量改进针对抽检中出现的质量缺陷,我们将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以排除潜在的生产问题。

同时,我们将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进一步提升原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功能改进根据用户反馈,我们将优化智能手表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

此外,我们还将对屏幕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3. 市场推广为了更好地推广和销售该产品,我们将制定市场推广计划,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新产品试产报告及批准书

新产品试产报告及批准书

问题点
2.2 投料单是否最新,外购物料是否齐备 解决方案 设计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3.测试结果(由QC部经理填写)
测试结果 问题点 □通过 □不通过果,原因: 解决方案 设计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4.其他问题/重要更改(由PE部工程师填写)
问题点 已到厂物料处理方案 5. 部门经理签批 批准/日期 设计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问题点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问题解决方案 设计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设计重量N.W: 问题描述:
1.3 产品实际重量与电脑重量是否一致 设计重量G.W 实际重量N.W
实际重量G.W
2. 试产结果(由生产经理填写)
问题点 2.1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生产夹具是否使用方便 解决方案 设计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记录名称:新产品试产报告及批准书 产品型号/规格 试产日期/时间 试产数量 PE部工程师 生产线装配工人数 试产地点 客户 项目工程师 开发部经理 出席人员: 1.1 产品结构及装配是否合理 解决方案 设计部回复
编号: IPI 日期 第一次落货时间 第一次落货数量 营业部经理
1. 试产结果(由PE部工程师填写)
部门 PE部 生产部 QC部 开发部
不批准/日期
RD-FOA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

新产品试产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公司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试产过程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试产过程的实施,我们对产品的可行性、生产过程的效率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本报告总结了试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以提供给公司决策层作为进一步决策的参考。

一、背景介绍自公司决策层决定研发新产品以来,我们团队经过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工作,成功开发了一款全新的产品。

本次试产过程的目标是评估产品的生产可行性,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二、试产过程1.试产准备阶段在试产准备阶段,我们确认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明确了试产的目标和时间计划。

我们组织了生产团队,制定了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并确保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可及。

2.生产过程试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成品质检等环节。

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测和调整,并及时记录产品的生产数据。

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试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置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点,并安排专人负责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4.产品测试为了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测试。

包括产品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得出了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并对产品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三、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试产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团队通过努力与合作,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

1.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在试产初期,我们遇到了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导致了生产计划的延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供应商进行了积极沟通,并寻找备用供应商,最终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进行。

2.生产工艺问题在试产过程中,我们发现生产工艺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产品质量无法满足要求。

我们与工艺专家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进行了工艺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验证,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

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新产品试产总结报告一、引言新产品试产是成功推动产品上市的关键一步,试产期间的生产与技术问题对于产品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我们公司最近试产的新产品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试产过程概述1. 概述试产目标:新产品试产旨在验证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为正式生产做好准备。

2. 确定试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制定了试产计划,确定试产期限和试产数量,并建立了生产团队。

3. 试产准备工作:准备试产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和工艺流程,并培训生产人员。

4. 试产过程监控:对试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调整生产计划。

5. 试产结果评估:对试产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

三、试产结果评估1. 产品性能评估:新产品在试产阶段经过多次测试和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满足市场需求。

2. 生产效率评估:试产期间,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和工艺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 产品质量评估:试产期间出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外观、尺寸和包装方面,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

四、问题分析1. 设备不稳定:试产期间,生产设备频繁出现故障,影响了生产效率。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加强,设备更新也需考虑。

2. 工艺不完善:试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工艺不合理的问题,如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需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 质量控制不严格:试产阶段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质量控制不够严格。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是必要的。

五、改进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2. 优化工艺流程:对试产期间发现的工艺问题进行改进,优化整个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3.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并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品试产报告及批准书
产品型号/规格
试产地点
IPI日期
试产日期/时间
客户
第一次落货时间
试产数量
负责工程师
第一次落货数量
生产主管
品管主管
业务
生产线装配工人数
出席人员:
1.试产结果(由负责工程师填写)
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1.2包装开发和物料是否完成,抛机是否通过
问题点
解决方案
开发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1.3产品实际重量与开发重量是否一致
开发重量N.W:开发重量G.W:实际重量N.W:实际重量G.W:
问题描述:
2.试产结果(由生产主管填写)
2.1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生产夹具是否使用方便
问题点
解决方案
开发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2.2投料单是否最新,外购物料是否齐备
问题点
解决方案
开发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3.测试结果(由QC部经理填写)
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原因:
问题点
解决方案
开发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4.其他问题/重要更改(由负责工程师填写)
问题点
已到厂物料处理方案
开发部回复
跟进部门
完成时间
5.部门主管签批
部门
批准/日期
不批准/日期
业务
生产部
QC部
开发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