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论文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

食品专业论文六篇食品专业论文范文1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是以培育职业力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高职生物化学课程的定位要紧扣这一宗旨,树立“以同学为本、培育同学职业力量”的教学理念,着重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思维力量,兼顾同学职业素养、团队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2]。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同学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把握生物化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了解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成果;寓综合职业力量与全面素养的培育于教学之中,培育同学科学思维的力量、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学问解释、分析和动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力量。
2构建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的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体系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科学系食品类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食品加工、食品养分与检测3个专业。
这些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食品、药品、酶制剂生产企业等的生产岗位、质量管理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
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同专业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如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向同学传授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细胞间信息传递等生命科学内容。
食品加工专业则侧重于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大分子物质代谢等内容,其中物质代谢是讲解的重点。
食品养分与检测专业重点在于对组成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对被测物的定性、定量及分别、提纯,包括对一些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层析仪等的使用。
3课程设计3.1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是培育方案的详细表现形式,食品科学系每学年对食品类各专业市场需求和岗位变化进行调研,准时对食品类专业进行论证、调整,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体系、范围、进度、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体系等。
在制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时,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进展需求为宗旨,结合现代生命科学进展方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同学职业力量与职业养成教育。
食品安全相关论文(5篇)

食品安全相关论文(5篇)食品检测看食品安全论文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特点,企业往往忽视人民大众的利益,往往忽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些企业更是把生产形同儿戏,导致了一系列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劣质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和瘦肉精事件等等。
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消费者如履薄冰,胆颤心惊。
食品安全已经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改善现阶段消费者不放心消费的局面,必须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
二、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小样本抽验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检验方法。
它可以通过抽样得出来的百分比来判断整个区域或者说整批产品的质量好坏,这对了解某一种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1.食品安全关的把握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监管。
政府部门可以获取食品安全状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进行科学的及时的决策提供依据。
全面把握市场上消费的食品的总体状况,使政府工作更有成效。
2.市场质量关的把握市场质量关的把握需要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抽样检测,要能真实的反映出一批产品的安全是否达标。
要对劣质的产品予以封箱,贴上不合格标识,严肃打击,严格监管,狠罚重罚,使不法分子不敢再犯相同的错误,净化市场环境。
对优质的食品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安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大环境。
3.社会和谐关的把握一个国家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
尤其是本国的产品销往国外的时候,被他国查出食品安全有隐患,产品质量不达标,那就不是一个企业的简单问题,而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个食品行业对外出口的问题。
和谐国际声誉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不能因为某一两个蛀虫而破坏整个国际大环境的良好口碑和印象。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检测的根本立脚点和终极目的所在,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
三、食品检验检测的措施和方法1.检验检测机制的完善食品检验检测是一个国家民生的问题。
食品质量特点与检验辨别方法[论文]
![食品质量特点与检验辨别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86fb54312b3169a451a459.png)
食品质量特点与检验辨别方法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不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而且关系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把握食品质量的特点,辨别检验方法,从而保证食品质量。
本文分析了食品质量的特点与检验现状,论述了检验方法标准与检验辨别方法,并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比如染色馒头、瘦肉精、毒奶粉以及近期的鼠肉冒充羊肉等事件,一次次提醒我们,加强食品质量检测,保证食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食品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检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检验方法也越来越细化,而且不同的检验方法对检测结果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要根据食品特点来选择正确检验方法,如此才能够确保食品质量。
一、食品质量概述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性以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它涵盖了食品的包装、品质、规格、重量以及安全卫生等方面。
食品质量特点则包括食品的基本性能、营养价值、保质期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方面内容。
二、食品质量检验现状检测工作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基础,是监管食品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已经将食品安全检测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将其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检验仪器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以及pcr等等,这些仪器已经成为现代食品检测的重要手段,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力度,加强食品检测方法、技术的研究,从而使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这些仪器设备的价格非常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仪器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同样很高,这些仪器基本都安放专业的实验室之中,无法对现场收集的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的检测,而且对样品分析、检测的时间很长。
食品质量检测有着样品数量大、种类多、时效性强等特点,这些大型仪器暂时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谈论的焦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食品的科技论文3000字篇一重视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
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1]。
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
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1食品质量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
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1食品的特性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
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
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
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1.2对食品的要求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
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_食品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_食品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食品生物技术论文2100字(一):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社会服务产品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价值极高。
本文在阐述生物技术内涵的同时,就其在食品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期望能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应用水平,继而在促进食品科学发展的同时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应用食品安全是关系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事项。
近年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规范化生产。
然不可否认的是,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基于此,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进行检测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1生物技术的基本内涵生物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社会的产品技术,其以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在分析自然科学原理的同时,通过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产品生产,不仅实现了对动物、植物要素的综合管理,而且實现了微生物的有效协调,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现阶段,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当中,其中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PCR技术等是较为常见的技术应用形态。
从使用过程来看,这些技术虽然在作用、功能、原理及特点上有所差异,然其最终的服务目标具有相似性,即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保证食品科学技术规范,质量高效。
2基于生物技术的食品科学检测管理2.1检验食品安全性能随着现代食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的数量和类型逐渐丰富,在对这些食品进行管理时,应注重对食品质量、成分、微生物与农药残余的检验,以此保证食品的安全性[1]。
2.2食品质量成分检验质量及成分检验是食品安全检验的基本内容,当食品质量与成分和国家食品安全规范标准不一时,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
譬如,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因为在养殖猪时添加了瘦肉精,这使得食品中有毒成分较高,给人们的身体带来较大损耗。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灵活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对食品的成分进行快速精准的检测,同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可有效评估并判断食品的质量。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一: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提升,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情况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就比较重要。
主要就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食品安全的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引言食品安全是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相对严重,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加强对食品检验以及对其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充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故此对食品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食品检验及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1.1食品检验内涵食品的质量检验主要是按照某一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实施的符合性检验,然后出具公正性的检验报告,在检验结果方面对食品判定是合格或者不合格。
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技术性比较强,同时也是对实验室能力水平的一种反映,而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就对食品企业的生存有着严重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1]。
对每个检验的环节都要充分重视,保障检验结果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1.2食品检验抽样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食品的检验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施的,首先是对食品的抽样检查,这也是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抽样过程中要能够有代表性。
具体的操作过程要结合不同产品在抽样前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并能够明确抽样的依据以及方法和地点等,抽样人员最少2名,要持证上岗,并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位确认后再进行签字和盖章,还要对样品进行确认[2]。
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的教育,抽样过程要坚持原则,也就是随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同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进行取样。
食品科技论文综述

食品科技论文综述在当代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人类经济与精神面貌日益改善的进程中,人类-科技-自然协调发展模式将成为新时代亟待展现的主题,科学技术与人类及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将成为当代科技革命关注的热点。
毋庸置疑,当代食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相悖的伪应用技术不断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被淘汰。
在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食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技术、天然食品添加剂加工技术、功能活性因子活力保护与保持技术等方面,可以深刻体现出科技革命和科技新思潮演变对食品科学技术良性循环发展的支撑作用[2]。
食品科学是在农学、园艺学及生物化学等多种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复杂、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多学科知识的积淀与创新造就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研究平台,食品科学领域的发展时刻展现着当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推演成果。
一、当代科技革命是推动食品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一)百年来食品科学发展的历史思考我国食品学科发展历史悠久,自1902中央大学创办农产与制造学科开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萌芽期(1902—1952)、发展初期(1952—1978)、发展期(1978—90年代中期)及快速发展期(90年代中—)四个阶段,可以说我国食品学科的发展受到过战争因素的洗礼,经历过“文革的停滞不前,而今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下,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食品科学技术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3]。
目前我国的食品学科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已发展成科技含量较高,学科方向系统性强的朝阳学科,如果没有当代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推动力,就不会有今天食品科学技术长足、完善的发展,因此科技革命是食品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二)当代科技革命与人们对食品科学认识程度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科学认识程度的提高和当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种植与养殖、规模化加工,并通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兽药、激素及初级食品添加剂等以促进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增值,在提高食品数量安全,满足国民温饱的同时,严重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对消费者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
最新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篇

食品安全影响与保障措施分析摘要: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虽然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已在政府的领导下针对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提升。
但由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到管理、生产工艺等诸多方面,因此,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注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生产与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因素;污染因素;工艺因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饮食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落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迫在眉睫。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饮食安全保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就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食品安全概述所谓食品安全,主要是指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2]。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食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基本属性: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其次,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再次,符合人类长期形成的食品概念,即具有良好的感官属性。
2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2.1管理因素2.1.1法制体系综合实际来看,我国政府能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15年10月1日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了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然而,在微观监管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在网购食品的监督管理方面,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制体系,存在较大明显的弊端与滞后性,往往都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后才会采取补救措施[3],并未提前做到防范于未然,既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同时亦在无形中对我国的食品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五种著名全脂牛奶感官评价分析及其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甄别初探朱作容 2012140167 12食品摘要:本文选取五种不同品牌的牛奶(光明、蒙牛、伊利、德运和风车牧场),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了解国内外奶制品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奶制品的饮用嗜好,并探索电子鼻和电子舌用于甄别不同品牌牛奶的可行性。
感官描述性实验结果发现五种品牌牛奶均呈均一、稳定的形态,奶香味明显。
其中,光明和蒙牛牛奶具有较明显脂质感和较低透明度,进口牛奶的奶甜味和奶香味略强于国产牛奶。
感官嗜好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决定牛奶受欢迎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牛奶的奶香味、甜味、后味和口感,即牛奶的口味,其次为牛奶的质构特性。
最后,发现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较好区分五种不同品牌牛奶,牛奶制品的奶香味对电子鼻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而牛奶制品的奶甜味对电子舌的区分结果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牛奶;感官评价;电子鼻;电子舌;色差仪;引言: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
牛奶中含有的丰富活性钙,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而且牛奶中的乳糖可促进人体肠壁对钙的吸收,从而调节体内钙的代谢,增进骨骼的钙化。
因此,牛奶已成为人类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感官评价能较客观地了解人类对于相关食品的味觉,嗅觉和视觉感受,可直接为食品工业企业及时解决生产问题。
但其尚存在重现性较差,个体差异大等缺点,而模拟仿生检测设备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恰好能弥补感官检测的缺陷。
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以更直观的方式分析复杂体系的整体“信息轮廓”。
随着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检测分析技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他们在食品行业和制药行业中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其涉猎领域包含区分识别分析新鲜度判别熟度测定等。
浙大学使用便携式电子鼻测定区分纯牛奶中掺入奶粉奶或蒸馏水的混合奶,发现电子鼻可准确区分纯牛奶和奶粉奶,且掺有不同比例奶粉奶或水的样品在结果分析中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等利用电子舌,很好地区分了新鲜牛乳和变质牛乳。
利用电子舌,区分不同原料乳,发现运用线性判别分析和簇类的独立软模式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对乳房炎牛乳正常牛乳的区分,正确率达95%。
本实验挑选65 受过系统性感官评价课程培训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担任品评员,对五种牛奶的不同感官特性进行评判打分,结合描述性评价和嗜好性评价结果,以分析五种牛奶的感官区别、了解国内外不同品牌牛奶的差异,及当代年轻人对乳制品的饮用嗜好,为我国奶制品企业未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鉴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优秀的鉴别能力,故本实验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检测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方法,了解电子鼻和电子舌对市售五种著名国内外同类牛奶进行区分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基于电子鼻、电子舌及色差仪的奶制品追根溯源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光明(Guangming)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光明(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蒙牛(Mengniu)全脂灭菌纯牛奶(1L 装利乐包,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伊利(Yili)全脂灭菌纯牛奶(250mL 利乐包,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德运(Devondale)全脂灭菌纯牛奶(1L装利乐包,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Ltd,澳大利亚),风车牧场(V ollemelk)全脂灭菌纯牛奶(1L装利乐包,Holland Vecozuivel Co-operative Co.Ltd,荷兰)。
品评杯,载物盘,25mL 量筒。
1.2 仪器和设备实验用iNOSE 电子鼻(上海昂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包含S1(氦气、胺类)、S2(硫化氢、硫化物)、S3(氢气)、S4(酒精、有机溶剂)、S5(食物烹调过程中挥发气体)、S6(甲烷、沼气、碳氢化合物)、S7(可燃性气体)、S8(环境污染气体)、S9(氢氧化合物、汽油、煤油)和S10(烷烃、可燃性气体)10 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阵列。
利用SmartNose 智能识别软件系统,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得最佳电子鼻传感器组合。
实验用iTONGUE 电子舌(上海昂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包含标准的三电极系统,其一为由铂电极(Pd)、金电极(Au)、钯电极(Pd)、钨电极(Wu)、钛电极(Ti)和银电极(Ag)共计 6 种不同的贵金属组成的工作电极,其二是以Ag/AgCl 电极为参比电极,其三是以铂电极为辅助电极,外盐桥使用饱和氯化钾。
测定过程中,采用1Hz,10Hz 和100Hz 3 个脉冲频率段。
采用峰值拐点法提取获得特征值。
此次实验中最佳传感器及最适脉冲频率段组合用SmartTongue智能识别软件系统分析获得。
实验用色差仪是一种能分辨不同颜色的高精密电子仪器,本实验用其检测咖啡在研磨过程中受光敏影响变化情况。
Lab色空间是基于一种颜色不能同时为绿和红,也不能同时为蓝和黄这个理论建立。
用L*、a*、b*的数值来表示任何一种颜色。
其中,L*表示明度值,取值0~100,0表示纯白色,100表示纯黑色,数值越大颜色越深;a*、b*有正负之分,+a*表示红度,-a*表示绿度,+b*表示黄度,-b*表示蓝度。
同时,可以测出色度(Chroma,C*)和色调角(Hue ang]e,h°),具体计算见公式(1)、(2)。
C=(a*×2+b*×2)×0.5 (1)h°=arctg(b*/a*) (2)也可用公式(3)[8-9]计算。
h°=(180/p)×arctg(b*/a*) (3)1.3 方法1.3.1 感官评价选取65 名(其中男生25 人,女生40 人),接受过系统性感官评价课程培训的大学生担任品评员,将其分成四组,分别对五种牛奶,进行描述性检验和嗜好性评价,每种样品的各个参数重复品评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感官嗜好性评价主成分分析原始数据为四组评分结果的平均值。
1.3.2 电子鼻检测取五种品牌牛奶10mL 至电子鼻专用样品瓶中,各样品平行测定3 次,用于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
电子鼻的检测参数为: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气体。
样品气体的流量为0.8L/min。
检测时间为20s。
等待进样时间为10s。
平行样品间的清洗时间为60s,不同样品间的清洗时间为300s,以消除样品间的干扰、减小误差,提高仪器灵敏度。
分析选用的最佳传感器组合为S1、S4 和S5。
1.3.3 电子舌检测取五种品牌牛奶20mL 至电子舌专用样品烧杯中,各样品平行测定3 次,用于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
电子舌的检测参数为:最大电位为+1.00V,最小电位为-1.00V ,点位步进:0.2V ,电极灵敏度为0.0001。
分析选用的最佳传感器组合为 100Hz 的S6。
1.3.4色差仪检测用色差仪对处理后样品进行测色,每个样品重复3次,取平均值,得到Lab 数据[10],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品1至样品3的L*值逐渐减少,表示牛奶在短时间(小于9 min )变化,颜色会逐渐变浅。
样品4至样品7的L*值逐渐增加,表示牛奶经过9 min 时间放置,颜色会加深。
可能是表面增加,牛奶在各成分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光敏反应,使颜色变化。
由于L*是通过a*值、b*值、C*值和h °值共同来表达,因此L*值变化1.4 数据分析方法1.4.1 感官评价的数据分析方法绘制雷达图, 分析比较五种牛奶的描述性感官特性和特征感官特性的嗜好性差异。
在描述性感官评价方面,选取所有 20 项评价特性进行综合评价,详细的评价特性及指标见表 1。
在特征感官特性的嗜好性评价方面,选取粘度、口感、甜味、奶香味、后味,作为嗜好性评价特性。
打分方式均按照七点评分法进行打分,详细的评分方法见表 2。
利用 SPSS 19.0 专业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对特征感官特性的嗜好性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了解对奶制品嗜好性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因子分析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
主成分(因子)的数目为2。
从 KMO (Kaiser-Meyer-Olkin )度量和Bartlett 球型度检验的结果来看,KM 。
表 1 描述性检验评分标准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1 颜色 观察样品颜色,是否呈现白色2 组织状态 样品是否为均匀一致的液体,有无凝块,有无沉淀,有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3 透明度 将杯子倾斜 30°,观察倾斜部分的透明度样品编号L* a* b* C* h ° 142.20 4.45 5.53 7.10 51.17 241.80 4.90 5.44 7.40 48.55 341.46 4.78 5.10 6.99 46.89 441.70 4.90 5.57 7.42 48.65 541.71 5.20 5.37 7.47 45.92 641.76 5.71 6.01 8.29 46.44 7 42.335.476.01 8.1 47.664 颗粒感口中是否感受到干干的,略带粉状的颗粒感5 脂质感品尝产品时,在舌头和上牙面之间的油腻感的强度6 滑爽感吞咽时,有无异物感,吞咽过程是否很舒畅7 粘度产品在舌头上流动,是否具有厚重感8 异味有无异味,如动物身上的臭味,霉味等9 奶香味感受奶制品原本具有的奶香味的强度10 奶甜味感受牛奶本身甘甜味的强度11 谷物味是否有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味道12 烧煮味是否有过分烧煮后残留的味道,如糊味等13 纸包装盒味是否有纸包装盒的味道14 金属味是否有金属等的味道15 酸味品尝时,感受牛奶所具有的酸味强度16 涩味品尝时,嘴、舌等感受到的一种褶皱感的强度17 后味(奶香味)品尝完后,残留奶香味的强度大小18 后味(脂质感)品尝完后,在舌头和上牙面之间的油腻感的强度19 后味(奶甜味)品尝完后,口中残留奶甜味的强度大小20 后味(酸味)品尝完后,口中酸味残留的大小为均匀一致的液体,有无凝块,有无沉淀,有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3 透明度将杯子倾斜30°,观察倾斜部分的透明度4 颗粒感口中是否感受到干干的,略带粉状的颗粒感5 脂质感品尝产品时,在舌头和上牙面之间的油腻感的强度6 滑爽感吞咽时,有无异物感,吞咽过程是否很舒畅7 粘度产品在舌头上流动,是否具有厚重感8 异味有无异味,如动物身上的臭味,霉味等9 奶香味感受奶制品原本具有的奶香味的强度10 奶甜味感受牛奶本身甘甜味的强度11 谷物味是否有玉米、小麦等谷物的味道12 烧煮味是否有过分烧煮后残留的味道,如糊味等13 纸包装盒味是否有纸包装盒的味道14 金属味是否有金属等的味道15 酸味品尝时,感受牛奶所具有的酸味强度16 涩味品尝时,嘴、舌等感受到的一种褶皱感的强度17 后味(奶香味)品尝完后,残留奶香味的强度大小18 后味(脂质感)品尝完后,在舌头和上牙面之间的油腻感的强度19 后味(奶甜味)品尝完后,口中残留奶甜味的强度大小20 后味(酸味)品尝完后,口中酸味残留的大小利用SPSS 19.0 专业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块对特征感官特性的嗜好性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了解对奶制品嗜好性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因子分析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