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病毒学复习题

普通病毒学复习题
普通病毒学复习题

什么是病毒,研究病毒的目的是什么?

是在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它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多数大分子,它们无例外地在活细胞细胞内繁殖,它们含有一个蛋白质或脂蛋白外壳和一种核酸,以至只含有核酸没有蛋白质,或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它们不是大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复制机制和生理特点。总之,病毒是一类独立的,具有生命特征的遗传单元。

如何验证是否为病毒所导致的感染/疾病(Rivers法则)?

(确定病毒性病害因果关系的法则)

(1)必须发现某种特异病毒以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与某种疾病有联系,并从患病寄主中分离出病毒;

(2)在实验寄主或寄主细胞中培养;

(3) 证明培养物的滤过性;

(4)在原始的寄主种或有关的种内产生类似的病害;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种病毒

●病毒性病害因果关系说明了什么?

●亚病毒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的依据有哪些?病毒按照基因组成分可以划分为哪几类?

依据:主要以病毒粒子特性、抗原性质和病毒生物学特性等作为依据。

病毒粒子特性:

①病毒形态:如大小、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结构及其对称性;

②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如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

③病毒基因组,如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所占的比例、核苷酸序列等;

④病毒蛋白,如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数量,大小以及功能和活性,氨基酸序列等;

⑤病毒脂类含量和特性;

⑥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特性;

⑦病毒基因组组成和复制。

病毒抗原性质: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

病毒生物学特性:

包括病毒天然的宿主范围;

病毒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与媒介体的关系;

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理,组织嗜亲性;

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按照基因组成和复制特性将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DNA-RNA反转录病毒及RNA-DNA反转录病毒四类,

按基因组的股数又分为单股(single strand)或双股(double strand)

按链信息,RNA病毒又分为RNA为正义(sense)或负义(antisence) RNA。

●简述2005年第八次报告对现有的病毒种类分类情况。

2005年第八次报告, 将5450种病毒,划分为3个目,73科,11个亚科,289个属,1950多个种,类病毒有2个科,卫星病毒有2个亚组,卫星核酸有3个亚组,朊病毒分为脊椎动物朊毒和真菌朊毒。

有尾噬菌体目

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

博尔纳病毒科(Bornaviridae)

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套病毒目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杆状套病毒科(Roniviridae)

●通常病毒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各具备哪些功能?

病毒核酸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顺序决定着病毒株系的差异,表现在免疫决定簇则决定其免疫特异性。病毒的蛋白质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颗粒中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结构蛋白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基质蛋白是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的部分,一般具有跨膜及锚定(anchor)的功能区。包膜蛋白是核衣壳成熟时经过细胞的核膜或胞质膜释放时形成的,因此均具有跨膜的功能区,大部分蛋白分子突出在病毒体外,而且是糖蛋白。有些包膜上具有在电镜下可见,并有一定形状的刺突。毒粒酶类主要负责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复制、转录及加工等。

●什么是核衣壳?

是病毒粒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结合蛋白共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体。

●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病毒的主要结构有哪几种?

●病毒的复制周期的概念

指病毒从一次感染开始到下一次感染之间所经历的过程。此过程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在病毒吸附过程中形成不可逆结合的条件有哪些?

(1)病毒吸附蛋白:能够识别、吸附细胞受体的病毒表面结构蛋白。

如: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蛋白与唾液酸寡糖苷结合;

RV通过G蛋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HBV通过膜蛋白的前S部分与聚合血清白蛋白的肝细胞受体结合。

(2)病毒的细胞受体:病毒的细胞受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亲和性,并影响病毒的致病性。

如:小RNA病毒科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完整的病毒只能感染灵长类动物,但是如果只是采用核酸感染,那么对于啮齿动物也能发病。

(3)环境因素:温度、离子环境、pH。

●叙述病毒核酸复制的主要类型的哪些?并以一种为例说明其主要复制过程。,

A. 双链DNA病毒

B.单股正链DNA病毒

C. 基因组为双链RNA

D.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E.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F.基因组为具有DNA中间体的单股正链RNA

G. 基因组为具有RNA中间体的双链DNA

●什么是温度敏感突变体?什么是病毒的复活?

为条件致死突变体,一般由错义突变产生,即突变体某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在高温条件下(非允许温度),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能形成或不能维持它的功能构型,在允许温度(低温)条件下,这一蛋白质能形成功能构型,允许突变体增殖。

当一个细胞被多个病毒同时感染,即发生复合感染时,其中若有不能单独启动繁殖循环的病毒颗粒存在,由于灭活病毒与参与复合感染的有活力的病毒间发生重组,或灭活病毒之间发生重组,从而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子代病毒。

●动物病毒基因重组有哪几种机制?

动物病毒基因重组有三种机制:

①分子内重组:发生在单一分子基因组的DNA或RNA病毒中,重组需要核酸分子的断裂及与其他核酸分子的再连接。

②拷贝选择重组:发生在部分具单一分子基因组RNA病毒中。仍属分子内重组,但不涉及核酸分子的共价键断裂,RNA

聚合酶选择性地连接到静止模板链上进行RNA子代链的合成。

③基因重配:发生在具分段基因组的RNA病毒中。在重组过程中,它没有核酸分子共价键的破坏,而是具分段基因组

病毒之间核酸片段交换,基因组各片段在子代病毒中随机分配。

●简述表型混杂及其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